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二节《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案例
寨里中学 李万海
一、【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用光具座、烛焰、凸透镜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各种像的条件;
3.经历探究过程,体验探究乐趣和成功喜悦。
二、【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难点】分析实验数据,得出成像规律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图片展示:一组同学们非常熟悉的图片。这是用什么记录下来的?主要是哪个元件?
我想请一位同学给老师拍张照片,作为留念,如果要改变画面上像的大小再照一张你该怎么办?(老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要得到不同的像需要调节。)(如果用摄像头拍照,为了留下永久的记忆,我请班长同学上来,拍照留念,(事先指定位置),为了使画面上的像大一点该怎么办?)
凸透镜应用很广泛,除了用作照相机的镜头,谁还知道哪里使用凸透镜吗?(生答)(摄像头、电影放映机、电子警察、监控录像等)
(投影出示《生活中的透镜》引导发现问题。)
凸透镜用在不同的地方,成像的情况一般不同,关于凸透镜成像大家有什么疑问?(畅所欲言,汇总问题)
总括大家的疑惑,就是凸透镜所成的像大小、倒正、虚实不同,这与什么因素有关?也就是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今天我们就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板书课题)
(评:本节课一开始通过科学小漫画、投影仪成像、放大镜成像这些生活中实例,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经验、已有知识作为学习物理的基础。让学生感到物理就在生活中,感到物理有趣,在情感上喜爱物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为科学探究的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二)、引导猜想:请结合《生活中的透镜》、自己的体会或经验,大胆说出自己的猜想及依据(可能跟凸透镜的焦距有关,可能跟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大小有关,可能跟凸透镜的大小有关等等。)
同学们猜想到:凸透镜所成像的大小、倒正、虚实不同与 有关。
我们把物体与透镜的距离叫物距,像到透镜的距离叫像距。
请同学们猜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物距变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下面我们就设计实验,探究凸透镜所成像的特点和物距之间的关系。
(评:设置悬念,引入课题,并展开讨论。一开始就让学生处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中,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究这其中的奥秘的欲望。)
(三)设计实验
(1)实验所需器材:首先凸透镜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一个要研究的物体,我们用的是小彩灯,它能通过凸透镜成明亮的像便于我们观察;为了能在不同的看到像角度,所以还要需要一个光屏;要测量物距和像距还需要刻度尺。由于我们所用的光屏比较小,为了把像方便快捷的成在光屏的中央,需要三心(光源的中心、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同高,这在光具座上比较容易控制,且光具座上标有刻度,实验进行比较方便。
(2)实验准备并交流方案
1、观察你们小组所用凸透镜的焦距,请在光具座上标出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处。
2、以上两点把物距分成了几个区域?
3、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去发现这些区域和这两个点上的成像情况?
4、物体位置确定后,怎样才能找到物体所成像的情况?
5、教师启发:通过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怎样才能看到物体的像?
(评:合理设计实验,培养科学探究方法)
(四)请大家按由远及近的顺序去改变物距进行实验,探究三个区域和两个点上的成像规律,及时记录和收集数据(实验中,当像不能在光屏上完整出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借助白纸来增大光屏,观察像的情况)
操作人:__________ 读数人:___________ 记录人:_____________
项目次数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物距u/cm 像距v/cm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正倒 大小 虚实
1 u>2f
2 u>2f
3 u=2f
4 2f>u>f
5 2f>u>f
6 u7 u
(五)分析得出的数据,找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物距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2f>u>f
u结合规律思考:
(1)像的虚实: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虚像?
(2)像的大小: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缩小的实像?在什么条件下成放大的实像?有没有缩小的虚像?
(3)像的倒正:凸透镜所成的像有没有正立的实像?有没有倒立的虚像?
操作课件进一步总结凸透镜成像规律
当u < f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当f < u <2f时,成倒立放大实像;当u = 2f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当u>2f时,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其次,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一倍焦距处,成实像的时候大小的分界点是二倍焦距处。
另外还发现:如果物体从远处向一倍焦距靠近的时候,像的变化由小到等再到大,因此是越来越大。 “物近像大像远”。
像距和成像的关系怎样呢?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f < u <2f时,像距v >2f;
当物距u =2f时,像距v =2f;
当物距u >2f时,像距f < v <2f;
可见物距和像距恰好相反)
(评: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或合作完成,将学生探究活动不断推向新的高潮,让所有的学生都明白了“探究的科学过程”和“探究的科学方法”,教给学生的不止是物理知识,还教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
(六)、评估。交流讨论实验中有什么收获,有什么不足。
四、课堂练习:
1、用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发现在凸透镜的另一侧10cm处的光屏上得到一个亮点,那么将点燃的蜡烛放在位于凸透镜前15cm处时,光屏上得到的像是( )
A、正立放大的像 B、正立缩小的像
C、倒立缩小的像 D、倒立放大的像
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30 cm B、15 cm
C、10 cm D、5 cm
3:某校学生进行“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放映的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像小了点,放映机离屏幕( )一些,胶片离镜头( )一些。
4、(运用与挑战 )小明同学在一次实验中,不小心用书本挡住了部分凸透镜,你认为此时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一半呢还是完整的?你准备如何验证你的想法呢?
(总评:大的特色是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并初步体现了物理课程标准的一些思想理念。教者从课前准备,特别是实验准备,以及教学设计都花费了相当的精力,教学的整个设计也符合本班的教学实际情况。基本做到旧课复习,新课引入,新课教学,探索性实验,归纳总结规律。规律应用小结、巩固、练习的教学模式,教学中也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并突出了物理课的学科的特点,同时体现了物理课改的一些精神,真正做到了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学生思维积极、气氛活跃、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