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末过关检测(一)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2019·安徽涡阳高一质检)在某同学的物理笔记上,有一些关于运动学概念的记录,其中记录有误的是( )
A.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
C.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就增加
D.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解析:选C.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A正确;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瞬时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B正确;物体有加速度,速度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小,还可能大小不变,C错误;一般讲平均速度时,必须讲清楚是哪段时间(或哪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D正确.
2.(2019·洛阳高一月考)北京时间12月6日17时47分,地面科技人员发出指令,“嫦娥三号”探测器器载变推力发动机成功点火,361秒钟后,发动机正常关机.根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实时遥测数据判断,“嫦娥三号”顺利进入距月面平均高度约100 km环月轨道,近月制动获得圆满成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2月6日17时47分”和“361秒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嫦娥三号”探测器绕月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嫦娥三号”探测器绕月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不为0,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嫦娥三号”探测器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探测器看做质点
解析:选A.“12月6日17时47分”表示时刻,“361秒钟”表示时间,选项A正确;“嫦娥三号”探测器绕月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为0,路程为一个圆周周长,选项B错误;“嫦娥三号”探测器绕月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选项C错误;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嫦娥三号”探测器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形状和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看做质点,选项D错误.
3.(2019·湖北十堰高一期末)乒乓球运动技巧性强、运动量适中,非常适合亚洲人的特点成为我国的国球,关于乒乓球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较小,任何时候都可以把球看做质点
B.研究球的飞行路程时可以把球看做质点
C.研究球旋转时一定要把球看做质点
D.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解析:选B.体积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只有当物体的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才可以看做质点,比如研究球旋转时,要考虑乒乓球的形状,不能看成质点,故A、C错误;研究球的飞行路程时,乒乓球的大小对于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可以把球看做质点,故B正确;球在空中飞行的过程中做曲线运动,则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故D错误.
4.(2019·北京四中高一检测)近几年,国内房价飙升,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有同学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运动学中的“减速”,那么“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成运动学中的( )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解析:选A.房价类比成速度,房价上涨快慢类比成加速度,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相当于加速度减小,但仍然在上涨,相当于加速度与速度方向相同,速度仍然增大.故A正确,B、C、D错误.
5.如图所示,甲、乙两只蚂蚁分别同时从水平桌面上的P、M点出发,它们的爬行轨迹如图中实线所示,10 s后它们分别到达图中的Q、N点,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路程相同
B.甲的位移较大
C.乙的位移较大
D.它们的位移方向相互垂直
解析:选D.因为=,所以甲、乙两只蚂蚁的位移大小相等,选项B、C错误;甲的路程大于乙的路程,选项A错误;甲的位移方向由P指向Q,乙的位移方向由M指向N,相互垂直,故选项D正确.
6.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 500米决赛中,我国选手周洋夺得冠军,成功卫冕,这也是我国代表团本届冬奥会第三枚金牌.争金决赛中,经过交替领滑后,本赛季世界杯排名第一的韩国“天才少女”沈石溪直到比赛的倒数第二圈还保持领滑,跟随其后的周洋最后一圈突然发力超越她,以2分19秒140夺冠,关于周洋的比赛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可以估算出周洋撞线时的瞬时速度
B.可以估算出周洋比赛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C.可以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度
D.可以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率
解析:选D.根据题设条件无法求解周洋撞线时的瞬时速度,故选项A错误;条件不足,位移大小无法确定,平均速度无法求出,故选项C错误;短道速滑女子1 500米决赛中周洋的路程是1 500 m,比赛成绩2分19秒140即运动的时间,故根据平均速率的定义式可估算出周洋整个比赛过程的平均速率,但比赛过程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与平均速率没有直接关系,无法求解,故选项B错误,D正确.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
7.如图所示,在1 000 m体能测试中,小明沿某圆形400 m跑道从A点出发,其成绩为3分40秒,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小明的平均速率为4.55 m/s
B.小明的平均速率为0.91 m/s
C.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91 m/s
D.小明的平均速度大小为0.58 m/s
解析:选AD.小明沿圆形跑道2.5 圈完成测试,通过的路程为1 000 m,位移为2×63.7 m=127.4 m,平均速率为 m/s≈4.55 m/s,平均速度大小为 m/s≈0.58 m/s,故A、D正确.
