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耳定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某电阻的阻值为5 Ω,通过的电流为2 A,则它在10 s的时间内产生的热量为( )
A.100 J B.200 J
C.20 J D.2 J
解析:根据公式Q=I2Rt可得Q=22×5×10 J=200 J,选项B正确.
答案:B
2.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庭中使用的电器越来越多.下列电器中主要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是( )
A.电风扇 B.电动轿车
C.洗衣机 D.电饭煲
解析:电风扇、电动轿车、洗衣机均利用电动机将电能主要转化为机械能,而电饭煲则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使电能变为内能,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3.如表为某电热水壶铭牌上的一部分内容.根据表中的信息,可计算出在额定电压下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约为( )
型号
SP-988
额定功率
1 500 W
额定电压
220 V
额定容量
1.6 L
A.4.4 A B.6.8 A
C.0.15 A D.0.23 A
解析:在额定电压下电热水壶的功率为额定功率,而电热水壶的额定电压为220 V,额定功率为1 500 W,由公式P=IU得I== A≈6.8 A.选项B正确.
答案:B
4.把两根电阻相同的电热丝先串联后并联分别接在电压相等的电源上,若要产生相等的热量,则两种方法所需的时间之比t串?t并为( )
A.1?1 B.2?1
C.4?1 D.1?4
解析:设每根电热丝电阻为R0,由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可知,串联后总电阻为R1=2R0,并联后总电阻为R2=,由式子Q=t知,要产生相等的热量,则有t串=t并,可得t串:t并=4:1,故选项C正确.
答案:C
5.如图所示,电阻R和电动机M串联接到电路中,已知电阻R跟电动机M线圈的电阻相等,开关闭合后,电动机正常工作,设电阻R和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分别为U1和U2;经过时间t,电流通过电阻R做功为W1,产生的热量为Q1;电流通过电动机M做功为W2,产生的热量为Q2,则有( )
A.U1=U2,Q1B.W1C.W1D.U1>U2,Q1=Q2
解析:电阻R和电动机M串联,流过两用电器的电流相同.电阻R跟电动机M线圈的电阻相等,则由焦耳定律可知两者产生的热量相等,则Q1=Q2.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为非纯电阻用电器,消耗的电能绝大部分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电流通过电动机M做的功要大于电流通过电阻R做的功,W1IR,则U1答案:B
二、多项选择题
6.下列关于电功、电功率和焦耳定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功率越大,电流做功越快,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一定越多
B.W=UIt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I2R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
C.在非纯电阻电路中,UI>I2R
D.焦耳热Q=I2Rt适用于任何电路
解析:由电功率公式P=知,电功率越大,表示电流做功越快.对于一段电路,有P=IU,I=,焦耳热Q=2Rt,可见Q与P、t都有关,所以,P越大,Q不一定越大,选项A错误;W=UIt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而W=I2Rt=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选项B正确;在非纯电阻电路中,电流所做的功=焦耳热+其他形式的能,所以W>Q,即UI>I2R,选项C正确;Q=I2Rt是焦耳热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中产生的焦耳热,选项D正确.
答案:BCD
7.如图所示电路,灯L1标有“24 V 16 W”,灯L2标有“12 V 16 W”,两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U的电路中,要保证两灯不损坏,则( )
A.两灯实际功率之比为4?1
B.电压U的最大值为30 V
C.灯L1两端电压与总电压U之比为2?3
D.U=36 V时,灯L1、L2均正常发光
答案:AB
8.一台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0 W,额定电压为5 V,内阻为1 Ω,将其接在路端电压为5 V的电路中,电路接通瞬间,电动机刚要启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电动机还未转动,电路为纯电阻电路
B.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10 W
C.通过电动机的电流为2 A
D.电动机的发热功率为25 W
解析:电动机刚启动瞬间,电动机还未转动,电流做功将电能全部转化为焦耳热,电路为纯电阻电路,满足欧姆定律,即I==5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P=UI=25 W,故B、C错,A、D正确.
答案:AD
三、非选择题
9.小型直流电动机(其线圈内阻为r=1 Ω)与规格为“4 V 4 W”的小灯泡并联,再与阻值为R=5 Ω的电阻串联,然后接至U=12 V的电源上,如图,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电动机正常工作,求:
(1)通过电动机的电流.
(2)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出.
解析:(1)流经灯泡的电流IL== A=1 A
流经电阻R的电流
IR== A=1.6 A
流经电动机的电流I=IR-IL=0.6 A
(2)电动机消耗的总功率P=UI=4×0.6 W=2.4 W
电动机的热功率
P热=I2r=(0.6)2×1 W=0.36 W
电动机输出功率P出=P-P热=2.4 W-0.36 W=2.04 W
答案:(1)0.6 A (2)2.04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