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领事裁判权,指外国侨民在中国犯罪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不受中国法律管辖,只受本国领事依照本国法律审判的特权。西方列强在中国取得这样的特权始于( )
A.《南京条约》 B.《虎门条约》
C.《望厦条约》 D.《黄埔条约》
2.一位著名学者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从右图中我们可以解读到的历史是(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洋务运动破产
D.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3.曾国藩指出:“筹议中外会办防剿,经江浙绅士呈由前抚臣薛焕奏奉上谕,江浙绅士请借英法官兵剿贼。”这表明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是( )
A.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B.领导集团无法保持长期的团结
C.清政府的力量太强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4.1879年,徐建寅作为中国官员第一次到欧洲考察各国工厂。他结合对欧洲近代工业的深入考察写成了《欧游杂录》。与他出访欧洲紧密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B.洋务运动的开展
C.维新变法正如火如荼 D.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5.以“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为主题整理相关知识,其中搭配正确的是( )
A.关天培—虎门销烟 B.左宝贵—旅顺战役
C.邓世昌—黄海海战 D.陈化成—威海卫战役
6.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写道:“人人封章(上书),得直达于上(皇上)。”这句话所反映的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是( )
A.发展农、工、商业
B.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C.开办新式学堂
D.废除八股,改试策论
7.某校开展爱国主义电影观摩周活动,有以下四部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同学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 )
①《八国联军》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③④②① B.④②①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①
8.“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这首歌谣与下列哪一口号或思想所反映的内容相一致( )
A.三民主义 B.自强求富
C.变法图强 D.民主与科学
9.以下能达到右图效果的历史事件是(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10.“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君主专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 )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毛泽东
11.1917年,孙中山在汕头各界欢迎会上追述革命历程,称:“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下列关于“一次革命”与“二次革命”关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没有“一次革命”就没有“二次革命”
B.“二次革命”与“一次革命”没有任何关系
C.“二次革命”是“一次革命”的继续
D.“一次革命”和“二次革命”都是为了民主共和
12.历史学家徐中约说:“它和《新潮》以及包括《每周评论》在内的许多其他杂志,对传统主义的堡垒——旧文学、旧道德、旧式人际关系和儒家——发动了全面攻击。”这里的“它”代表的应该是( )
A B C D
13.在某校八年级(3)班历史课上,同学们围绕中国近代化的有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
A.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C.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D.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14.五四运动与辛亥革命相比,新的变化有( )
①最先由学生发起 ②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③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④工人阶级参加斗争并起了主导作用 ⑤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④
15.国庆节假期,小明跟随父母到上海旅游,他可以参观或了解( )
A.中共一大会址 B.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C.虎门销烟博物馆 D.五四运动首发地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16分) 阅读下面年代尺,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四次战争给中国社会性质分别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四张图片所反映的内容分别与哪一阶级(阶层)有关?(8分)
(2)与图(b)、图(c)有关的事件分别是什么?相对于图(a)、图(b)而言,图(c)所反映的事件是中国革命的一次“飞跃”,应怎样理解“飞跃”的含义?(4分)
(3)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近代历史发展的两条基本线索是什么?(4分)
17.(13分)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a) 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图(b) 《辛丑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1)以上两个条约的签订分别与哪一事件有关?(4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倡言学习西方,主张转变思想,更新观念,实现政治民主化和法治化,并为此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中国历史十五讲》
(2)“学习西方”——洋务派为“自强”和“求富”分别进行了哪些实践活动?(3分)
(3)“转变思想,更新观念”——陈独秀、李大钊等在新文化运动中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2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及带给你的启示。(4分)
18.(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像巴黎和会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但唯独1919年的这一次,激发了一场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
材料二 毛泽东在《青年运动的方向》一文中说:“五四运动所反对的是卖国政府,是勾结帝国主义出卖民族利益的政府,是压迫人民的政府……假使不要反对的话,那么,五四运动就是错的。”
材料三 胡适在1922年回忆说:“在1919年的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新派期刊仅《新青年》《新潮》等不超过10种,而在五四运动之后的半年中,中国出现了大约400种新的白话文期刊,大约350种周报,而且皆以‘传播新思想,改造旧社会’为己任。”
(1)依据材料一,指出导致“1919年……意想不到的人民运动”发生的原因,并用史实佐证“这样的民族耻辱,在中国近代史上比比皆是”的说法。(4分)
(2)材料二中的“卖国政府”指的是哪一政府?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性质。(4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4分)
(4)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应该发扬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2分)
1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会议刚开始不久,一名陌生的中年男子突然闯入会场,言语慌张,形迹可疑,代表们随即分别离开。十几分钟后,法国巡捕就包围并搜查了会议地点。……第二天,代表们在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开会。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会议的召开?这次重要大会是哪一年召开的?(4分)
(2)这次大会召开的有利的国际条件是什么?大会宣告了哪个政党的成立?(4分)
(3)这次大会召开的意义是什么?(4分)
答案
1.B 2.B 3.D 4.B 5.C 6.B
7.D 8.A 9.C 10.B 11.B 12.C 13.D 14.D 15.A
16.(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图(a):地主阶级洋务派。图(b):资产阶级维新派。图(c):资产阶级革命派。图(d): 先进的知识分子。
(2)戊戌变法、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3)一条线索是列强的侵略;另一条线索是中国近代化探索。
17.(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或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中的任一项);兴办新式学校,设立翻译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开办了一些近代民用企业(或开办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中的任一项);建立新式海陆军。
(3)民主与科学。
(4)特点:从学习西方的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深入。启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改变不了中国的命运,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和斗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18.(1)在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
(2)北洋政府。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3)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作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4)要发扬爱国的精神,解放思想、不断创新的精神,勇于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不畏强暴、忧国忧民、不屈不挠、勇于抗争的精神。
19.(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921年。
(2)共产国际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胜利)。中国共产党。
(3)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