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全国各地名校高三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汇编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山东省日照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古风·碧荷生幽泉
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
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
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
【注】 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
B.三、四两句中“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出水芙蓉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
C.“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
D.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15.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14.D项,“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
[解题思路]全诗写荷之美,表达的是自己品性的高洁;“结根未得所”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愿托华池边”表达自己希望得到举荐。结合诗句具体分析即可。
15.[参考答案]作者托物言志,①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②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③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每点2分,其中思想感情和结合诗歌分析各1分)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江西省宜春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观书
于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这首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形象地说明开卷有益之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B.“直下”“三千”两词,写出了书的吸引力之大和读书速度之快,生动地描绘出诗人 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C.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 “活水源流随处满”一句化用了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D.尾联以“金鞍玉勒寻芳客”为衬托,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 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15.诗人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4.A(“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这首诗写诗人自我亲身体会,抒发喜爱读书之情,盛赞读书的作用,并非观书经历。)
15.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的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山东省德州市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欧阳修
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
更远更佳唯恐尽,渐深渐密似无穷。
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借助波光、柳色、斜桥、画舫等优美意象,营造了江南水多清丽又显迷蒙的意境。
B. “更”“渐”两字叠用,既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也凸显出西湖美景深远无穷的特点。
C. “唯恐尽”与“似无穷”呼应,表现了诗人从害怕美景有限到发现美景无穷的心理转变过程。
D. 尾联前一句以半醉迷途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后一句以景结情,夕阳楼台的景象令人回味。
15. 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 D。 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此类试题?话愦右庀蟮暮?濉⑹址?捌浣馑怠⒁帐跣Ч?⒂镅苑绺瘛⑶?馐?獾冉嵌壬璐恚?鹛馐弊⒁庾邢副嫖觥L庵?D项,“直接抒发喜爱陶醉之情”错误,尾联前一句是以游人迷失来侧面烘托西湖景色的美好,不是直接抒发情感。故选D。
15. (1)从描写对象上看:本诗通过波光、柳色、斜桥等景物的描写侧重于展现景色秀丽、空濛的西湖自然美景,而《望海潮》既展现西湖自然景色,更?嘀赜诤贾莸姆被?皇?跋蠛蜕?蠲馈#?2)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而《望海潮》则是干谒词,赞颂杭州繁华同时,更表达了对治理者官员的称颂??
此题考核对比阅读能力,要求分析此诗和柳永的《望海潮》相比,本诗的内容侧重点有何不同,答题时注意根据诗词的内容概括,柳永的《望海潮?芳日瓜治骱?匀痪吧???嘀赜诤贾莸姆被?皇?跋蠛蜕?蠲溃?粲诟哨舜剩?匏毯贾莘被??保??泶锪硕灾卫碚吖僭钡某扑獭4耸??菔??“波光柳色碧溟蒙,曲渚斜桥画舸通”“绮罗香里留佳客,弦管声来扬晚风”可见重在展现景色秀丽、空濛的西湖自然美景,由“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可见此诗侧重写出游人对西湖美景的沉醉迷恋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9-20题。浙江省杭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乐游原 【唐】李商隐
万树鸣蝉隔岸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①自趁虞泉②宿,不放斜阳更向东。
曲江春望 【唐】唐彦谦
杏艳桃光夺晚霞,乐游无庙有年华。
汉朝冠盖皆陵墓,十里宜春③汉苑花。
【注】①羲和:中国古代神话中驾驭太阳的神。②虞泉: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日落处。③宜春:汉代皇家园林,位于长安东南,唐时更名为“曲江池”,与乐游原相邻。
19.这两首诗歌,都写了一天中 时刻的景色,都写到了长安城外的游览胜地—— 。(2分)
20.这两首诗歌分别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传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6分)
答案:
19.黄昏/傍晚; 乐游原
20.李商隐的《乐游原》主要运用了拟人/用典的手法,羲和驾驭太阳奔跑,于黄昏时、日落处停步休息,不肯让夕阳掉头向东方升起,表现出对时光的留恋,传达作者因时光流逝而带来的迟暮之悲、无奈之感。
唐彦谦的《曲江春望》主要运用对比手法,将已化为陵墓的汉朝冠盖,与生命持久的杏桃形成鲜明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繁华已逝、历史沧桑、物是人非的慨叹。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云南省陆良县2020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摸底考试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观 书 于 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直下”“三千”两词,生动地描绘出诗人如饥似渴的读书情状。
B.颈联对仗工整,说理形象,化用了朱熹“为有源头活水来”的诗句。
C.尾联突出诗人的书斋生活之美好,表达了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
D.本诗写诗人春日一次具体的观书经历,抒发了对读书生活的喜爱之情。
15.本诗是如何表现诗人的“幽居”之情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14.(3分)【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基本能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A项,“一次具体的”分析错误,且不一定是“春日”。故选D。
15.(6 分)【答案】①读书可使人如与故友朝夕相随,忧乐与共,得到慰藉陪伴;②读书可使人沉醉书中,涤荡心胸,感觉清明纯净;③读书可使人增长新知,充实满足;④读书可使人享受书斋生活美好与高雅,自得其乐。(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给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诗句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结合诗句内容分析。诗的首联用拟人手法,将书卷比作多情的老朋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用夸张、比喻手法写诗人读书的情态,使诗人专心致志,读书入迷的情态跃然纸上,也道出了一种读书方法。颈联用典故和自然景象作比,说明勤读书的好处,表现诗人持之以恒的精神。尾联以贵公子反衬,显示读书人书房四季如春的胜景。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真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之情之境,岂是玩物丧志的游手好闲者流所有以领略的。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天津市静海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虞美人·有美堂赠述古
苏轼
湖山信是东南美,一望弥千里。使君能得几回来?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注】此词作于熙宁七年(1074)七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时。时杭州太守陈襄(字述古)调任,宴僚佐于杭州城中吴山上的有美堂。应陈襄之请,苏轼即席写下了本词。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片前两句极写有美堂美丽壮观的胜景,大处落墨,境界阔大,气势不凡。
B. 上片后两句运用设问,询问友人,期待与述古有朝一日能再次相会,把酒痛饮。
C. 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词句,直抒内心痛别之情。
D. 上片以乐景写忧思,寓情干景;下片因景寓情,由忧而乐:情感表现极有层次。
(2)“一江明月碧琉璃”描绘了一幅水月交映的阔远画面,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天地,请简要分析。(3分)
(3). 词的最后两句如何理解?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
14、(1)C.下片前两句化用杜牧词句,离怀别思表现含蓄蕴藉。
(2)江面的月色由夜阑风静而来,明澈如镜,清辉万里,温婉静谧,令人豁然开朗。它留给人们充分的想象天地,想象词人以此来象征陈述古人高洁耿介,象征他们友情的冰清玉洁,象征他们前程的光明等等,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对即可)
(3)结尾两句,词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绿清澈,生动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辉、碧光如镜的夜景。诗歌至此,词人的感情同满江明月、万顷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暂时忘掉了适才的宴饮和世间的纷扰,而进入到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美妙境界。明澈如镜、温婉静谧的江月,象征友人为人高洁耿介,也象征他们友情的纯沽深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