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共4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上第16课三国鼎立(共4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3 17:21: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9张PPT。第16课 三国鼎立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图匈 奴刘 璋刘表袁术张鲁袁绍曹操官渡之战 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形成形成群雄并起的局面,在这些割据势力的连年征战中,袁绍、曹操两大集团逐步壮大起来。
袁绍出身于世家大族,在军阀混战中,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势力,成为当时最大的军阀。占有今河北、山西和山东东部,兵多粮足,有10万兵力,他轻视曹操,很傲慢,不虚心采纳部下的建议;统治黑暗,军心涣散。
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中,不断发展自己的力量,曹操占据河南一带,实力也在不断增强。(1)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蒿里行》
诗中所描绘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原因在于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一 、 官渡之战背景: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曹操势力逐渐壮大起来。 (5)影响:(1)时间:(2)作战双方:公元200年 袁绍与曹操(3)特点:以少胜多(4)结果: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官渡之战分析:①政治上:曹操取得政治上的主动把汉献帝从洛阳接到许,借皇帝的名义号令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并招揽各种人才。
②农业生产上:采用屯田的措施,组织军队和流亡民众从事农业生产,既解决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又筹集了军粮。
③军事上:战术得当。骄傲轻敌,
听不进正确意见曹操 胜曹操统一北方的原因:
(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处于有利地位,并招揽各种人才。
(2)经济上:实行屯田,恢复农业生产
(3) 军事上:官渡之战打败袁绍。袁绍——约10万人曹操——2万人参战方兵力曹操赤脚迎许攸曹 操袁 绍 公元200年官 渡 之 战夜袭乌巢,烧毁袁军粮草乌巢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曹操统一全国的壮志曹操曹操是不是就满足于统一北方?二、赤壁之战207年,曹操基本统一了北方,当他得胜还朝途经渤海边时,留下了豪情满怀的诗句。1.阅读曹操的诗句,回答问题。诗中的“壮心”指的是什么?
他实现了吗?
原因又是什么?
表现了曹操怎样的思想感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没有表现了曹操老当益壮、志在千里的积极进取精神,抒发了他统一国家的豪情壮志。 课后活动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的是三分天下的局面。刘备(161年-223年) 刘备,字玄德,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刘备割据江东的孙权孙权(182年-252年)
孙权,字仲谋,三国时代东吴的建立者。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孙策英年早逝,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他仁贤用能、挽救了江东危局,保住了父兄基业。
百度搜索:三顾茅庐的故事板块二: 赤壁之战 1、指出赤壁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结果、历史作用?
2、分析曹操战败的原因是什么?从战争胜负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曹操刘孙孙、刘联军刘刘刘刘赤壁
之战曹军二十万五万赤 壁 之 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和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胜利时间交战双方战争特点 结果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孙权决定与刘备联合迎战曹军。分析赤壁之战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人和)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地利)
③利用气候、地理条件(天时)①北方官兵,不习水战(客观)
②连环战船,战术失误(主观)③骄傲自满,松懈轻敌(主观)根本原因:统一的条件不成熟。分析赤壁之战孙刘联军取胜原因:曹操方面:
1、官兵多是北方人,水土不服,不习水战。
2、因实力强大而松懈轻敌;战术失误孙刘联军方面:
周瑜采纳部下黄盖的建议,向曹操诈降并用火攻(策略得当)。客观方面:南北统一的条件不成熟。公元200年公元208年袁绍 — 曹操曹操 — 孙刘联军曹操以少胜多孙刘联军以少胜多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① 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唯才是举,招贤纳士。
②经济上:
实行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战术得当① 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采取火攻,战术得当
利用气候,地理条件
②曹军不习水战,采取了错误的战术
曹操自恃兵多,骄傲轻敌赤壁之战官渡之战曹操袁绍政治: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经济:实行屯田,奖励农耕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孙、刘谦虚谨慎,骄傲必败;
重视利用自然条件;
培养观察思考的习惯;
团结可以战胜强大敌人等。从战争胜败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板块三: 三国鼎立1、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原因何在?
