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教学模板PPT 统 编 版 历 史
七 年 级 上 第 13 课
东 汉 的 兴 衰新知导入观看视频,感知视频信息。思考:为何盛世西汉王朝会灭亡呢?又是谁建立了新朝?新朝灭亡后谁建立东汉?第 13 课
东 汉 的 兴 衰1、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
黄巾起义基本史实,掌握“光武中兴”形成的原因。
2、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相似措施和作用,
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比较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原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密切相关,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学习目标一、光武中兴新知讲解观看视频,感知视频《王莽建立新朝》内容,结合课本总结王莽的建立新朝的背景、时间、大体经过和最终结果。1、新朝建立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地皇四年(23年),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6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自由阅读
结合视频、自由阅读和课本内容师生共同总结: 西汉末年
朝政腐败
公元9年灭亡王莽建立新朝
公元9年施政加剧社会危机遭到农民反对农民起义推翻
公元25年2、光武中兴—东汉建立观看视频,感知视频《刘秀建立东汉》内容,结合课本总结刘秀的建立东汉的背景、时间、大体经过和都城 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自由阅读
结合视频、自由阅读和课本内容师生共同总结: 新 朝
25年灭亡刘秀建立东汉都城:
洛阳刘秀是光武帝巩固统治2、光武中兴—形成原因观看视频,感知视频《光武中兴措施》的内容,结合课本和自由阅读总结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史料:“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自由阅读
汉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国力重新兴盛?结合视频、自由阅读和课本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光武中兴巩固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剪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作用增加了大量劳动力,缓解了社会矛盾,发展了生产 材料:“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后汉书·冯衍列传》
合作探究
回顾“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内容,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组内探究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
得出结论
二、外戚宦官
交 替 专 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观看视频,感知视频《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内容,结合课本和自由阅读了解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史实,分析外戚、宦官为什么会专权?产生了哪些危害?
自由阅读
漫画
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情况表 结合视频、自由阅读、漫画、《东汉中后期皇帝即位情况表 》和课本内容师生共同总结:外戚势力膨胀后威胁中央,年幼的皇帝依赖宦官,宦官得宠后和外戚借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争权夺利,把持朝政,生活奢侈,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三、黄巾起义黄巾起义观看视频,感知视频《黄巾起义》内容,结合课本和自由阅读了解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者、特点、影响。
自由阅读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被称为黄巾军。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结合视频、自由阅读和课本内容师生共同总结:黄巾起义时间领导者特点影响184年张 角有组织、有准备瓦解东汉政权拓展提高 材料一: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黄埔嵩传》思考:
1、这次起义为何会“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反抗情绪蔓延。 材料二: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选张释之为廷尉,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 ——班固在《汉书·刑法志》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他主要采用哪家思想治理国家的?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提倡节俭,废除刑法,以德化民等。 儒家的“以德治国”。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材料三中提到“依法治国”,在战国时期最早提倡法治的是谁?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坚持什么原则?对此你有何认识?韩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认识: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课堂练习1、以下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汉高祖②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AC课堂练习3、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B课堂练习4、“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
