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2016版八年级上册第5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测试卷
(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70分)
一、选择题(15小题,每题3分,共25分)
1、图1漫画反映了我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2、自1924年开始,在短短两三年的时间内,中国大地上展开了席卷全国的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 )
A.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
C.使中国革命开始转危为安
D.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3、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便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威震全国。1927年初,全国革命的中心也随之转移至右图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4、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5、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是( )
①国共两党的齐心协力 ②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积极支援 ③北伐军官兵的英勇奋战 ④国民党得到了英法等国的支持
A.①②④ ?? B.①②③ C.①③④ ?? D.②③④
6、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 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D. 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7、毛泽东曾说:“《水浒传》里有个水泊梁山,朝廷的千军万马拿他们没得办法。我们到了井冈山这样的地方,反动派也奈何不了我们,我们就是到那儿去当红色‘山大王’!”这反映了当时共产党要走( )
A. 城市中心的道路
B. 国共合作的道路
C. 统一战线的道路
D. 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8、之所以说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主要是因为在这里(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B.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C.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五次“围剿”
D.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9、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武装斗争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
A.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B. 确立了开展土地革命的总方针
C. 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
D. 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10、下图是为纪念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某次重大历史事件的领导人的群像雕塑,他们从左起分别是贺龙、朱德、周恩来、叶挺和刘伯承。这座群像雕塑应安放于( )
A. 秋收起义纪念馆
B. 中共一大会址
C. 南昌起义纪念馆
D. 井冈山会师纪念馆
11、1935年2月,毛泽东在《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位于贵州遵义城北)中感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与此诗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国民革命军彻底击溃北洋军阀 B.红军开始逐步改变被动局面
C.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D.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12、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旅行探险活动。下列长征重要景点参观排列正确的一组是(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瑞金革命根据地 ④甘肃会宁城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13、为纪念红军长征开始80周年,四川电视台拍摄了电视连续剧《第一纵队》,再现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长征史诗。下列长征中的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强渡大渡河 ②飞夺泸定桥 ③巧渡金沙江 ④四渡赤水河
A.④③①② B.④②①③
C.②③①④ D.③②①④
14、从右图可以发现,红军长征的路线起初基本上是直线前进,但过了一个地方后,路线变得曲折反复。这一“地方”应是( )
A.瑞金 B.遵义
C.泸定桥 D.腊子口
15、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中央红军到陕北;一杆杆的红旗哟一杆杆枪,咱们的队伍势力壮……”当时,中央红军到了陕北的( )
A.瑞金 B.遵义 C.吴起镇 D.会宁
二、材料题(16题12分,17题13分,共2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人间正道是沧桑》是由张黎执导的革命战争历史题材剧。其中许多情节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重大历史现象,电视剧梗概如下:
20世纪20年代,杨立仁、杨立青兄弟二人前往广州,后来,立仁加入国民党,踏入蒋介石集团的政治核心圈。立青考入黄埔军校,当时,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在瞿恩的影响下,立青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概述上述情节,(3分)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重大历史现象,(3分)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6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比较准确全面。)
17.阅读下面的图文材料并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长征·七律》
材料二:如图
(1)上述材料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直接原因是什么?(3分)
(2)“大渡桥横铁索寒”与红军“远征”途中的什么事件有关?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用图中地点代号作答)。(2分)
(3)“远征”途中,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什么?并指出这一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理位置(用图中地点代号作答)。(2分)
(4)“三军过后尽开颜”,红军“远征”胜利是哪一年?并指出三军胜利会师地点(用图中地点代号作答)。(2分)
(5)根据毛泽东诗句分析,红军“远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 A B B B C D B C C 11---15 B D A B C
二、材料题
16、说明:本题为开放性题,阅卷时不必死抠示例中的条条。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示例:
故事情节:共产党人瞿恩任黄埔军校教官。(3分)
历史现象:国民大革命或第一次国共合作。(3分)
概述评价:国民党一大召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高涨,黄埔军校建立、北伐胜利进军,反帝反军阀的国民运动蓬勃开展。(2分)后来,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败。(2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势力。(2分)
17、(1)长征;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3分)
(2)飞夺泸定桥;A。(2分)
(3)遵义会议;C。(2分)
(4)1936年;B。(2分)
(5)国民党重兵围追堵截;险恶的自然环境。(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