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山东省济南市)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土地资源(教案)(山东省济南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3-25 15:5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 二 节《土地资源》教案
姚发友
1、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①知道中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②知道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③知道耕地、草地、林地三种最主要的土地类型的分布,以及它们内部的地区差异和特点。
  ④记住我国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了解其特点。
(2)智能的培养:
  初步学会用统计图表的形式,反映我国人均耕地少,耕地面积在减少的情况下,说明人口与土地资源的关系。
(3)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认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并通过形象的漫画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国策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以上的教学目标。
我确定本节的重点为:
(1).记住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记住耕地、林地、草地三种主要土地的分布
难点是:我国基本国策.学生通过学习应理解为什么制定这一国策,其重要性如何,最终产生自觉意识,形成合适的心理态度与价值观.
2、 教法
“一课四段”教学法,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
3、 教学过程
1、 课前预习检查及复习
结合学校有效课堂研究的进行,课前预习是学生形成学习习惯的重要一环,而检查就是促进他们自觉学习的手段。在这一节中,我检查的是《世纪金榜》55页土地资源的知识回扣部分。
同时,结合这节课的内容,我给学生复习提问的是(1)什么是可再生资源(2)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复习原因是土地资源就是可再生资源,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我国自然资源特点一致。)
2、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人类,人类利用着土地。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
3、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1)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①土地类型:多媒体出示山地林区、草原牧区、平原耕作区、城市建筑区的景观图,因为是复习,展示一下。并简单提示。
②土地特点:联系已学过的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和课本上部分国家人均耕地的比较,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让学生评价我国土地资源对发展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条件(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也可加入到一个小组内参与讨论) 。学生们展示后老师总结:总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不足(复习提问2)具体到土地资源是优点我国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这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提供了有利条件。缺点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少,而且各类土地所占的比例也不尽合理。耕地、林地少,难利用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两少、一多、一不足、一突出)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知识联系,根据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讨论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这是课程标准强调的一个重点。
(2)土地的分布
指导学生读图3.9“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让学生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的有关知识完成课本“活动1”的填表格练习,明确土地资源的利用要受到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学习地理就要加强地图学习,此处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图,达到图文转换的能力,复习时强调活动题与图之间的关系,知识的联系。
多媒体出示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景观图,引导学生完成“活动2”,认识我国耕地的南北差异,并能够初步评价我国南北方的水土匹配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注意是读出。
老师明确:①我国北方旱地和南方水田的分布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这既是我国一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也是我国800mm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②我国400㎜年降水量线是耕地与草地分界线③我国南北方地区的水土资源匹配情况说明:在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的北方地区,水资源不足又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最后出示表格总结。
土地资源类型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主要分布地区
水田
旱地
草地
林地
(3) 问题及方法
教师说明:土地是立国之本,对于我国这样的一个人口大国来说,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尤为重要,但是人们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却造成了对土地资源的严重破坏,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危机。我国仅以世界7%的耕地养活着世界21%的人口,这既是一种自豪,更是一种压力。但是我国随着改革开放,经济的发展土地是否需要保护?
组织学生辩论。主题是土地是否需要保护。 正方:需要。 反方:不需要。 教师参与辩论,了解各方的观点依据。最后通过角色体验,提出建议,说出理由(增强学生的责任感)。目的是让学生参与教学,增加课堂气氛。
教师总结:土地中的问题是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草场超载、森林减少等问题,(多媒体展示以上问题)我们的对策是开源节流(课本资料)、建设保护、特别是要指定法律,严格管理,并出示国策。讲解土地日(本处就是培养学生的资料分析利用能力,让学生正确认识人地矛盾,增强保护资源和环境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3、练习巩固、形成技能(省略)
4、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师生进行总结。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一个更系统、深刻的认识,实现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5、布置作业(1)请你设计一个“保护土地”的宣传活动。(2)我们高新区的土地利用是不是乱占耕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有用的地理.)
4、 时间的大体安排
课前预习检查及复习5分钟——创设情境及导入2分钟--小组交流,展示成果25分钟—当堂训练10分钟--归纳总结3分钟,根据上课的具体情况适时调整。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