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第一教时)
主备人:黄红
★ 思考与调整
目标预设
1.积累文言字词,品味语言情致。
2.理解作者思想,思考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 教学重点难点
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 教学准备
★ 预习导学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所恶( ) 一箪食( ) 一豆羹( )
蹴( ) 苟得( ) 不屑( )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说明其词义
①乡为生死而不受
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③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④故患有所不辟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的用法不同的项是()
A.此之谓失其本心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
C.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生与死,义与利是自古以来人民议论的人生课题。我们将要学习的《孟子》两章中《鱼我所欲也》这篇古文,论述的就是这样一个问题。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思想家、政治家。在孔子“仁”学基础上,提出系统的“仁政”学说,在人性方面,因袭孔子“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主张性善。孟子观点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不过他提出的“舍生取义”的观点,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商品经济的今天,都具有积极意义。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文章。
二.精讲点拔,质疑问难
(一)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对照注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学生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学生指出读错的字词。
3.教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学生自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准备进行质疑;有特别欣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准备进行交流。
6.请两三名学生说说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
(二)分析课文内容。
1.提问: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
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
弃生命选取正义。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
点。
2.提问:“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欲”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欲”应指正义的事业,如
为人民谋解放,为了四化建设,为了别人的安危等。
3.提问:“所恶有甚于死者”“所恶”可以指哪些事情?
讨论并归纳:此题无固定答案。这里的“所恶”应指不正义的不合
法不道德的事情,如叛变革命,贪污受贿,滥用职权,杀人放火等。
4.提问:“故患有所不辟”“患”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遭到迫害,遇到生命危险等。
5.提问:“非独贤者有是乙“是心”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指侧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这些善
心。
6.提问:为什么说“非独贤者有是心,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讨论并归纳: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人之初,性本善”但是只有有
道德的人才能保持高尚的操守而不丧失善心(天性、天良)
7.提问:我们学过(谈骨气)文中有一个论据,说是古代有一个穷
人不接受不敬的施舍,最后饿死。这个论据与课文第2段用的是同一
个典故。请用最简练的一句话概括这个典故。
讨论并归纳:贫者不受嗟来之食。
8.提问:(谈骨气)中引用孟子的一段来解释骨气的含义:“富贵不
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那么“万钟则……”这
句话应指前面的哪一句?
讨论并归纳:富贵不能淫。高官厚禄诱惑不了。
9.提问:为什么高官厚禄诱惑不了?试举例说明。
讨论并归纳:因为高官厚禄与礼义的价值不同,如果不符合礼义的
高官厚禄则不能接受。比如说,叛变革命,到国民党去当大官,真正的
共产党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出卖国家机密得到很多钱,爱国志土
是宁死不为的。再比如说贪污受贿得了很多钱,正直的干部是宁死不
为的。
10.提问:文中说得了“万钟”是为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为了“宫室之美”,为了“妻妾之奉”,为了“所识穷乏者
得我”。
11.提问:作者认为这种作法如何?
讨论并归纳:作者认为“此之谓失其本心”应当“可以止”。
12.提问:作者列举了两种不同的人生观,赞扬了什么样的人,斥责
了什么样的人?
讨论并归纳: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
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
13.提问:课文中运用了许多两两相对的句子,它们的句式相同,意
思相近或相反,试找出两个这样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讨论并归纳:
1)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第(1)句意思相反,第(2)句意思相近。这些句式使行文流畅,论证
严密,语气连贯,气势恢弘。
14.提问:第3段运用了什么句式,有什么好处?
讨论并归纳:运用排比句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
(三)小结
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提出了“舍生
取义”的中心论点。他对比了两种人生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
取义的人,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不辨礼义而
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三.课堂活动,强化训练
对比阅读以下几则材料,联系课文说说它们各自表现出了怎样的价值取向。
材料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材料二: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
(匈牙利裴多菲)
材料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材料四: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夏明翰)
四.延伸拓展,巩固内化
思考、讨论:在几千年前,孟子就提出了“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问题和应当“舍生取义”的观点,那么在我们现代社会,面对愈来愈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当做出怎样的选择呢
★ 布置作业
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曰:“……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翻译“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与“王好战,请以战喻”中的“请”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乃置酒请之 b战则请从c.臣是以无请也
3.孟子“以战喻”,意在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其目的是什么?
4.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的意思。
月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天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5.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攘②是③请损之
6.选出与“以待来年然后已”中“已”字用法不同的一项
a斯速已矣b.惧其不已
c.可以已大风d.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
7.偷鸡人听到别人劝告后的态度是什么?(用现代汉语回答)
8.对偷鸡人做法的评论是(用原文回答)
9.这个故事启示我们_。
★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