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4 10:4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6章 二次函数
26.1 二次函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能够依据实际情况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
2.正确理解y=ax2+bx+c中a≠0的作用与要求,初步体会二次函数与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通过具体实例中变量关系的特征,感受二次函数的特征和意义,初步认识二次函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数学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2.在探究二次函数学习活动中,体会通过探究得到发现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的概念.
?难点
寻找、发现实际生活中的二次函数问题,理解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回顾
(1)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形式是什么?
(2)什么是正比例函数、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它们的一般形式是怎样的?
2.解答下列问题
(1)圆的半径是r(cm),它的面积S(cm2)是多少?
(2)已知正方体的棱长为xcm,表面积为ycm2,则y与x的关系是________.
请观察上面列出的两个式子,它们是不是函数?为什么?如果是,它是我们学过的函数吗?
二、合作互动
1.探究
例1 已知函数y=(m-2)xm2+m-4是关于x的二次函数,求m的值.
分析:由已知得m2+m-4=2,且m-2≠0,由此可求出m的值.
解答:由已知得解m2+m-4=2得m1=-3,m2=2,又m-2≠0,所以m≠2.故m=-3.
总结反思:此题根据二次函数定义中最高次项的次数为2次,且其系数不为0的规定列出方程和不等式,从而求出的值.
例2 正方形的边长为3,若它的边长增加x,则它的面积增加y,试列出y与x之间的关系式.
分析:利用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分别求出边长为3和3+x的正方形面积,增加的面积y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化简可得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解答:y=(3+x)2-32=x2+6x(x≥0)
例3 当m为何值时,关于x的函数y=(m+1)xm2-m+2x+1是二次函数?
分析:若y=(m+1)xm2-m+2x+1是二次函数,必须满足的条件是m2-m=2,且m+1≠0.
解答:由题意,得m2-m=2,且m+1≠0.解得m=2.∴m=2时,函数是二次函数.
例4 写出下列各函数关系,并判断它们是什么类型的函数.
(1)写出正方形的面积S(cm2)与正方形边长a(cm)之间的函数关系;
(2)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和为26cm,求菱形的面积S(cm2)与一对角线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
说明:学生独立完成.
2.归纳
二次函数的定义: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二次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a、b、c分别是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问题:(1)二次函数定义中a、b、c有怎样的要求?
(2)当a=0时,这个函数还是二次函数吗?为什么?
(3)b或c能为0吗?
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尝试归纳总结出二次函数的定义.对提出的问题要适时引导,可利用上面三个函数关系式,让学生指出常数a、b、c各是多少?强调a≠0,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练习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①y=3x-1;②y=3x2+2;③y=3x4+2x2;④y=x2;⑤y=x2-x(1+x);⑥y=x-2+x.
三、反馈训练
基础练习:
1.(回答)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5x+1;(2)y=4x2-1;(3)y=2x3-3x2;(4)y=5x4-3x+1.
2.y=ax2+bx+c(其中a、b、c为常数)为二次函数的条件是(  )
A.b≠0
B.c≠0
C.a≠0,b≠0,c≠0
D.a≠0
拓展练习
1.当k为何值时,函数y=(k-1)xk2+k+1为二次函数?
2.正方形铁片边长为15cm,在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为x(cm)的小正方形,用余下的部分做成一个无盖的盒子.
(1)求盒子的表面积S(cm2)与小正方形边长x(cm)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当小正方形边长为3cm时,求盒子的表面积.
3.圆的半径是1cm,假设半径增加x cm时,圆的面积增加y cm2.
(1)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表达式;
(2)当圆的半径分别增加1cm、2cm时,圆的面积增加多少?
四、导学归纳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2.二次函数的一般形式是什么?特殊形式有哪些?一个函数是不是二次函数关键看什么?
五、作业
1.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1)y=3x4+x2+1;(2)y=+x+1;
(3)y=3x2+4x;(4)y=x2+x+;
(5)y=(x+3)2-x2;(6)y=3(x-1)2-1.
2.如果函数y=xk2-3k+2+kx+1是二次函数,则k的值一定是________.
3.m取哪些值时,函数y=(m2-m)x2+mx+(m+1)是以x为自变量的二次函数?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判断一个函数为二次函数的三个条件,可对比已学过的一次函数,进一步巩固函数的有关知识.
26.2 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26.2.1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出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知道抛物线的有关概念.
2.掌握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和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画图、观察、比较等探究活动中,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学习方法.
2.在探究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活动中,体会通过探究得到发现问题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y=ax2(a≠0)的图象和由图象概括二次函数y=ax2的性质.
?难点
二次函数y=ax2性质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前面我们研究了一些具体的函数,根据你的经验,学习了二次函数的概念后,接着要研究什么问题?
2.想一想,一次函数的性质是怎样研究的?
(先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然后观察、分析、归纳得到一次函数的性质.)
3.我们能否类比一次函数性质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呢?如果可以,应先研究什么?
(可以用研究一次函数性质的方法来研究二次函数的性质,应先研究二次函数的图象)
4.一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二次函数的图象是什么?
(由此引出课题.)
二、合作互动
问题1:画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
请用描点法画出y=x2的图象(学生画出).
说明和建议:
1.在画图象前,可以指导学生复习描点法画函数图象的方法.
2.观察y=x2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内容,列表时如何合理选值?以什么数为中心?
3.列表时应注意描点的方便,可告诉学生x取整数,可以以1为间距取值.
4.列表时应注意到x取相反数时,y的值相同,这样列表就可简捷一些,连线前要观察所描的点位置,它们不在一条直线上,因此,要用平滑曲线按自变量从小到大或按自变量从大到小的顺序连接.
5.要引导学生讨论这样画出的y=x2的图象是实际图象的一部分,还是它的全部?所画函数图象是准确的,还是近似的?
6.在学生画完的基础上,教师板演画函数y=ax2的图象.
(1)列表:在x的取值范围内列出函数对应值表:
x

