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4 07:34: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计算、观察、比较,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复习铺垫
1、 谈话
师:大家或许曾在电视节目中看到过这样的情节:一个侦探,只要发现了罪犯的脚印,就可估计出罪犯身材大约的高度,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是因为在我们人体上存在着许多有趣的比!例如: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的长度的比大约是1:1,身高与双臂平伸长度的比大约也是1:1,身高与胸围长度的比大约是2:1……那么这些有趣的比还有什么用处呢?比如:你到商店去买袜子,只要将袜底在你的拳头上绕一周,就会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 像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实际上就是用这些有趣的比去组成一个个的比例来进行计算的。那么要想更加容易明白什么叫做比例,就先要来回忆一下“比”的相关知识。
2、想一想:什么叫做比?
举例说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
比的基本性质是什么?
师: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
出示下面几组比:
12:16 4.5:2.7
10:6 112 :2
学生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观察一下,这几个比的比值有什么特点?(4.5:2.7的比值和10:6的比值相等,12:16的比值和112 :2的比值相等。)
因为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所以我们可以用一个符号连起来。
(板书:4.5:2.7=10:6 12:16=112 :2 )
教师写出一个比16:4,要求学生说出一个比值和它相等的比。
16:4=_:_
师:像这样的式子叫做什么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的:比例。
(板书课题:比例)
二、学习、思考与研究。
(一)师:那么到底什么叫做比例?
1、要求:带着这个问题自学课本第一页的内容,准确回答这个问题,并且把其中你认为重要的知识划出来。 (师:我们先来解答这个问题:什么叫做比例?也就是比例的意义。)(板书)
自学汇报后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深入探讨:(1)比例有几个比组成?
(2)是不是任意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
(3)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一个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比例的意义书写在黑板上。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
出是否相等,可以先分别求出两个比的比值后再进行比较。
试做:判断10:12和35:42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先要算出10:12=56 ,35:42=56 ,所以10:12=35:42
2、小组活动:说一说下面每组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组长分配,全体监督,判断对错) 35:7和45:9 0.8:0.4和12 :4
(师:刚才大家一定都感觉到了比例和比有非常密切的关系,那么比例是否也有类似于像比的“前项”和“后项”这样的名称呢?)
(二)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自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分别被叫做比例的什么?
(学生看书第二页中间内容后回答) 随着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
12 : 16 = 112 : 2 项
└-内项-┘
└------外项-------┘
师:那下面谁能来说一说这个比例当中各部分的名称呢?(10:12=35:42)
2、研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应用。
(1) 游戏——比例的基本性质
出示:( ):6 = 3:9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我读完题目就知道该填什么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不以为然?再做一个!)
6:15=4:( )
学生能够作出回答时,教师引导进行验证。然后出示: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
(2)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填空:( ):6 = 8:( )
12:( )=( ):3
师: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又是怎样的呢? (10:12=35:42)教师边问边改写成:1012 =3542 ,这个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分别是什么数呢?
当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时,你还会用等式表示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吗?根据学生回答画出交叉线。
强调: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积相等。 板书:10×42=12×35
总结:前面要判断两个比是不是成比例,我们要通过计算它们的比值来判断的。现在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后,就有了第二种判断方法:也可以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两个比能不能成比例。
三、系列训练
1、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3:4和6:8,1.4:2和7:10能不能组成比例。
先一起做第一个,然后指名回答第二个。
2、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能写几个写几个)
16 × 3 = 4 × 12
学生写后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16:4=12:3 4:16=3:12
16:12=4:3 4:3=16:12
3:4=12:16 12:16=3:4
3:12=4:16 12:3=16:4
四、总结归纳
1、“比”和“比例”两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引导学生从意义上、项数上进行对比。
最后教师归纳: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2、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课堂总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知道了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另外一项,这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解比例”。大家可以想想这句话的意思来联想一下“解比例”的做法。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表示 两个比 相等 的式子
4.5:2.7=10:6 第一种——
12:16=112 :2
16:4= 20 : 5
因为 16×5=80
4×20=80
所以 16:4=20:5
第二种—— 3:4和6:8
因为 3×8=24
4×6=24
3×8=4×6
所以 3:4 =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