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秋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共19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秋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0课秦末农民大起义(共19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4 22:40: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
猜猜他是谁?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灭六国,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大帝国。
秦始皇--嬴政
○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
场景一:
全国总人口约2000万
  “北筑长城四十余万,北击匈奴三十余万,南戍(越族)五岭五十余万,骊山、阿房之役各七十余万,修驰道,运粮饷,不计其数……”
——马端临 《文献通考》

骊山陵墓(秦始皇陵)
秦兵马俑
  “先作前殿阿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驰为阁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巅以为阙,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的暴政表现
场景三:“秦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各种税收加起来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2/3)。
——《汉书·食货志》
场景四:秦朝法律告示 :死刑有戮(先刑辱、后斩首),弃市,磔(裂其肢体而杀之)……肉刑有黑京面(在脸上刺字),劓(割鼻子),刖(砍掉左右脚),腰斩,醢(剁成肉酱)。
——贾谊《过秦论》
场景五:秦二世即位后下令将秦始皇无子的妃嫔全部陪葬,把修骊山墓地里机弩的工匠全部活埋在墓中,诛杀兄弟、姊妹22人,杀害蒙恬等大臣不计其数,不断增加赋税和徭役。
小组合作,探究思考:
1.以上场景分别说明了秦朝的哪些社会现象?
2.结合材料,说说它们对当时人民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猜猜这是什么故事
材料一:秦始皇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骊山墓。
材料二:秦王时期,征调的劳役人员多达70万。常年在外服役的人有二三百万。
材料三:在当时,劳动人民稍有反抗,就遭到残酷的镇压。这便使全国变成一个巨大的监狱,到处出现“赭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恐怖景象。
材料四:董仲舒“(秦朝)田租、口赋(人头税)、盐铁之利,二十倍于古”。 ——《汉书·食货志》
一、秦的暴政
秦二世胡亥即位后延续了秦始皇的统治方法,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一、秦的暴政

秦朝的暴政表现 :
1、赋税沉重 2、徭役和兵役繁重
3、刑法残酷 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阅读课文P51─52,结合图片、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时间,地点,领导人。
2、根本原因,直接原因,
3、过程,结果。
4、意义。
大泽乡起义
壮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种有乎?
——《史记》
大泽乡






渔阳



×

咸阳

张楚政权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事件:


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
陈胜、吴广
大泽乡起义
过程:
大泽乡起义→
占领陈县,建张楚政权,陈胜称王→
进逼咸阳→
秦军反扑,陈胜、吴广被害。
失败
(一)前期 陈胜吴广起义
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雨,秦末农民起义还会爆发吗?为什么?
遇雨误期
——直接原因
秦的暴政
——根本原因
陈胜、吴广起义最终失败了,是否就没有意义?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秦王朝,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讨 论
还会爆发。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遇到大雨是直接原因,是导火线,加速战争的爆发。
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
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二)后期 项羽、刘邦起义,推翻秦朝
项羽起义:
刘邦起义:

秦朝灭亡
(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破釜沉舟
有志者,事竟成,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

卧薪尝胆,三千越军可吞吴。
说说巨鹿之战的时间、交战双方、结果
(破釜沉舟的历史故事)
时间
公元前207年
地点
巨鹿
交战双方
项羽 VS 秦
结果
秦军主力被歼灭,从此便无力抵抗
特点
以少胜多
合作探究
项羽为什么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项羽破釜沉舟的做法,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要么前进,要么疆场,没有任何退路。兵书上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说法,项羽在特殊情况下,运用这种做法,应该说是高明的。将士们最终以一当十,勇猛杀敌,打败秦军。
项羽
刘邦
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陈胜吴广、项羽和刘邦在推翻秦朝统治斗争中各起了什么作用?
陈胜、吴广:发动大泽乡起义,掀起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消灭秦军主力,
加速秦朝灭亡。
刘邦:直接结束了秦的统治。
合作探究
三、楚汉之争
阅读教材说说楚汉战争是怎么回事?
时间:

人物:
秦朝灭亡之后,项羽和刘邦为争夺帝位,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最终,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西楚霸王”项羽 , “汉王”刘邦



霸王别姬
垓下之战


鸿沟
项羽:
“西楚霸王”
刘邦:
“汉王”
《垓(g?i)下曲》
力拔山兮气盖世,
时不利兮骓(zhu?)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可奈何?
公元前202








刘邦
项羽
进驻咸阳,废除秦法,“约法三章”,得民心
进入咸阳,放纵部下烧杀抢掠,失民心
广纳人才,势力壮大
刚愎自用,众叛亲离,实力削弱
取得胜利,建立汉朝(公元前202)年

最终失败,乌江自刎
启示:得民心者得天下
项羽死前叹道:“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他的说法对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动动脑
刘邦、项羽先后领导了秦末农民起义和楚汉之争。这两次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为什么?




















战争目的
代表阶级
秦末农
民起义
楚汉
之争


战争性质
反抗秦的暴政
农民阶级
农民战争
帝位之争
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