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3课-远古的传说(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3课-远古的传说(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4 10:09: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导导学习时间:2分钟右图是西安半坡遗址聚落外围的一道壕沟。这道壕沟口部宽6-8米,底部宽1-3米,深5-6米。半坡居民挖掘这道壕沟的目的是什么?防范洪涝灾害抵御野兽袭击护卫外来部落入侵第三课 远古的传说学习目标1、通过观看纪录片和阅读史料,讲述炎黄联盟大战蚩尤的背景和经过,简要叙述华夏族形成的过程。2、通过阅读教材,列举炎帝、黄帝及其属下的发明,并结合同时期的考古发现,辨析炎帝、黄帝发明事迹的真实性,从而认识传说与史实的联系和区别。3、阅读有关尧、舜、禹的史料,说出尧、舜、禹被选为联盟首领的原因,评价禅让制的现实意义。重点:炎黄联盟与华夏族的形成;尧舜禹的禅让难点:从三皇五帝时代的传说中正确认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发展思(基础感知)学习时间:13分钟1. 炎黄联盟
(1)背景:__________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部落之间展开攻伐,又不断合并,进而结成部落联盟,并推出_________________。
(2)经过:①阪泉之战:黄帝联合一些部落,在________与炎帝展开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最后________失败,归顺________,两大部落结成联盟;②涿鹿之战:后来,____________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___激战,最终打败________。
(3)影响:这一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为___________,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思(基础感知)2. 尧舜禹的禅让
(1)概况:相传在黄帝之后,____________有许多部族。为了增强实力,陶唐氏、有虞氏、夏后氏三个部族结成联盟,_____、______、_____依次成为联盟的首领。
(2)禅让制:将联盟首领位子传给_________之人。
(3)大禹治水: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________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__________________,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解除了水患。学习时间:7分钟1. 依据教材内容,正确匹配下列传说人物与他们的发明。议(深入学习)a. 陶器;b. 五谷;c. 算盘;d. 水井;e. 船只;f. 缫丝;g. 音律;h. 琴瑟;i. 文字;j. 弓箭炎帝:________
黄帝:_______
仓颉:_____
伶伦:_____
隶首:_____
嫘祖:_____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皇五帝时代的传说与历史的关系。材料一: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之野,遂禽杀蚩尤。
——《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二: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
——《史记·五帝本纪》材料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礼记·礼运》学习时间:7分钟议(深入学习)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皇五帝时代的传说与历史的关系。材料四: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指积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指百姓)。
——《吕氏春秋·古乐》 炎帝:________
黄帝:_______
仓颉:_____
伶伦:_____
隶首:_____
嫘祖:_____学习时间:7分钟1. 依据教材内容,正确匹配下列传说人物与他们的发明。展a、b、hd、e、jiga. 陶器;b. 五谷;c. 算盘;d. 水井;e. 船只;f. 缫丝;g. 音律;h. 琴瑟;i. 文字;j. 弓箭cf展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皇五帝时代的传说与历史的关系。(1)请写出材料一中两处被隐去的历史信息。(2)材料二与材料三共同反映了哪一制度?该制度对现代社会有哪些借鉴意义?阪泉;涿鹿。禅让制。
借鉴意义:民主选拔人才;德才兼备是选拔人才的标准;当政者应以天下为己任。展2.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分析三皇五帝时代的传说与历史的关系。(3)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如今受到了众多质疑和解构。有人认为:大禹治水的范围不可能跨越九州;还有人认为:大禹治水之所以成功,并非疏导之功,而是正好赶上气候开始好转;甚至有人怀疑大禹治水的真实性。你如何看待这些观点?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虽然有夸大成分,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真实的历史。例如:4000年前,世界气候的确曾出现极端异常,黄河因泛滥成灾而数次改道。大禹治水的故事展现了大禹创新和奉献的精神。虽然内容有许多加工成分,但它与其他神话传说一样,都是后世的宝贵精神财富和艺术创作源泉。学习时间:8分钟评一、炎黄联盟四五千年前,炎帝和黄帝部落原本生活在黄河中上游一带。后来受极端气候的影响,两个部落都向黄河中下游发展。当时黄河中下游属于蚩尤部落的活动区域。为争夺宜居的地盘和部落的领导权,炎帝、黄帝和蚩尤三支部落通过战争来解决他们的矛盾。评阪泉之战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阪泉经过三次较量,最后炎帝落败,并归顺黄帝,于是两大部落结成联盟。