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课时练习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 秦朝时“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子纺绩不足衣服”,这主要说明秦朝时( )
A. 徭役繁重 B. 赋税沉重 C. 兵役频繁 D. 法律严酷
2.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枚)钱以上,砍掉左脚,并在脸上刺字涂墨,判为刑徒(受罚出苦力)。”这表明( )
A. 秦朝的法律很残酷 B. 秦朝的法律很公平
C. 秦朝的法律很繁杂 D. 秦朝的法律很宽松
3. 秦二世在位时,国家大事都由宦官赵高专断。两人狼狈为奸,滥杀无辜:逼死了将军蒙恬,腰斩了丞相李斯,又杀了20多位公子和公主,牵连的大臣更是难以计数。可见当时的暴政是( )
A. 赋税沉重 B. 徭役繁多 C. 大兴土木 D. 君主昏庸残暴
4. 秦朝的暴政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 )
A. 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 B. 政局动荡不安
C. 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D. 人民生活痛苦
5. 成语“揭竿而起”出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即( )
A. 刘邦、项羽起义 B. “国人暴动”
C. 绿林、赤眉起义 D. 陈胜、吴广起义
6. “孟姜女,杞梁妻。一去燕山更不归。……长城路,实难行。……”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广为流传,该故事反映的历史背景是秦朝的( )
A. 沉重的赋税 B. 繁重的徭役 C. 严刑酷法 D. 繁重的兵役
7.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是( )
A. 楚汉战争 B. 陈胜、吴广起义
C. “国人暴动” D. 黄巾起义
8.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秦为乱政虐刑以残贼天下,数十年矣。北有长城之役,南有五岭之戍,外内骚动,百姓罢敝……财匮力尽,民不聊生。”从中我们可以判断( )
A. 秦朝确立中央集权制度,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B. 秦始皇禁锢人们的思想
C. 秦朝的统治具有暴虐和急于求成的特点
D. 秦朝的暴政引起人民的反抗
9. 下列对陈胜、吴广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秦的暴政是起义的根本原因 B. 起义的地点在大泽乡
C. 起义军建立了“张楚”政权 D. 起义推翻了秦朝的统治
10. 下面是某同学做的课堂笔记。通过笔记内容可以确定他学习的主题是( )
A. 长平之战 B. 牧野之战
C. 巨鹿之战 D. 城濮之战
11.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牧野之战 B. 北击匈奴 C. 秦末农民起义D. 文景之治
12. 下列事件中,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该是( )
① 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之争 ④陈胜建立政权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④③
C. ①②③④ D. ③②④①
13. 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把夏桀、商纣、秦二世这三个历史人物归成一类,他们最突出的相似点有( )
①重用人才 ②重视农业 ③统治残暴 ④末代国君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14. 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A. 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他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 他们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15. 张鑫在搜索引擎中输入“公元前209年”“大泽乡”等字眼,出现的网页中涉及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
A.商鞅和秦孝公 B. 陈胜和吴广 C. 项羽和刘邦 D. 李斯和秦二世
16. 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拉开了秦末农民战争的序幕。下面对其评价准确的是( )
A. 是继牧野大战后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B. 在大泽乡建立了“张楚”政权
C. 项羽、刘邦领导军队最后镇压了陈胜、吴广起义
D. 陈胜、吴广起义表现出了革命首创精神
17. 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的革命首创精神的一句话是( )
A. “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 “福兮,祸之所伏”
C. “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18. 秦末有一句流行谶语——“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似乎是被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所主宰。最后,促使秦朝统治者投降的是( )
A. 项羽 B. 陈胜 C. 刘邦 D. 吴广
19. 下列成语典故中,与刘邦、项羽及楚汉之争直接有关的是( )
①破釜沉舟 ②约法三章 ③草木皆兵 ④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0. 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公元前205年夏,楚汉两军在荥阳一带互相攻伐长达两年之久。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 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B. 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C. 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D. 刘邦和项羽为了争夺帝位而展开的战争
二、综合题
21. 秦始皇以其雄才大略,缔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被称为“千古一帝”。秦朝虽然短暂,但它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秦王扫六合》
材料二 嬴政二十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货币一统。
材料三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摘自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王“扫六合”指的是什么? 为秦“扫六合”奠定基础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2)秦朝大力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在中央设“三公”,在地方设郡县。为巩固统一,在其他方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
(3)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秦末农民大起义,领导这次农民起义的两位领袖分别是谁?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你认为秦朝的兴与亡对以后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材料二
材料三 “及至始皇……弱天下之民……然陈涉(陈胜)……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贾谊《过秦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开创并为后世封建王朝所沿袭的政治制度的名称。该制度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中央政府各机关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朝采用了“百家争鸣”中哪一派别的思想?
(3)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是秦朝为巩固大一统在经济上和文化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并指出陈胜、吴广起义在历史上有何地位。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BADAD 6-10 BBCDC 11-15 CACBB 16-20 DDCDD
二、综合题
21. (1) 秦始皇统一全国。商鞅变法。
(2)文化上:统一文字;经济上: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交通上: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道路,开灵渠;军事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
(3)陈胜、吴广。秦的暴政。
(4)兴: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的各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措施对我国历代王朝影响深远。亡:秦的暴政成为后来统治者引以为戒的教训。
22.(1)名称: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制度:郡县制。职能: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2)法家。
(3)经济上: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半两钱。文化上:统一文字为小篆(通用文字)。
(4)原因:秦的暴政。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