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统一中国
秦统一六国
秦巩固和维护统治的措施
军事
政治
经济
文化
思想
北
南
公元前221年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北修长城拒匈奴
南通灵渠平越疆
温故知新
学习目标
识记秦朝暴政的表现
01
掌握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
02
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理解秦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03
概括秦朝暴政的表现有哪些?
01
02
03
自学指导
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时间、地点、建立的政权、结果和历史意义
概括刘邦在楚汉之争胜利的原因,分析楚汉之争的前后性质
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50-52,用笔划出关键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严酷的刑罚
④秦二世的残暴统治
①沉重的赋税
秦朝暴政的表现:
材料一: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秦始皇北筑长城征调三十万,南戍五岭又五十余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七十余万,加上修驰道等其他徭役,每年征调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
繁重的徭役
论从史出
材料二:秦朝的赋税,主要有田租、口赋、杂赋三种。这些赋税加在一起,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三分之二。
材料三:当时在秦国市场上,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现象: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是抢手货。
沉重的赋税
刑法残酷
论从史出
材料四: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秦二世更加残暴
论从史出
揭竿起义
秦的暴政
官逼民反
学习思考:
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地点、过程是什么?意义是什么?
1、时间:
2、领导人:
3、地点:
5、意义:
公元前209年
陈胜、吴广
大泽乡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4、过程:
渤
海
黄
海
水
淮
水
江
江
长
黄
河
河
水
济
水
漳
水
渔阳
密云西南
巨鹿
平乡西南
戏
咸阳
咸阳东北
荥阳
淮阳
大泽乡
宿州东南
武关
丹凤东南
灵宝北
陈胜吴广起义地点
陈胜吴广进军路线
张楚
陈胜吴广建立的政权及地点
陈胜吴广活动地区
响应起义的地区
重要战役
陈
南阳
张楚
函谷关
秦末农民起义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建立张楚政权
秦二世反击
吴广遇害
陈胜牺牲
过程
假如陈胜、吴广发动起义之前不遇上大雨,按期到达了渔阳,起义还会爆发吗?请说明理由。
直接原因:遇雨误期
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各抒己见
巨鹿之战
巨鹿之战是我国历史上一场以少胜多之战
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原因:秦朝对人民实行暴政
启示: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
刘邦
项羽
刘邦
项羽
“约法三章”,
得民心
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善用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实力削弱
胜利,建立汉朝
失败,乌江自刎
想一想:在楚汉之争中,刘邦为什么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
从巨鹿之战到楚汉相争,他们的战争性质改变了吗?为什么?
想一想:
巨鹿之战 农民战争 推翻秦王朝。
楚汉之争 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争夺帝位
1、成语“破釜沉舟”来源于
A.垓下之战
B.长平之战
C.马陵之战
D.巨鹿之战
D
2.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9年
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
D.公元前202年
B
3、秦朝的都城在( )
A.镐京
B.洛邑
C.咸阳
D.邯郸
C
4.项羽和刘邦为了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
A.晋楚争霸
B.齐魏争霸
C.秦赵之争
D.楚汉之争
D
5. 下列不属于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原因的是
A.赋税、徭役繁重
B.刑法苛严
C.争夺皇位 D.秦二世的黑暗统治
C
6.中国历史上,成功的农民起义都有唤起民众的响亮口号,起到激励人们斗志的作用。下列哪一口号最有可能是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的
A.杀人者死,作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B
7、秦末农民起义出现多支起义军,最后推翻秦朝统治的是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D
前期: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后期:项羽、刘邦起义
秦亡(前207年)
秦末农民起义
西汉建立
秦的暴政
徭役繁重
赋税苛重
刑法严酷
秦二世更加残酷
zxxkw
查找成语故事:这课书的内容涉及的成语故事很多,大家查找一下(包括课本、成语词典和课外读物),看谁找到的多并复述故事。
“指鹿为马”、 “破釜沉舟”、
“约法三章”、 “楚河汉界”、
“十面埋伏”、 “四面楚歌”、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霸王别姬”
课后作业
同学们再见!
