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4 14: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导课】
1.播放习近平带你领略一带一路
2.(师)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的合作方案,“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根据古丝绸之路留下的宝贵启示,为世界提供一项充满东方智慧的、共同繁荣发展的方案。
古丝绸之路到底是一条什么路呢?今天我们来学习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活动一:全文朗读
1.丝绸之路是怎么开通的?
2.起点在哪里,终点在哪里,经过哪些地方?
3.发挥了怎么样的作用?
带着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小声快速朗读课文。
活动二:张骞出使西域
(师)丝绸之路是怎么开通的?
(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丝绸之路。
板书:张骞通西域
关于这句话,我有四个问题:西域在哪里?张骞是谁?他为什么要出使西
域?张骞出使西域怎么就开通了丝绸之路了呢?
西域在哪里?西域的地理位置--西域的自然条件--西域的局势
师:西域在哪里?
(生)
师:在68页地图上能找出来吗?在69页地图上你能确认西域的位置吗?
出示丝绸之路地形图,哪个同学能在地图上圈一下?
(生)学生上ppt上画。
师:这么大的范围,哪一块现在属于我们中国的范围。这是我们中国的哪
里呢?
出示今中国地图,
师强调:汉朝时所说的西域,大概相当于现在我们得新疆,也就是今天的新疆,在西汉时,称西域。
师:有一首歌叫“新疆是个好地方”。这儿有多好,我们先来看一下。
师:(PPT地形图)我们来看一下西域的自然地理情况,北有天上,南有昆仑山,中间是塔里木盆地,这里有中国目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异常干燥,冬夏、昼夜温差很大。总体看不好。
但是在一些有水源的地方,也形成了一些适合人类居住的绿洲,当时西域各族人民就在绿洲个上建立起来一个个的小国家。据史书记载,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时候,这里有36个小国,大多被匈奴控制,受匈奴奴役,我们教材中的大月氏就是其中的一个。他原来在祁连山一带(地图指出),被匈奴驱赶到更西更远的地方。
由于路途极远,再加之匈奴的阻隔,中原的大汉王朝,与西域各国一直没有往来。西域具体情况如何,谁都不知道。

(二)张骞为什么会出使西域呢?
师:张骞为什么会出使西域?
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师: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这是一个军事目的。
师;张骞当时的身份是什么??
生:郎官
师:郎官是什么官?
生:侍卫
师:汉武帝什么派张骞去呢?
生:应募
师:出使西域,这是国家大事。根据我们刚才了解西域的情况,你觉着出使西域是个好差事吗?张骞为什么还要应招出使?此次西行,到底有多凶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
播放视频:
师:我们先来看一下张骞这次出使走过的路线,
师:张骞在出使西域中,经历了哪些困难?他克服困难靠的是什么?
生:
师:你发现张骞的身份变了吗?
师:张骞此行的经历,他所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大汉王朝至关重要。博望侯,
是汉武帝对肯定肯定和嘉奖。张骞历经13年,由一个侍卫,成长为一位外交家,成为国家的功臣。我突然想到,我们从上一年级到高中毕业,也有12年呢?对此你有何感想?

师:张骞是两次出使西域,我们来填一下这个表格
生:填写
师:提问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 公元前138年 公元前119年
目的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走访西域诸国
成果 西域的情况、想与汉朝往来 的愿望 西域各国认识到了汉朝的富足和强大、派使节来长安。

西域各国由听说汉朝的强大到看到汉朝的强大,由想与汉朝往来,到纷纷派
使节回访。这会带来什么?
(讨论)
师:这种往来和了解对大汉帝国来说有何战略意义?
生:1.抗击匈奴,2.边境和平3.互相了解,得到认同,归附)
师:我们来看三张地图 看三张地图第一章是张骞出使西域之前的地图,第二张是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之前的地图,你发现有什么变化,第三章是公元前60年的地图,你发现这三张地图有什么变化,西汉的疆域扩展的方向是什么?这和张骞出使西域有关系吗?
西汉政府与西域各国互派使节,这是官方的往来,说明双方友好。随着官
方的相互往来,民间往来也日益密切,民间的往来主要是商贸活动。这些交往增进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培养了中原王朝对西域各族的向心力,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西域都护,颁行汉朝法令。这说明西疆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张骞出使西域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对于各民族的团结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东汉政府也非常重视对西域的管理东汉时期,曾派班超出使西域三十多年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确保汉王朝对西域的管辖。
板书:政治上民族团结、巩固统一
师:所以啊,有人就说张骞是“一使胜千军,两出惠万年”。