-3
-2
-1
0
1
2
3

y

9
4
1
0
1
4
9

(2)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点:用表里各组对应值作为点的坐标,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
(3)连线:用光滑的曲线顺次连结各点,得到函数y=x2的图象,如图所示.
问题2:请观察y=x2的图象,它有什么特点?
说明和建议:
1.这个问题具有开放性,不同层次的学生可总结概括出不同的结论.
2.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交流,归结为:它有一条对称轴,且对称轴和图象有一个交点.
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借助上面所画的图象,指出有关概念:抛物线及这个函数图象的对称轴、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等.
归纳:二次函数y=x2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叫抛物线,它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y轴,抛物线与对称轴的交点叫抛物线的顶点,抛物线y=x2的顶点是原点.
问题3:(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与y=-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两个图象,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区别?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2x2与y=-2x2的图象,观察并比较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你能发现什么?
(3)将所画的四个函数的图象作比较,你又能发现什么?
说明与建议:
对于(1),在学生画函数图象的同时,教师要指导中下水平的学生,讲评时,要引导学生讨论选几个点比较合适以及如何选点.两个函数图象的共同点以及它们的区别,可分组讨论、交流,让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达成共识,两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都是(0,0),区别在于函数y=x2的图象开口向上,函数y=-x2的图象开口向下.
对于(2),教师要继续巡视,指导学生画函数图象,两个函数的图象的特点教师可引导学生类比(1)得出.
对于(3),教师可引导学生从(1)的共同点和(2)的发现中得到结论:四个函数的图象都是抛物线,都关于y轴对称,它们的顶点坐标都是(0,0).
在学生完成、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展示图象并归纳.
函数y=ax2的图象是一条________,它关于________对称,它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
思考:如果要更细致地研究函数y=ax2图象的特点和性质,应如何分类?为什么?
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________.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________.________是抛物线上位置最低的点.
问题4:观察图象,y随x的变化如何变化?
说明与建议:
1.可让学生观察y=x2、y=2x2的图象,填空:
当x<0时,函数值y随着x的增大而________,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ax2(a>0)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________.
以上结论就是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
思考以下问题:
观察函数y=-x2、y=-2x2的图象,试作出类似的概括,当a<0时,抛物线y=ax2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当a<0时,函数y=ax2具有哪些性质?
让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达成共识,当a<0时,抛物线y=ax2开口向下.在对称轴的左边,曲线自左向右上升;在对称轴的右边,曲线自左向右下降.顶点是抛物线上位置最高的点.图象的这些特点,反映了当a<0时,函数y=ax2的性质: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函数值y=ax2取得最大值,最大值是y=0.
例 在同一坐标系中,二次函数y=3x2,y=x2,y=-4x2的图象的共同点是(  )
A.关于y轴对称,开口方向向上
B.关于y轴对称,顶点坐标为(0,0)
C.关于y轴对称,最高点都是原点
D.关于y轴对称,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分析:二次函数y=ax2,a>0时,开口向上,a<0时,开口向下,故A错误;开口向上时有最低点,开口向下时,有最高点,故C错误;当a<0,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故D错误.
解答:选B
三、反馈训练
基础练习
1.二次函数y=πx2的顶点坐标是____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图象在x轴的________(顶点除外),开口向________,当x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2.观察函数y=x2的图象,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若a,b互为相反数,则x=a与x=b的函数值相等
B.对于同一个自变量x,有两个函数值与它对应
C.对于一个实数y,有两个x和它对应
D.对任意实数x,都有y>0
3.在函数y=ax2中,当a<0时,设自变量x1、x2的对应值分别为y1,y2,当x1>x2>0时,必有y1<y2吗?为什么?
拓展练习
4.已知函数y=(k2+k)xk2-2k-1是二次函数,它的图象开口________,当x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
5.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x,请将此三角形的面积S表示成x的函数,并画出图象.
四、导学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形状、画法、对称轴、顶点、开口方向和增减性总结.
五、作业
1.《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2.课下思考:
(1)已知y=(k+2)xk2+k-4是二次函数,且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则k=________.
(2)已知正方形周长为Ccm,面积为Scm2.
①求S和C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画出图象;
②根据图象,求出S=1cm2时,正方形的周长;
③根据图象,求出C取何值时,S≥4cm2.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26.2.2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第1课时 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
2.理解抛物线y=ax2与y=ax2+k之间的位置关系.
3.体验抛物线的平移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先画出y=ax2+k与y=ax2的图象,然后综合对比观察图象,再归纳整理得出抛物线形状、位置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探究函数y=ax2+k与y=ax2的图象平移规律的过程继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在探究二次函数y=ax2+k性质的过程中,成就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和性质.
?难点
理解抛物线y=ax2与y=ax2+k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二次函数y=2x2的图象是__________,它的开口向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在对称轴的左侧,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在对称轴的右侧,y随x的增大而________,当x=________时,取最________值,其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2.二次函数y=x2+1的图象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是否相同?
二、合作互动
例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2,y=x2-2的图象,并指出它们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说出三个函数图象的异同点.
解答:用描点法可以作出三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y=x2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为原点(0,0);y=x2+2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为点(0,2);y=x2-2的图象的开口向上,对称轴为y轴,顶点为点(0,-2).从三个函数的图象可以看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形状大小、对称轴相同,只是顶点的位置不同.
总结反思:二次函数y=ax2,y=ax2+k的图象的对称轴相同,开口大小相同,开口方向相同,形状相同,顶点的位置不同.抛物线y=ax2+k可由抛物线y=ax2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
探究1 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
(1)对于前面提出的第2个问题,你将采取什么方法加以研究?
(画出函数y=x2+1和函数y=x2的图象,并加以比较.)
(2)请你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1和函数y=x2的图象
说明:①让学生回顾二次函数画图的三个步骤,按照画图步骤画出函数y=x2和y=x2+1的图象.
②教师说明为什么两个函数自变量x可以取同一数值,为什么不必单独列出函数y=x2+1的对应值表,并让学生画出函数y=x2+1的图象.
③教师写出解题过程,与学生所画图象进行比较.
(3)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这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反映在图象上,相应的两个点之间的位置又有什么关系?
说明: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函数图象时所列的表,当x依次取-3,-2,-1,0,1,2,3时,两个函数的函数值之间有什么关系?由此让学生归纳得到,当自变量x取同一数值时,函数y=x2+1的函数值都比函数y=x2的函数值大1.
②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y=x2+1和y=x2的图象,研究一些特殊点的位置关系,让学生归纳得到:反映在图象上,函数y=x2+1的图象上的点都由函数y=x2的图象上的相应点向上移动了一个单位.
(4)观察函数y=x2+1和y=x2的图象,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有哪些是相同的?又有哪些不同?你能由此说出函数y=x2+1和y=x2的图象之间的关系吗?
归纳:①相同点:开口方向相同,对称轴相同;不同点:顶点坐标位置不同.
②y=x2+1的图象和y=x2的图象形状相同,开口方向相同,y=x2+1的图象可以由y=x2的图象向上平移1个单位得到.
探究2 根据上面讨论,你能由y=x2的性质得到y=x2+1的性质吗?
说明:让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得到性质,可从对称轴左右两侧考虑.可让学生完成下列填空: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__值,最________值y=________.
以上就是函数y=x2+1的性质
探究3 你能说出y=-x2+1的图象与性质吗?
说明:小组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并发言回答.最后教师归纳.
y=-x2+1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1);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取最大值.
思考: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得出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与性质吗?
归纳: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是一条抛物线,对称轴是y轴,顶点坐标是(0,k).当a>0时,它的开口向上;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取最小值,最小值为k.当a<0时,它的开口向下;x<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0时,y取最大值,最大值为k.
三、反馈训练
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1与y=-x2-1的图象,并说明,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抛物线y=-x2+1得到抛物线y=-x2-1.
四、导学归纳
1.通过本节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你对本节课有什么疑惑?
五、作业
必做题
1.《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2.函数y=-2x2+5,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取最________值________.
选做题
3.试说出函数y=x2,y=x2+2,y=x2-2的图象所具有的共同性质.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抛物线y=ax2与y=ax2+k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第2课时 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
2.理解抛物线y=a(x-h)2与y=ax2之间的位置关系.
3.体验抛物线的平移过程,形成良好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先画出y=ax2+k与y=ax2的图象,然后综合对比观察图象,再归纳整理得出抛物线形状、位置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探究函数y=a(x-h)2与y=ax2的图象平移规律的过程继续渗透着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2.在探究二次函数y=a(x-h)2性质的过程中,造就学生的成就感,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y=a(x-h)2图象和性质.
?难点
把抛物线y=ax2通过平移后得到y=a(x-h)2时,确定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已知y=-x2,y=-x2-1,回答:
(1)两条抛物线的位置关系;
(2)分别说出它们的对称轴、开口方向和顶点坐标;
(3)说出它们所具有的公共性质.
2.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是怎样的一条抛物线,它与二次函数y=x2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以及顶点坐标相同吗?这两个函数的图象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互动
1.思考:你将用什么方法来研究上面提出的问题2?
(画出二次函数y=(x-2)2和二次函数y=x2的图象,并加以观察.)
2.画图: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二次函数y=(x-2)2和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说明:(1)学生完成表格.
x

-3
-2
-1
0
1
2
3

y=x2
y=(x-2)2
  (2)画出图象.
(3)解决情景引入第2题.
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画出的两个函数图象.根据所画出的图象,完成以下填空:
函数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y=x2
y=(x-2)2
②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合作,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达成共识:函数y=(x-2)2与y=x2的图象开口方向相同、对称轴和顶点坐标不同;函数y=(x-2)2的图象可以看作是函数y=x2的图象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它的对称轴是直线x=2,顶点坐标是(2,0).
3.探究
例 已知二次函数y=(x+b)2,函数y与自变量x的部分对应值如下表:
x