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1、识记大泽乡起义的时间、领导人
2、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历史意义
3、培养用积极观点和积极分析方法认识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4、学习因果分析的方法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分析秦始皇,为巩固同意采取的措施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的关系,及陈胜吴广的起义与秦灭亡的关系,学习因果关系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揭露秦的暴政,肯定和赞扬陈胜吴广起义的首创精神及推翻暴政的历史功绩。
2、认识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和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推动作。
二.教学重点:分析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秦朝暴政对农民起义的影响、项羽刘邦反秦活动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谈话: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建立,而这个国家的缔造者便是“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统治,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有政治的、经济的、也有思想文化的。请同学回答一下有哪些具体措施?(学生回忆上一课内容,回答问题。) 过渡: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强大的秦帝国,嬴政自称秦始皇。他妄想自己的帝国千秋万代,但是帝国却仅仅存在了短短的15年,秦王朝为什么迅速走向灭亡了,是谁推翻秦朝呢?
讲授新课:
一、秦的暴政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要求:看课本47~48页第一目“秦的暴政”及相关史事,完成问题。)
1秦暴政的表现(简练的词句概括)
2根据所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略)
小结:秦朝的暴政表现在: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过渡:秦朝残暴统治下,如果你是秦朝老百姓,你打算怎么办?
过渡: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秦二世时,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8~49页第二目“陈胜吴广起义”,完成下列问题:
1找出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政权、结果
2是谁的起义军在哪次战役中击败了秦军主力?
3秦朝的残暴统治最终是被谁推翻的?(学生回答略)
探究一: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 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分组讨论,学生活动略)
能力拓展:陈胜吴广领导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这一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参考答案: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小结:(见下表 )
陈胜、吴广大起义(大泽乡起义):
时间 公元前209年
地点 大泽乡
人物 陈胜、吴广
原因 直接:遇雨误期 根本:秦的暴政
经过 大泽乡起义→建立政权(陈)→挺进关中→秦二世反扑→陈胜、吴广遇害
结果 失败
地位 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意义 它沉重的打击了秦朝的统治,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过渡:陈胜、吴广牺牲后,农民起义仍在继续发展。刘邦、项羽继续领导农民起义军反抗秦朝统治。
刘邦、项羽农民起义:
1)巨鹿之战 项羽大败秦军主力 (“破釜沉舟” 以少胜多) 讲故事:请同学给大家讲讲“破釜沉舟”的故事。(略)
2)刘邦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探究二:席卷六国的强大秦朝,为什么只存在了十几年就灭亡了?它给了我们什么深刻启示?
参考答案:原因:秦朝对人民实行暴政 启示:任何政策的推行,都必须考虑人民的承受能力,不能损害人民的利益。(得民心者得天下)
过渡:秦亡之后,西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之间又展开了长达四年之久的争夺帝位之争,史称“楚汉之争”。
楚汉之争
精读课文,自主学习
要求:看课本49页第三目“楚汉之争”,完成下列问题。
楚汉之争双方代表各是?
楚汉之争结果?(学生活动略)
小结: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赢得了楚汉战争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了西汉王朝。
探究三: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
刘邦在谈到为何能战胜项羽时 说:张良、萧何和韩信都是人杰,我不如他们,但“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你认为他们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刘邦注重收揽民心,善用人才。
小结;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能力拓展: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战争性质
秦末农民起义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楚汉战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
教师总结:通过本课学习,我们知道了这节课始终在围绕着秦末农民起义这一重点学习了三部分知识,包括秦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其中秦的暴政是秦末农民爆发的根本原因。正因为秦的统治残暴,人民才起来反抗推翻残暴统治。陈胜、吴广农民起义虽然失败了,但之后的刘邦、项羽领导农民起义结束了秦的暴政。秦亡后,此时农民起义的性质转变,战争由推翻暴政转变为争夺帝位,最终刘邦在楚汉之争中取胜,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大汉朝!我们下节课再具体学习这一课、
作业布置:
课堂作业: 选择题
课后作业收集本课相关的成语典故,并互相交流
板书设计:
第10 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秦的暴政
1)赋税沉重
2)徭役兵役繁重
3)刑法严苛
4)二世更残暴
2、陈胜、吴广起义
1)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地点、人民、原因、经过、结果、意义
项羽、刘邦起义。
楚汉之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