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 课件+教案(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 古诗二首 敕勒歌 课件+教案(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11-04 20:52:01

文档简介

《敕勒歌》 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似、庐、笼、盖、苍、茫”6个生字。
2.学写汉字“阴、似、野、苍、茫”。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内容,借助画面想象,感悟诗的意境之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古诗内容,借助画面想象,感受草原辽阔壮美风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字卡、课前板书整首诗。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我们的祖国风光秀美,烟雨的江南莲叶何田田,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欣赏北国风光,愿意吗?(火车动画图,师生齐唱《郊游》)
前方到站敕勒川,生认读“敕勒川”。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仔细看(课件展示草原美景图),你看到了什么?(生初谈感受)在这个美丽的大草原上曾居住着一个游牧名族——敕勒族,关于这个大草原,关于敕勒族,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呢,想听吗?
相传1500多年前的北朝,东魏和西魏之间爆发了一场大战,东魏的将士死伤惨重!大将军斛律金想鼓舞士气,于是就深情地唱了一首本族的民歌,将士们听完都热泪盈眶,军中顿时群情激奋、士气大振!想知道斛律金当年到底唱了一首怎样的民歌吗?这就是著名的北朝民歌《敕勒歌》。
1.读课题。
2.读懂课题,引读课文。
这首诗也出自《乐府诗集》,你知道它是哪个朝代的吗?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
北朝离我们现在有1500多年的时间了,是北方的少数名族建立的朝代。这首诗就是北朝的老百姓传唱的民歌。经典永流传,时至今日,它出现在我们的课本里。下面,请大家打开课本——
二、初读古诗
1.初读诗歌,自由认读。
自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来帮忙,开始吧!(注意纠正读书姿势)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学生读课文并正音。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整首诗?
(2)纠正重点字词读音。
诗中要求会写的字有5个(课前板书整首诗,“阴、似、野、苍、茫”已经用田字格贴在黑板上)谁会读?请他做小老师带读。
两条蓝线内要求能认读的字有6个(出示字卡“似、庐、苍、茫”)。考考大家,谁敢挑战?奖励学生送上黑板,圈出诗中的生字并认读。
(3)指导多音字“笼”、“似”。
这个后鼻音的字宝宝你来读读看——字卡“笼”,什么是笼盖,谁能说说你的理解?(笼罩、包围、覆盖)笼,平时好像不读这个音,你还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吗?生分享识字方法:联系生活识字、字源字理识字等。预设:早上吃的小小的包子叫什么?(小笼包)用竹子编的器具叫笼子,引出:木笼、铁笼、灯笼等。总结:表示笼子的时候读第二声;表示罩下来,遮盖下来时,读第三声。
在田字格里的几个生字中,还有一个多音字呢——似。认读多音字似。把“似”放进句子中理解意思,语境运用:敕勒族人又唱又跳,开心极了!真是热情似火!
3.再请读整首诗。
把这些字宝宝再送回到整首诗中,谁还愿意读?
三、把握特点,朗读古诗。
1.学生自主发现该如何读好这首诗?
2.师生赛读,你知道该怎么读好这首诗了吗?
那么多人想读,老师也想跟大家来比一比。如果我读得还可以,大家可以送我表扬的掌声。师范读。小评委们,觉得老师读得怎么样?好在哪里?生说理由并尝试朗读。
你想超过老师吗?都说:三分诗,七分读。还记得老师教给大家朗读的法宝吗?看,这道斜线表示停顿,它的前一个字要读得略微长一点,谁愿意读?生读不到位,师再范读。(指导学生读好停顿,要能读出韵味就更好了)
四、展开想象,感悟意境。
小朋友们读得那么好,都读明白了吗?谁来说说,小眼睛都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阴山、大草原、天、草、牛羊、风声、牛羊的声音。生随意分享。
1.生如果说阴山,师简笔画山:这座山高耸入云、绵延千里、高大巍峨,谁能读出它的高来?指导朗读第一行。
2.生如果说天,师白粉笔简笔画蒙古包。解释蒙古包: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敕勒族人,以游牧为主,住随时可以搬动的“蒙古包”,诗中用2个字表示——“穹庐”。
认读“穹庐”,分享识字方法。穴宝盖的字一般和洞穴有关,广字头的字一般跟建筑物有关系。扩词“草庐”“茅庐”等。大帐篷,是圆顶的,东西南北都是天空。天空像什么呢?天像穹庐。天盖住的大草原有多大?这四面八方的原野都被这个大帐篷盖在了下面。指导朗读第二行。
3.生如果说看到了草原,师追问那是怎样的大草原?辽阔、无边无际。用诗里边的话讲,这个大草原是怎样的?三个字“野茫茫”,到底有多大?
