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测试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相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
A. 都发展了封建制度
B. 都有利于中央集权
C. 都巩固了统治者的政权
D. 都只实行了很短的时间
2.“蔡侯纸”的改进者生活于( )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时期
3.贾谊在《过秦论》中以“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记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发动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①陈胜 ②吴广 ③项羽 ④刘邦
A. ①③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②
4.“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东汉末年发生的农民起义是( )
A. 陈胜、吴广起义
B. 刘邦起义
C. 项羽起义
D. 黄巾起义
6.统治者励精图治,使西汉形成一个“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的社会,史称“文景之治”。这里的“统治者”主要是指( )
①汉景帝 ②秦始皇 ③汉文帝 ④汉武帝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7.近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备受人们关注,国家要加强对权力的监察,把权力关到制度的笼子里。观察下图,秦朝加强对官员监察的官职是( )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8.朱元璋是一位马上皇帝。下列皇帝中哪一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
A. 刘邦
B. 杨广
C. 赵匡胤
D. 李世民
9.当你被这“人间仙境”的清幽所打动时,是否能认出图中是哪个宗教的胜地 ( )
A. 儒教
B. 道教
C. 佛教
D. 喇嘛教
10.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在陈建立政权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 )
A. 西域都护
B. 太尉
C. 刺史
D. 御史大夫
12.“一带一路”是习主席访问中亚和印尼的时候提出来的,“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沿着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织品和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瓜果、汗血马、毛皮和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这一历史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A. 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B. 是东西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C. 是南北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D. 是南北方政治军事交往的要道
13.东汉末年黄巾起义的意义不包括
A. 推翻了东汉政权
B. 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
C. 缓解了土地兼并
D. 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
14.陈胜吴广起义的独特历史作用是( )
A.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
C. 首先提出平等、平均的口号
D. 攻占郡县,沉重打击地主阶级的统治
15.2017年5月14日~15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一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详细诠释了从古至今“丝路精神”的延续与积淀。下列历史人物中,对最早开辟“丝绸之路”作出重大贡献的是
A. 玄奘
B. 张骞
C. 鉴真
D. 郑和
16.秦末起义大泽乡,首领陈胜和吴广;两人相继牺牲后,下继项羽和刘邦。这四位秦末农民起义领导人中,率领一支起义军在巨鹿歼灭秦军主力的是( )
A. 陈胜
B. 吴广
C. 项羽
D. 刘邦
17.秦始皇雄才大略,开创封建中央集权制之先河。其重要举措是( )
A. 推行郡县制
B. 大力推行儒家教育
C. 开创科举制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8.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其著作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该著作是( )
A. 《伤寒杂病论》
B. 《丹经》
C. 《本草纲目》
D. 《金刚经》
19.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联系中外的纽带,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丝绸之路”是走向是( )
A. 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 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 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 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20.楚汉之争的性质是( )
A. 楚国为反对汉国的侵略而进行的战争
B. 项羽为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同刘邦进行的战争
C. 刘邦反对项羽大肆杀戮的正义战争
D. 刘邦和项羽为争夺最高统治权而进行的战争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1.请仔细观察以下历史地图和历史图画。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上图中所展现的东西方商路是在什么朝代开通的?它的起点是什么地方?对开通这条商路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请列举通过这一条商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两种商品。
(3)结合所学的知识,请你指出这一商路开通的历史意义。
(4)该历史事件促使西汉政府于公元前60年设置了什么机构?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南朝范晔的《后汉书》中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二 北宋陈槱在《负暄野录》中说:“盖纸,旧亦有之,特蔡伦善造尔,非创也。” .
材料三 《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见下图)
请回答:
(1)你认为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哪一个是正确的?请阐述理由。
(2)“旧亦有之”,你认为“旧”应该指何时?
(3)请你认真研究一下《汉代造纸工艺流程图》,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说说蔡伦用哪些原料改进了造纸术?这种纸与以前的书写材料相比有什么优点?
