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说明]
沪教版初中地理六年级(上)世界分国篇的教学内容,介绍的是世界各大洲代表性的国家,了解世界各国的地理概况、地形地势、气候特点、风土人情等。世界分国篇的内容可以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也是非常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当学生对一个陌生的国家怀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浓郁的学习国家地理的兴趣时,教师应该把握住实施地理学科德育的契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利用好较为显性的德育资源,并挖掘较为隐性的德育资源,整合到教学内容中,让六年级的国家地理课堂充满“人”、“情”、“味”。
如何挖掘隐性的德育资源,首先需要筛选符合六年级学生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的德育素材和德育资源,并积极引导学生关注和联系新闻资料,在教学形式上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和创新。教师只有从学生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精心选择、合理利用德育资源,通过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给予学生行为和情感上的体验,才能较好地实现德育目标,真正地上出国家地理课的“人”、“情”、“味”。
拓展学生国际视野
六年级 《南美巨人——巴西》
一、认识
提到巴西,喜欢足球运动的学生,能反应过来巴西是足球王国。大部分学生知道今年夏季奥运会在巴西召开。但是,位于南美洲的巴西,距离我国遥远,学生很少有旅行的经历,所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个神秘的国家。学生对于巴西的认识,仅仅停留在上面简单的认识。本课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中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了解,他们在暑假关注奥运的机会也并不多。那么,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对巴西有更多的认识,能把握住巴西不同于之前所学国家的特色所在,是这节课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经过六年级前期国家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学习“国家和地区”的方法,对于学生学习巴西会有很大帮助。本课学习内容主要由“巴西的地理概况(南美巨人)”、“人种大熔炉”、“特色文化”、“地球之肺”等部分组成。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我想到了《里约大冒险》这部动画片,相比较巴西奥运会来说,学生对它更感兴趣。因此,我特地重新观看了这部影片,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我从中截取了几个最具针对性,最能体现巴西特色的片段,精心设计了学习任务,设计了以任务为载体的学生学习活动单。以任务驱动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旨在寓教于乐,层层深入,把“南美巨人”、“人种大熔炉”、特色文化、“地球之肺”等内容串联起来,为学生呈现一个具有浓郁风情的“南美巨人”——巴西。
巴西这个教学内容,虽然属于世界地理的内容,但是,我认为是拓展学生国际视野的良好平台。这课内容其实是有很高的育人价值,是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一个很好载体。所以在落实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我又挖掘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德育内容,渗透了育人教育,让学生在感受地理学科魅力的同时,更认识了巴西的多元文化,拓展了国际视野。同时也加深了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及各国环保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绿色视野。
在“地球之肺”这个教学内容上,我们可以大有作为。教学内容包括了南极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科考)、环境保护等内容。德育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等形象化手段,增强学生对巴西特色文化的认识。学生在了解巴西特色文化——桑巴舞、狂欢节、足球王国的过程中,注意到它们的源地不在巴西,但现在却成了巴西的特色文化,明白世界文化交流的意义,拓展国际视野。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现在巴西热带雨林面临面积减少带来种种环境问题,认识保护“地球之肺”的重要性,明确热带雨林的环境功能。引导学生能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识人地协调,提高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行为做起,提高为全球环保做贡献的意愿,从而内化为热爱自然的情感,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正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因此,保护“地球之肺”是本课的教学重点。本课的难点也在“地球之肺”这个教学环节中体现。即能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识人地协调,提高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行为做起,提高为全球环保做贡献的意愿,从而内化为热爱自然的情感,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
二、设计
在认识巴西“特色文化”这个环节,我首先播放《里约大冒险》里布鲁巧遇里约狂欢节,伙伴们载歌载舞,劲头十足的动感画面。然后请学生来说说这段视频给你的感受,从视觉和听觉中感受巴西这一举世闻名的盛大节日。接着出示学生活动——了解巴西特色文化,同桌两人共同讨论,填写完成任务,最后进行班级交流。
在保护“地球之肺”这个环节,我也是截取了《里约大冒险》中的片段,即布鲁和热带雨林里所有的蓝色金刚鹦鹉一起拼命保护家园不受人类破坏的壮观场面,首先给予学生一种视觉上的震撼,然后引发学生思考他们这种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再请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经验,谈谈自己走在茂密的树林中的身心感受。我再结合自己曾经去过尼泊尔原始森林的亲身经历,为学生创设比较真实的环境来体验森林的壮美和物种的多样。再利用谷歌地球显示巴西热带雨林被滥砍滥伐造成触目惊心的伤疤,绘制了一张由于人类活动频繁对全球环境造成重要影响的示意图,通过学生活动,认识到破坏“地球之肺”造成的全球变暖对全球环境,对沿海地区的重要威胁。联系到上海正处于平均海拔低的沿海地区,加上出示了一张全球变暖导致沿海低地被淹的部分区域地图,以及一本名为《不只上海沉没》书的封面,目的在于给予学生视觉上的震撼和情感上的体验,引发学生思考环境问题对全球的重要影响,以及环境问题无国界。最后,出示一组反映地球自然环境壮美的图片,给予学生视觉和思维上的冲击,引导学生思考: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继续看到这些美丽的风景,拓展学生关于环保的国际视野,培养绿色视野,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进而立足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实施
(一)领略巴西特色文化
……
教师:布鲁来到里约热内卢,碰巧遇上了这里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你们知道是什么节日吗?