1
2
3
4
5
6

y

4
1
0
1
4
9

(1)求b的值及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当x为何值时,y取最小值?最小值是多少?
(3)若点A(m,y1),B(m+1,y2)都在该函数的图象上,试比较y1与y2的大小.
解答:(1)把x=3,y=0代入关系式,0=(3+b)2,解得b=-3,所以该函数为y=(x-3)2.
(2)当x=3时,y取最小值,最小值为0.
(3)当m<2.5时,y1>y2;当m=2.5时y1=y2;当m>2.5时,y1<y2.
4.探讨:(1)你可以由函数y=x2的性质,得到函数y=(x-2)2的性质吗?
①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二次函数y=x2的性质,并观察二次函数y=(x-2)2的图象;
②让学生完成以下填空:
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______时,函数取得最________值y=________.
(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x+2)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有什么关系?y=-(x+2)2有哪些性质?
4.总结: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
一般规律
①y=a(x-h)2的图象特点如下表:
开口方向
对称轴
顶点坐标
a>0
向上
a<0
向下
x=h
(h,0)
②性质:若a>0,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函数取得最小值,最小值y=0.
若a<0,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h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0.
③y=a(x-h)2平移规律:当h>0时,将抛物线y=ax2向右平移h个单位;当h<0时,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h|个单位.
三、反馈训练
1.基础练习
抛物线y=(x-1)2的开口________,对称轴是________,顶点坐标是________,它可以看作是由抛物线y=x2向________平移________个单位得到的.
2.拓展练习
(1)怎样平移函数y=-(x-2)2的图象,就可得到函数y=-(x+5)2的图象?
(2)将抛物线y=ax2向左平移后所得新抛物线的顶点横坐标为-2,且新抛物线经过点(1,3),求a的值.
四、导学归纳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a(x-h)2的图象与函数y=ax2的图象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你能说出函数y=a(x-h)2图象的性质吗?
3.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不画出图象,请你说明抛物线y=5x2与y=5(x-4)2之间的关系.
2.已知函数y=-x2,y=-(x+2)2和y=-(x-2)2.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函数图象;
(2)分别说出各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3)试说明,分别通过怎样的平移,可以由函数y=-x2的图象得到函数y=-(x+2)2和函数y=-(x-2)2的图象?
(4)分别说出各个函数的性质.
选做题
3.试说出二次函数y=x2+2x+1图象的对称轴、顶点坐标、开口方向,最大(或最小)值;当x取什么值时,y随x增大而增大.
(提示:将y=x2+2x+1化为y=(x+1)2后求.)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h)2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第3课时 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并通过图象认识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先由y=a(x-h)2+k型的五个特例入手,再推广到一般,归纳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函数y=a(x-h)2+k与y=ax2的图象平移规律的探究过程,继续渗透数形结合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二次函数y=a(x-h)2+k的性质.
?难点
二次函数y=a(x-h)2+k图象与y=ax2图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我们学习了形如y=ax2,y=ax2+k,y=a(x-h)2的函数,知道了它们可以经过相互平移得到.二次函数y=a(x-h)2+k又是怎样的一条抛物线呢?它与这三条抛物线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合作互动
1.探究
例 已知函数y=2(x-3)2-8.
(1)写出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顶点坐标;
(2)求出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
(3)当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x取何值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当x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大值或最小值?并求出最大(小)值;
(5)函数图象可由y=2x2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平移得到.
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函数y=a(x-h)2+k的图象及性质,特别注意图象与x轴的交点坐标即要求出y=0时的x的值,则需解一元二次方程求得.
解答:(1)∵a=2>0,
∴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对称轴是直线x=3,顶点坐标是(3,-8).
(2)令y=0,即2(x-3)2-8=0,
整理,得x2-6x+5=0,
解得x1=1,x2=5.
故图象与x轴交于(1,0),(5,0).
(3)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3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4)当x=3时,y有最小值,最小值是-8.
(5)函数图象可由y=2x2的图象先向右平移3个单位,再向下平移8个单位得到.
总结反思:综合运用函数y=a(x-h)2+k的图象特点及性质求解,熟记这些基础知识是解题关键.
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函数y=x2,y=x2+1,y=(x-2)2+1的图象,并写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及顶点.
说明:在画图时,可引导学生注意以下问题:
①列表时,要合理选值,选值时先考虑对称性质,其次尽量选整数,方便计算、描点.前两个函数的对称轴是y轴,选值以x=0为中心.第三个函数的对称轴尚不清楚,可对照y=a(x-h)2,作出初步的判断.计算y值,只要计算对称轴一侧的值,另一侧由对称性直接填空.另外,注意观察三个函数解析式的特点,后两个函数值的计算,可以利用第一个函数的运算结果.
②描点时,一般可先定顶点,然后利用对称性,描出各对称点.
③连线时,特别要注意顶点附近的大致趋向,最后画得抛物线应平滑、对称、并且符合抛物线的特点.
④让学生完成下列填空:它们的开口方向都向________,对称轴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顶点坐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察归纳:观察上面所画函数的图象并进行比较,你认为函数y=(x-2)2+1的图象有何特点?
说明: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这个基础上,再设问:①函数y=x2+1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形状相同,位置不同)②函数y=(x-2)2与y=x2+1之间有什么关系?
最后让学生归纳得y=(x-2)2+1图象特点:开口向上,对称轴是x=2,顶点坐标是(2,1),顶点是图象的最低点.
(3)函数y=(x-2)2+1有哪些性质?
说明:学生类比y=x2的性质得出.
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2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2时,y取最小值1.
2.归纳:根据上面的讨论,请你用类比的方法归纳出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
说明: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让各组代表发言,达成共识.
(1)图象:可让学生完成教材第16页练习第3题.
(2)性质:若a>0,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y取最小值k;若a<0,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h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h时,y取最大值k.
3.做一做:
你能说出函数y=-(x-1)2+2的图象与函数y=-x2的图象的关系,由此进一步说出这个函数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函数y=-(x-1)2+2的图象可以看成是将函数y=-x2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其开口向下,对称轴为直线x=1,顶点坐标是(1,2).)
三、反馈训练
1.基础练习
(1)说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最大值或最小值.
①y=2(x-4)2-13;②y=2(x-4)2+13;③y=-5(x-7)2-13;④y=-3(x+2)2+1.
(2)将抛物线y=2(x-4)2-1如何平移可得到抛物线y=2x2(  )
A.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B.向左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C.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上平移1个单位
D.向右平移4个单位,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
2.拓展练习
把抛物线y=x2+bx+c向上平移2个单位,再向左平移4个单位,得到抛物线y=x2,求b、c的值.
四、导学归纳
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上下平移,只影响二次函数y=a(x-h)2+k中k的值;左右平移,只影响h的值.抛物线的形状不变.所以平移时,可根据顶点坐标的改变,确定平移前、后的函数关系式及平移的路径.此外,图象的平移与平移的顺序无关.
五、作业
1.二次函数y=-5(x-2)2-1,图象是________,开口________,对称轴是直线______,顶点坐标为________,当x________时,函数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_____时,函数y有最________值是________.
2.抛物线y=-(x-8)2+2的顶点坐标是(  )
A.(2,8)        B.(8,2)
C.(-8,2) D.(-8,-2)
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下列函数的图象.
y=-3x2,y=-3(x+2)2,y=-3(x+2)2-1,并指出它们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4.二次函数y=5(x+2)2+3的图象与y=5(x-3)2+4的图象如何相互平移得到.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h)2+k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第4课时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的过程.
2.能通过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ax2+bx+c(a≠0)化成y=a(x-h)2+k的形式,从而确定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并掌握二次函数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思考(立足于旧知识考虑新问题)、探究、归纳、尝试(应用)等过程,让学生从中学会探索新知的方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对称轴和顶点坐标的探究过程,渗透配方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通过配方法把二次函数y=ax2+bx+c(a≠0)化成y=a(x-h)2+k的形式,求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难点
二次函数性质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1)y=2x2;(2)y=3(x-1)2;
(3)y=-x2+1;(4)y=3(x-2)2+3.
2.填空:
(1)x2+6x+________=(x+________)2;
(2)x2-x+________=(x-________)2;
(3)x2+6x-9=(x+________)2+________;
(4)x2-5x+8=(x-)2+________.
3.情景引入
不画出图象,你能直接说出函数y=-x2+x-的图象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吗?
二、合作互动
例 已知二次函数y=2x2-4x-6,
(1)求出此函数的顶点坐标及对称轴;
(2)当x取何值时,函数有最值?最值是多少?
(3)当x取何值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是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化为顶点式,可以直接配方也可用顶点坐标公式.
解答:y=2x2-4x-6
=2(x2-2x)-6
=2(x2-2x+1-1)-6
=2(x-1)2-8
(1)此函数图象的顶点为(1,-8),对称轴为x=1;
(2)当x=1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8;
(3)当x<1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总结反思:求二次函数的顶点坐标或最值有两种方法:(1)将一般式化为顶点式;(2)直接运用公式.
问题1:(1)将函数y=x2-12x+42写成y=a(x-h)2+k的形式,并确定这个抛物线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说明:①根据复习回顾2学生不难完成,对有困难的学生要给予引导.
②指出这种求抛物线顶点坐标的方法叫配方法.并指出与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异同点.
(2)根据解题方法,解决情景引入中的问题.
问题2:你能根据上面的方法写出抛物线y=ax2+bx+c(a≠0)的顶点坐标、对称轴和二次函数的性质吗?
说明: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交流,形成共识.最后教师给出解答.
y=ax2+bx+c=a+c=a[x2+x+-()2]+c=a+.所以顶点坐标为,对称轴为直线x=-;若a>0,则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当x>-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y取最小值;若a<0,则抛物线的开口向下,当x>-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时,y取最大值.这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
问题3:请你画出二次函数y=-2x2+4x+6的图象.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解:y=-2x2+4x+6=-2(x2-2x)+6=-2(x2-2x+1-1)+6=-2[(x-1)2-1]+6=-2(x-1)2+8.
因此,抛物线开口向下,对称轴是直线x=1,顶点坐标为(1,8).
由对称性列表:
x

