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3 18:3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历史事件中,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 )
A. 班超经营西域
B. 张骞出使西域
C. 甘英出使大秦
D. 大秦遣使来汉
2.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可以证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
A.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B. 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
C. 东汉班超经营西域
D. 166年,一批大秦人来到东汉赠送礼物
3.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于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要求新疆地区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该地区隶属于中央政府开始于( )
A. 西周
B. 秦朝
C. 西汉
D. 战国
4.襄阳人杰地灵,许多名人做出过杰出的贡献,刘秀的贡献是( )
A. 匡扶汉室,建立蜀国
B. 隆中对策,三分天下
C. 建立东汉,光武中兴
D. 辅佐吴国,春秋争霸
5.如果让你对下边这部史学名著作一相关介绍,以下内容你可以选择的是( )
①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史学著作②作者是司马光③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④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6.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起义
C. 项羽起义
D. 黄巾起义
7.西汉在政治、经济、军事、思想等方面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汉武帝功不可没。他在思想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开创中央集权制度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拆分侯、王的封地
D. 派张骞出使西域
8.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 )
A. 休养生息
B. 严刑酷法
C. 重商抑农
D. 闭关锁国
9.秦始皇在中央设置的重要官职——丞相的主要职责是( )
A. 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B. 掌管军事
C. 负责监察百官
D. 掌管刑狱
10.丝绸之路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主要是由于它( )
A. 使中国和西欧直接交流
B. 使天山地区第一次与内地连成一片
C.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D. 加强了对西域的管理
11.“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此号召下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农民起义是指( )
A. 刘邦领导的起义
B. 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
C. 项羽领导的起义
D. 张角领导的起义
12.楚霸王项羽——宿迁的骄傲,成语“破釜沉舟”表现他勇往直前,绝不后退的决心。该成语出自下列那次战役( )
A. 涿鹿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官渡之战
13.少林寺是一座闻名于世的寺庙。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
A. 西汉初年
B. 西汉末年
C. 秦朝末年
D. 东汉末年
14.汉初社会经济的情况是
A. 经济萧条
B. 一片繁荣
C. 手工业兴盛
D. 农业发达
15.如你生活在秦朝时期,遇上了当时的一个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哪些话是可信的(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一个告示
③朋友送给我一部《伤寒杂病论》 ④我下个月送儿子去太学读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6.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这次起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秦朝的残暴统治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
B. 起义在秦朝强大兵力镇压下最终失败
C. 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反抗暴政的斗争
D. 这次起义推翻了秦朝统治,但陈胜被杀
17.汉朝和西域交往日趋频繁始于( )
A.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后
B. 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后
C. 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后
D.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之后
18.古代帝王往往把自己的陵墓修建地高大威严,但有位皇帝却在修建自己的陵墓时要求从简,不许用金银等装饰,只能用陶瓦,这位皇帝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19.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 )
A. 刘邦
B. 刘彻
C. 刘秀
D. 刘启
20.奠定我国中医治疗学基础的医著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神农本草经》
C. 《黄帝内经》
D. 《本草纲目》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二:汉初分封的诸侯国,势力逐渐膨胀,对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像汉武帝的叔叔梁王出行则千乘百骑,和天子一样威风……
(1)“秦皇”和“汉武”分别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2)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听取的是谁的建议?
(3)材料二反映了汉初社会的哪一问题?汉武帝采取了哪一措施解决这个问题?
22.阅读下面材料: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
(1)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
(2)材料中的“甲子”指哪一年?“苍天”和“黄天”各代表什么?
(3)根据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突出特点。
(4)这次起义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初行”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与材料二有什么内在联系?
(3)以下是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你能从这些图片中得出“丝绸之路”的哪些信息?
24.下图是古代著名中西陆上交通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完成后面的问题。
(1)这条通道在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当时东起中国的A __________ ,西至西亚和B。对这条通道开通贡献最大的是。
(2)这条通道在当时发挥了什么重要作用?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杀豪杰;收
天下之兵……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合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李白所盛赞的“秦王”是谁?它反映了秦王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在秦朝,最高统治者被称作什么?在地方,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
(3)据材料二两幅图片所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的两项重要措施是什么?
(4)为了安定北方边疆,抵御匈奴的入侵,秦朝统一后,修筑了一项举世闻名的城防工程,这个工程叫什么?
(5)材料三中“焚百家之言”是指哪一历史事件?采取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为了什么?