学生:狂欢节。
教师:你们有没有在电视上见过狂欢节的场面?你认识的狂欢节是怎样的?
学生1:我想狂欢节是令人兴奋的节日。
学生2:场面很火爆。
教师播放《里约大冒险》片段。
教师:动感的音乐,精彩的舞蹈,狂欢节是巴西举世闻名的特色文化,老师想考考你们对巴西的特色文化了解多少?请看活动单,同桌两人讨论,合作完成活动二的填写。(以下为学生活动上活动二的内容)
活动二、领略“特色文化”
参考课本P80:
1.狂欢节起源于天主教,发源于欧洲。其中最精彩的节目是__________,它起源于非洲,集葡萄牙民歌、游戏和印第安舞蹈于一身,是巴西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
2.巴西人酷爱_________运动,它虽然诞生在英国,但现在的巴西已是世界公认的“________王国”。
……
教师:在我们班上,喜欢足球运动的同学举一下手。
教师:请其中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在上这节课之前,你知道巴西的足球文化并非起源于巴西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通过这个活动,我们不仅领略了巴西的特色文化,而且还认识到了这些巴西的特色文化有什么共同点?
学生:都不是起源于巴西。
教师:是的,这里我们可以认识到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意义。巴西在与其他国家文化交流的基础上,扬长补短,进行了文化的交融,进而通过创新,因地制宜,创造了自己国家的特色文化,这是人类文明的进步。但是,跟随这种进步而来的是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二)保护“地球之肺”
教师:当电影中的布鲁跟随伙伴来到他祖辈生活的家园——热带雨林,见到人类破坏雨林的行为,他和生活在这里的蓝色金刚鹦鹉团结在一起,奋力保护热带雨林。
教师播放电影片段。
教师:画面中整片雨林的蓝色金刚鹦鹉都出动了,场面壮观。他们为什么要这么做?热带雨林对我们人类又有什么作用呢?请看活动三,同桌讨论,合作完成填写任务。(以下为任务单上活动三的内容)
活动三、保护“地球之肺”
1.为什么布鲁和伙伴奋不顾身保护热带雨林,抵御人类破坏?
2.你是否到森林茂密的地方旅游过?身心有何感受?
综上所述:森林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维持_______平衡、调节_________的作用。世界面积最大(比欧洲还大)的巴西热带雨林,生产全球1/2氧气,被称为“_________”。
3.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影响全球自然环境。请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相应空格内,完成由于热带雨林破坏而引起自然环境变化的示意图。
A.两极冰川融化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海平面上升 D.温室效应加剧
……
教师:为什么布鲁和雨林的伙伴要拼命保护热带雨林?
学生:因为热带雨林是他们的家。
教师:是的,热带雨林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家园。如果没了家,那还有什么意义呢?
教师:你们有没有去过森林茂密的地方?感觉怎么样?
学生1:我去过公园,走进去感觉心情舒畅。
学生2:我感觉空气清新。
学生3:里面有很多动物。
教师:老师去过尼泊尔的原始森林,我也来说说我走进森林的感受。
出示教师在尼泊尔原始森林拍下的照片
教师:从照片上看,这些森林和一般我们生活中见到的树木有什么不同?
学生1:长的很高。
学生2:树叶很茂盛。
学生3:树干很粗壮。
教师: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教师指着一张照片:老师还在森林里拍到了珍稀物种——亚洲独角犀牛。这里是它们唯一的栖居地。
教师出示一组巴西热带雨林的图片。
教师:巴西的热带雨林比欧洲面积还大,这里物种更加丰富,它是地球重要的生态系统。你知道热带雨林对地球有什么重要作用吗?
学生:能维持生态平衡,调节全球气候。
教师:你们同意吗?