-2
-1
0
1
2
3
4

y

-10
0
6
8
6
0
-10

描点、连线,如图所示.
说明:(1)列表时选值,应以对称轴x=1为中心,间距要适当,函数值可由对称性得到.
(2)描点画图时,要根据已知抛物线的特点,一般先找出顶点,并用虚线画对称轴,然后再对称描点,最后用平滑曲线顺次连结各点.
思考:画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时,应注意什么?
三、反馈训练
1.基础练习
(1)抛物线y=2x2+4x+5的对称轴是x=________.
(2)二次函数y=2x2-2x-1的图象的顶点是________,当x______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2.拓展练习
(1)开口向下的抛物线y=(m2-2)x2+2mx+1的对称轴经过点(-1,3),则m=________.
(2)已知抛物线y=x2-(a+2)x+9的顶点在坐标轴上,求a的值.
四、导学归纳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1)教师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y=ax2+bx+c(a≠0)顶点坐标、对称轴、最大(小)值及平移规律等总结.
(2)二次函数y=ax2+bx+c(a≠0)图象的画法.
五、作业
必做题
《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选做题
1.当a<0时,求抛物线y=x2+2ax+1+2a2的顶点所在的象限.
2.已知抛物线y=x2-4x+h的顶点A在直线y=-4x-1上,求抛物线的顶点坐标.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在操作中探究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性质,体会数学建模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第5课时 二次函数最值的应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或最小值.
2.能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况,确定函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或最小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会通过配方求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最大或最小值.
?难点
在实际应用中体会二次函数作为一种数学模型的作用,会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或最小值.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写出下列抛物线的开口方向、对称轴和顶点坐标.
(1)y=6x2+12x;(2)y=-4x2+8x-10.
2.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有几种?求下列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x2+2x-3;(2)y=1+2x-x2.
3.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带有“最”字的问题,如求最大利润、最大面积,花费最小等,这些问题常常与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有关.它们的实质是求什么?
二、合作互动
1.应用举例
例1 李强的叔叔以每件8元的价格进了一批商品,售价为每件12元,每天可售100件,他想通过提高售价来增加利润,但他发现价格每增加1元时,每天少卖5件,问李强的叔叔将售价定为多少时获利最大?获得最大利润为多少元?
解答:设李强的叔叔将售价定为x元时,销量为y件,获利为P(元),则销售量y=100-5(x-12)=160-5x,∴获得利润P=(x-8)(160-5x)=-5x2+200x-1280=-5(x-20)2+720,∴当x=20时,P最大=720,故当售价定在20元时每天获利最大,最大利润为720元.
总结反思:(1)建立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二次函数问题,并表示出二次函数关系式.(2)由二次函数性质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即可求出实际问题的最大(小)值.(3)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时,要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当顶点的横坐标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时,最大(小)值在顶点处取得.当顶点的横坐标不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时,就要考虑给定范围的端点处的函数值.
例2 要用长为20m的铁栏杆,一面靠墙,围成一个矩形的花圃.怎样围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解:设矩形的AB为x m,则矩形的长BC为(20-2x)m,由于x>0,且20-2x>0,所以0<x<10.
围成的花圃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是
y=x(20-2x),即y=-2x2+20x,
配方得y=-2(x-5)2+50.
所以当x=5时,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大值y=50.
因为x=5时,满足0<x<10,这时20-2x=10.
所以应围成宽5m、长10m的矩形,才能使围成的花圃的面积最大.
2.归纳
通过以上两个例题的学习,你能总结一下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求最大值或最小值)的方法吗?
分析等量关系,建立二次函数关系式,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求出最大值或最小值.
3.拓展应用
用6m长的铝合金型材做一个形状如图所示的矩形窗框.窗框的长、宽各为多少时,它的透光面积最大?最大透光面积是多少?
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
(1)若设做成的窗框的宽为xm,则长为多少?(m)
(2)根据实际情况,x有没有限制?若有限制,请指出它的取值范围,并说明理由.
让学生讨论、交流,达成共识:根据实际情况,应有x>0,且>0,即得到不等式组解这个不等式组,得到不等式组的解集为0<x<2,所以x的取值范围应该是0<x<2.
(3)你能说出面积y与x的函数关系式吗?
在师生共同分析后,学生独立完成解答过程,并小组交流.
小结:让学生回顾解题过程,讨论、交流,归纳解题步骤:
(1)先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函数关系式;
(2)研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研究所得的函数;
(4)检验x的取值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并求相关的值;
(5)解决提出的实际问题.
三、反馈训练
(1)某建筑物的窗户如图所示,它的上半部是半圆,下半部是矩形,制造窗框的材料总长(图中所有的黑线的长度和)为15m.当x等于多少时,窗户通过的光线最多(结果精确到0.01m)?此时,窗户的面积是多少?
(2)当2.5≤x≤3.5时,求二次函数y=x2-2x-3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思考:在求实际问题中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时,应注意什么?
解析:应注意抛物线的顶点是否在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若不在,则在顶点处不是最大值或最小值.
四、作业
1.已知二次函数y=x2-6x+m的最小值为1,那么m的值是________.
2.某产品每件成本是120元,试销阶段每件产品的销售价x(元)与产品的日销量y(件)之间关系如下表:
x(元)
130
150
165
y(件)
70
50
35
若日销量y是销售价x的一次函数,要获得最大销售利润,每件产品的销售定为多少元?此时每日销售利润是多少?
3.如图,在Rt△ABC中,∠C=90°,BC=4,AC=8,点D在斜边AB上,分别作DE⊥AC,DF⊥BC,垂足分别为E、F,得四边形DECF,设DE=x,DF=y.
(1)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AE;
(2)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x的取值范围;
(3)设四边形DECF的面积为S,求S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并求出S的最大值.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并利用函数的性质进行决策.
26.2.3 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关系式.
2.学会利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下一步探索打基础,培养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掌握二次函数的一般式、顶点式和交点式,并能根据实际情境选择适当的形式来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难点
熟记、区分并能灵活运用三种关系式,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如图,某建筑的屋顶设计成横截面为抛物线形(曲线AOB)的薄壳屋顶.它的拱宽AB为4m,拱高CO为0.8m.施工前要先制造建筑模板,怎样画出模板的轮廓线呢?
(由此题引出新课——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复习回顾
根据下列条件,分别写出相应的函数关系式.
1.y与x成正比,其图象过点P(2,1);
2.函数y=2kx+k的图象过点(2,-5);
3.一次函数图象过点(1,2)、(-3,5).
二、合作互动
问题 解答上面的问题,运用了什么数学方法?运用这种数学方法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说明:引导学生归纳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关系式的一般步骤.
例1 求满足下列条件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1)图象经过A(0,3),B(1,3),C(-1,1);
(2)图象顶点坐标为(1,-6),且经过点(2,-8);
(3)图象经过A(-1,0),B(3,0),函数有最小值-8.
解答:(1)设所求函数关系式为y=ax2+bx+c,∵图象经过A(0,3),∴3=a×02+b×0+c,∴c=3.又∵图象过B(1,3),C(-1,1),
∴,解得,
∴函数关系式为y=-x2+x+3.
(2)∵图象顶点为(1,-6),
∴可设其关系式为y=a(x-1)2-6,
∵图象经过点(2,-8),
∴-8=a(2-1)2-6,
∴a=-2,
∴关系式为y=-2(x-1)2-6=-2x2+4x-8.
(3)∵函数有最小值是-8,且图象过(-1,0),(3,0)
∴图象的顶点为(1,-8)
可设其关系式为y=a(x-1)2-8
又∵图象过(-1,0)
∴a(-1-1)2-8=0
∴a=2,
∴关系式为y=2(x-1)2-8=2x2-4x-6.
总结反思:运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时,首先观察题目中所给的条件,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适当的关系式形式,然后代入点的坐标,通过解方程(组)求出字母系数的值,从而确定函数关系式.有时,条件的形式之间可以发生转化,要注意灵活运用.
例2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2,4)、(3,10)三点,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解答:设所求的二次函数为y=ax2+bx+c,由这个函数的图象经过(0,1),可得c=1.又由于其图象过(2,4)、(3,10)两点,可得解这个方程组,得a=,b=-.
因此,所求的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y=x2-x+1.
说明:通常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要列出三个方程;但如果一个二次函数关系式只有一个或两个待定的系数,就要列出一个或两个方程即可,一般地有几个待定的系数,就要列几个方程.此题是典型的根据三点坐标求其关系式,关键是:(1)熟悉待定系数法;(2)点在函数图象上时,点的坐标满足此函数的关系式;(3)会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程组.
例3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它的顶点坐标是(8,9),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分析:二次函数y=ax2+bx+c通过配方可得y=a(x+h)2+k的形式称为顶点式,(-h,k)为抛物线的顶点坐标,因为这个二次函数的图象顶点坐标是(8,9),因此,可以设函数关系式为:
y=a(x-8)2+9.
由于二次函数的图象过点(0,1),将(0,1)代入所设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出a的值.
请同学们完成本例的解答.
思考:当题目改为当x=8时,y取最大值9,且图象过点(0,1),你能求出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吗?
说明:当题目中与标点坐标、对称轴方程、最大值、最小值有关时,一般将关系式设为y=a(x-h)2+k的形式.
三、反馈训练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2,-4),它与y轴的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4,求函数的关系式.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经过A(0,1),B(-1,0),C(1,0),那么此函数的关系式是________.如果y随x的增大而减少,那么自变量x的变化范围是______.
3.已知抛物线对称轴是直线x=2,且经过(3,1)和(0,-5)两点,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用两种方法求解)
四、拓展运用
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分别是2和3,与y轴的交点的纵坐标是72,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学生独立完成.
说明:(1)解题时,要注意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2)可视学生的实际介绍第二种解法:设二次函数为y=a(x-x1)(x-x2)=a(x-2)(x-3),其中x1、x2是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把点(0,72)代入,即可求得a,从而求出关系式.
五、导学归纳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可引导学生总结:
(1)二次函数关系式常用的三种形式:
①一般式:____________________(a≠0);
②顶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a≠0);
③交点式:____________________(a≠0).
(2)本节课是用待定系数法求函数关系式,应注意根据不同的条件选择合适的关系式形式,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配方法,并由此确定二次函数的顶点、对称轴,并能结合图象分析二次函数的有关性质.①当已知抛物线上任意三点时,通常设为一般式y=ax2+bx+c形式;②当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与抛物线上另一点时,通常设为顶点式y=a(x-h)2+k形式;③当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或交点横坐标时,通常设为交点式y=a(x-x1)(x-x2).
2.你还有什么疑惑?
六、作业
1.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如图所示,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2.二次函数y=ax2+bx+c与x轴的两交点的横坐标是-,,与x轴交点的纵坐标是-5,求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
3.如图是抛物线拱桥,已知水位在AB位置时,水面宽4米,水位上升3米就达到警戒线CD,这时水面宽4米,若洪水到来时,水位以每小时0.25米速度上升,求水过警戒线后几小时淹到拱桥顶?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时,要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合理设出其形式,然后求解,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26.3 实践与探索
第1课时 探索抛物线形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结合二次函数的图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运用中体会二次函数的实际意义.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在生活实际的广泛应用,发展数学思维.
2.在转化、建模中,让学生学会合作、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热情.
2.在转化、建模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二次函数性质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商品利润及拱桥等问题.
?难点
