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时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时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3 20:18: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课时练习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
一、单项选择题
1. “青铜的岁月,凝聚成大方鼎。走过数千年……挺立在此刻的明亮中。”诗歌中的青铜器是由下列哪些成分构成的?( )
①铜②锡③铅④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 中国的青铜器数量之多、地位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可见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属于( )
A. 农具和酒器 B. 礼器和兵器 C. 礼器和用具 D. 兵器和农具
3.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古代器物中,能印证商朝青铜器生产工艺高超的是( )
4.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是(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5. 观察如下图所示的甲骨文字,你认为这些文字使用的是哪一造字方法?( )
A. 指事 B. 会意 C. 形声 D. 象形
6. 《周礼》载:“金有六齐(配方),六分其金而锡居一,谓之钟鼎之齐。”这反映了( )
A. 甲骨文的雕刻技巧 B. 铁农具的制造技术
C. 金文的形成与发展 D.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7. 古人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华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用作( )
A. 装饰品 B. 乐器 C. 食器 D. 盛水器皿
8. 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因鼎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
A. 父系氏族社会后期 B. 夏商时期
C. 商周时期 D. 春秋战国时期
9. 有这样一段图片的解说词:“它出土于湖南,四面各有一只羊,结构巧妙,制作精细,堪称青铜器中的精品。”此图片中的青铜器应是( )
A. 司母戊鼎 B. 青铜面具 C. 青铜盘 D. 四羊方尊
10. 青铜器不仅具有使用价值,而且不少器物工艺精美,造型独特,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假如你是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讲解员,负责给游客介绍具有蜀地特色的青铜器,你会选择( )

11.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那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才造就出下图所示的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
A. 夏朝 B. 周朝 C. 商朝 D. 秦朝
12. 公元前1600年左右,青铜器时代的开端与得到考古证明的第一个王朝——商朝的出现是相一致的。为了寻觅铜矿,商王朝至少六次迁都,其中的三个——郑州、二里头和安阳已经被发掘。商朝青铜器匠的作坊设在宫廷里,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和祭祀用具。上述材料能说明( )
A. 商朝将文字刻在青铜器上 B. 商朝制作的青铜器种类丰富
C. 商朝青铜器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 D. 商朝因水灾多次迁都
13. 下面所示三幅图片均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它们都是中国古代高超青铜工艺的代表 ②我国古代的青铜器只用于祭祀 ③把它们列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体现了我国对国宝文物的重视和保护 ④它们的出土,佐证了河南历史悠久、文化光辉灿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4. “躲藏在殷商的废墟,酣睡了3 000年,承载历史记忆的龙骨……镌刻传奇!”用以记载殷商历史的文字是( )
A. 隶书 B. 大篆 C. 小篆 D. 甲骨文
15. 1899年,首次发现甲骨文的是( )
A. 裴文中 B. 郭沫若 C. 王懿荣 D. 王国维
16.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下图所示文物的发现,可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 D. 战国
17.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 龟甲或兽骨上 B. 青铜或铁器上 C. 竹简或木犊上 D. 丝帛或麻布上
18. “雕琢一枚龟甲或者兽骨,厚重的历史……岁月翻过深埋骨头的废墟重现辉煌,瞻仰片片甲骨。”通过这些甲骨堆砌的“厚重的历史”,我们可以了解到的信息有( )
①商王的战争 ②商周时期的大型祭祀活动 ③奴隶耕种土地、收获庄稼等情况 ④“禹传子,家天下”的社会状况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9. 著名学者夏鼐说:“商代文化实在是一个灿烂的文明。”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商代( )
①青铜制作工艺高超 ②创制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③广泛应用铁制农具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20. 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请根据下图中的内容,为其选择一个最适当的章节标题( )
A. 秦汉:中华帝国的初建 B. 夏商周:早期中华文明的辉煌
C. 帝国的衰落与分裂 D. 胡人汉化与汉人胡化的时代
二、综合题
21. 古书上称夏、商、周为“三代”。夏、商、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方面取得巨大飞跃,创造了以青铜器、甲骨文和礼法制度为代表的灿烂的青铜文明。某同学在探究这段历史时收集了以下材料,请你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二
材料三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锲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延续使用了一段时期。它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上承原始刻绘符号,下启青铜铭文,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
材料四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
(1)根据材料一指出,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2)图一是商朝的哪一青铜器?图二是商朝青铜器的制作流程(想象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代灿烂的青铜文明的感想。
(3)根据材料三,概括甲骨文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叙述的是哪一制度?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人描绘仓颉造字之时的情景是“天雨粟,鬼夜哭”。并将其人描写为龙颜侈侈,“四目灵光”的巫觋神道。
——李家养《远古巫文化与汉字起源》
材料二 见下图
材料三 汉字从甲骨文到现代的简化字经历了几千年的时间,从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我们可以发现汉字的形体和结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象形趋向不象形,笔画化、线条化增强,后来进而演变成了今天的方块汉字。汉字简化是根据社会需求而改变的,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有重要的影响。……汉字演变的总体趋势是逐渐简化。
正如钱玄同说:“从甲骨、彝器、《说文解字》以来,时时发现笔画多的字,事实有人将它的笔画减省……从殷周之古体变到宋元之简体,时时向着简易的方面进行,可说是没有间断。”
——《汉字简化的历程》
(1)根据材料一回答,古人认为文字是如何出现的?汉字出现受到什么因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的甲骨文图片,从字形推测哪个是“羊”字?结合所学指出研究甲骨文有哪些意义。
(3)依据材料三,概括汉字演变的过程和特点。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BAD 6-10 DCCDD 11-15 CBBDC 16-20 AAAAB
二、综合题
21. (1)青铜器品种多,数量大;青铜工艺高超;已有文字等。
(2)司母戊鼎。青铜器反映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折射出商朝当时强盛的国力,象征着那个时代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
(3)甲骨文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在文字发展史上承上启下;是汉字发展的关键形态。(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4)分封制。加强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
16.(1)汉字是仓颉创造的。文字出现受巫文化影响。
(2)“羊”字是图二。意义:①甲骨文记载了大量商周时期的关于祭祀、战争、农牧业等内容,为研究商周时期的历史提供资料;②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过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特点:从繁到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