学生点头。
教师:热带雨林能生产全球一般的氧气,就像地球上一台巨大的空气净化器,被形象地称为什么呢?
学生:地球之肺。
教师:是的,然而,大部分人并没有深刻认识到“地球之肺”的重要性。这是谷歌地球显示的滥砍滥伐对巴西热带雨林造成的伤害,看上去就像是一条条伤疤,触目惊心。如果继续这样下去,那么,必然会对我们地球环境造成重要影响。
教师出示人类活动频繁对全球环境造成重要影响的示意图。
……
教师:如果全球继续变暖,那么本世纪全球海平面将上升近50米,你们知道我们上海的平均海拔只有几米吗?
学生:1.5米。
教师:比它高一点,只有4米。所以不仅仅我们上海,你在这张图上还能找到几个我国的沿海城市呢?其实,世界上大部分经济发达的城市都将淹没在海底。
教师出示书名为《不只上海沉没》的封面图片
教师:因此,一本名为《不只上海沉没》的书应运而生,它警示我们环境问题是没有国界的。通俗讲,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教师出示一组展现地球壮美景色的图片
教师:我们现代人喜欢通过旅行来减压,但是,当我们赞叹地球美丽的时候,不要忘记一句真理,那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教师:老师送给你们20世纪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
四、效果
这是《南美巨人——巴西》的两个教学片断,教学内容是领略“特色文化”、保护“地球之肺”。教学片断能否完成预设的地理学科德育目标呢?教学片段的德育目标又是什么呢?这是德育效果评价首先要弄明白的地方。在领略“特色文化”、保护“地球之肺”教学环节,德育内容非常丰富。概括起来,主要的学科德育目标有两个:
1.借助图片、影视资料等形象化手段,增强学生对巴西特色文化的认识。学生在了解巴西特色文化——桑巴舞、狂欢节、足球王国的过程中,注意到它们的源地不在巴西,但现在却成了巴西的特色文化,明白世界文化交流的意义,拓展国际视野。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引导学生分析现在巴西热带雨林面临面积减少带来种种环境问题,认识保护“地球之肺”的重要性,明确热带雨林的环境功能。引导学生能初步认识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认识人地协调,提高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行为做起,提高为全球环保做贡献的意愿,从而内化为热爱自然的情感,逐渐形成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正是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课堂上,由于运用到了丰富的动画素材,教师的问题也是环环相扣,前后联系密切,所以,大部分学生表情专注,学生能积极主动思考,发言也比较积极,课堂气氛较为活跃。
当学生看到我在尼泊尔原始森林拍到的照片时,他们不由地在下面说:哇,原来老师真的去过啊。这时,在台上的我,感觉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教师在旅途中拍下的照片,有针对性地运用到课堂上,或者教师的照片出现在课堂上,能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当我播放布鲁和生活在热带雨林里的蓝色鹦鹉聚集在一起奋力抵抗人类破坏时出现的壮观场面时,学生不由自主地发出“哇”的声音。当我出示谷歌地球上显示的人类滥砍滥伐对巴西热带雨林造成的一条条“伤疤”时,学生表示震惊。当我出示全球持续变暖对沿海等海拔低的地区造成严重威胁的图片,全球海平面会上升近50米时,当知道上海的平均海拔只有4米时,学生表示非常惊讶,发出“啊,才这么低,那不是早就沉没了”的议论声,我想,这个时候数据之间的比较往往比教师的言辞来得更直接,更能说明问题。
五、反思
这节课我是借班上课,学生是来自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六(7)班。据了解,班上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常生活中很少有随父母外出旅行的经历,能够走出国门的更是少之又少。我这节课本来就是世界地理的内容,所以,可以借此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那么,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对巴西有更多的认识,能把握住巴西不同于之前所学国家的特色所在,是这节课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我想到了《里约大冒险》这部动画片,相比较奥运来说,学生对它更感兴趣。因此,我特地重新观看了这部影片,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我从中截取了几个最具针对性,最能体现巴西特色的片段,并且设计了以同桌两人为单位,以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单,旨在寓教于乐,层层深入,把“南美巨人”、“人种大熔炉”、特色文化、“地球之肺”等内容串联起来,为学生呈现一个具有浓郁风情的“南美巨人”——巴西。
整节课内容是环环相扣,前后关系紧密,总体上是比较流畅的。但是,通过这节课,也留给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用“心”设计并对待学生活动。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而有个别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给予学生多一些讨论和思考的时间,但是当了解到大部分小组还没有讨论完成活动时,我也终止了学生活动。我认为这是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如何设计好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问题是否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如何对学生活动的问题进行合理描述和提问,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单时需要考虑好的。