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 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3 22:24: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罗马发展时间线索罗马城邦罗马
共和国罗马称霸
地中海罗马
帝国帝国
分裂西罗马帝国灭亡(前1000年)(前509年)(前2世纪)(476年)(4世纪末)(前27年)欧亚非
帝国(2世纪)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
标志着西欧奴隶社会结束。
也标志着“欧洲封建社会开始”导入新课第7课基督教的兴起和法兰克王国封建时代的欧洲
之学习目标1、了解基督教的兴起于传播
2、掌握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和发展过程。
3、了解封君和封臣的关系。
4、了解查理曼帝国兴亡的过程。第一篇章基督教的兴起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
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精神寄托罗马的宗教你知道世界上有哪些宗教吗?佛教道教基督教伊斯兰教1世纪巴勒斯坦地区犹太民族耶稣耶稣就是救世主
要忍受苦难
死后可以升入天堂耶稣是谁?传说耶稣是12月25日诞生
在巴勒斯坦的一个马棚里。
他是上帝的亲生子,为拯救人
类而降临人间。
他收了12位门徒,四处游说
传教,后来被弟子犹大出卖
钉死在十字架上,门徒宣扬
他在三日后又复活升天。达芬奇的名画《最后的晚餐》取材于此你知道与基督教有关的节日有哪些?①圣诞节:为了纪念耶稣诞生,定于每年
的12月25为圣诞节。②复活节:纪念耶稣复活的节日。③感恩节:美国基督教的重要的节日。④公元元年基督教诞生时
受到了罗马帝国“百般压制”4世纪末
罗马帝国将基督教定为
“国教”教义中
教人“忍受苦难”
非常有利于罗马帝国的统治得到国家支持的“基督教”
很快成为欧洲第一大教第二篇章法兰克王国的兴起476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后
建立了哪些国家?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后建立起许多蛮族王国最强大的是“法兰克王国”法兰克王国的建立建立时间
建立者:481年克洛维克洛维是怎样巩固自己统治的?提示:为获得最大势力的支持①整个法兰克王国都
皈依基督教
承认罗马教会在欧洲的重要地位
还无偿赏赐给教会土地②保留罗马大地主的土地而不去没收③把国有土地无偿赏赐给部下提示:为获得原罗马人的支持提示:为获得自己势力的支持克洛维统治下的法兰克王国实力最为强大国王无偿分封土地
耗尽了王室全部地产,在经济上削弱了中央得到土地的贵族实力逐渐强大开始难以控制第三篇章土地分封的改革土地分封制改革改革前的分封制:
改革后的分封制:
条件是:无条件的赏赐土地得到封地的人
必须服兵役有条件的赏赐土地封
君封
臣封君和封臣之间
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封臣要:
封君要:①效忠君主
②服兵役
③提供金钱①不任意侵犯封臣
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全
②为封臣提供保护自上而下 层层分封封君封臣土地封君封臣土地封君封臣土地11世纪时,这种
以土地的封赐为
纽带而形成的
封建制度在西欧
已经普遍存在。自上而下 层层分封我的附庸的附庸
不是我的附庸每个领主只可以管辖自己的附庸
但无权管辖自己附庸的附庸第四篇章查理曼帝国8世纪法兰克王国一位新国王
登基,他就是查理查理继位后四处征伐,领土不断扩大法兰克王国领土几乎涵盖了西罗马帝国的版图,成为西欧最大的王国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的发展:他
把王国划分成很多教区,命令每个教区
的人民把每年收入的1/10贡献给教会,
称为“什一税”因此,教会越来越富有查理大帝鼓励基督教发展的
目的是什么?可得到基督教会和信徒更广泛支持
从而有利于王国统治基督教会
是如何报答查理大帝的?800年,教皇为查理举行加冕
称他是“罗马人的皇帝”史称查理大帝
或称为“查理曼”
它的帝国也因此被称为查理曼帝国凯撒亚历山大大帝大卫王查理大帝加冕虽然仅仅是一种仪式
但却代表着“君权神授”的意思
意即:查理大帝成为国王是上帝的旨意
这更有利于国家的统治封建时代的西欧
最大的封建势力是“国王”还是“基督教会”
为什么?各抒己见是“基督教会”原因①:每个国家都赏赐给教会土地原因②:每个国家都给教会缴纳什一税原因③:基督教会是欧洲人们的思想的主宰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和约瓜分帝国三个王国各自独立
他们之间不存在隶属的关系当堂训练1、扑克牌红桃K的原型人物是查理曼大帝,下列关于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查理统治时期法兰克王国成为当时西欧最大的王国
B、实行严格限制基督教发展的政策
C、征收什一税
D、被称为罗马人的皇帝B当堂训练2、法兰克王国的建立者是谁( )
A、屋大维
B、克洛维
C、查理曼
D、汉谟拉比B当堂训练3、查理曼大帝去世后强盛一时的帝国走向分裂,一分为三形成以后哪三个国家的雏形( )
①英格兰 ②德意志 ③法兰西 ④意大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C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