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认识平均数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1认识平均数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4 14:14: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平均数
正定县曲阳桥乡上曲阳小学 李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初步体会平均数的作用,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会计算平均数。
过程与方法
2、结合具体事例,经历认识平均数、求平均数以及讨论平均数意义的过程,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极参加活动,体会用“平均数”说明问题的公平性。
重点
体会学习平均数的作用, 了解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学会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掌握求一组数据平均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学法建议
本课举行了三个活动:活动一,为了让学生理解平均数就是一样多,设置了移动笔筒里的铅笔数量来理解“移多补少,达 到同样多”这一数学活动。活动二,教材通过“比较哪组同学进行投球比赛的成 绩好”来学习平均数;活动三,通过“计算平均每天丢弃几个塑料袋”来学习如何利用统计表计算平均数。 教学时, 教师要通过动手操作、 讨论交流等数学活动, 鼓励学生理解“总数量” 、 “总份数”与“平均数”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笔筒 5 个、铅笔 15 支、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 铅笔若干支 。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操作中体验“同样多”,引出平均数 (课件出示笔筒图)
师:要使每个笔筒放的铅笔一样多,可以怎样做?每个笔筒放几支? 学生充分表达不同的想法,最后形成一致意见。 (预设)
生 1:把 5 个笔筒中的铅笔集中在一起是 15 支,3×5=15,所以平均每个笔筒放 3 支,就同样多了。 教师按上述方法完成操作。
生 2:要想让每个笔筒里的铅笔的枝数同样多,可以尝试着把笔筒里多的笔放到少的笔筒里,匀一下,最后发现,每个笔筒里放 3 支时同样多。
师:每个笔筒平均放 3 支,这样每个笔筒里的铅笔数量就同样多了,这个数量 3,在数学上我们叫做平均数。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平均数。 (板书:认识平均数) 设计意图: 通过“移多补少
二、深入探究,学习新知
1.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例2:看,四(1)班的同学正在进行投球比赛呢,老师用两个统计表分别表示出了一组和二组投中的个数。从表中得到了哪些信息?
生1:一组参加比赛的有4人,二组参加比赛的有5人
生2:一组张华投中的最多,投中了8个
问:根据这些信息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1:一组一共投中了多少个
生2:哪个组投中得多?
生3.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二组投得准
课件显示: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二组投得准一些?
师:请你们开动脑筋想一想,有了想法后小组内相互交流。生小组讨论,师组间巡视。
问:哪个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
生1:算出一组共投中多少个和二组共投中多少个,哪个组投中得多,哪个组就投得准。
生2:第二组投得准,他们组有两人投中8个以上。
生3:第一组投得准,他们组最少的都投中6个球,第二组最少的才投中3个球。
生4:算一算每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再比较。
师:你觉得哪一种比法更加合理?说明你的理由。
指名回答。
师:看来参加比赛的人数不一样多,比总数不公平。算一算
每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再比较,才合理。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交流、汇报总结,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平均数产生的意义。
2.求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问: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小组里讨论一下。
生:把张华的8个移1个给李英,1+6=7,最后大家都是7个.
师:我们给这种方法起个名字就叫“移多补少”
师: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法?
生:先全部合起来,再平均分给4个人。(生答,师演示)
师:会列式吗?板书:(8+7+6+7)-4=7(个)
师:这种方法是先怎样,再怎样的?也给它取个名字“先合再分”。
师:这里的28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要除以4?
师小结:不管用什么方法,最后都求出一组平均每人投中7个球,反映了一组的平均水平。
3.求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师:谁能算一算二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球?自己算一算。
(指名答,师板书)(9+8+5+3+5)+5=6(个)。
问:刚才计算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多少个,是除以4,现在为什么要除以5了呢?
生:因为第一组有4个人所以要用一共的个数除以4,而第
二组有5个人,所以要除以5.
师:现在你能比较出是第一组投得准一些还是第二组投得
一些吗?
生:第一组投得准一些。
4.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算出第一组每人投中7个,这个7就是8、7、6、7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总结板书:平均数
师:这个6是哪几个数的平均数呢?
生:是9、8、5、3、5这5个数的平均数。
5.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师:第一组的平均数是7,是不是每个人都投中了7个球?
生:不是每个人都投中了7个球,这个“7”是平均后得到的,可能有的同学正好投中7个,可能有的同学投中的比7个多,也能比7个少。
师:你还有什么发现?
生:平均数都是比这一组里面最大的数小,而比最小的数大。
师小结: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得到的数,所以平均数在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6.应用。
师:学习了平均数能为我们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课件出示例3。
生独立解决,请一名同学板书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先算出一个星期一共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再除以7算出每天丢弃了多少个塑料袋。
师:平均数是3,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1.平均数“3”并不是妈妈真的每天都丢弃了3个塑料袋。
生2:它比这组数里面最大的数小,比最小的数大。
三、联系生活,灵活运用
1.“练一练”第1题。
生独立解答,指名订正。
师:解决问题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生:第五组有7名同学,算出总数后要除以7,第六组有8名
同学,算出总数后要除以8。
师:我们对平均数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让我们用所学的知识一起来帮帮小军吧!
2.“练一练”第2题。
生独立解答,指名订正。
师:你用的是“移多补少”法还是“先总后分”法?
生:“先总后分”法。
师小结:当数据较多而且数据之间相差较大时,适合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来求平均数。
3.问题讨论。
师:怎么理解“平均水深1米20厘米”?
想看看这个池塘水底下的真实情形吗?(出示池塘水底)
师:看来,认识了平均数,对于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还真有不少帮助呢。
四、回顾总结,评价促学
今天学习了平均数,你有哪些收获?你觉得求平均数时应注意什么?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平均数,知道平均数在生活中有很大的作用,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学会利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平均数
“移多补少”法
“先合后分”法:总数÷份数=平均数
(8+7+6+7)÷4=7(个)
(9+8+5+3+5)÷5=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