(6)陈胜、吴广起义失败后,谁和谁领导的农民军继续进行反秦的斗争?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发生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班超经营西域、甘英出使大秦、大秦遣使来汉均是在东汉时期,故选B。
2.【答案】A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所以答案选A。
3.【答案】C
【解析】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故选C。
4.【答案】C
【解析】刘秀的贡献,要求选出与之相关的事迹,根据所学知识,公元25年,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刘秀就是光武帝,在他统治时期,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被称为“光武中兴”,故选C。
5.【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所以②④表述不正确,故选D。
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刘邦起义和项羽起义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后的反秦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故选D。
7.【答案】B
【解析】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作为有雄才大略的皇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强化了大一统的统治。在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排斥其他各家学说。同时大力推行儒家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从而使儒家教育官方化,这些都推动了汉武帝实现大一统,所以选择B。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汉文帝和景帝统治时期,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鼓励生产、发展经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厉行节约。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9.【答案】A
【解析】在秦朝的中央机构中,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10.【答案】C
【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中西交往的通道,加强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在于它不仅起着中国与西域乃至欧洲物质交流作用,也起着文化交流作用,而文化交流则具有更深远的历史意义。丝绸之路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古希腊文化、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所以它的开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11.【答案】B
【解析】陈胜吴广起义战争发生在秦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所以答案选B。
12.【答案】C
【解析】巨鹿之战,是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项羽率领5万楚军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项羽军破釜沉舟,一举击败20万秦军,使秦军遭受巨创,并迫使另20万秦军不久投降。而项羽则确立了在各路义军中的领导地位。故选C。
13.【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西域佛教国大月氏派来使臣,这是佛教思想传入我国最早的记载。后来,公元67年,东汉也派使臣去大月氏,邀请天竺和尚,用白马驮载佛经及释迦牟尼像,到达洛阳。东汉朝廷专修白马寺迎候,佛教这才正式传入中国,据此西汉末年佛教开始传入中国,故选B。
14.【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初期,由于秦末农民战争动乱,楚汉之争导致经济萧条,到处一片荒凉景象。所以为了恢复经济汉高祖实行了修养生息的政策。故选A。
15.【答案】A
【解析】《伤寒杂病论》是东汉时期张仲景所著,太学在西汉时期设立。
16.【答案】D
【解析】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了人民的反抗。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但是,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了。陈胜、吴广相继被部下杀害。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D。
17.【答案】B
【解析】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是加强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此后,汉朝与西域诸国互派使者,互通商旅,交往日趋频繁,故选B。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汉文帝死前,在遗诏中痛斥了厚葬的陋俗,要求为自己简办丧事,对待自己的归宿“霸陵”,明确要求:“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霸陵山川因其故勿有所改,即按照山川原来的样子因地制宜,建一座简陋的坟地,没有大兴土木,没有改变山川原来的摸样。故选B。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了东汉.光武帝末年,社会安定,经济状况明显好转,史称这个时期的统治为“光武中兴”.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故选C.
20.【答案】A
【解析】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21.【答案】(1)秦始皇 汉武帝
(2)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3)王国问题 颁布推恩令
【解析】(1) “秦皇汉武”是指秦始皇和汉武帝。秦皇:秦始皇嬴政(前259-前210),秦朝的开国皇帝,于公元前230至前221年,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汉武:汉武帝刘彻(前156-前87),汉朝功业最盛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还用武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并使西域和汉朝的交往日趋频繁。
(2)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发布焚书令,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以后再有谈论儒家读书的都要判处死刑。他又把暗中批评他的一批儒生,在咸阳活埋。这就是历史上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的损失。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3)汉初分封的诸侯国,还有相当的势力,甚至还有铸币权,这对皇权构成了严重威胁,也不利于国家的统一。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这样,诸侯国越分越小,势力也就越来越小。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半数的侯国。
22.【答案】(1)张角。
(2)“甲子”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
(3)有组织、有准备。
(4)结果:失败。 影响: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解析】(1)根据材料是黄巾起义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领导黄巾起义的是张角。
(2)根据材料中的“甲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巾起义的“甲子”年,是指公元184年;“苍天”暗示东汉政权,“黄天”指黄巾军。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184年张角等人,经过精心策划而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结果失败了;但是这次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23.【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3)丝绸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丝绸之路延伸到欧洲的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等。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派张骞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今我国新疆及更西的地区)。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及(1)的分析可知,张骞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开辟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经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重大的促进作用。因此从图片中得出“丝绸之路”的信息有:丝绸是丝绸之路上运输最多的商品;丝绸之路延伸到欧洲的罗马;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等。
24.【答案】(1)丝绸之路;长安;欧洲;张骞。
(2)①促进了中外(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②是联系中外的纽带和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解析】(1)仔细观察示意图,图中的西汉、匈奴、玉门关是解题的关键。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条通道在历史上被我们称之为丝绸之路;张骞通西域后,汉朝的使者和商人,西域的使者和商人开始了往来,形成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从我国的长安出发,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到欧洲。
(2)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开通后,促进了中外(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是联系中外的纽带和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的桥梁。
25.【答案】(1)秦始皇(嬴政);灭六国,统一全国(统一六国)
(2)皇帝;郡县制
(3)统一货币 ,统一文字(小篆)
(4)万里长城
(5)焚书坑儒;加强对思想的控制(控制思想)
(6)项羽和刘邦
【解析】(1)读材料分析理解秦王是嬴政,功绩是灭六国,统一全国(2)、(4)、(5)、(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3)看图可知是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铜钱,统一文字(小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