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是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事情,而直观与操作在学生形成空间观念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提供了学生常见的物体模型,充分地利用实物模型、图形及学生熟悉的图象等感性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观察物体时可以从物体的前、后、左、右(侧面)四个方向观察;在不同的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学生分析:
在低年级教学中做模型是学生喜爱的,在这基础上设计了做简单的模型环节,这环节所需的时间不多,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成就感;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和提高教学效果。
设计理理念:
1、 通过展示引人入胜的事物调动学生观察的兴趣。
2、通过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对图画的观察结合,从直观到抽象,认识从不同的观察角度观察物体,会有怎样不同的结果。
3、让学生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观察实物,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地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使学生掌握从不同角度观察和辨认物体的方法,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会得到不同的观察结果。
教学难点:
让学生根据看到的物体形状判断观察者所在的位置。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学具熊猫等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2008北京奥运会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惊喜,全世界的目光都在注视着我们的祖国,注视着北京的鸟巢与水立方。让我们也来观察北京的奥运鸟巢与水立方。
课件分别出示北京奥运会的鸟巢与水立方图片。
让学生自由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并说说分别看到了鸟巢和水立方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 当我们站在不同的地方观察鸟巢和水立方,所看到的鸟巢和水立方是不一样的。因此,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需要全面观察,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怎样观察物体。板书: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探求知识的内在动力,用学生熟悉与向往的“08北京奥运会”导入课题,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与兴趣,让学生通过形象的画面初步体会到全面观察物体的必要性,进而十分自然地引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
1. 观察玩具。熊猫
课件出示:
小明、小亮、小红、小芳也正观察一只玩具熊猫。同学们,你们能猜猜他们看到的熊猫样子一样吗?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小明、小亮、小红、小芳各在什么位置观察熊猫,让学生初步感知观察物体可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并让学生猜一猜,启发学生思维,从而引出问题。)
(1)课件出示以下图片:
这是小明、小亮、小红、小芳所看到的熊猫。同学们,你们能判断出这几个图各是谁观察到的熊猫?
(2)小组观察、讨论,并分别给小明、小亮、小红、和小芳所看到的熊猫的图画写上他们的名字。
(3)先让学生汇报结果:
a.小明站在熊猫的前面观察,看到的熊猫前面。(有黑眼圈、黑鼻子,四肢也是黑的的,肚子是白的)
b.小亮站在的熊猫右面观察,看到熊猫的右面。(只能到看它的右半边身子)
c.小红站在的熊猫左面观察,看到熊猫的左面。(只能到看它的左半边身子)
D.小芳站在的熊猫后面观察,看到熊猫的后面。(有黑尾巴,白色的背上有一圈黑色的毛)
(4)思考: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如:在上方观察、在下方观察等)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仔细观察的好习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同时突破重点、功破难点。)
小结:观察一个物体,应该站在物体的前、后、侧面等位置进行观察,这样我们就能清晰地观察到物体的全貌。
2.观察探索活动。
师:老师从小就喜欢做手工、模型等等小玩意。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些简单的模型,这些模型都是我们生活中能看到的物体。我们可以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物体的观察,进行回忆观察,并帮助我们把模型完成。同学们,你们想跟老师一起把这些模型做好吗?
(1)老师先动手示范做一个公共汽车的模型,让学生了解做模型的过程。老师一边做一边把过程说出来,模型完成后再跟同学一起观察做好的公共汽车模型。老师要引导学生应站在模型公车的前、后、侧面等方向进行观察,并引领学生说说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模型公车的样子。(如有同学有信心能跟老师一起把模型做好的,也可以上台跟老师一起做。)
(2)老师给各小组分发纸模型卡纸(如:冰箱、公交车、笔筒等模型卡片),小组讨论分清模型卡纸的每个面,提醒让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物体进行回忆观察,并小组合作把模型黏好。(老师在这时候应作适当的指导)
(3)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观察黏好的模型,每人从一个面来观察物体,然后进行位置调换(前、后、左、右调换),让学生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各个面是不一样的,并说一说自己完成的模型各个面的样子。
(4)展示各小组的模型作品,并让各小组向全班汇报是根据什么把模型完成的?(注意:在第一个小组作汇报时,老师要引导学生怎样把一个完整的过程讲出来,从而引领后面的小组作汇报。)
(5)师: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为什么?
(设计意图:《标准》中指出:“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初步获得一些数学活动经验,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因此,让学生进行记忆观察,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并让小组合作把模型做好,在这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去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主动去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培养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在探索中不断发现,在交流中不断碰撞,在思考中相互接纳。最后展示学生作品,全班同学进行交流,这样就能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学会思考,学生不仅能体验到进步的快乐、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建立信心与学习兴趣,还实现了智力与能力的共同发展;让学生说一说,这既是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练习新知的过程。)
(6)教师根据各小组的汇报作活动小结:同学们,通过这个活动让我们了解到多观察身边物体各个面的特点,也可以帮助我们完美地完成这些模型。因此,当我们要观察物体时,我们不但要观察物体的一个面,还要在物体的不同位置进行观察,这样你就能清楚地看到物体不同角度下的不同状况。
三.巩固新知。
1、现在请大家仔细看图,想一想,你知道这幅图中的图片是谁看到的?课件出示68页“做一做”图片(把小朋友编上号码)
学生观察后交流:1号小女孩看到的是车头在右边的第三幅图;
2号小女孩看到的是车头在左边的第一幅图;
3号小男孩看到的是车头正面的第四幅图;
4号小男孩看到的是车尾部的第二幅图。
师:同学们,经过刚才的观察,结合日常生活的经验,你们发现什么?
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是不同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亲自观察实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操作验证再完成课本第70页第3题。
(1)四人小组合作把数学课本摆整齐,立着放在桌上,再仔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想想图中的几位小朋友在相应的位置看到的各是哪一面。
(2)通过以上观察验证,看谁能用最短的时间,把图中三位同学与他们看到的相应的数学书的图连起来。(注:要求连得又快又漂亮,线要用直尺画直。)
(设计意图:让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一摞书,判断不同位置观察到的是什么样的图形。活动操作简易,学生能通过实际观察可以很容易地判断出来。鼓励学生离开自己的座位自由观察,充分体现了师生的民主、平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探索空间。)
四.全课总结:
1、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同学们,请说一说你喜欢这节课的那些学习活动,(学生陈述后)为什么?
( 设计意图:进行全课总结,让学生谈收获,可以多角度的调动学生地学习积极性;同时让学生说最喜欢的活动,加深了对新知识的印象;)
五.作业设计。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喜欢的物体或者人吗?请大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喜欢的物体或者人,并把你们观察到各个角度的物体样子画出来或者用相机拍下来。
(设计意图:作业的巧妙布置,可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六.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物体的方法:应从物体的不同角度进行观察。
在后面观察
在左侧面观察 在右侧面观察
在前面观察
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
思考:还能从什么角度进行观察?
(在上方观察、在下方观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