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小水珠从哪里来
肃宁县第四实验小学 杨新坦
一、 教 材 分 析
《小水珠从哪里》是冀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9课《雨的形成》第一课时,本课是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尝试探究“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为下节课《雨的形成》的研究奠定基础。
二、 学情分析
1、四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水蒸气。
2、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
3、对生成小水珠现象有一定的生活经验。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叫凝结,并能用“凝结”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成小水珠的现象。
2、科学探究目标:
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从哪里来。
3、情感态度目标:
培养学生细致观察自然现象的习惯,激发学生思考与探索的兴趣。
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对比实验,探究小水珠从哪里来。
难点是解释生活中的凝结现象。
五、 教具、学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2个相同烧杯,2个相同玻璃片,一袋冰块,一大杯温水,一盏酒精灯,一盒火柴,一个试管夹。
六、教法学法:
通过教师创设情境、实验演示、对比实验设计引导学生经历猜测、实验、探究、总结、概括的过程从而达成本课教学目标
(一)情境导入,引发思考
通过创设冰镇饮料表面形成小水珠的情境引发思考:小水珠从哪里来?
(二)结合现象讨论猜想
1、师生举例生活中生成小水珠现象。
2、讨论猜想,小水珠怎样形成的。
总结猜想:
(小水珠的形成可能与水蒸气和温度有关。)
视频(学生分组猜想)
视频(猜想汇报)
(三)实验探究小水珠的成因
1、教师演示并明确实验要求、完成对比实验。
2、指导学生进行对比实验,完成实验报告单
3、交流总结形成实验结论。
视频(学生实验)
视频(实验汇报交流)
视频、视频
(明确实验要求)
总结结论明确概念:
水蒸气 小水珠
遇冷
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
小水珠是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叫
凝结
(四)学以致用
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生成
小水珠的现象
(五)师生总结
1、学生谈收获
2、教师总结提升
七、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学习,学生学会了用凝结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透彻理解了小水珠的形成条件,培养了学生猜测、探究、分析的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八、教学反思:
1、教学设计特色:
本节课在创设情境中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讨论、猜测、验证、探究小水珠从哪里来的成因,师生总结,明确概念,学以致用,回归生活。
2、教学中的不足:
课堂中个别学生的思维还是没有真正打开,实验操作中有的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在以后教学中我会多给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探求真知。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