建立二次函数的数学模型.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求下列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1)y=2x2-3x+2;(2)y=-x2-3x+4.
(2)生活中,我们会遇到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有关的问题,奥运会的赛场上,很多项目,如跳水、铅球、篮球、足球、排球等都与二次函数及其图象息息相关.你知道二次函数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的运用吗?
二、合作互动
例 某居民小区要在一块一边靠墙(墙长15m)的空地上修建一个矩形花园ABCD,花园一边靠墙,另三边用总长为40m的栅栏围成(如图所示),若设花园的边BC为xm,花园的面积为ym2.
(1)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满足条件的花园面积能达到200m2吗?若能,求出此时x的值:若不能,说明理由.
(3)根据(1)中求得的函数关系式,描述其图象的变化趋势,并结合题意判断当x取何值时,花园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多少?
解答:(1)根据题意,得y=x·,∴y=-x2+20x(0<x≤15).
(2)不能.理由如下:当y=200时,即-x2+20x=200,
∴x2-40x+400=0,解得x=20>15.∵0<x≤15,
∴此花园的面积不能达到200m2.
(3)∵y=-x2+20x的图象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对称轴为直线x=20,∴当0<x≤15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15时,y有最大值,y最大值=-×152+20×15=187.5,即当x=15时,花园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为187.5m2.
问题1 如图(1),公园要建造圆形的喷水池,在水池中央垂直于水面处安装一个柱子OA,柱高为1.25m,水流在各个方向沿形状相同的抛物线路线落下,为使水流形状较为漂亮,要求设计成水流在离OA距离为1m处达到距水面最大高度2.25m.
(1)若不计其他因素,那么水池的半径至少要多少米,才能使喷出的水流不致落到池外?(2)若水流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水池的半径为3.5m,要使水流不落到池外,此时水流最大高度应达多少米?(精确到0.1m)
说明和建议:
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这是一个运用抛物线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题,首先必须将水流抛物线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如图(2),我们可以求出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再利用抛物线的性质即可解决问题.
2.建立直角坐标系后,引导学生求出二次函数的关系式.让学生思考A点坐标是多少,B点坐标是多少,从而求出关系式.
3.在求出函数关系式后,让学生讨论、交流,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数学语言,得出问题(1)就是求如图(2)C点的横坐标,问题(2)就是求出此时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求此二次函数的最大值.
4.学生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让学生板演,最后教师讲评.
解:(1)以O为原点,OA为y轴建立坐标系.设抛物线顶点为B,水流落水与x轴交点为C(如图(2)).
由题意得,A(0,1.25),B(1,2.25),
因此,设抛物线为y=a(x-1)2+2.25.
将A(0,1.25)代入上式,得1.25=a(0-1)2+2.25,解得a=-1.
所以,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x-1)2+2.25.
当y=0时,解得x=-0.5(不合题意,舍去),x=2.5,
所以C(2.5,0),即水池的半径至少要2.5m.
(2)由于喷出的抛物线形状与(1)相同,可设此抛物线为y=-(x-h)2+k.
由抛物线过点(0,1.25)和(3.5,0),可求得h=-1.6,k=3.7.
所以,水流最大高度应达3.7m.
思考:你还有什么方法建立直角坐标系,解答此题?
问题2 一个涵洞成抛物线形,它的截面如图所示,现测得,当水面宽AB=1.6m时,涵洞顶点与水面的距离为2.4m.这时,离开水面1.5m处,涵洞宽ED是多少?是否会超过1m?
说明与建议:
1.教师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要求ED的宽,只要求出FD的长度.在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即只要求出D点的横坐标.因为点D在涵洞所成的抛物线上,又由已知条件可得到点D的纵坐标,所以利用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可以进一步算出点D的横坐标.
2.让学生完成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分析存在的问题,书写解答过程.
解:以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以过点O的y轴的垂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这时,涵洞的横截面所成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对称轴为y轴,开口向下,所以可设它的函数关系式为:y=ax2(a<0).
因为AB与y轴相交于C点,所以CB==0.8(m),又OC=2.4m,所以点B的坐标是(0.8,-2.4).
因为点B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入y=ax2,得-2.4=a×0.82,所以a=-.
因此,函数关系式是y=-x2.
因为OF=OC-CF=2.4-1.5=0.9m,设FD=x1m(x1>0),则点D坐标为(x1,-0.9).因为点D的坐标在抛物线上,将它的坐标代入y=-x2,得
-0.9=-x,x1=±,x1=-不符合假设,舍去,所以x1=.
ED=2FD=2×x1=2×=≈×2.449≈0.980(m).
所以涵洞ED是m,不会超过1m.
思考:你能归纳出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吗?
三、反馈训练
1.如图,一位运动员推铅球,铅球行进高度y(m)与水平距离x(m)之间的关系是y=-x2+x+,问此运动员把铅球推出多远?
2.青海玉树大地震发生后,我市某工厂A车间接到生产一批帐篷的紧急任务,要求必须在12天(含12天)内完成.已知每顶帐篷的成本价为800元,该车间平时每天能生产帐篷20顶.为了加快进度,车间采取工人分批日夜加班,机器满负荷运转的生产方式,生产效率得到了提高.这样,第一天生产了22顶,以后每天生产的帐篷都比前一天多2顶.由于机器损耗等原因,当每天生产的帐篷数达到30顶后,每增加1顶帐篷,当天生产的所有帐篷,平均每顶的成本就增加20元.设生产这批帐篷的时间为x天,每天生产的帐篷为y顶.
(1)直接写出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2)若这批帐篷的订购价格为每顶1 200元,该车间决定把获得最高利润的那一天的全部利润捐献给灾区.设该车间每天的利润为W元,试求出W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求出该车间捐款给灾区多少钱?
四、导学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
说明: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的建模入手总结.
五、作业
必做题
1.《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选做题
2.某跳水运动员在进行10m跳台跳水训练时,身体(看成一点)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如图所示的一条抛物线.在跳某个规定动作时,正常情况下,该运动员在空中的最高处距水面10m,入水处距池边的距离为4m,同时运动员在距水面高度5m以前,必须完成规定的翻腾动作,并调整好入水姿势,否则就会出现失误.
(1)求这条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2)在某次试跳中,测得运动员在空中的运动路线是(1)中的抛物线,且运动员在空中调整好入水姿势时,距池边的水平距离为3m,问此次跳水会不会失误?并通过计算说明理由.  
3.“假日游乐园”中一种新型水上滑梯如图,其中线段PA表示距离水面(x轴)高度为5m的平台(点P在y轴上).滑道AB可以看作反比例函数图象的一部分,滑道BCD可以看作是二次函数图象的一部分,两滑道的连接点B为抛物线BCD的顶点,且点B到水面的距离BE=2m,点B到y轴的距离是5m.当小明从上而下滑到点C时,与水面的距离CG=m,与点B的水平距离CF=2m.
(1)求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及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2)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及其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3)小明从点A滑到水面点D处时,试求他所滑过的水平距离d.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经历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问题,建立二次函数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2课时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解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2.知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会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不等式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交点的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
利用图象法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给出三个二次函数:(1)y=x2-3x+2;(2)y=x2-x+1;(3)y=x2-2x+1.它们的图象分别为:
观察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分别是________个、________个、________个.你知道图象与x轴的交点个数与什么有关吗?
说明:初步感受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二、合作互动
例 已知二次函数y=x2-6x+8.
(1)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坐标;
(2)画出二次函数的图象;
(3)利用图象求不等式x2-6x+8<0的解集.
分析: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横坐标就是方程x2-6x+8=0的解,不等式x2-6x+8<0的解集就是抛物线上y<0的点对应的x的范围.
解答:(1)令y=0得x2-6x+8=0.解这个方程得x1=2,x2=4,所以抛物线与x轴交点为(2,0),(4,0);(2)如图所示;(3)从图上看,y<0时,2<x<4,所以不等式x2-6x+8<0的解集为2<x<4.
问题1 画出函数y=x2-x-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x2-x-=0有什么关系?
(3)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发?
说明与建议:
①先让学生回顾函数y=ax2+bx+c图象的画法,按列表、描点、连线等步骤画出函数y=x2-x-的图象.
②教师巡视,与学生合作、交流.
③教师讲评,并画出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函数图象,回答(1)提出的问题,得到图象与x轴交点的坐标分别是和.
⑤让学生完成(2)的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讲评.
⑥对于问题(3),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各组选派代表发表意见,全班交流,达成共识:从“形”的方面看,函数y=x2-x-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x2-x-=0的解;从“数”的方面看,当二次函数y=x2-x-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x2-x-=0的解.更一般地,函数y=ax2+bx+c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当二次函数y=ax2+bx+c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方程ax2+bx+c=0的解,这一结论反映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问题2 根据问题1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当x取何值时,y<0当x取何值时,y>0?
(2)能否用含有x的不等式来描述(1)中的问题?
说明与建议:
①引导学生观察图象,这个函数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上的点,它的纵坐标都为正;在x轴下方的部分上的点,它的纵坐标都为负.
②y>0表示在图象上表示图象在x轴上方的部分点;y<0表示在图象上表示图象在x轴下方的部分点.
③根据分析写出结论:当x<-或x>时,y>0;当-<x<时,y<0.用含x的不等式表示(1)是:解不等式x2-x->0,x2-x-<0.
④师生归纳出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的关系: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在x轴上方的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就是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在x轴下方的点对应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因此可用画图象法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
三、反馈训练
1.画出函数y=x2-2x-3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图象与x轴、y轴的交点坐标分别是什么?
(2)当x取何值时,y=0;这里x的取值与方程x2-2x-3=0有什么关系?
(3)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大于0?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y小于0?
2.
已知二次函数y=x2-3x-4的图象如图,则方程x2-3x-4=0的解是________,不等式x2-3x-4>0的解集是________,不等式x2-3x-4<0的解集是________.
3.抛物线y=3x2-2x-5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________.
4.函数y=ax2-ax+3x+1的图象与x轴有且只有一个交点,求a的值及交点坐标.
四、拓展运用
育才中学初三(3)班的学生在上节课的作业中出现了争论:求方程x2=x+3的解时,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将方程化为x2-x-3=0,画出函数y=x2-x-3的图象,观察它与x轴的交点,得出方程的解.唯独小刘没有将方程移项,而是分别画出了函数y=x2和y=x+3的图象,如图所示,认为它们的交点A、B的横坐标-和2就是原方程的解.
思考:
(1)这两种解法的结果一样吗?
(2)小刘解法的理由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交流,发表不同意见,并进行归纳.
(3)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一定相交于两点吗?你能否举出例子加以说明?
(4)函数y=x2和y=bx+c的图象的交点横坐标一定是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吗?
(5)如果函数y=x2和y=bx+c图象没有交点,一元二次方程x2=bx+c的解怎样?
五、导学归纳
1.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的关系.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不等式解集的关系.
(4)怎样用图象法解方程、方程组.
2.对本节课,你还有哪些疑惑?
六、作业
必做题
1.已知二次函数y=x2+x-6,画出此抛物线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1)方程x2+x-6=0的解是什么?
(2)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大于0;x取什么值时,函数值小于0?
2.如果二次函数y=x2-6x+c的顶点在x轴上,求c的值.
选做题
3.已知抛物线y1=2x2-8x+k+8和直线y2=mx+1相交于点P(3,4m).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当x取何值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并求交点坐标.
4.如图所示,二次函数y1=ax2+bx+c(a≠0)与y2=kx+b(k≠0)的图象交于A(-2,4)、B(8,2).求能使y1>y2成立的x的取值范围.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通过观察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个数,讨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情况.体会知识间的相互转化和相互联系.