涿鹿之战炎黄部落与蚩尤部落在涿鹿经过十次较量,最终黄帝运用指南车并在玄女的帮助下,打败了蚩尤。蚩尤部落融入到炎黄部落中。评炎帝黄帝蚩尤其他部落黄炎联盟华夏族汉族涿鹿之战阪泉之战华夏族的形成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黄帝的统治范围以黄河流域为中心,并向四周辐射,今天的河南新郑被认为是黄帝建都的所在地。期间,东夷、苗蛮等其他部落相继投靠黄帝领导的这支部落联盟,并最终演变为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今天的中华儿女也多以“炎黄子孙”自称。评陕西黄陵县黄帝陵河南新郑黄帝故里湖南炎陵县炎帝陵陕西宝鸡炎帝陵后世纪念黄帝的地点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黄帝陵,另一处是黄帝故里。前者是黄帝的陵寝,后者是黄帝的都城。从古至今,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海内外的中华儿女都会到新郑祭拜黄帝。
后世纪念炎帝的地点主要是位于湖南炎陵县的炎帝陵。此外,在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会同县和山西高平也有炎帝陵。评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农业: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手工业:制作陶器,发明纺织;
商业:教人们通商交换;
文化:制作乐器琴瑟,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 ——《白虎通》于是神农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qiāo)高下。
——《易经·系辞》神农耕而作陶。 ——《太平御览》生民之本,兴自神农之世。斫(zhuó)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褥之利以教天下而食足;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而货通。
——《汉书·食货志》评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衣食住行: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
其他:会炼铜,发明弓箭;
黄帝属下和亲属的发明:仓颉造字,伶伦造律,隶首发明算盘,嫘祖缫丝。正衣裳,制衮冕……深衣大带,扉屦(jù)赤舄(xì),玄衣纁裳。
——《路史》黄帝乃伐木构材,筑作宫室,上栋下宇,以避风雨。
——《新书》黄帝作舟车以济不通。 ——《汉书·地理志》大驾指南车,起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蚩尤作大雾,兵士皆迷。于是作指南车以示四方,遂擒蚩尤而即帝位。 ——《古今注》评评三、尧舜禹的禅让黄帝
(名:轩辕)
第一代玄嚣乔极帝喾
(名:高辛)
第三代昌意颛顼
(名:高阳)
第二代穷蝉敬康句望桥牛瞽叟舜
(名:重华)
第六代鲧禹
(名:文命)
第七代帝挚
(名:挚)
第四代尧
(名:放勋)
第五代禅让禅让评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麂(jǐ)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韩非子·五蠹》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晋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yǔ)。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史记·五帝本纪》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liáo)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吕氏春秋·古乐》评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晚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中国步入文明社会并建立奴隶制王朝后,禅让制被世袭制取代。中国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禹建立的夏朝。我国原始社会大事记元谋人是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他们使用打制石器,还会使用火。
半坡居民与河姆渡居民生活在新石器时代,农业在这一时期开始兴起,标志有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属于铜石并用时代,铜器、原始文字和早期民族(华夏族)已出现。
夏朝的建立标志原始社会的结束,氏族公社制被奴隶制取代。评本课小结远古的传说炎黄联盟阪泉之战→涿鹿之战→华夏族形成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尧舜禹的禅让禅让制: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大禹治水1. 传说4000多年前,炎帝、黄帝结盟打败蚩尤,后来又与九黎族经过长期发展融合,形成了华夏族。后为尊奉的华夏族祖先是( )
A. 炎帝、尧 B. 炎帝、黄帝 C. 黄帝、尧 D. 尧、舜B检2. 传说禹治理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治水成功,深得众望。舜年老后,将部落联盟首领的位置传给了禹。这一传说反映的是(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A检3. 《史记》的记载是我们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
A. 《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 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真实历史
C. 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 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B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