8.在如图所示的v-t图象中,A、B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沿一条直线开始运动,运动规律用a、b两图线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 s时,B质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t=2 s前后,B质点运动方向和加速度方向均发生改变
C.A、B两质点同时从静止出发,朝相反的方向运动
D.在t=4 s时,A、B两质点速度相等
解析:选CD.质点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则速度的正负发生改变,显然在t=2 s时,B质点运动方向改变,但加速度方向并没有发生变化,故A、B错误;由题图可知,t=0时,A、B两质点v=0,此后2 s内vA>0,vB<0,则C正确;t=4 s时,两者速度相等,故D正确.
9.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前3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加速运动
B.第5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C.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加速运动
D.第6 s内速度与加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
解析:选AB.前3 s内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故物体做加速运动,速度与加速度同向,A正确;第5 s内速度随时间减小,速度与加速度反向,物体做减速运动,B正确;第6 s内速度随时间增大,速度与加速度同向,物体做加速运动,C、D错误.
10.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0沿直线运动,t1秒末速度为v1,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秒内的平均加速度a=
B.t1之前,物体的瞬时加速度越来越小
C.t=0时的瞬时加速度为零
D.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
解析:选ABD.初速度为v0,末速度为v1,则平均加速度a=,选项A正确;瞬时加速度等于图象上该时刻对应的切线的斜率,故瞬时加速度逐渐减小,选项B正确,C错误;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平均加速度与瞬时加速度的方向相同,选项D正确.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计算题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解题步骤,有数值计算的要注明单位)
11.(8分)(1)在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
A.打点前,小车应靠近打点计时器,要先接通电源,待计时器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
B.要舍去纸带上的密集点,然后选取计数点
C.打点频率为50 Hz,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1 s
D.实验中应使小车速度尽量小些
(2)某次实验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纸带的记录如图所示,图中O点为纸带的第一个点,接下来的前几个点模糊,因此从A点开始每打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
①推测纸带的运动是加速运动还是减速运动?并简单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打出A、F这两点的时间间隔中,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______.
③B点的瞬时速度为__________.
解析:(1)在处理纸带时,密集点的位移差值测量起来误差大,故应舍去;每隔四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有五个时间间隔,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若小车速度小,则点与点之间距离太小,测量时误差较大,但车速也不能太大,太大则打点太少,故C、D选项错误.
(2)①从A点开始各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02×5 s=0.1 s,每隔0.1 s纸带运动的位移分别是x1=2.15 cm、x2=2.89 cm、x3=3.74 cm、x4=4.32 cm、x5=5.15 cm,间距逐渐增加,说明纸带做加速运动.
②A、F间纸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
v== cm/s=36.50 cm/s.
③B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用AC段的平均速度表示,故
vB=AC== cm/s=25.20 cm/s.
答案:(1)AB (2)①加速运动 理由见解析
②36.50 cm/s ③25.20 cm/s
12.(14分) 一位汽车旅游爱好者打算到某风景区去观光,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是一条近似于直线的公路,他原计划全程平均速度要达到40 km/h,若这位旅游爱好者开出路程之后发现他的平均速度仅有20 km/h,那么他能否完成全程平均速度为40 km/h的计划呢?若能完成,他在后的路程里开车的速度应达多少?
解析:设总路程为s,后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
前路程用时t1=
后路程用时t2=
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
解得v=80 km/h
答案:能 80 km/h
13.(18分)让小球从斜面的顶端滚下,如图所示是用闪光照相机拍摄的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一段,已知闪频为10 Hz,且O点是0.4 s时小球所处的位置,试根据此图估算:
(1)小球从O点到B点的平均速度大小;
(2)小球在A点和B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3)小球运动的加速度大小.
解析:依题意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
Δt= s=0.1 s.
(1) OB== m/s=0.8 m/s.
(2)小球在A点时的瞬时速度
vA==0.8 m/s
小球在B点时的瞬时速度
vB== m/s=1.0 m/s.
(3)由加速度的定义得,小球的加速度
a== m/s2=2.0 m/s2.
答案:(1)0.8 m/s (2)0.8 m/s 1.0 m/s (3)2.0 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