另外,在这里也折射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课堂还是要回归本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当学生活动确实存在讨论思考时间不够等问题时,教师是不是应该放慢节奏,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或者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虽然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进度,但是这是不是体现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呢?所以,既然设计了学生活动,就应该是用“心”设计,并能用“心”对待的。
2.从动画回归真实、回归生活。
这节课我运用动画片《里约大冒险》的片段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虽然动画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受欢迎。但是,如果能在动画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呈现真实的形象和情感体验,那么,我想更能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针对我这节课,在“人种大熔炉”和特色文化——狂欢节这两个环节,我也是运用了动画片段来展现巴西人种多样。但是,其实对于巴西人种复杂这个问题上,我可以利用巴西举办过的世界杯上的宣传片,或者巴西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片段来呈现,给予学生真实的巴西人种形象,以及狂欢节上巴西人的装扮等,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会更真实,更直接,更贴近生活。
课件27张PPT。《里约大冒险》大家好!我是布鲁。走进巴西故 事 背 景 《里约大冒险》的主角布鲁,是一只
金刚鹦鹉,自小被贩卖到美国明尼苏达州。他以为自己是世界上仅存的一只。后来得知巴西里约热内卢还有一只金刚鹦鹉,他便和主人离家飞往巴西,一探究竟。情节一、出发
(美国明尼苏达州
—巴西里约热内卢)里约热内卢2、观察“世界地图”,巴西是南美洲面积_____的国家。
3、观察“世界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柱状图,巴西是南美洲人口_____的国家。
最大最多读图并思考:“南美巨人”南美北南4、2016里约奥运会是首次在南美洲举办,所以,巴西是南美洲经济______的国家。最发达1、观察“世界地图”,巴西位于_____洲, 飞机大致由___向____飞行。情节二、到达之后布鲁见到生活在巴西的同类,但她讲葡萄牙语,巴西居住着不同肤色的人.活动一、认识“人种大熔炉”1.剧情在巴西,为什么布鲁遇到讲葡萄牙语的同类?猜一猜,历史上巴西和葡萄牙是什么关系?
参考课本P79:
2.巴西生活着不同肤色的人。原著居民是___色人种______人,后来大量欧洲___ 色人种及非洲黑奴移入,人种复杂。殖民地白黄印第安1500年,葡萄牙航海家卡布拉尔发现巴西。情节三、布鲁巧遇狂欢节
情节三、布鲁巧遇狂欢节
活动二、领略特色文化
参考课本P80:2.巴西人酷爱_____运动,它虽诞生在英国,但现在的巴西已是世界公认“_____王国”。足球桑巴舞足球 1.狂欢节起源于天主教,发源于欧洲。最精彩的节目是_______,起源于非洲,集葡萄牙民歌、游戏和印第安舞蹈于一身,是巴西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
?发源地都不在巴西文化
交流文化
交融特色文化情节四、
布鲁和同伴奋不顾身保护热带雨林,抵御人类破坏
1.为什么布鲁和伙伴奋不顾身保护热带雨林?
2.你是否去过森林茂密的地方?身心有何感受?
综上所述:森林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维持____平衡、调节____作用。
世界最大的巴西热带雨林,生产全球1/2新鲜氧气,被称“__________。活动三、保护“地球之肺”
气候生态赖以生存的家园地球之肺空气清新、身心愉悦尼泊尔原始森林地球重要
生态系统
物种多样巴西热带雨林触目惊心的“伤疤”每分钟6个足球场的速度锐减(3)有学者认为,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影响全球自然环境。请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空格,完成由热带雨林破坏引起自然环境变化的示意图。热带雨林锐减会影响全球自然环境。请将下列字母填入空格,完成由热带雨林破坏引起自然环境变化的示意图。A.两极冰川融化B.大气中二氧化碳量增加C.海平面上升D.温室效应加剧BDCA活动三 保护“地球之肺”若全球持续变暖,
本世纪全球海平面将会上升近50米环境问题无国界!你希望自己生活在
怎样的地球上?如果地球没了”肺”,人肺还有用武之地吗?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布鲁对家乡深有感触,编了几句话来描述巴西:
身居南美巨人地,葡萄牙人拓疆土;
踢足球、舞桑巴,民族混合大熔炉;
热带雨林要保护。总结:实践与运用:
通过本课学习,你能解释巴西国旗的部分寓意吗? 人和动物植物一样,都是从属于大地和自然的,人不是自然和大地的主宰,而是他们的维护者,人应当学会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人,当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20世纪德国哲学家 海德格尔课后作业:
请在A4纸上完成一份巴西地理小报,体现巴西特色,又能反映本节课带给你的思考, 明天交给课代表。谢 谢!学生学习活动单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____
要求:同桌2人一起讨论下列问题,由1人负责填写,完成学习活动单。下课交给组长。
活动一、认识“人种大熔炉”
1、这个故事剧情在巴西,为什么布鲁遇到讲葡萄牙语的同类?猜一猜,历史上巴西和葡萄牙是什么关系?