课堂练习请回答:
(1)你能简要的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措施吗?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原因有哪些?释放奴婢,减轻租税,减轻刑法,惩处贪官污吏东汉政权走向衰败。割据势力的出现,宦官和外
戚交替专权,农民起义爆发等课堂总结1.“光武中兴”出现原因、影响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背景
3.黄巾起义背景及影响,给以后的统治者的教训光武中兴措施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剪官员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作用板书设计背景东汉的兴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特点作用领导者时间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单元
第三单元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了解东汉兴衰的基本脉络、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基本史实,掌握“光武中兴”形成的原因。
2、比较“文景之治”与“光武中兴”相似措施和作用,培养比较、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比较光武中兴和黄巾起义的原因,认识到朝代的兴衰和治国方略密切相关,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认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
光武中兴,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黄巾起义。
难点
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政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盛世西汉在汉元帝后50年间灭亡》,感知视频信息。思考:为何盛世西汉王朝会灭亡呢?又是谁建立了新朝?新朝灭亡后谁建立东汉?教师总结过渡:历史现象背后总隐藏着许多秘密或规律,等待我们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看到历史的本质。让我们共同探秘东汉兴衰。
观看视频,
思考问题。
知识前后的联系。了解西汉灭亡原因和东汉概况,激起探究兴趣。
讲授新课
光武中兴
1、新朝建立:
观看视频,感知视频《王莽建立新朝》内容,结合课本总结王莽的建立新朝的时间、大体经过和最终结果。
自由阅读: 新朝(8年-23年),是继西汉之后出现的朝代,由西汉外戚王莽建立。8年腊月,王莽废汉孺子(刘婴)为安定公,改国号为新,建都常安,史称“新莽”。王莽称帝后进行了多项改革,包括:推行王田制,限制私有土地持有,超出部分为国有,无土地者由国家分配,一夫百亩,目的是解决西汉后期以来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但是完全无法执行;禁赏奴婢;推广国营事业;改革币制等。唯新朝政令繁琐,且朝令夕改,改革最终失败,导致新朝急速灭亡。地皇四年(23年),被绿林军推翻;共1帝、16年国祚。历农民战争后,刘玄建立玄汉政权。
师生总结:新政权是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王莽施政加剧危机,遭到农民反抗,于公元25年被农民起义推翻。
光武中兴:
(1)观看视频,感知视频《刘秀建立东汉》内容,结合课本总结刘秀的建立东汉的时间、大体经过和都城。
自由阅读:汉光武帝刘秀(前6—57),字文叔,汉景帝后裔。新朝王莽末年,起兵反对王莽,昆阳之战,光武挽狂澜于即倒,王寻等百万之众,一时土崩瓦解。统一天下,定都洛阳,重新恢复汉室政权,为汉朝中兴之主。在位三十三年,谥号光武,即光绍前业之意,庙号世祖。
(2)观看视频,感知视频《光武中兴措施》内容,结合课本和自由阅读总结光武帝为巩固统治采取的措施及作用。
自由阅读:史料:“祸拏未解,兵连不息,刑法弥深,赋敛愈重。……父子流亡,夫妇离散,庐落丘墟,田畴芜秽”,以致“匹夫僮妇,咸怀怨怒”。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衍列传》
师生总结::一是加强中央集权,防范战乱;二是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三是减轻田租。这些措施的实行,增加了大量劳动力,缓解了社会矛盾,发展了生产。
合作探究一:《后汉书·刑法志》记载: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去了“兵革之祸”,而有“乐生之念”。“五谷登衍”“蚕麦善收”“吏称其官,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安平”的景象。
对比“光武中兴”和“文景之治”,分析两汉时期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教师总结升华:“治世”局面对国家发展的启示: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观看视频,感知视频《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内容,结合课本和自由阅读了解外戚和宦官专权的史实,分析外戚、宦官为什么会专权?产生了哪些危害?