(4)造纸术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方便,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请你想一想,采用哪些办法可以减少污染呢?
23.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课时,同学们对汉初的经济、政治、思想等进行了探讨,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汉初国策]
(1)汉初采取了什么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史称“_____”
[捍卫皇权]
针对地方封国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2)上图中人物为皇帝提出了怎样的策略削弱地方诸侯王势力?效果怎样?
[实现一统]
(3)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总结汉武帝在位时期,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是如何推进大一统格局的?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 翦伯赞
材料二:人民网乌鲁木齐 (2009年)7月6日电 (记者戴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今天中午就7月5日乌鲁木齐市发生的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通报说,据统计,事件造成140人死亡,816人受伤,196辆机动车被砸被焚烧(其中有两辆警车),部分商铺门面及两座楼房被焚烧。
——人民网
(1)材料一中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极力颂扬的“他”是指哪位历史人物?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他出使西域的影响?
(2)“西域”是指今天的哪一地区?用所学知识证明:“该地区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
(3)材料二所反映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实际是分裂祖国、妄图独立的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对此行为你持什么态度,并说明理由。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材料二: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王朝崩溃),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
(1)材料一中的“秦王”姓名是什么?他后来又用什么称号?
(2)材料一中的“秦王扫六合”是指什么事件?材料二中的“一夫作难”又指什么事件?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上述事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的相同点是都巩固了统治者的政权,故选C。
2.【答案】C
【解析】蔡侯纸的改进者是蔡伦,生活在东汉时期。
3.【答案】D
【解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①②符合题意,故选D。
4.【答案】D
【解析】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造纸经验的基础上,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旧渔网做造纸材料,扩大了原料来源,降低了造纸的成本,同时提高了纸的产量和质量。
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大起义;刘邦起义和项羽起义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后的反秦起义;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故选D。
6.【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上承汉高祖伟业,下启汉武帝雄风,为汉代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文景之治”时期的统治者主要是指汉文帝、汉景帝,仔细审查①③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7.【答案】C
【解析】A项秦朝时期的丞相,协助皇帝管理行政事务;B项在秦朝,太尉在中央协助皇帝管理军事事务;C项在秦朝,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故C符合题意;D项县令是地方机构的行政长官;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元朝末年,社会矛盾激化,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迅速崛起,削平群雄,推翻元朝,在1368年建立明朝;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与朱元璋的称帝过程最相似”是解题的关键,秦末农民起义将领刘邦于公元前202年建立西汉,朱元璋加入起义军后迅速崛起,削平群雄,推翻元朝,在1368年建立明朝。
9.【答案】B
【解析】此图为道教圣地青城山五洞天,此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
10.【答案】C
【解析】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同秦名将章邯、王离所率四十万秦军主力在巨鹿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楚汉相争,又名楚汉战争、楚汉争霸、楚汉之争、楚汉之战等,即汉元年(公元前207年)八月至汉五年十二月,西楚霸王项羽、汉王刘邦两大政治军事集团为争夺政权而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所以答案选C。
11.【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为保护丝绸之路的安全和商旅往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2.【答案】A
【解析】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在工业化到来的时刻,完成了它的使命。它已被东起连云港,西至荷兰鹿特丹的10900公里长的新亚欧大陆桥所取代。但是,它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所以答案选A 。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社会是大批贫农流离失所,加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广大人民再也不能忍受这种黑暗统治,反抗的情绪在民间蔓延。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冲击了豪强地主庄园,缓解了土地兼并,体现了农民的斗争精神,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由此分析BCD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14.【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反抗秦朝残暴的统治。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永远闪耀光辉,激励后人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故选B项。
15.【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丝绸之路”结合所学知识,张骞出使西域后,加强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交流和友好关系,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由此可知,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张骞;玄奘的贡献是西游天竺取经;鉴真的贡献的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郑和的贡献是七下西洋,促进了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分析A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
16.【答案】C
【解析】公元前207年,项羽率楚军救援围困在巨鹿的起义军,项羽以数万人进攻30万秦军。楚军背河扎营,破釜沉舟,最后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巨鹿之战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此题选C。
17.【答案】A
【解析】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全国推行郡县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集权。