师:张骞出使西域不仅有政治上的战略意义,还在经济文化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看这条路的路线,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路线,不论是北线还是南线,都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到敦煌。 敦煌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一站,从敦煌往西就算是出了大汉的疆界,朝廷在这里驻扎了军队,囤积粮草,设立官署,街道上去店铺林立。往西走的中国商人在这里要办理出境手续,再往西就是茫茫沙漠戈壁,也需要在这里租赁骆驼、准备粮草,装载饮水,做长途跋涉的准备。从西方来的外国商人要从这里办理入境手续。由此可以想像当年在敦煌街道上武士、商人、使者、官吏穿行热闹的景象。
北路的商人由敦煌过玉门关沿北山南麓西行,经楼兰到疏勒,南路的商人过阳关,沿南山北麓西行,经鄯善、于阗也会汇集到疏勒,西去的商人经过长途跋涉需要在这里做休整,准备翻越高达的葱岭,西来的商人也要在这里做好穿越沙漠的各项准备。从疏勒翻过高大的葱岭,往南可以到印度,往西到中亚西亚,再由中亚西亚的商人把货物转运到欧洲。
不论是北线和南线,起点都是长安都要经过河西走廊,从敦煌到葱岭,这是现在我国的新疆地区,从葱岭往西是中亚再往西到安息这一带,这是西亚,大秦就是当时的罗马。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行行商队载着丝绸货物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西域运到中亚西亚,再由中亚西亚转运到欧洲。
为什么丝绸是这条道路上的主要货物呢?经阿拉伯人,欧洲人认识中国的丝绸,丝绸的华丽震惊了欧洲,立即风靡罗马的上层社会,成为最受欢迎的奢侈品,普通丝绸到了罗马价格数以百计的向上翻倍。曾经达到每磅12两黄金的天价。由于丝绸价值高,还有携带的轻便,在丝绸之路上丝绸不仅是货物,还被当做货币,用丝绸可以换取任何物品。
由于西方世界对丝绸的追捧、丝绸贸易的高额利润以及丝绸的货币功能,所以丝绸成为这条路上最主要的货物, 成就了这条贯通欧亚的丝绸之路。
这条路可不仅仅有丝绸,除了商人,行走在丝绸之路上的还有使者、手工业者、军人、僧人……。我们来看一个材料。请位同学来读一下。
从中国传入西方的是什么?有雾中有精美的手工业品,还有先进的科学技术。这会对当地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从西方运到中国的有什么珠宝,物种、宗教艺术。还有汗血马。这些两种吗?会对西汉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物种会对中原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佛教音乐和杂技又对中原人产生什么影响?所以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从而推动了沿线各地的发展。
所以我们说丝绸之路是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
丝绸之路存在了两千多年,但查遍中国所有古籍,外国和中国相关的古籍都没有这个词。原来这个词是近代一位德国地理学家提出来的, 这里地理学家教利息过分,他先给我七次来到中国考察,回国后写了一部书这部书叫《中国旅行日纪》,在这本书中,他将公元前114年也就说,(张骞第二次出事西域之后,到公元127年,这已经是到了东汉)近两个半世界世纪的开辟,经西域将中国与中亚地区以及印度连接起来的丝绸贸易的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
你怎么看他起的这名?既然李希霍芬能给这条路起名,我们可不可以给这条路起个名呢?(每个小组至少起三个,要说出理由)


这条路上不仅仅有文明,ppt,还有战争、有冲突、有瘟疫。
什么情况下路上的文明在传播在发展?
什么情况下文明被毁灭?
我们怎样才能让文明继续下去?
播放视频

一带一路倡议是,是古代丝绸之路给我们的启迪,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漫漫丝路,有机遇也有挑战,我们的人生之路也有也充满着挑战,丝路上的人他们的传奇故事,能不能给我们以启迪呢?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自主学习任务清单
阅读课文回答完成独立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在哪里?请在下面的地图上圈画出西域的范围。

(2)看地图思考,西域对汉王朝来说重要吗?



2.张骞出使西域
(1)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
(2)张骞出使西域有哪些经历?看着地图试着描述一下。
①被匈奴扣留
②大月氏西迁
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
看着上面的地图试着叙述丝绸之路的两条路线。(注意:要说明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方向、重要节点。)
①北路:从长安(往西)经 过 、 ,沿天山北麓 、沙漠北缘,到 ,由此往 (方向),经 、 、 到欧洲。
②南路:从 (往西)经 ,过 、 ,沿 、沙漠南缘,到 ,由此向 经 到 。
(2)丝绸之路上的交流有哪些?
西 传 东 来


丝绸之路的开通有何作用?