东京皇统屡绝,权归女主,外立者四帝,临朝者六后。莫不定策帷帘,委事父兄,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贤以专其威。任重道悠,利深祸速。……而赴蹈不息,焦烂为期,终于陵夷大运,沦亡神宝。
——《后汉书·皇后纪》
中兴之初,宦官悉用阉人,不复杂调他士…自明帝之后,迄乎延平,委用渐大,而其员稍增。…手握王爵,口含天宪,非复掖廷永巷之职、闺牗房闼之任也。…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或称伊、霍之勋无谢于往载,或谓良、平之画复兴于当今。虽时有公忠,而竟见排斥。举动回山海,呼吸变霜露。阿旨曲求则光宠三族,直情忤意则参夷五宗。汉之纲纪大乱矣。
——《后汉书·宦者列传》
总结:外戚势力膨胀后威胁中央,皇帝依赖宦官,宦官得宠后和外戚借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争权夺利,把持朝政,生活奢侈,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了,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
黄巾起义
观看视频,感知视频《黄巾起义》内容,
结合课本和自由阅读了解黄巾起义的背景、时间、领导者、特点、影响。
自由阅读: 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张
角等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终于爆发了。因起义军头裹黄巾,而被称为黄巾军。
在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下,起义失
败。但是,其给东汉统治带来了沉重打击,使其一蹶不振。
课前自主看书,查找大事年表,填写相应年代历史事件。课堂小组展示:完成历史时间轴情况。
观看视频、阅读史料,组内谈论探究。
发言人展示交流结果。
师生共同总结。
观看视频、阅读史料,认识东汉初年,熊熊烽火逐渐熄灭,经济凋敝,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组内总结措施和作用。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减轻人民负担;休养生息、轻徭薄赋;注重文治,善于用人纳谏;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恢复和发展生产、重视教育等
观看视频、阅读史料,讨论分析问题。
认识:外戚、宦官专权出现的原因——中后期皇帝弱小。
从教材中找出危害:这些人借皇帝名义发号施令,为所欲为,争权夺利,生活奢侈,使社会长期动荡,加深了人民的苦难。
观看视频、阅读史料,分析总结问题。
培养从视频和文字中获取有用历史信息,用自己语言表达历史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提炼和总结能力。
利用史料,便于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培养归纳、总结概况能力。
培养合作探究能力,以史为鉴,升华认识。
课件中的文字材料、表格、漫画便于直观理解外戚与宦官专权的现象和原因,同时能把深奥的名词术语化难为易。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拓
展
提
高
材料一: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黄埔嵩传》
1、这次起义为何会“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材料二: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选张释之为廷尉,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 ——班固在《汉书·刑法志》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材料三中提到“依法治国”,你认为战国时最早提倡法治的是谁?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坚持什么?对此你有何认识?
强调:小组讨论,组长负责记录答案要点,准备在班内展示,看那组的最好。
思考、分析、在组内讨论、总结出答案。
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发,反抗情绪蔓延。
2、以农为本,轻徭薄赋,与民休息,提倡节俭,废除刑法,以德化民等。
3、韩非,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认识: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培养学生只是前后链接、分析、比较、综合的能力,便于形成完整知识体
系。
认识感悟类题型设置视为让学生的知识得以升华,从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课
堂
小
结
1.“光武中兴”出现原因、影响
2.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背景
3.黄巾起义背景及影响,给以后的统治者的教训
师生共同总结
形成知识整体认知
板
书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测试题
1、以下四位皇帝在位的先后顺序是( )
①汉高祖②光武帝③汉景帝④汉文帝。
A. ①④③② B. ①④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④③②①
2.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统一国家的建立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3、下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形成“光武中兴”局面 B. 表明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 . 皇帝年老昏庸造成乱象 D. 皇帝依靠外戚掌权治国
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郡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黄巾起义,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开始于汉灵帝光和七年,当时朝廷腐败、宦官外戚争斗不止、边疆战事不断,国势日趋疲弱。又因全国大旱,颗粒不收而赋税不减,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号令下,纷纷揭竿而起,他们头扎黄巾。
请回答:
(1)你能简要的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光武帝调整统治措施吗?
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社会有哪些变化?原因有哪些?
5、拓展延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后汉书·黄埔嵩传》
这次起义为何会“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材料二: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旧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耻言人之过失。化行天下,告讦之俗易。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浸息。风流笃厚,禁罔疏阔。选张释之为廷尉,罪疑者予民,是以刑罚大省,至于断狱四百,有刑错之风。 ——班固在《汉书·刑法志》
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是如何治理国家的?他主要采用哪家思想治理国家的?
材料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3)材料三中提到“依法治国”,你认为战国时最早提倡法治的是谁?我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坚持什么原则?对此你有何认识?
答案见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