18.【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仲景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名医,被后世称为“医圣”。他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全面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答案选A。
1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丝绸之路的知识,丝绸之路的走向,实际上就是丝绸之路的路线,汉朝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故答案选C。
20.【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楚汉之争是秦朝灭亡后,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我汉王。刘邦项羽为了争夺帝位,展开征战。ABC项中的描述均不符合史实,故选D。
21.【答案】(1)西汉、长安、张骞。
(2)良马、橐驼、香料、普调、石榴、苜蓿。(任意两种即可)
(3)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联系。
(4)西域都护府;标志着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解析】(1)根据地图可知,这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简称丝路。是指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联结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起点是长安、贡献最大是张骞。
(2)张骞出使西域以后,西域的天马、汗血马、石榴、核桃等等传入中原;汉族的铸铁、凿井等技术传入西域。
(3)丝绸之路的开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路,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联系。
(4)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归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2.【答案】(1)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理由: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
(2)“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原料: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等。优点: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价格便宜,不仅质量大大提高而且易于推广。
(4)节约用纸;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将废纸再生利用;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
【解析】(1)根据材料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考古学家在甘肃天水的一座墓里,出土了一张纸,这张纸又薄又软,上面有墨绘的山、川、路等。据考证,这是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所以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的蔡伦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改进了造纸术。所以北宋陈槱的观点是正确的。
(2)“旧亦有之”指的是在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所以“旧”指的是西汉时期。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蔡伦改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等造成便于书写的纸。优点是材料易取,造价低廉,产量迅速增高,让纸不再是昂贵之物,而成了人们不可或缺的日用品,也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从节约用纸、保护环境等角度作答即可。如:节约用纸,尽量利用电脑储存文件,实现无纸化办公;改进生产技术,净化污水,减少环境污染等等。
23.【答案】(1)休养生息的政策;文景之治。
(2)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允许诸侯王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无力与中央抗衡。
(3)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解析】(1)依据题干信息“汉初采取的政策,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经济恢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高祖时期吸取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到到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实行这一政策,经济恢复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史称“文景之治”。
(2)依据上图《主父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父偃建议汉武帝实行“推恩”计策,下诏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侯国越来越多,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逐渐消除诸侯王对皇权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
(3)归纳总结汉武帝在政治、思想、经济方面推进大一统格局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治上,汉武帝采纳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在全国13个州部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思想上,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在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设立盐铁官,实行盐铁专营、专卖,牢牢掌握经济命脉。
24.【答案】(1)张骞 加强西域与内地的经济文化的交流(或者促进丝绸之路的开辟)
(2)今新疆地区 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加强西域的管理,新疆正式归属于中央。
(3)坚决反对。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依法打击分裂分子。
【解析】(1)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使西域与汉朝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
(2)西域指的是现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物。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3)现如今,一些东突分裂分子在新疆地区制造暴力事件,是一种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给新疆人民的生命财产等带来了严重的威胁,为此我们应坚决反对,对分裂势力绝不姑息,要坚决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只有这样才是符合全疆各族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
25.【答案】(1)嬴政;皇帝(秦始皇)
(2)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陈胜、吴广起义。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朝的暴政
【解析】(1)材料主要是盛赞秦始皇的雄才大略和统一中国的业绩,回顾已学知识可知“秦王”指的是统一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的秦始皇嬴政。
(2)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王扫六合”指的是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完成统一,材料二的大意为:一人发动起义,就使得整个王朝都崩溃了,自己也死于他人之手,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什么原因?联系已学知识可知“一夫作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3)材料一主要阐述了秦的统一,材料二主要阐述了秦的灭亡,由此联系已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使秦国力量强大;秦朝的暴政导致秦的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