(1)站在大草原上,往前面看是“野茫茫”,转身往后看还是“野茫茫”,往左边看是“野茫茫”,往右边看还是“野茫茫”。所以这个“茫”就是一望无际辽阔的意思。指导认读回顾生字“茫”。
(2)往上面看是“天苍苍”,生字“苍”,注意平舌音。表示很老很老——苍老,表示白色,毫无血色——苍白。有时候还表示天的颜色,蓝蓝的天。
(3)所以这句话连起来可有意思了,蓝蓝的天空很高远,辽阔无边,草原也是无边无际的。指导朗读第三行。
4.生如果说看到了草、牛羊,师相应简笔画草。牛羊在哪儿呢?经常看得见吗?风一吹,高高的草伏下来了,牛羊就看出现了!有一个字“见”,同现:出现。注释能帮助我们很多!在古代,这个见和现是一样的,就是出现的意思。想不想看看牛羊?(版贴牛羊)。可以让孩子模仿牛羊的叫声。大草原上牛羊就这么多吗?到处都是牛羊呀,你看,远的地方呀,到处都是牛羊。看到这么多牛羊啊,大草原上就有意思了。指导朗读第四行。
5.整首诗连起来读。
(1)想象着画面,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
(2)还记得老师一开始讲的故事吗?谁愿意学斛律金,读给其他小朋友听?
(3)小朋友们,坐在这里唱可不好听,咱们站起来,面对着大草原,来放声歌唱!可以加一些动作。
(4)老师很喜欢这个大草原,所以就带来了这首歌,当然是现代人的唱法,却很有味道,听我唱,你们想象着位置、天空、草原的顺序跟着我一起试着背这首诗,好不好?
五、角色扮演,回访学生。
1.角色扮演。今天来敕勒川开心吗?回去当个小导游,说服爸爸妈妈带你们真去敕勒川好吗?我来当家长,谁来说服我?
生:妈妈,我想去敕勒川玩,可以吗?
师:敕勒川在哪儿呀?这个地方到底怎么样儿呀?…… 孩子们,今天回家就给家人当一次导游,好吗?
2.再读整首诗。孩子们,今天来敕勒川旅游,欣赏了草原辽阔的景色,让我们再次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六、抓住特点,学写汉字。
1.小朋友们的读书声可真动听,生字宝宝们还记得吗?出示“阴、似、野、苍、茫”认读。观察这5个字,有什么特点?归类:左右结构、上下结构。
2.指导书写“苍”、“茫”。
(1)怎样写好这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2)师示范书写。要点:让学生比较草字头的宽窄。“苍”字撇捺要写得舒展;“茫”的下面要写得紧凑。编小儿歌:草字头,遇伸展,横变短,撇捺展。无伸展,横拉长,像帽子,盖下方。
3.学生临写,交流展示。
作业设计:拓展阅读老舍的《草原》(节选)。
课件21张PPT。北朝民歌敕勒歌chì lè chuān
敕 勒 川 茂名市茂南区公馆艾屋小学茂名市茂南区公馆艾屋小学chì lè chuān
敕 勒 川 斛律金xiàn笼lǒng(笼罩 笼盖)lóng(竹笼 笼子)似sì(好似)shì(似的) 敕勒族人又唱又跳,开心极了!真是热情似( )。火xiàn 相像 天似穹庐敕勒族人,以游牧为主,哪里水草丰富,就搬去那里,这种用毡布搭成的帐篷,我们现在叫它“蒙古包”。草字头,
遇伸展,
横变短,
撇捺展。
无伸展,
横拉长,
像帽子,
盖下方。
窄宽头正
身直
臂开
足安草字头,
遇伸展,
横变短,
撇捺展。
无伸展,
横拉长,
像帽子,
盖下方。
窄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