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共7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课件(共7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3 20:30: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74张PPT。东方朔上书汉武帝(想象画) 西汉时有一个大文豪叫东方朔。有一次,他向汉武帝上一奏本,这个奏本足足用了三千片竹简,需要两个人才能抬动,这些竹简让汉武帝足足看了一个多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两汉的科技和文化造纸术的发明张仲景华佗历史巨著《史记》道教科技医学文学宗教佛教造纸术的发明阅读:P72-73,勾画批注
1.纸问世之前,我国人们把字写在哪儿?有什么弊端?
2.最早的纸出现在何时呢?
3.蔡伦如何改进造纸术?
(1)改进造纸术的时间。
(2)蔡伦造纸的原料。
(3)蔡伦造纸优点。
4.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意义?甲骨青铜器丝帛竹简一、造纸术的发明1、纸出现之前,人们用什么作为书写的载体?动脑筋 用竹木简或帛作为书写材料有什么缺点?竹木简太笨重,携带不方便;帛的价钱昂贵,不能大量使用.什么时候,我国发明了纸? 甘肃天水出土的纸,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纸。谁改进了造纸术?
造纸的原料有哪些?
用此原料造成的纸有哪些特点?谁?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原料?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渔网作原料造纸。
特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质量高。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原因材料一:东汉的都城洛阳,是当时世界上少有的大城市,人口在百万以上,城里车马行人熙熙攘攘,市场上的商品繁多。材料二:班固《两都赋》中说“四海之内,学校如林”。《后汉书》记载洛阳太学学生人数达到3万多人。材料三:自古书契多编以行简,其用缣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贵重,并不便于人。——范晔《后汉书·宦者列传》思考:蔡伦为什么能改进造纸术?东汉经济繁荣
文化教育发达
对纸张需求强烈蔡伦改进造纸术的动机与条件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喜欢读书的邓绥皇后要求各地供予些读书所用的纸墨。邓皇后这一喜好使得许多人动起脑来,而蔡伦就是其中的一个。
蔡伦之所以去搞发明创造,第一是因为他对发明创造有很浓厚的兴趣,特别肯钻研;第二是因为他有职务上的便利,作为“尚方令”,他有开展科学研究的权利、时间、场地和必须的材料。为赢得皇后的欢心
具有许多优势条件造纸术的发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树皮、麻头、破布、旧渔网 “蔡伦,字敬仲,桂阳人(湖南桂阳郡)也。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范晔的《后汉书》从记载中,蔡伦用什么原料造纸?这种纸有什么优点?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造纸术的改进蔡伦改进造纸术的方法问题2:蔡伦究竟是怎么改进造纸术的呢?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
——《后汉书·宦者列传》工序放眼世界:在造纸术传播前,世界人民在什么材料上书写?印度贝叶据说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造纸术传入前一些文明古国使用的书写材料 造纸术传播路线示意图汉纸出土地点公元4世纪造纸术传播的时间欧洲非
洲大洋洲美洲阿拉伯国家朝鲜日本公元4世纪公元7世纪公元16世纪公元12世纪公元12世纪公元8世纪公元19世纪6、造纸术的发明,有什么伟大意义?中国的造纸术传到世界各地。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的发明造纸术的发明时间
人物
特点
影响西汉时期东汉蔡伦原料易找,价格便宜,易于推广人们广泛使用
便利典籍的流传
对世界文明作出贡献
发明
改进张仲景和华佗阅读:P74,勾画批注:
张仲景、华佗的成就。二、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华佗张仲景和华佗 名人小档案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地位:东汉末年医学家著《伤寒杂病论》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被后世称为“医圣”。张仲景张仲景书中收录了269个药方。提出对症下药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总结疫病症候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治未病”—预防疾病张仲景和华佗 名人小档案
姓名:
生活时代:
职业:
成就:
东汉末年医学家华佗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创造出了“五禽戏”。华佗张仲景和华佗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评 价 张仲景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为中医药学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他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河南南阳医圣祠张仲景故里华佗的麻沸散 他让患者和酒服下麻沸散,使患者失去知觉,再剖腹开腔、割疡洗腐,用桑皮线缝合,涂上神膏,四五日除痛,一月间康复。
华佗首创用全身麻醉法施行外科手术,被后世尊之为“外科鼻祖”。“麻沸散”是世界史最早的麻醉剂。若病积结在内,针药所不能及,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
——《三国志·华佗传》华佗的五禽戏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