第27章 圆
27.1 圆的认识
27.1.1 圆的基本元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使学生明确圆的定义.
2.结合图形理解圆的基本元素弦、弧(优弧、劣弧)、圆心角等有关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深刻认识圆的基本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本课教学重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美育渗透.
重点难点
?重点
圆中基本概念的认识.
?难点
对弧及优弧、劣弧的概念的感知与理解.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在现实生活中有大量的物体呈现圆形,如在浩瀚的大海上,一轮红日冉冉升起;优美的圆形工艺品、优美的圆形图案等.古希腊数学认为“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圆形”,它的完美来自于中心对称,无论在哪个位置,都具有同一形状,它最谐调、最匀称.
想一想与圆对称有关联的还有哪些性质?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的?
(通过问题,引出新课)
二、合作互动
例 如图,点A、D、G、M在半圆O上,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设BC=a,EF=b,NH=c,试比较a,b,c的大小.
分析:线段BC、EF、NH分别是矩形ABOC、DEOF、HMNO的一条对角线,而矩形的另一条对角线都是半径,根据矩形的特征和“同圆的半径相等”可识别a,b,c的大小关系.
解答:∵四边形ABOC、DEOF、HMNO均为矩形,∴BC=OA,EF=OD,NH=OM.又∵点A、D、M都在半圆O上,∴OA=OD=OM,∴BC=FE=NH,即a=b=c.
问题1 圆的画法
(1)据统计,某个学校的同学上学方式是:有50%的同学步行上学,有30%的同学坐公共汽车上学,其他方式上学的同学有20%.请你用扇形统计图反映这个学校学生的上学方式.
我们是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再将圆划分成一个个扇形,下图就是反映学校学生上学方式的扇形统计图.
(2)根据你画圆的过程,阐述圆是如何形成的?
(如图,线段OA绕着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A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固定的点O叫做圆心,线段OA叫做半径,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O”,读做“圆O”.)
(3)由以上的画圆的过程,思考圆的位置是由什么决定的?而大小又是由谁决定的?
(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圆的大小由半径长度决定.)
(4)同圆的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直径和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同圆的半径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
说明:明确圆的画法、记法,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同圆的半径相等;圆的确定要素.
问题2 圆的基本概念
(1)弦:连接圆上两点间的线段叫做圆的弦,你能指出下图中的圆的弦吗?
(2)弧:①天边的一道彩虹,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下缓缓升起,此时,你所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圆吗?
(不是,它是圆的一部分.)
②如上图所示曲线AB,BC,BAC都是⊙O的弧,分别记作、、;其中像、这样小于半圆周的弧叫劣弧,像这样大于半圆周的弧叫优弧,优弧一般用三个字母表示(其中中间的字母可以是弧上的任意一点);而线段AB、BC、AC都是⊙O的弦.
(3)在上图中,∠AOB、∠BOC有何共同特点?你能试着给它起一个合适的名字吗?
(顶点都在圆心上,顶点在圆心上的角叫做圆心角.)
说明:明确弦、弧、优弧、劣弧、圆心角的概念及记法.
三、反馈训练
1.判断题:
①同一个圆的直径的长是半径的2倍.(  )
②直径是弦.(  )
③弦是直径.(  )
④过圆心的线段是直径.(  )
2.如图1所示,⊙O中,点A、O、D以及点B、O、C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则图中弦的条数有(  )
A.2条  B.3条  C.4条  D.5条
图1
    图2
3.如图2所示,点A、O、C以及B、O、E分别在一条直线上,请用字母表示出所有的弦,并列举一条直径、四条半径、三个圆心角、三条劣弧、三条优弧.
4.如图所示,AB、AC为⊙O的两条弦,且AB=AC,求证:∠BAO=∠CAO.
四、导学归纳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疑惑?
五、作业
1.《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弦是直径
B.过圆心的直线是直径
C.两个半径相等的圆是等圆
D.弧是半圆
3.如图所示,有________条直径,________条弦,以A为一个端点的优弧有________条,劣弧有________条.
4.如图所示,AB是⊙O的弦,半径OC、OD分别交AB于点E、F,且AE=BF.
求证:OE=OF.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自己动手画圆,了解圆形成的过程,同时讨论、交流各自发现的圆的有关的性质.