2、三国鼎立的概况(制作表格包含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等信息)
3、三国鼎立后,各国经济发展情况如何?三、三国鼎立历史背景:
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完成北方的统一;
刘备得两湖大部分地区,又占取四川、云贵地区;
孙权把他的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南、湖北。赤壁
之战曹操惨败---无力南下孙权---巩固江南刘备---巩固与发展三方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原因三、三国鼎立魏、蜀、吴三国经济、军事实力势均力敌,缺乏统一全国的条件。直接原因:赤壁之战根本原因:220年,曹丕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定都成都。三国鼎立意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局部地区统一,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蜀锦销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
船队曾到达夷洲(今台湾)三国的治理与开发曹魏重视
兴修水利公元230年,孙权派大将卫温和诸葛直领兵一万去开发夷洲。经过充分准备,卫温和诸葛直组成了一支有三十余艘船的队伍,带着足够的食物和淡水,率兵士一万,扬帆出海,浩浩荡荡,开始去寻找夷洲。
经过日夜航行,数月之后,按照《禹贡》上的记载,他们终于到达夷洲。人马刚上岸,还没来得及欣赏岛上风景,岛上的高山族居民即击鼓聚集,纷纷拿着长矛、弓箭、本棍冲乐过来。卫温和诸葛直赶紧叫士兵迎击了高山族人并击退了他们的进攻。
卫温等人开始在夷洲住了下来,帮助高山族人耕种,并教给他们农业生产技术和铸造技术,和高山族人相处得非常友好。从此;夷洲和大陆的经济、文化往来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230年,孙权派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录。 三国鼎立 三国鼎立魏、蜀、吴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情况袁绍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曹操曹操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孙权刘备联军三国鼎立三国鼎立本课小结知识梳理皇帝屯田官渡北方208三国鼎立知识梳理曹丕水利刘备民族孙权台湾交流讨论从秦汉大一统到三国鼎立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分裂是不是历史的常态?是否有利于生产发展与社会进步
是否有利于国家的统 一安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判断标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实现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有利于社会的安定与发展,而且三国都注重发展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因此是历史的进步,而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和发展常态。问题思考:
明朝人罗贯中写的小说《三国演义》,在描写赤壁之战时有“蒋干盗书” “孔明草船借箭” “周瑜打黄盖” “诸葛亮借东风”等情节。但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却不见于史书记载;你如何看待这种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三国演义》是小说,属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虚构的成分较多,而史书记载的是史实,要求真实准确。因此,我们对于文学作品,应该以文学的角度欣赏,切不可将其与历史混淆。提示交流讨论如何评价历史人物曹操?首先,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把历史人物放到特定的历史环境中。
其次,论从史出(理由依据)。判断标准: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对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具有积极作用,推动历史的进步。
当然,不可否认曹操也有凶残、奸诈的一面。但他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曹操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他率军在赤壁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
错误:
理由:
错误:
理由:三国时期曹操不属于三国时期的人物。因为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废汉献帝建立魏国,正式进入三国时期。赤壁之战曹操是在官渡之战中大败袁绍的军队。真伪三国议一议,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者心态等方面。课后活动课堂练习1、列举本课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谈谈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历史人物(曹操、袁绍)对我们的影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战胜一方指挥得当、战败一方骄傲轻敌。
认识到他们的优缺点,学习优点摒弃缺点(曹操善于用人沉着冷静,统一北方,对历史做出突出贡献、袁绍刚愎自用,不堪一击)
2、说出三国的时间、国号、建立者、都城220魏曹丕洛阳 221蜀刘备成都 222吴孙权建业
3、材料一南阳武侯祠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材料二杜甫诗“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问题:
A、材料一二所称颂的人是谁?如何评价此人?B、材料一中取西蜀,东和北拒,水面偏能用火攻。分别指什么?诸葛亮 三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政治家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攻占四川
确立联孙抗曹的战略
赤壁之战火烧曹军C、材料二中最能高度概括他的功绩的是那句?D、请列举和他有关的三个成语E、请你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高贵品质。功盖三分国三顾茅庐、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七擒七纵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一、官渡之战(200年) 
曹操--袁绍
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
二、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孙刘联军
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2、三国经济的发展
课堂小结随堂训练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C随堂训练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A随堂训练3、在下列人物中最先称帝的是( )
A、刘备
B、孙权
C、曹操
D、曹丕D随堂训练4、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