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节:河流和湖泊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2-15 12:21: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黄河的治理》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我国第二长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是学生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而且本节富含智能培养因素和国情教育因素,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地理的基本理念。本节课与前面所学的地形、气候等知识联系紧密,为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课涉及到的标准是“运用地图说出黄河的概况”。对于本条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说出”属于了解性的知识层次水平。
(2)教学中运用地形、气候、河流等多种地图的对照,综合分析黄河的特征,提出有针对性的开发与整治措施。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读图,使学生了解黄河的概况,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综合分析区域地理特征的能力。
2、通过地图、图片、资料的分析,使学生了解黄河的贡献与忧患,能解释黄河各河段产生灾害的原因并提出基本的治理方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读图,分析整理资料,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黄河的贡献与危害的学习,让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和看待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通过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通过对黄河的治理的探讨,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
1、分析黄河为中华民族所做出的贡献及带来的灾难。
2、了解黄河当前所面临的问题,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治理方案。
四、教学难点:
运用有关资料和已有知识储备,探究黄河所产生问题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启发引导,探究式教学
六、学法引导:
学生采用读图、探究、合作、归纳等方法来学习本课。
七、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黄河》(引言)在“黄河协奏曲”中,我们领略了黄河磅礴的气势,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内心都激荡着一种感情,对我们伟大的母亲河无限的敬仰与热爱。提到黄河同学们并不陌生,谁能说说你所了解的黄河 学生欣赏视频学生谈自己所了解的黄河 视频引入既能让学生对黄河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概况篇 (过渡)这节课就我们一起走进黄河。要了解黄河,必须先了解黄河概况自主学习:1.黄河的发源地和注入海洋?(提问)黄河自源头到人海口全长5464千米,仅次于长江,居全国第二位。能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吗 为什么 2.黄河流经的省区?3.黄河的上、中、下游的分界点 4.黄河主要的支流?5.黄河流经的主要地形区 学生上台指图说明 学生根据图说明黄河的发源地及注入海洋,流经的省区,上、中、下游的分界点,主要的支流,主要地形区。 加深学生对黄河概况的认识,培养学生自学的习惯和方法。
贡献篇 (承转)黄河象一条巨龙,蜿蜒在华夏大地上。它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具体都有哪些奉献呢 (读图)读黄河的奉献图,让学生回答黄河的主要贡献:(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角色转换)假如你是一个水电站建设专家,你应该把水电站建在黄河的哪些河段,才能充分发挥黄河的水能资源。引导学生推出答案。引导学生说出黄河干流上的主要水电站。(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展示华北平,河套平原,宁夏平原图片。(4)提供旅游资源(展示壶口瀑布图片) 引导学生根据地图说明黄河的奉献 通过让学生根据资料、分析黄河作为我国的“母亲河”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忧患篇 (承转)千百年来,黄河流域的人民,正是在黄河的哺育下,创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但是,历史上黄河也曾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沉重的灾难,直至今天,它仍是中华民族的一大忧患。(读图)课本51页图2.35黄河的忧患(合作探究)黄河的忧患在上,中,下游各有哪些表现 造成这些忧患的自然和人为原因各有哪些 教师适时地展示黄河荒漠化、凌汛等灾害的图片及“黄河水土流失”的视频。在分析“地上河”时,先让学生观看视频影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地上河”, 动画演示黄河“地上河”的形成过程(合作探究)治理黄河有哪些措施?(承转)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中国人民就一直在摸索治理黄河的方法和途径,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对黄河进行了一系列的治理。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治理黄河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学生根据图片分析上游草地荒漠化主要原因。学生根据报道、图表资料学会分析凌汛发生的原因及河段。学生根据图片和视频分析黄河中游为什么水土流失严重。根据FLASH分析下游地上河的如何形成,危害。学生讨论治理黄河的措施。 通过对黄河的忧患的分析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从地理图表、资料提炼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唤起学生对治理黄河、保护黄河的责任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人地协调观念及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 学生总结 强化学习
课堂练习 利用多媒体展示课堂练习 学生完成练习 检查学习效果
课后作业 近年来黄河又出现缺水断流,水污染等新问题,分析黄河断流,水污染的原因及其对策。 学生课后完成 进一步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黄河的治理
一、 概况
1.发源地:巴颜喀拉山
注入海洋:渤海
2.流经省区: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鲁
3.上、中、下游分界:河口,孟津
4.主要支流:湟水,洮河,渭河,汾河
5.流经主要地形区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二、贡献
1.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2.提供丰富的水能资源
3.塑造平原和灌溉作用
4.提供旅游资源
三、忧患
河 段 病 症 病  因 处   方
上 游 1.荒漠化2.凌汛 1.干旱,过渡放牧,滥垦草地2.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封冻早,解冻迟 1.植树种草,合理放牧,2.炸冰
中 游 水土流失严重 土质疏松、支流多,夏季多暴雨、植被破坏 植树造林开展水土保持工作
下 游 1.地上河2.凌汛 1.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泥沙淤积2.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下游封冻早,解冻迟 1.加固大堤2.炸冰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