——《三国志·华佗传》历史巨著《史记》阅读:P75-76,勾画批注
1.司马迁的生平、生活的时期、代表作。
2.《史记》的体裁、记述时限、体例。
3.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4.地位。
作者:_______
生活时代:西汉汉武帝时期
成就:编写《史记》,是中国
古代第一部______通史。
记述了从黄帝到_______
3000年的史事。三、历史巨著《史记》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
——鲁迅司马迁纪传体汉武帝史书的典范,文学的杰作《史记》体裁: 全书52万字。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共130篇。
本纪:帝王事迹。
表 :春秋以来历代帝王和侯国大事记。
书 :天文、水利、经济、文化等情况。
世家:诸侯王国事迹。
列传:重要人物事迹。叙事时间:记述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年史事纪传体通史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史记·陈涉世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史记》名言欣赏经典诵读想一想,司马迁这句名言的含义是什么?人终究免不了一死,但死的价值不同。
为了人民的事业而死,比泰山还重。
而那些自私自利,损人利已的人之死,比鸿毛还轻。材料分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1、10岁开始读古书,学习十分认真,遇到疑难问题总要反复思考,直至明白。
2、20岁那年从长安出发,到各地游历;几次同汉武帝出外巡游,到过很多地方。
3、38岁那年,司马迁接替父亲司马谈做了太史令,有机会阅读了大量国家藏书。
4、50岁那年,因为为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而触怒汉武帝、受了“腐刑”的司马迁做了中书令,发愤著书,全力写作《史记》。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1、拥有丰富的知识2、家庭的影响3、具有远大的人生理想4、坚强的意志5、大一统局面的巩固和社会的繁荣《史记》的价值到底何在?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王迹所兴,原始考察,见盛观衰,论考之行事,略推三代,录秦汉,上记轩辕,下至于兹。
——《史记·太史公自序》史料来源:史籍、实地考察、传说记述范围: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3.《史记》的历史价值与文学价值。
历史价值:(1)开创了纪传体的史学体裁,对后世史书的编写有深远影响。
(2)为后人研究从黄帝到西汉初年的历史提供了大量的翔实的资料。
文学价值:《史记》是优秀的文学传记作品,推动了中国传记文学的发展。
4.地位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一部不朽的文学和史学著作。为纪念司马迁,后人还修建了太史庙。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上欣然而笑。
——《史记·张臣相列传》《史记》的价值到底何在?用生动传神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文学的杰作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 鲁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报任安书》(《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二十四史 《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为后世史学家所继承;历朝历代用纪传体编写的断代史层出不穷,加上《史记》共有24部,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被称作“正史”。道教和佛教阅读:P76-77,勾画批注
1.道教的兴起
发源地:
创立的时间:
创始人:
2.佛教的传入
发源地:
传入中国的时期:
传入中国的路线:
佛教的影响:
教义:中国
东汉时期
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古印度
西汉末年东汉初年
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的传入,对思想文化乃至政治、经济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只有消除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内容:创立:1、道教的兴起东汉末年 张角创立太平道
张陵创立五斗米道。(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尊奉黄帝和老子及神仙方术。主要宗旨是追求长生不死、
得道成仙、济世救人。 四、道教和佛教道教就是道家。这种说法正确吗?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道家是春秋末期由老子创立的思想学派;道教是在两汉时期逐渐形成的宗教。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道教认为生、老、病、死虽是宇宙中不可抗拒的规律,但通过自身修炼,可以做到长生不死。精神修炼是一种重要的方法。服食丹药是另一种重要方法。丹药分外丹和内丹,外丹用炉鼎烧炼矿石药物而成,说服之可令不老不死。内丹就是气功。你知道道教的教义吗?白马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青城山位于四川都江堰市,相传是张陵修道传教的地方。道教和佛教的教所道教:道观 佛教:寺院图片介绍武当山青城山道教太上老君像佛祖释迦牟尼像与佛教有关的言论有哪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闲来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一切都报”
世界、无常、实际、平等、大千世界、清规戒律、抛砖引玉、昙花一现、一针见血、心心相印等等都来自佛教经典;道教和佛教的基本概况提倡和扶植1、对于佛教的传入,统治者是什么态度? 2、统治者为什么提倡和扶植佛教?