27.1.2 圆的对称性
第1课时 圆的对称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圆是中心对称图形和轴对称图形,并能运用其特有的性质推出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及它们在解题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经历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的探索过程,进一步体会和理解研究几何图形的各种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善于从实验中获取知识的科学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
在同圆或等圆中,圆心角、弦、弧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难点
探索在同一个圆中,圆心角、弧、弦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前面我们研究过中心对称图形,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它的,它的定义是什么?
2.圆是一个特殊的图形,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已经了解到圆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又是一个中心对称图形.那么,圆还有其他特性吗?
二、合作互动
1.实验发现
(1)在两张透明纸上,作两个半径相等的⊙O和⊙O′,沿圆周分别将两圆剪下.
(2)在⊙O和⊙O′上分别作相等的圆心角∠AOB和∠A′O′B′(如下图所示),圆心固定.
注意:在画∠AOB与∠A′O′B′时,要使OB相对于OA的方向与O′B′相对于O′A′的方向一致,否则当OA与O′A′重合时,OB与O′B′不能重合.
(3)将其中的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得OA与O′A′重合.
说明:教师叙述,学生操作.
思考:(1)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发现哪些等量关系?同学们互相交流一下,说一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①由已知条件可知∠AOB=∠A′O′B′;②由两圆半径相等,可以得到∠OAB=∠OBA=∠O′A′B′=∠O′B′A′;③由△AOB≌△A′O′B′,可得AB=A′B′;④由旋转可得=.
说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分析——我们在上述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固定圆心,将其中一个圆旋转一个角度,使半径OA与O′A′重合时,由于∠AOB=∠A′O′B′.这样便得到半径OB与O′B′重合.因为点A和点A′重合,点B和点B′重合,所以和重合,弦AB与弦A′B′重合,即=,AB=A′B′.
(2)通过上面的操作与思考,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同一个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说明:在运用这个定理时,一定不能忘记“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否则也不一定有所对的弧相等、弦相等这样的结论.
(3)如果在同圆或等圆这个前提下,将题设和结论中任何一项交换一下,结论正确吗?你是怎么想的?请你说一说.(学生互相交流、讨论回答,最后教师归纳.)
结论:在同一个圆中,如果两条弧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在同一个圆中,如果两条弦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圆心角相等,所对的弧相等.
教师归纳: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另两组量也相等.
2.典型例题
例1 如图,⊙O的弦AB=CD,求证:AD=BC.
分析:根据圆心角、弧、弦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其中一组量相等,我们就可以判定其它各组量相等,从而问题得以解决.
解答:∵AB=CD,∴=,∴-=-,∴=,∴AD=BC.
总结反思:在等圆中证两条弦相等,常利用相对应的两条弦心距相等,两条弧相等或两个圆心角相等来证明.
例2 如图是一个半圆形桥洞截面示意图,圆心为O,直径AB是河底线,弦CD是水位线,CD∥AB,且CD=24m,OE⊥CD于点E.已测得sin∠DOE=.
(1)求半径OD;
(2)根据需要,水面要以每小时0.5m的速度下降,则经过多长时间才能将水排干?
解答:(1)∵OE⊥CD于点E,CD=24m,
∴ED=CD=12m.
在Rt△DOE中,∵sin∠DOE==,
∴OD=13m.
(2)∵OE===5(m).
∴将水排干需:5÷0.5=10(小时).
总结反思:在解决圆中有关弦的问题时,经常过圆心作弦的垂线段,从而利用垂径定理解题.另外,经常利用圆心到弦的距离、圆的半径、弦长的一半构成一个直角三角形.
三、反馈训练
1.请说明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如图所示,因为∠AOB=∠COD,所以=.
2.在⊙O中,若=所对的圆心角分别为80°、70°,则所对的圆心角为多少度?
3.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若∠COA=∠DOB=60°,找出与线段OA相等的所有线段;与弧相等的所有的弧.
四、导学归纳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在学生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教师提出注意的问题:
(1)不能忽略“在同圆或等圆中”这个前提条件,否则,丢掉这个前提,虽然同心角相等,但所对的弧、弦、弦心距不一定相等.
(2)此定理中的“弧”一般指劣弧.
(3)要结合图形深刻体会圆心角、弧、弦这三个概念和“所对”一词的含义,否则易错用此关系.
(4)在具体应用上述定理解决问题时,可根据需要,选择其有关部分.如“在同圆中,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相等”“在等圆中,圆心角相等的弦相等”等.
五、作业
1.《名师学案》“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2.在⊙O和⊙O′中,若∠AOB=∠A′O′B′,则有(  )
A.=  B.>
C.<  D.与的大小无法确定
课后反思:
圆的对称性是圆的重要性质之一,在圆的有关内容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今后研究圆与直线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的基础.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提问、组织实践探究、学生亲身经历感受、电脑动画演示、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达到目标的完成.
第2课时 垂径定理
教学目标
1.探索垂径定理.
2.能运用垂径定理解决几何证明、计算问题,并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垂径定理、推论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发现并证明垂径定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
问题:你知道赵州桥吗?它是1300多年前我国隋代建造的石拱桥,是我国古代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它的主桥拱是圆弧形,它的跨度(弧所对的弦的长)为37.4m, 拱高(弧的中点到弦的距离)为7.2m,你能求出赵州桥主桥拱的半径吗?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就会很容易解决这一问题.
二、自主学习 指向目标
1.自读教材.
2.学习至此:请完成学生用书“基础练·巩固新知”部分.
三、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探究点一 垂径定理及其推论的推导
阅读教材第38页上半部分内容.解决问题:
(1)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________弦,并且________弦所对的________.
符号语言:如图,
∵AB为⊙O的直径,AB⊥CD,∴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垂径定理的推论:
________弦(    )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________弦所对的两条孤.
符号语言:如图,在⊙O中,AB是直径,非直径的弦CD与AB相交于点E,且CE=DE.
∵AB是直径,CE=D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为什么要在垂径定理的推论中,加上“(不是直径)”这一限制条件?
【点拨升华】学习垂径定理要注意:(1)条件中的“弦”可以是直径.(2)结论中的“平分弧”指平分弦所对的劣弧、优弧.学习垂径定理的推论时,一定要注意“弦不是直径”这一条件.这是因为圆的任意两条直径互相平分,但是它们不一定是互相垂直的.
探究点二 垂径定理的应用
阅读教材第39页内容.
思考:从数学的角度分析已知什么几何图形?画出它,分析已知哪些量?要求什么量?为了解决问题,教材添加了什么辅助线?它有何作用?
【反思小结】在圆中解决有关弦的问题时,常常需要作“垂直于弦的直径”作为辅助线.实际上,往往只需从圆心作一条与弦垂直的线段即可.这样,把垂径定理和勾股定理结合起来,容易得到圆的半径R,圆心到弦的距离d,弦长a之间的关系式__R__2=__d__2+__()__2.
四、总结梳理 内化目标
1.垂直于弦的直径
2.一种辅助线和一种数学思想方法.
五、达标检测 反思目标
1.如图,AB是⊙O的直径,BC是弦,OD⊥BC,垂足为D,已知OD=5,则弦AC=__10__.
2.若圆的半径为2cm,圆中一条弦长为2cm,则此弦中点到此弦所对劣弧中点的距离是__1__cm.
3.如图,⊙O的半径为5,P为圆内一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4,则过P点的弦长的最小值是__6__.
第3题图
  第4题图
4.如图,⊙O的半径为5,弦AB=8,M是弦AB上的动点,则OM不可能为( A )
A.2   B.3   C.4   D.5
5.在半径为5cm的圆中,弦AB∥CD,AB=6cm,CD=8cm,则AB和CD的距离是( D )
A.7cm         B.1cm
C.7cm或4cm D.7cm或1cm
课后自测
见学生用书的“综合练·能力提升”部分.
课后反思:
垂径定理是一个很重要的定理,由于它涉及到的条件结论比较多,学生容易搞混肴.
27.1.3 圆周角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圆周角的定义.
2.理解圆周角定理: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
3.能应用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进行简单的证明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圆心角和圆周角关系的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实验、猜想、论证,从而得到新知的能力.
2.通过圆周角定理的证明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类讨论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归纳和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经历探索圆周角定理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2.通过积极引导,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活动经验,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点难点
?重点
圆周角定理及运用.
?难点
运用数学分类的思想证明圆周角定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图,同学们能找到圆心角吗?它具有什么样的特征?(顶点在圆心),今天我们要学习圆中的另一种特殊的角,它的名称叫做圆周角.
二、合作互动
探究1 圆周角
(1)究竟什么样的角是圆周角呢?像上图(3)中的角就叫做圆周角,而上图中(2)、(4)、(5)中的角都不是圆周角.上图(3)中的角有哪些特点?同学们可以通过讨论归纳如何判断一个角是不是圆周角.
师生讨论归纳,得出结论:顶点在圆周上并且两边和圆相交的角叫圆周角.
(2)针对练习1 找出下图中的圆周角.
探究2 直径上圆周角的性质
(1)画⊙O与其直径AB,任意画一个圆周角∠ACB,互相交流一下,你们所画的图形完全一样吗?这说明了什么?(不一样,说明一条弦所对的圆周角有无数个.)
(2)用量角器量量看,∠ACB的度数如何?(90°)
(3)由此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
(通过测量,让学生初步认识到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等于90°(或直角).)
(4)请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说明你的猜想正确.
证明:如图,因为OA=OB=OC,所以△AOC、△BOC都是等腰三角形,所以∠OAC=∠OCA,∠OBC=∠OCB.又∠OAC+∠OBC+∠ACB=180°,所以∠ACB=∠OCA+∠OCB==90°.因此,不管点C在⊙O上何处(除点A、B),∠ACB总等于90°.
归纳: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直角).反过来也是成立的,即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
(5)针对练习2 如图,AB是⊙O的直径,∠A=80°.求∠ABC的度数.
探究3 同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
(1)如图所示,∠ADB、∠ACB、∠AOB分别是什么角?它们有何共同点?
(∠ADB、∠ACB分别是⊙O的圆周角;∠AOB是圆心角;它们都是弧所对的角.)
(2)分别量一量图中弧AB所对的两个圆周角的度数比较一下.再变动点C在圆周上的位置,看看圆周角的度数有没有变化.你发现其中有什么规律吗?
(3)分别量出图中弧AB所对的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度数,比较一下,你发现什么?
(圆周角的度数没有变化.并且圆周角的度数恰好为同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的一半.)
(4)由此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
在同一个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5)如右图所示,你能为你的猜想结论说明理由吗?
因为OA=OC,所以∠A=∠C,
又由于∠AOB是△OAC的外角,所以∠AOB=∠A+∠C,所以∠C=∠AOB.
(6)如上图中的圆心角和圆周角都有一边过圆心,这只是一种特殊情况:想一想,并画画看,还可以画出哪些不同的图形?
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得出如图(1)、图(2)两种情况.
(7)你能证明这种情况下猜想成立吗?
教师指出这两种情况仍然成立,为此只需过C作⊙O的直径即可,具体让学生证明.
结论: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
例 如图,△ABC的三个顶点A、B、C均在⊙O的圆周上,AD是△ABC的边BC上的高,AE是⊙O的直径.求证:AB·AC=AD·AE.
分析:将结论转化为比例式,然后观察这些线段所在的三角形是否相似,根据需要可添加辅助线构造相似三角形.
解答:证明:连结CE,∵AE是⊙O的直径,点C在⊙O上,∴∠ACE=90°,∵AD⊥BC,∴∠ADB=90°,∵∠B,∠E所对的弧都是.∴∠B=∠E,∴△ABD∽△AEC,∴AB∶AE=AD∶AC,∴AB·AC=AE·AD.
总结反思:利用圆周角定理寻找相等的角,是解决圆的有关计算和证明常用的方法.
三、反馈训练
1. 试分别求出下图中∠x的度数.
(1)
2. 已知,如图(1),在△ABC中,AB=AC,以AB为直径的圆交BC于D,交AC于E.
求证:=.
3.如图,AB是⊙O的直径,C、D是圆上两点,若∠ABD=40°,则∠BCD=________.
说明: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统一答案讲评;第2题引导学生分析出要证=,只需证明它们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即可,为此需连接AD,证明∠BAD=∠CAD,然后让学生完成证明过程.
四、导学归纳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总结:本节课我们一同探究了同圆或等圆中,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由这个结论进一步得到: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都等于该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都相等,都等于90°(直角).90°(直角)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圆的直径等结论,希望同学们通过复习,记住这些知识,并能做到灵活应用他们解决相关问题.
方法归纳:在探索一个新的结论或事物的时候,往往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
五、作业
1.如图,A、B、C三点在⊙O上,∠AOC=100°,则∠ABC等于(  )
A.140° B.110° C.120° D.130°
2.半径为2的⊙O中,弦AB的长为2,则弦AB所对的圆心角的度数为________.
3.如图所示,AB是⊙O的直径,∠ACD=60°,∠ADC=70°,求∠ABC的度数.
4.思考:(1)用尽量多的方法找出图中所示圆的圆心.
(2)在同一个圆中,同弦或等弦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吗?为什么?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弦相等吗,为什么?
课后反思:
教学过程中,强调圆周角定理得出的理论依据,使学生熟悉掌握并会学以致用.在圆中,利用圆周角定理及其推论求相关的角度时,注意辅助线的添加及多种可能情况的考虑.

