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电磁铁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让每个学生掌握、理解电磁铁很重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电磁铁》是一节经典的实验课,在老教材(人教版自然)和新教材(苏教版 科学)中都有。而我认为老教材侧重于知识结论的得出,新教材则注重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和良好的情感态度的形成。而我尝试把两套教材中的《电磁铁》内容融合在一起,并加入了“认识电磁现象”这一内容。因此,本节课主要内容有:认识电磁现象、制作电磁铁、认识电磁铁构造、设计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系的实验方案及验证实验。 课标与本课相关内容有
【科学探究】●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并能选择合适自己探究的问题;●能做控制变量的简单探究性实验,会设计简单的实验记录单;●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的过程和结果。 【科学知识】●知道电能产生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大小得因素,了解电磁铁的应用;●认识不同的能量可以相互转化。
【情感态度】●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关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产品、新事物,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教学重点:认识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制作电磁铁,探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电池、铁钉、带绝缘皮的导线、一盒大头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引入问题
1、创设情境:教师“一不小心”将大头钉撒在了地上,虽然费力捡了,可只捡回了半盒,今天特来向同学求助:你们能想个办法快点帮老师把大头钉快点捡起来吗?
2、演示电磁铁的制作,聚焦话题
可是老师现在没有磁铁,只有一些外皮绝缘的漆线和一个铁钉还有一节电磁,也能把大头钉捡起来。 教师演示电磁铁的制作,并且把大头钉吸起来。
“同学们看到什么现象了,那我这个装置和磁铁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那大家想一想:它还会不会有没有其他性质呢?
出示课题(电磁铁)
二、汇报,探讨探究问题
“请同学们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好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并提炼重点问题板书:(1)它会不会吸别的东西呢?(2)是不是也能隔着东西吸铁呢?(3)它是不是也和磁铁一样有南北极呢?如果有会不会也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呢? “怎样验证我们的想法呢?”“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也应该是学生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通过讨论明确探究方案。)
二、 学生制作电磁铁,并验证电磁铁的性质。教师深入学生小组指导评定学生的实验。(4)如果有
南北极会不会改变呢?怎样改变呢?
1、 同学刚才看了老师是怎样制作这个装置的,都需要哪些材料呢?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讨论回答明确实验材料。)
2、 怎样制作的呢?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明确制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3、学生实验探究。并填写记录单。
三、分析现象,探究结论
请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及记录单汇报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它①它不会吸别的东西,只能吸铁。②也能隔着东西吸铁③也和磁铁一样有南北极,也有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
教师:“这个装置与磁铁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而且都是在通电的情况下才有的,如果没有点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那么,我们就给这种装置起个名字——电磁铁。”
四、进一步探究控制磁力大小的条件
1、“刚才看到有的同学吸的大头钉,有的多,有的少,同学们注意到了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和什么原因有关呢?”
2、学生讨论并填写记录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4、我们怎样来证明呢?用什么方法呢?请小组同学讨论确定一个小组同学认为最好的方法,并进行实验验证。
学生实验教师深入指导,并做出评定。 5、汇报结果,研讨结论。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的探究引导学生明确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电流和线圈的匝数有关) 6、既然可以用电流和线圈来控制磁力的大小,那它和磁铁相比有什么优越之处呢? 学生集体讨论。
五、科学的应用
既然电磁铁有这些优越之处,那么他可以用在那些地方呢?应用了他的那些优点呢?请同学们做个社会调查好么?我们应该从那些地方来找呢?在调查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使学生的科学学习超越课本超越课堂,使学习延伸到课外,进一步锻炼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板书设计: 电磁铁 吸 铁
南北极
和磁铁的性质一样 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可以用电流和线圈来控制磁力的大小
用电流的有无控制磁力的有无 特有的,方便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