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
1、两汉时,人们把现甘肃(玉门关)和 (阳关 )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 西域 )。
复习旧知
2、为了联络 (大月氏 ),共同夹击匈奴。汉武帝决定派(张骞 )出使西域。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 ),这标志着今(新疆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丝绸之路的基本路线:( 长安 )→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中亚、西亚→ ( 欧洲 )。
5、东汉时,(班超 ) 在西域经营30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
自学指导:
请认真默读课本第72-78页,边看边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后比谁能准确回答,要求:
1、用横线在课文中画出下列1-4题的答案,理解并准确记忆,力争自学后书面检测全对。
(1)造纸术:时间、人物、优点、影响
(2)医学:张仲景代表作、尊称;华佗 医学成就。
(3)史学:《史记》作者、内容、地位。
(4)宗教:佛教传入时间、最早寺院;道教产生的时间。
2、理解“纪传体、通史”等关键词语,准备口答。
75页“思考问题”:司马迁曾遭受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小故事
西汉时有一个叫东方朔的大文学家,此人真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据说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说起来还真是吓人一跳,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汉武帝看得那个累啊,自是不言而喻了。
同学们,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兽骨和龟甲
毛公鼎
金属器皿
竹简
丝织品(帛)
木简
这些书写材料有哪些缺点?(书72页)
我国在汉代以前用什么材料书写?
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甘肃天水)
——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纸
放马滩纸
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
原料: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也。……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
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
这种纸有什么优点?
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
造纸术的改进
造纸工艺流程图
洗涤原料
浸渍沤制
焚烧草木灰
蒸煮
舂捣
捞取纸浆
制浆
晾晒
码放
造纸术的传播
公元4世纪(朝鲜)
公元7世纪(日本)
公元8世纪 阿拉伯国家
公元12世纪(非洲)
公元12世纪(欧洲)
公元16世纪(美洲)
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公元19世纪(大洋洲)
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远远排在我们熟知的哥伦布、爱因斯坦、达尔文之前。
美国《时代》周刊评选和公布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蔡伦榜上有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特别展示了蔡伦发明的造纸术。
造纸术的积极作用
便利人们的书写,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有利于文化的传播。造纸术由我国传遍世界,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发展的进程。
造纸术的消极影响
过量砍伐树木
水土流失,山洪暴发
排放废气,污染大气
纸厂排污,污染河流
历史与现实:
1、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2、节约资源。
今天人们大力提倡使用“再生纸”有什么重要意义?
环保专家提供的资料表明:一吨废纸可生产品质良好的再生纸850千克,节省木材3立方米(相当于26棵3~4年的树木),节省化工原料300千克,节煤1.2吨,节电600度;并可减少大量的废弃物。
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
医学:
东汉末年华佗擅长针灸、汤药为人治病,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编出“五禽戏”。
著 作
历代注释、阐发此书的著作,竟达三四百种之多。对亚洲各国,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的影响很大。直至今天,日本中医界还喜欢用张仲景方。日本一些著名中药制药工厂如小太郎出品的中成药中,伤寒方一般也占60%以上。《伤寒杂病论》在日本甚至在整个世界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史学:《史记》
(1)主要内容: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3000年史事。
(2)历史地位: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3)重要地位:“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成为后世纪传体史书的典范。
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
记载帝王将相、下层人物的活动。
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
司马迁为什么能够写出《史记》这样一部历史巨著?
(1)国家:汉武帝时国家的安定繁荣,为司马迁编写《史记》提供了有利条件;
(2)家庭:司马迁的父亲曾任太史令,司马迁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
(3)个人因素:勤奋好学,饱读书籍,实地考察,仗义执言,意志坚强
想一想:
P75页思考题:司马迁曾遭受到关押,又受到酷刑,而他在命运的灾难面前却坚忍不拔地写出历史巨著。他的这种精神对我们有什么教育意义?
体现了司马迁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宗教:
道教:东汉末年于我国民间兴起。
张角创建太平道, 张凌创立五斗米道
佛教: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印度,西汉时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白马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
怎样理解“纪传体”、“通史”这两个词语
纪传体:是以人物传记的方式记录各类人物。
通史:是连贯记录多个时代或多个朝代历史的史书。
青城山位于今天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道教的发源地,张陵在此讲道。
炼制丹药
太极拳
敦煌释迦牟尼
佛祖“现身说法”图
领域 时代 人物 成就
造纸 西汉
东汉
医学 东汉
历史学 西汉
宗教 东汉
西汉
发明造纸术
改进造纸术
麻沸散,
五禽戏
《伤寒杂病论》
《史记》(纪传体)
佛教传入中原
太平道教
五斗米道教
蔡伦
华佗
张仲景
司马迁
张陵
张角
课堂小结
1.下列史实,可以通过著作《史记》了解的有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 ②汉武帝兴办太学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④秦国商鞅变法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H7N9禽流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
抢答
1、这句话是谁说的 含义是什么?
“人固有一死,
或重于泰山,或
轻于鸿毛”
2、他是什么时期的人?写了一本什么书?这本书被鲁迅称誉为什么?
3、这本书的体裁、内容和文字特色是什么?
体裁:纪传体通史
内容: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文字特色:文笔简洁、语言生动、刻画人物栩栩如生
司马迁
西汉
《史记》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人总会死,但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6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14做古墓葬,其中秦墓葬13座,汉墓1座。这座汉墓是汉景帝时期的。在棺内死者的胸前发现一副纸质地图(如图)。地图长5.6厘米,宽2.6厘米。纸质薄而软,因墓内积水受潮,仅存不规则碎片,出土时呈黄色,显摆那位浅灰间黄色,表面沾满污点。纸面光滑平整,用黑线绘制山脉、河流、道路等图形。
(1)这段材料反映出我国什么时期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后来是谁改进了造纸术?他在造纸术方面有何贡献?
(3)中国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