佛教认为人生如苦海,人只有熄灭各种欲望和烦恼,才能得到解脱。佛教的这一教义使被统治者安于现状,克制欲望、忍耐顺从,接受统治者的剥削与压迫,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看谁答得快!——佛教篇道教和佛教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佛教传播的原因符合统治阶级的利益劳动人民的精神寄托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西游记》佛教①起源:
②传入时间:
③教义:
④地位:
⑤影响:古代印度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东汉明帝时,有的地方兴建佛寺。 人死后能够转生来世。人的今生如果能忍受苦难,虔诚地信佛,来世就可以得到幸福。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的传播,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道教和佛教的基本概况印度中国东汉末年西汉末年张角—太平道
张陵—五斗米道 释迦牟尼下层民众贫苦民众人们需要精神上的寄托张骞通西域
东汉明帝时佛经的传入道教和佛教的影响你知道下列成语或俗语分别跟哪个宗教有关?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事不登三宝殿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教佛教道教和佛教的影响敦煌莫高窟《西游记》大同云冈石窟 道教的产生、佛教的传入,丰富了中国文化,在社会、思想、文学以及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学习小结发明造纸术改进造纸术麻沸散,五禽戏《伤寒杂病论》《史记》(纪传体)佛教传入中原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蔡伦华佗张仲景司马迁张陵张角课堂小结 思考:两汉时期科技文化繁荣的原因有什么?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
②经济的发展;
③各民族、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④中外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⑤对之前科技文化成就的继承和发展……两汉时期的社会背景两汉科技和文化成就两汉科技文化成就的影响造纸术中医学史学宗教东汉蔡伦医圣张仲景 神医华佗司马迁和《史记》道教产生 佛教传入学富五车当堂检测1.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2.我国一些地方曾发生H7N9禽流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学富五车3、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4、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
5、“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6、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少林寺、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7、下列人物在《史记》中没有记载的是
A、秦始皇 B、陈胜
C、汉武帝 D、班超
8、《史记》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因为它:
A、内容丰富 B、刻画了众多人物形象
C、歌颂农民领袖 D、开创编写史书的新体例9.在古代四大发明中,影响最为久远,且对文明发展作用最为显著的是
A.指南针 B.造纸术 C.印刷术 D.火药
10.近来在我国一些地方发生了H7N9禽流感的感染。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参考古代“医圣”的医学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千金方》
C.《唐本草》  D《伤寒杂病论》DB
11、下列哪一项是华佗的医学成就
A.望、闻、问、切四诊法 B.《唐本草》
C.《伤寒杂病论》 D.麻沸散
12、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纪传体通史是
A.《汉书》 B.《后汉书》
C.《史记》 D.《资治通鉴》DC13、“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句成语来源于我国本土宗教,此宗教是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4、河南省的名胜古迹如登封少林寺、洛阳白马寺、龙门石窟的形成,与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有密切关系
A.道教的形成与发展 B.佛教的传播
C.基督教的传播 D.伊斯兰教的扩展
BB15.想一想,纸的发明给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好处?
答:第一,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也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最杰出的成就。文字发明后,需要一个好的载体来记载,显然过去的甲骨、金石、简帛都有很大的缺陷。纸的出现,是人类文明的基础,它作为一种新的信息载体在中国率先出现,使中国汉代的文明勃兴超过了其他的文明。晋代盛行的读书、抄书和藏书之风都得益于纸的普及和推广。抄经热、藏书热和因传抄左思《三都赋》而出现的洛阳纸贵,都是纸普及后出现的前所未有的景观。纸的发明及应用,对社会历史的记载与保存,对文化思想的交流与传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方便人类记录信息,使人类以更方便、更经济的方式传播知识。纸的发明,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有利于解决了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东汉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