参考课本P79:
2、巴西的原著居民是_____色人种________人,后来大量欧洲_____色人种及非洲黑奴移入,人种复杂,有人把巴西形容为“人种大熔炉”。
活动二、领略“特色文化”
参考课本P80:
1、狂欢节起源于天主教,发源于欧洲。其中最精彩的节目是__________,它起源于非洲,集葡萄牙民歌、游戏和印第安舞蹈于一身,是巴西人最喜爱的娱乐活动。
2、巴西人酷爱_________运动,它虽然诞生在英国,但现在的巴西已是世界公认的“________王国”。
活动三、保护“地球之肺”
1、为什么布鲁和伙伴奋不顾身保护热带雨林,抵御人类破坏?
2、你是否到森林茂密的地方旅游过?身心有何感受?
综上所述:森林对地球环境具有重要的维持_______平衡、调节_________的作用。世界面积最大的巴西热带雨林,生产全球1/2氧气,被称为“_________”。
3、人类对热带雨林的破坏会影响全球自然环境。请将下列代表地理现象的字母填入相应空格内,完成由于热带雨林破坏而引起自然环境变化的示意图。
A.两极冰川融化 B.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 C.海平面上升 D.温室效应加剧
《南美巨人——巴西》教学反思
作为南美洲的国家,巴西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神秘的。学生对于巴西的了解,可能仅仅停留在今年里约夏季奥运会带来的简单认识上。
这节课我是借班上课,学生是来自浦东新区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六(7)班。据了解,班上大部分学生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日常生活中很少有随父母外出旅行的经历,能够走出国门的更是少之又少。我这节课本来就是世界地理的内容,所以,可以借此机会拓展学生的国际视野。
那么,如何在课堂四十分钟的时间里,让学生对巴西有更多的认识,能把握住巴西不同于之前所学国家的特色所在,是这节课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我想到了《里约大冒险》这部动画片,相比较奥运来说,学生对它更感兴趣。因此,我特地重新观看了这部影片,结合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和重点难点,我从中截取了几个最具针对性,最能体现巴西特色的片段,并且设计了以同桌两人为单位,以任务为载体的学习活动单,旨在寓教于乐,层层深入,把“南美巨人”、“人种大熔炉”、特色文化、“地球之肺”等内容串联起来,为学生呈现一个具有浓郁风情的“南美巨人”——巴西。
整节课内容是环环相扣,前后关系紧密,总体上是比较流畅的。但是,通过这节课,也留给我很多思考的空间。
用“心”设计并对待学生活动。
在学生活动过程中,由于时间有限,而有个别活动对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虽然给予学生多一些讨论和思考的时间,但是当了解到大部分小组还没有讨论完成活动时,我也终止了学生活动。我认为这是需要好好反思的地方。如何设计好学生活动,学生活动的问题是否要符合大部分学生的认知,如何对学生活动的问题进行合理描述和提问,符合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是教师在设计学生活动单时需要考虑好的。另外,在这里也折射出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课堂还是要回归本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当学生活动确实存在讨论思考时间不够等问题时,教师是不是应该放慢节奏,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或者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虽然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进度,但是这是不是体现教师始终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呢?所以,既然设计了学生活动,就应该是用“心”设计,并能用“心”对待的。
2.从动画回归真实、回归生活。
这节课我运用动画片《里约大冒险》的片段把教学内容串联起来,虽然动画的效果极大地激发了六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受欢迎。但是,如果能在动画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呈现真实的形象和情感体验,那么,我想更能体现生活中的地理的教学理念。针对我这节课,在“人种大熔炉”和特色文化——狂欢节这两个环节,我也是运用了动画片段来展现巴西人种多样。但是,其实对于巴西人种复杂这个问题上,我可以利用巴西举办过的世界杯上的宣传片,或者巴西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片段来呈现,给予学生真实的巴西人种形象,以及狂欢节上巴西人的装扮等,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会更真实,更直接,更贴近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