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历史人教版
高一年级必修1
第17课 解放战争
第17课 解放战争
材料一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期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于。
——蒋介石致毛泽东未寒电(1945年8月14日)
三次电邀谈判
材料二 来电诵悉,期待正殷,而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特再驰电奉邀,务恳惠诺为感。
——蒋介石致毛泽东哿电(1945年8月20日)
三次电邀谈判
材料三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能迅速解决。兹已准备飞机迎迓,特再驰电速驾。
——蒋介石致毛泽东梗电(1945年8月23日)
三次电邀谈判
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国民党的目的
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共产党:要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
1945年8月,美国驻华大使赫尔利、国民党代表张治中来延安接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0月
国民党: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
共产党:争取和平,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签订《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一、重庆谈判
背景: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但蒋介石坚持一党专政,为了争取更多时间准备内战,暂时做出和平的姿态。
时间:
目的:
主要
人物:
蒋介石 VS 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
结果:
《双十协定》内容
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等。
人民军队和解放区的合法地位问题未达成协议
结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
但协议很快被国民党撕毁,全面内战爆发。
重庆谈判后两党仍不时发生冲突。1946年初,双方又签订了《停战协定》。6月,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全面爆发。
2、全 面内 战 的 爆 发
防御阶段
①粉碎全面进攻
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想一想:面对国民党的疯狂攻势,解放军采取怎样的策略最终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的?
战略战术:自卫战争
主要方式:运动战
主要目标:歼灭敌人有生力量
作战原则: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人民解放军快速机动作战
②粉碎重点进攻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了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几个月后又被粉碎了。
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
粟裕视察前线
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战役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军的重点进攻。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
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中国土地法大纲》(1947年)
解放区一亿多无地和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主要矛盾的变化
颁布:
内容:
依据:
影响:
经济上:土地改革
反攻阶段
思考:土地改革运动的开展与解放战争的胜利有什么关系呢?
①土改的进行发展了解放区的经济,为解放战争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提高了广大农民的抗战积极性,农民纷纷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学思之窗”
军事上: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天险,千里挺进大别山。
重
点
南京
武汉
作用:大别山地处武汉和南京正中间,控制住大别山就意味着西可取武汉;东可取南京,可谓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唾手可得。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反攻阶段
①决战的条件
国民党的力量严重削弱,共产党的力量显著增强,决战时机来到。
后方 装备 兵力 士气 形势
共产党 巩固 大大改善 280万 高昂 主动
国民党 危机 略占优势 365万 低落 被动
国统区的饥民
反饥饿游行示威
三大战役
决战阶段
②三大战役
长春
沈阳
锦州
塔山
黑山
营口
辽宁
吉林
辽 北
安
东
热 河
河 北
辽沈战役(1948.9.12--1948.11.2)
作用: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指挥员: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辽沈战役指挥者林彪(中)、罗荣桓(右)等在作战前线
林彪
罗荣桓
徐州
陈官庄
碾庄
双堆集
江
苏
山 东
河南
安 徽
淮海战役(1948.11.7 -- 1949.1.10)
作用: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指挥: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
淮海战役支援前线的农民
粟裕 邓小平 刘伯承 陈毅 谭震林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北平
天津
张家口
新保安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
指挥员:聂荣臻 罗荣桓 林彪
傅作义
作用: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
三大战役概况
战役
名称 时间
参战部队 指挥者 战果 历史意义
歼敌
数 解放
地区
辽沈
战役
淮海
战役
平津战役
1948年
9-11月
1948.11-1949.1
1948.11-
1949.1
东北解放军
中原野战军 华东野战军
东北解放军华北解放军
林 彪
罗荣桓
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
47万
52万
55万
东北全境
华北
全境
长江
中下游
林彪
罗荣桓等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③三大战役胜利的意义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④三大战役胜利的原因
政 治:
经 济:
军 事:
社 会:
建立民主政权
实行土地改革
毛泽东等人高超的指挥艺术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国民党方面:
①政治孤立,失去民心
②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③贪官横行,统治腐败
④美援断绝
胜利阶段(1949年1月—10月)
1.北平谈判:
(1)背景:
①战争形势: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②共产党:毛泽东发表对时局的声明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
③国民党: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
(2)目的:
①国民党:划江而治,东山再起;
②共产党:迅速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减少人民痛苦
(3)结果:4月,国共两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江西湖口←→江苏江阴)。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
国共关系演变
共产党成立(1921)
同盟会改组为
国民党(1912)
国共合作
共同北伐
蒋汪叛变
合作破裂
十年内战
西安事变
逼蒋抗日
七七事变
再次合作
抗战胜利
内战爆发
战略大决战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企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它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3)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原因?
⑴客观原因:国民党方面
1、政治:贪官横行,统治腐败;政治孤立,失去民心。蒋桂分裂。
2、经济:经济崩溃,物价暴涨。
3、军事:军队厌战,士气低落。
4、外交:美援断绝
⑵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方面
1、核心:
2、理论:
3、路线:
4、战线:
5、中坚:
6、基础:
中共的正确领导
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走经过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发展的道路
结成最广泛革命统一战线
掌握了革命武装,并坚持武装斗争
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