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09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地理科

文档属性

名称 海南省2009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地理科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0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3-22 08:1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正卷)
海南省2009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
地理科
说明:
本试卷分为第一卷(选择题)和第二卷(非选择题),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一卷 选择题(6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一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答第一卷时,先确定正确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不能答在试题上。若有改动,须先将原答案标号擦净,再改涂新的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0小题,皆为“四选一” 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1.目前,八大行星中只发现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下列条件有利于地球上生命物质存在的是
①日地距离适中、温度适宜 ②地球的体积质量适中
③地球处在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 ④地球的自转周期较长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2.读两幅等压线图,A、B、C、D四处风力最小的点是
读下图,完成3、4题
3.上图若为水循环示意图,人类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丁→甲
4.上图若为热力环流示意图,气压最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海南环岛高速公路、西线铁路和正在修建的东线轻轨铁路,均沿岛的四周呈环状分布,目前还没有修建东西横向的高速公路和铁路。这种情况主要是考虑了下列哪种因素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植被
6.读中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造成了酸雨危害
B.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造成臭氧层空洞扩大
C.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加剧了大气的“温室效应”
D.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以石油为主,易引发沙尘暴
7.下列各级城市与右图中R1、R2、R3所示服务范围及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A.乡镇—R1,县城—R2,地级市—R3
B.海口市—R1,琼海市—R2,博鳌镇—R3
C.省级市—R1,县城—R2,地级市—R3
D.北京市—R1,万宁市—R2,海口市—R3
8.农民在调整农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
A.气温和降水的变化 B.水源条件的变化
C.市场需求的变化 D.土壤条件的变化
9.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是世界三大酸雨分布区,造成三地酸雨多的共同自然条件是
A.气候较湿润
B.地形平坦
C.工业发达
D.西风带的影响
10.下列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做法是
A.自备菜篮子购物
B.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
C.刀耕火种,毁林开荒
D.围湖造田,开垦荒山
11.“拯救地球就是拯救未来”这句口号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
A.共同性原则
B.公平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12.下列叙述中属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的是
A.城市化水平低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
D.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3.要想随时知道自己所处地点准确的地理坐标,你需要拥有
A.RS传感器
B.地理信息系统
C.GPS接收机
D.国际互联网
14.在能源缺乏地区,造成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
A.过度放牧
B.过度开垦
C.过度樵采
D.过度狩猎
15.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亚寒带针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热带雨林
16.以下治理河流含沙量过大的正确措施是
A.在水土流失区植树种草
B.在水土流失区加固大堤
C.在上游修筑梯田
D.在下游修建水渠
17.利用GIS技术,将三亚市人口分布图和三亚市交通图图层叠加,进行数据处理,可以
A.分析三亚各商业网点选址是否合理
B.分析三亚各街道的交通流量
C.可以统计三亚市的人口增长率
D.可以估算三亚市工业生产总值
18.海南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是
A.冰蚀峡湾风光 B.热带滨海风光
C.喀斯特溶洞景观 D.园林景观
读某地地质构造图,回答第19题
19.如果在甲、乙、丙三处选一处建住宅,从地质条件看,最佳的地点是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三处都适宜
20.与地震有关联性的地质灾害是
A.寒潮和梅雨 B.暴雨和沙尘暴
C.洪涝和台风 D.滑坡和泥石流
海南省2009届普通高中基础会考试卷
地理科
第二卷 非选择题(40分)
题号


总分
得分
21
22
23
24
25
准考证末两位号码
(由考生填写)
注意事项:
1.第二卷有两大题,共4页,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第二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各个项目及密封线外的准考证末两位号码填写清楚。
3.第二大题为必答题,第三大题为选答题。
二.综合题(本题共有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2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该图表示 (节气)的太阳光照情况;此时,地球在公转轨道距 (近日或远日)点较近。(4分)
(2)海口和北京相比较,昼较长的是 。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是: 。A、B、C三地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3分)
(3)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风;长江流域河流水量较 (大或小)(2分)
(4)如果太阳直射90°W,此时地球上新的一天与旧的一天的范围之比约为 。(1分)
22. 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
(1)写出图中数字代表的世界农业地域类型:① ;
④ (2分)
(2)图中④农业类型区均为 气候区;该地区对农业生产威胁较大的气象灾害是 ,需政府投资修建水利设施来缓解。从社会经济条件看,这里人口稠密,
丰富,为从事此类农业提供了条件。(3分)
(3)图中A是世界上最大的 工业基地。被称为“德国工业心脏”的工业区位于图中 处(填字母);该工业区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有:

。(5分)
23.读中国部分地区沿42°N纬线地形剖面图,回答下面问题。(10分)
(1)图中由东到西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 地域分异规律;决定这种地域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2分)
(2)图中字母 表示大兴安岭。东北平原有我国两大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试从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4分)
(3)完成下面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两区域差异比较表(4分)
项 目
气 候
植 被
农业生产活动
生态环境问题
内蒙古高原
温带大陆性气候
东北平原
温带落叶阔叶林
种植业为主
黑土流失
三.选答题(共10分)
注意:
以下提供两道选答题,每题10分,请从中选择一道解答,并在所选定的题首方框里打“√”,只能选答一题。若两道都答,只取打“√”的;若两题都打“√”,则只取第24题的得分。
材料1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国内出现大规模人口流动,还因此出现“民工潮”这一新名词。
材料2
24.(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为:从农村迁往城市;从 迁往 ;从 迁往 。(4分)
(2)我国这种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出地的影响有:

。(3分)此次大规模人口流动,对迁入地的影响有:
。(3分)
材料1 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老年人国内迁移的人数和比重都很大,主要迁往佛罗里达州.加利福尼亚州等远离工业中心和特大城市的南方阳光地带和不冷不热的海洋性气候区。75岁以上的老人的迁移比重占老年人总人口的15.9%。
材料2 近几年,海南房价上涨较快;就岛内来说,三亚上涨幅度大于海口。据有关资料统计,购房者中约80%为岛外人士,其中大部分为老年人。
25.(1)20世纪60~70年代,美国老年人国内迁移的主要流向是:
从东北部迁往 部和 部的阳光地带和海洋性气候区。(2分)
(2)导致美国老年人外迁的因素有:
。(3分)
(3)吸引我国老年人到海南岛购房养老的原因是:
。(3分)
(4)前段时间,“海南日报”报道:有人认为岛外人士(主要是老年人)在海南购房是造成海南房价上涨的根本原因,为了抑制海南房价,应该限制岛外人士在海南买房。请你对“是否限制岛外人士在海南买房”谈谈你的看法。(请在答题位置的“不应限制”或“应该限制”后写出理由)(2分)
不应限制:


应该限制:


(正卷)
海南省2009届高中基础会考试题(地理科)
标准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60分)
本题共设20小题,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选对1小题得3分,错选、多选均不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B
D
D
B
C
B
C
A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C
D
A
A
B
A
D
二、综合题(共3题,每题10分)
21题(10分)
(1) (3分) 夏至日(2分)  远日(1分)
(2) (4分) 北京(1分) 由北回归线向南向北递减 (1分) A(2分)
(3) (2分) 东南(偏南或西南)(1分) 大(1分)
(4) (1分) 1比3 (97.5/262.5之比亦可)(39/105)
22题(10分)
(1) (2分)(现代)混合农业 (1分) 商品谷物农业(1分)
(2) (3分) 季风 (1分) 水旱(洪涝或台风)(1分) 劳动力 (1分)
(3) (5分) 微电子(或新兴、信息、电子等)(1分) B (1分) 丰富的煤炭资源;离铁矿产地近;便利的水陆交通;充沛的水源;市场广阔。(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23题(10分)
(1) (4分) 由沿海到内陆(经度地带性)(2分) 水分(2分)
(2) (2分) 自然原因: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雨热同期; 社会经济因素:工业基础好,机械化程度高;人均耕地多。(每点1分,满分2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3) (4分) 自左向右: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草原、温带荒漠(答两个或其中一个均可) 畜牧业 荒漠化(每点1分,共4分)
三、选答题(共10分,只能选答一题,若两题都答,则选24题来评分)
24题(10分)
(1) (共4分) 山区 平原 内地 沿海(贫困地区 、发达地区或西部、东部)(每点1分,共4分。)
(2) (共3分) (对迁出地)有利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差异等。不利的影响有:造成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留守老人和儿童增多、造成社会一些不稳定因素等。(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共3分) (对迁入地)有利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迁入地区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的繁荣等。不利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增加对城市的交通、住房、社会治安、环境的压力增加等。(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25题(10分)
(1) (2分) 西部(或太平洋沿岸)、南部(或墨西哥湾沿岸)(可颠倒)(每空1分,共2分)
(2) (3分) 美国东北部气候潮湿;阴冷、光照少;工业集中,污染严重;人口密度大;物价较高。(每点1分,满分3分。如回答西部、南部地区对老年人的吸引力因素也相应给分。)
(3) (3分) 海南气候好:大气洁净,阳光明媚,温度宜人(海洋性气候);四季瓜果蔬菜不断;人口密度小;物价较低。(每点1分,满分3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4) (2分) (不应限制):有利于促进海南房地产的发展;增加岛外人士在海南的消费、投资,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海南知名度和开放程度。
(应该限制):造成海南房价、物价上涨;增加了岛内人士的经济支出;增加海南人口老龄化程度,占用当地的医疗、交通、娱乐等公共资源,挤占当地百姓利益,影响当地公共服务水平,增大当地的社会成本。
(以上答案要点,答对1点给1分,满分2分。其它答案如正确也相应给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