2.海上丝绸之路:看着70页地图能够对汉代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做如下描述:
从 出发,经 南下,绕过 ,穿 ,
通往 ,最远抵达 和
对西域的管理
西汉: 年,西汉政府设 ,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东汉: 出使西域30多年,使西域各国重新与汉朝建立联系。
出使大秦,到达 ,开辟了通往西亚的路线。
3.两汉时期对西域的管理与有何意义?







深入思考合作探究任务清单
【任务一】
材料一:课本第14课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视频
材料三:
(
龟兹五铢钱
)
图1 图2 图3
材料四:在罗布泊沙漠中一个较小的堡垒之北……发现了用古佉(qu)卢文、婆罗门文、窣利文及汉文等文字写的木简。……在盐泽的古道中“沿途都可以找到中国的古钱,小件金属器物、珠子之类的东西”。
——翦伯赞《秦汉史十五讲》
材料五:……出使大宛的使者络绎不绝。每批多者数百人,少者百余人,每人所携带的东西大体和张骞所带的相同。……汉朝大致一年要派出的使者,多的时候十余批,少的时候五、六批。远的地方,使者八、九年才能回来,近的地方,几年就可以返回来。
——《史记·大宛列传》译文
问题:为什么说丝绸之路真正开通是在西汉时期?
思路指导:道路是否明确?贸易是否畅通?是否有史可查有据可依?
要求:叙述条理,所述观点要有依据。






【任务二】
材料一:中国在当时领先于世界的先进科技———“四大发明”也通过古代丝绸之路传往西方,传向世界各地,促进了西方文明的重要发展。
中国冶铁技术传到了西方国家之后,使得西域大批国家的农业劳动生产率得以提高,使得西域大批国家完成了从新石器时代向铁器时代的过渡。
我国的水利技术,如凿井、水利灌溉等,也随西汉时期大量的外移居民以及丝绸之路的发展传入中亚、印度,并成为西域沙漠之地的主要灌溉技术。我国水利灌溉技术的西传,促进了西域当地农业灌溉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农作物的产量。
西方的先进科技如玻璃制造、制糖技术、西医学、天文历法等技术也随之传入中国。
——节选自张俊英 刘艳丽《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影响与当代价值研究》
材料二:东西方文化的交流遍及音乐歌舞、天文历算、文学语言、服装服饰、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比如古代古代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民乐相互传播、相互影响、相互借鉴,通过与当地音乐形式、演奏技巧的有机融合。……“民乐之王”的琵琶,在南北朝时通过丝绸之路从波斯经西域传入我国,不仅在隋唐成为九部、十部乐中的主要乐器,而且造就了……《塞上曲》《夕阳箫鼓》《十面埋伏》等传世名曲。
……公元627年(唐朝),玄奘历时17年西行5万里,游历110余国,带回67部佛经,堪称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
——李国强《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及对共建“一带一路”的启示》
材料三:由于张骞的出使,“始开西域之迹”,才在我国中原地区和新疆地区之间播下了民族团结的种子,增进了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经过几代人长时间的努力培育,终于开花结果。……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武帝与公元前101年,在丝绸之路沿途起了亭障,并在轮台犁渠设置屯田,“以给外国使者”,保护从长安至西域的通道。公元前60年,汉宣帝使郑吉为西域都护,兼护天山的南道北道。……从这时起,新疆地区已经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生活在这个地区的兄弟民族成为中国统一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张仁镜《张骞出使西域的历史贡献》
1.阅读以上材料,分析丝绸之路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用一句话进行总结。
示例:根据材料一,我们的结论是:丝绸之路是一条 路。




材料四:课本第68页、69页
材料五:(班超) 因为家中贫寒,他常常受官府所雇以抄书来谋生糊口,。他曾经停止工作,将笔扔置一旁叹息道:“身为大丈夫,虽没有什么突出的计谋才略,总应该效仿傅介子和张骞出使外国立功,以封侯,怎么能够老是干抄抄写写的事情呢?” (投笔从戎)
后来皇帝派遣他与同事郭恂一起出使西域。
班超到了鄯善后,鄯善王起初很热情,后来忽然就变得怠慢起来。班超对他的从属官员说:“这一定是有匈奴的使者来了。”他从侍者口中诈出了匈奴使者的住址。班超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现在最好的办法,只有借着夜色用火攻击匈奴人,消灭了这些敌人。” 入夜,班超带领着手下直奔匈奴人的营地,他顺风放火,指挥房前屋后的人击鼓呐喊。敌人吓得乱了营。官兵们斩杀了匈奴使者和部下三十多人,其余一百多人全被大火烧死。班超于是召见鄯善王,把匈奴使者的头颅拿给他看,鄯善全国上下震惊惧怕。(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改编自《后汉书·班超传》
2.问题:张骞和班超有何共同点?丝绸之路对张骞和班超而言意义何在?由此可见,丝绸之路是一条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