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3期末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模块3期末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2-22 18:2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西安市八十三中学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地理(必修3)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 2分,共 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有关地理区域差异含义的正确叙述是
①区域是地理差异的客观反映 ②区域有一定面积、形状、范围或界线
③区域相对于外界有差异,内部特征完全一样 ④区域特性与其区位没有关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下列关于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经济衰退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资源衰减 B.劳动力不足 C.设备老化 D.污染严重
3.关于乡村地域和城镇地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乡村地域的范围通常要大于城镇地域 B.城镇地域是乡村地域发展的基础
C.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D.城镇地域会对乡村地域产生带动作用
4.在区域发展前期,区域的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的格局呈现
A.一、二、三 B.一、三、二 C.三、二、一 D.二、一、三
5.有关区域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多 B.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较大
C.区域内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复杂 D.区域对外开放程度较高
6.下列特点属于工业化发展阶段的是:
A.区域内部的经济差异比较小,处于低水平的平衡状态
B.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逐渐缩小,趋于高水平分的平衡
C.整个区域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D.区域开放程度不断的减弱
7.人文发展指数(HDI)通过哪几个指数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①预期寿命 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③教育程度 ④国内生产总值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划分三个经济地带的主要依据是
A.产业结构 B.自然条件 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历吏背景
9.就工业结构而言,我国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A.“南轻北重,中轻西重” B.“南轻北重,东轻西重”
C.“南重北轻,东重西轻” D.“南轻北重,东重西轻”
10.导致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距的社会经济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差异 ②资源分布差异 ③距海远近差异 ④对外开放程度差异
A.①④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11.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具备的优势是
A.基础设施完善,法制健全 B.资源和劳动力丰富
C.制造业发达 D.科技力量雄厚
12.通常作为我国南方和北方分界线的是
A.长江 B.黄河 C.长城 D.秦岭――淮河一线
规划建设中的南水北调工程,到2050年调水规模可达448亿立方米,从某种程度上解决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问题。而西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为东部沿海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动力,也可以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据此回答13-20题。
13.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引水处位于
A.扬州 B.通天河 C.丹江口 D.雅砻江
14.南水北调规划了“四横三纵”的总体布局,其中的“四横”四指
A.长江.黄河.淮河.海河 B.长江.汉江.黄河.淮河
C.长江.通天河.大渡河.黄河 D.长江.渭河.淮河.黄河
15.南水北调工程的输水线路中,需逐级提水的是
A.东线工程 B.中线工程 C.西线工程 D.东、中、西线均需要
16.“西气东输”的运输方式是
A.公路 B.水路 C.铁路 D.管道
17.“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下列哪个环境问题没有显著改善
A.粉尘污染 B.地面下沉 C.酸雨 D.煤烟污染
18.西部地区的工业部门中,受“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强有力拉动的是
A.纺织 B.食品 C.飞机制造 D.钢铁
19.有关西电东送工程输入地区的正确说法有
A.输入地区基本上位于东部沿海工业地带
B.输入地区均有发达的钢铁工业基地和优良的海港
C.输入地区主要能源不足,发展工业所必须的其他资源配套较好
D.输入地区已初步形成我国的城市群(带)
20.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是
①自然资源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
②自然资源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③为适应区域发展与自然资源供给的平衡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读图回答21—26题。
21.图中为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名称是
A.塔里木河 B.黄河 C.伊犁河 D.长江
22.图中河流主要补给形式及汛期分别是
A.雨水,夏季 B.冰雪融水,春季 C.冰雪融水,夏季 D.地下水,秋季
23.图中阴影部分为绿洲,是重要的农业区,其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地势平坦 B.土壤肥沃 C.地下水源充足 D.热量丰富
24.图中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 C.土壤酸化 D.水资源遭受污染
25.图中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A.大力发展瓜果.蔬菜.花卉等农业 B.加大科技投入,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C.扩大草原面积,大力发展畜牧业 D.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
26.造成图中地区荒漠化土地面积扩大的原因有
①过度开采地下水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樵采 ④过度开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每年2月2日为“世界湿地日”。四图中,①是河边滩涂芦苇,②是云南梯田(水田),③是“海阔凭鱼跃”,④是“清清太湖水”。读图回答27~28题:
27.图中非湿地为
A.① B.② C.③ D.④
28.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9.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A.水系发达,支流众多 B.降水集中在夏秋,冬春降水较少
C.矿产资源丰富 D.水量丰富,流量稳定
30.关于田纳西河水利工程应遵循的原则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发电 B.发展航运 C.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D.治理水患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阅读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20分)
目前,土地退化是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其中土地荒漠化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千米,约占国土面积的27.4%。防治土地退化已成为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任务。
我国政府坚决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行了“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政策。很多地方以此为契机,进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培育新的替代产业。退耕后的农民既获得了政府提供的口粮,又从多种经营和其他副业中增加了收入。
⑴将下列正确的代号填入图6中对应的空白框中(每个代号限填一次)。(4分)
A.风力作用为主 B.流水作用为主
C.年降水量大且多暴雨 D.年降水量少且不稳定
⑵导致土地退化的不合理的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6分)
⑶简述国家“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10分)
32.读黄河流域图,回答相关问题
(1)黄河源头的水的补给形式是 。
(2)黄河上游在开发利用上主要是 ,因为此段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
(3)黄河流域的中游存在生态上存在的主要问题 。
(4)请简要分析生态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说该如何治理。
西安市八十三中学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地理(必修3)答题纸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⑴


32.(1) 。
(2)
(3) 。
(4)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西安市八十三中学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阶段测试地理(必修3)答案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 B B B A C C C B A B D A A A
题号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D B D D A A C C B B D C D A C
二.综合题:(共2题,每题20分,共40分)
31.(1)
(2)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森林、过度樵采、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工矿城镇建设造成植被破坏等导致土地退化等等。
(3)调整“三北”地区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发展多种经营,增加农村劳动收入。
实现生态林,改善“三北”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32.(1)冰雪融水
(2)大力开发水电
(3)水土流失严重
(4)自然原因:气候:降水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地形:坡度大,地面物质不稳定.。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的能力差。土壤:疏松,抗侵蚀能力差。
人为原因:毁林开荒,植被破坏
治理: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其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PAGE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