27.2 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27.2.1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点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能够用数量关系来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2.了解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能画出三角形的外接圆.
3.了解三角形外接圆、圆的外接三角形、三角形外心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经历探索确定圆的结论及作图方法,给出不在同一直线上三点确定一个圆,能运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观察力,严密、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习惯.
2.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重点难点
?重点
用数量关系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用尺规作三角形的外接圆,求直角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的半径.
?难点
运用方程思想求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教学过程
一、自学导纲
1.圆是如何定义的?(要求学生用两种定义回答)
2.你能举例圆是如何形成的吗?
3.圆形成后,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如何?
4.如果在圆外有一点呢?圆内呢?请你画图想一想.
二、合作互动
探究一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1)我们知道圆上的所有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若点在圆上,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若点在圆外,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若点在圆内,那么这个点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如图所示,设⊙O的半径为r,A点在圆内,B点在圆上,C点在圆外,那么OAr.反过来也成立.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为d,则有:
点P在圆外?d>r,
点P在圆上?d=r,
点P在圆内?d(2)反馈训练1:
①⊙O的半径r=5cm,圆心O到直线AB的距离d=OD=3cm.在直线AB上有P、Q、R三点,且有PD=4cm,QD>4cm,RD<4cm.P、Q、R三点对于⊙O的位置各是怎么样的?
②Rt△ABC中,∠C=90°,CD⊥AB,AB=13,AC=5,以C点为圆心,为半径的圆与点A、B、D的位置关系是怎样的?
探究二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1)过一点A可以画多少个圆?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并得出圆心可以是平面上任一点,半径就是这点和点A之间的线段.
(2)平面上有两点A、B,经过A、B点的圆有几个?圆心在哪里?
教师引导学生画图,得出过二点可以作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在段线AB的垂直平分线上.
(3)平面上有三点A、B、C,经过A、B、C三点的圆有几个?圆心在哪里?
教师可提问学生:同学们想一想,画圆的要素是什么?(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所以关键的问题是定其圆心和半径.
归纳:如图所示,如果A、B、C三点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那么经过A、B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而经过B、C两点所画的圆的圆心在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上,此时,这两条垂直平分线一定相交,设交点为O,则OA=OB=OC,于是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便可画出经过A、B、C三点的圆.
结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说明:教师讲解“确定”的含义.
思考:①经过三点能确定一个圆吗?
答案:当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不能作圆,当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能确定一个圆.
②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能作一个圆吗?由此你能猜想出什么结论?
探究三 三角形的外接圆
由上面讨论可知,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可以画一个圆,并且只能画一个.经过三角形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circumcircle).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这个三角形的外心(circumcenter).这个三角形叫做这个圆的内接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就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思考:三角形外心有什么性质?
例1 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
(1)以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
(2)若以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分析:要判断B、C、D与⊙A的位置关系,只要比较AB、AC、AD与半径4cm的大小关系.
解答:(1)∵AB=3cm<4cm,∴点B在⊙A内.
∵AC==5(cm)>4cm,∴点C在⊙A外.
∵AD=4cm,∴点D在⊙A上.
(2)∵AB<AD<AC,∴满足条件的⊙A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3cm<r<5cm.
总结反思: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应先确定点与圆心的距离,再与半径比较大小.
例2 如图所示,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cm,AD=4cm.
(1)以点A为圆心,4cm为半径作⊙A,则点B、C、D与⊙A的位置关系是如何?
(2)若以A为圆心作⊙A,使B、C、D三点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则⊙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三、反馈训练
1.三角形的外心是(  )
A.三条中线的交点
B.三条内角平分线的交点
C.三条高的交点
D.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2.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再画出它的外接圆,观察并叙述各三角形与它的外心的关系?
3.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是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的外部.
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4、5.则这个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是________.
四、导学归纳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玻璃打碎了,其中四块碎片如图所示,为配到与原来大小一样的圆形玻璃,小明带到商店去的一块玻璃碎片应该是(  )
A.第①块       B.第②块
C.第③块 D.第④块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一点A的圆的圆心可以是平面上任何点
B.过两点A、B的圆的圆心在一条直线上
C.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的圆的圆心有且只有一个
D.过四点A、B、C、D的圆不存在
3.用图形表示到定点O距离小于或等于4cm,大于或等于2cm的点的集合.
4.思考:随意画出四点,其中任何三点都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是否一定可以画一个圆经过这四点?请举例说明.
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