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9张PPT。宝安中学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第1册大气的受热过程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课件制作:张伟生
2008.10.15
1、歌曲中唱到“蓝蓝的天空白云飘”,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早晚呈橙红色?
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3、日出前,日落后,为什么天空还是明亮的?
4、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5、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情境问题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质疑 ◆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可能会是什么样?你的结论是什么? ◆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各层的顺序是由外到里,还是?(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主要是有里到外 ◆那么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球“历经”了哪些“坎坷”?阅读课文P32“红点”内容削弱作用太阳辐射通过哪些环节被削弱了?
哪些环节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性特征?
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被地面全部吸收吗?探讨大气通过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散射三个环节削弱了太阳辐射
吸收作用和分子散射对太阳辐射有选择性特征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还会被地面、水面、植物叶面反射一部分,最后被地面吸收的约4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参与的大气成分: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特点:具有选择性1.为什么晴朗的天空呈蓝色,早晚呈橙红色?2.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情境问题散射作用的结果云量大削弱作用较强小 结具有选择性无选择性,具有反光的作用具有选择性 O3紫外线CO2H2O红外线云层、较大颗粒尘埃;
云层厚、云量大,反射强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蓝光1、大气的削弱作用练一练小结 ◆白天多云,云量大削弱作用较强,气温比晴天低,那夜间多云,气温为什么又比晴天高?质疑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保温作用知识链接 保温作用大气是如何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保温作用的强弱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对流层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强烈地面辐射,并且产生大气逆辐射,弥补了地面热量散失,从而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探讨阴天多云,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和大气逆辐射较强,保温作用强。人类活动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加强了保温作用,使全球气候变暖。活动 体验回顾:在寒冷冬季刚刚穿衣盖被的体验、感受是怎样?试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日出前,日落后,为什么天空还是明亮的?
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情境问题 高空大气对于处在地平线以下的太阳光具有折射和散射的作用。 晴朗的夜晚少云,大气逆辐射的弱,即保温作用弱,则易出现霜冻。 感觉先冷后暖。起初衣被吸收人体的长波辐射,热量亏损,此后随着衣被升温产生较强的长波辐射返回人体。 小 结1、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2、大气的保温作用2、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使大气 增温,并保存热量。3、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的热量损
失, 大气保温地面。过程步骤总 结练一练小结知识链接 1、请在图中填写: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散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的形成与图中哪些箭头的大小有关?练一练 ■在初中地理我们曾学过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又“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到达全球各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否一样?为什么?能力拓展: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而保温作用也弱,则易出现霜冻。 不一样。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有多个因素。 云量即天气,还有纬度(太阳高度角、路径)、海拔等多个因素。■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22℃;月球表面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为127 ℃夜晚则降到-183 ℃,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相比,其昼夜温差为何不同? ■如果没有大气层,地面热量散失的快慢如何? 练一练 月球表面没有大气,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晚上保温作用也弱,故昼夜温差大。 快■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的主要成分是CO2,它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保温作用,所以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太 阳 辐 射大气层大气削弱作用与纬度H2H1H1>H2教法学法(直接热源)总结:大气的热力作用同学们辛苦了!谢 谢!《大气的受热过程》教学设计
宝安中学 张伟生 2008.10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能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即能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
2过程与方法:观察思考、质疑提问、信息加工、合作探讨、表达陈述。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地理学的美;激发学生探索地理问题的兴趣;构建全球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即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原理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原理
难点:其中的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是一难点。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设置情景、引导观察思考、质疑提问、参与学生讨论评价。设问启发与图解分析、评价相结合。
四、学生学法:多媒体辅助联系实际加工信息、合作探讨、表达陈述的(分组讨论、归纳表达、成果展现、相互评价)探究法。学生自学与合作研讨相结合、重实例与规律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平台、自备课件
六、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情境设置
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设置情境问题:
1、歌曲中唱到“蓝蓝的天空白云飘”,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橙红色?
2、日出前,日落后,为什么天空还是明亮的?
3、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温又比晴天高?
4、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5、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学生感受地理的美
质疑思考而暂不作回答
设疑引导
设疑引导1: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表面可能会是什么样?你的结论是什么?
总结学生的各种结论,引导学生得出:太阳辐射是地球表层的主要热量来源,也是大气的主要热量来源。
想象和思考
相互提示,得出多个答案
设疑引导2:太阳辐射加热大气各层的顺序是由外到里,还是?(提示:对流层的温度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
学生相互探讨,发现此假设与已经学过的规律对流层温度规律相悖,激发探究兴趣。
设疑引导3:那么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球“历经”了哪些“坎坷”?
引导请阅读课本P32“红点”部分。
评价学生陈述。
阅读课文
表达陈述
相互评价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设疑:1.太阳辐射通过哪些环节被削弱了?
2.哪些环节的削弱作用具有选择性特征?
3.到达地面的辐射能被地面全部吸收吗?
演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动画原理示意图。
参与学生讨论。
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仔细观察
分组讨论
整理、绘图、表达阐述原理过程
相互评价
▲散射作用
演示:空气分子、微小尘埃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动态示意图。借用滤光镜作用原理讲解。
引导活动:运用知识回到日常生活事例、问题中活动:
(1).阅读“天空的颜色”回答情境设置中的问题1、2。(2).对城市交通红绿灯使用的光学依据原因加以说明。
仔细观察
认真听讲
阅读感受地理的美
解析表达
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出示:随堂练习,巩固知识应用。
填空口述
练习巩固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设疑引导:
1.白天多云,云量大削弱作用较强,气温比晴天低,那夜间多云,气温为什么又比晴天高?
2. 大气如何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呢?
简介:黑体辐射原理(知识链接),区别地面辐射与太阳
辐射
质疑思考
听讲
演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多媒体的直观动画
原理示意图。参与学生讨论。评价学生学习状况
学生仔细观察
设疑:1.大气是如何起到对地面的保温作用的?
2.保温作用的强弱与天气有何关系?
3.保温作用的强弱与人类活动有何关系?
分组讨论
整理、绘图、表达阐述原理过程
引导活动:运用知识回到日常生活体验、问题中活动,回答:1.回想冬季刚刚穿衣盖被的体验、感受;
2.情境设置中的问题3、4、题。
出示:随堂练习,巩固知识应用。
相互评价
练习巩固
总结
根据知识结构图表,强调重点、难点。
学生集体回顾口述
■练习设计
1、请在图中填写: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吸收、反射、散射、地面反射、
地面辐射、大气吸收、地面热量散失、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
2、图中箭头表示长波辐射的有哪些?
3、大气保温作用的形成与图中哪些箭头的大小有关?
4、在初中地理我们曾学过青藏高原“太阳能丰富”而又“冰川广布,雪山连绵”,请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释。
5、到达全球各地的太阳辐射能量是否一样?为什么?
6、如果没有大气层,地面热量散失的快慢如何?
7、地球表面平均温度为22℃;月球表面阳光直接照射的地方为127 ℃夜晚则降到-183 ℃,月球表面与地球表面相比,其昼夜温差为何不同?
8、在寒冬,为什么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平流层臭氧——紫外线
吸收
对流层二氧化碳、水汽——红外线
反射——无选择性反射
有选择性散射——蓝光、紫光
散射
无选择性散射
太阳高度角对大气削弱作用的影响
(二)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回地面,弥补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从而达到保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