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教学设计
王春莲_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小学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42~4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算理和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2.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算法多样化,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结合护绿行动,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熟练地口算。
[教学难点]理解口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小棒板贴、计数器板贴、珠子板贴;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课前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生:春天。
师:那你们是怎么看出来的呀?
生:花儿开啦,大树长出新的叶子......
师:你们真是一群善于发现热爱生活的孩子,下面跟随歌声一起来寻找春天吧!播放《春天在哪里》
本节课让我们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走进春天里!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请看屏幕,春姑娘迈着轻盈的步伐来到花园里,悄悄的叫醒了沉睡的花儿,同学们看到这美丽芬芳的花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师:对,爱护它们!做花草树木的好朋友。看亮亮、东东和芳芳已经行动起来了。他们正在为睡醒的花儿们浇水呢!
学生观看课件(见图1)。
师:仔细观察,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回答,教适时评价。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吗?
预设1: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师:这个问题为什么是用加法计算的呀?
生:要求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就是把亮亮和东东浇花的棵数合起来,所以用加法。
师:说得真好!把这2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预设2: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预设3: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
师:这几个问题都是用加法计算的,把几部分合起来就要用加法计算。
师:孩子们,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生:30+3=33(棵)
师:像30+3这样的整十数加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得多少?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白板展示:33(棵)
师:现在我们知道芳芳和东东一共浇了30棵花。
【设计意图】以动画的形式创设学生熟悉的校园护绿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渗透环保教育。直接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不但会使学生很快进入两位数加一位数的思考阶段,还会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的现实性和多样性,增强他们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1.教学“两位数加一位数”
(1)选择学具,自主探究
师:那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算式是多少呢? 生:26+3。(板书)
师:26+3等于多少呢?
预设:等于29 。
师:你是用什么好方法算出等于29呢?
预设:1可以用数数的方法,26+3,就可以往后数3个数,27、28、29。
2 可以利用小棒和计数器研究研究。
师:真喜欢你们这种乐于探索的精神。
师:那先请小帮手小棒来帮着我们研究研究好吗?你们利用桌面纸杯里的小棒,自己动手在学案纸上研究研究吧!
学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你的研究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展示一下你的想法呢?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可以先算这里的6根小棒加3根小棒呢?
教师适时把9根单根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教师提升:对,6根小棒和3根小棒,都是单根的,表示几个“一”,他们的计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把先把它们加起来。
师:下面把我们的小棒送回家。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的研究过程。
师:想一想。除了借助小帮手小棒,还可以请谁帮忙呢?
生:计数器。
师:那还等什么,快与同桌一起利用小帮手计数器一起计算26+3吧!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拨一拨?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要把3拨在个位上,不把它拨在十位上?
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一”,所以要拨在个位上。
师:我还有个问题,十位上这几个单个的珠子,它们表示……?
谁还想再来说一遍。
学生回答。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6+3=9,20+9=29。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小棒和计数器帮着我们把26+3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6+3=9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图中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20+9呢?(2个十和9个一或者2捆小棒加上9根小棒;十位上的两个珠子加上个位上的9个珠子)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29(棵)
试一试
练习一:春姑娘走进了我们的课堂,给我们小朋友带来了几道题。
练习二:看见小朋友们这么积极的参加绿色行动,象妈妈和小象也加入了进来。请看大屏幕,
你能算出大象和小象一共浇了多少棵花吗? 34+5=39(棵)
2.教学“两位数加整十数”
(1)自主迁移,独立计算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列式26+30,26+30又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开动脑筋想一想,利用小棒和计数器开始你们的研究吧。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掌握信息。
(2)组内交流,感悟算理
师:你能把计算的过程说给同位听听吗?
同桌交流。
(3)组间交流,理解算理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小棒算一算?
学生借助小棒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要先算2捆加3捆?教师适时把5捆整捆的小棒用虚线框起来。
教师随机提升:对,它们都是整捆的,都表示几个“十”,所以要先把它们加起来。先算20+30=50,再算50+6=56(棵)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研究过程。
师:谁愿意到前面来用计数器算一算?
学生借助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质疑:对于这种算法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预设:为什么这次要把3拨在十位上,而不把它拨在个位上?
教师适时提升:对,这个3表示3个“十”,所以要拨在十位上。
师:回想刚才用小棒算、拨珠子算的过程,想一想,26加30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板书:20+30=50,50+6=56。
(4)提升方法,沟通联系
师:刚才我们又把26+30这种新口算变成了以前学过的口算,算出了得数,那先算的这一步20+30=50在小棒图中是指哪一部分?在计数器图上又是指哪一部分呢?
学生回答,教师画箭头指向小棒图和计数器图。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亮亮和芳芳一共浇了……?
板书:56(棵)
(5)试一试
练习一:春姑娘这次给把难度增加啦,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练习二:今天有一位森林医生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加入了绿色行动。猜猜看,它是谁?
啄木鸟专吃害虫,是花草树木的好朋友。因此大家称它“森林医生”。
森林医生上午捉到30只害虫,下午捉到47只害虫,森林医生一共捉到多少只害虫?
30+47=77(只)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索,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理性精神。借助小棒和计数器展示计算过程,为学生搭建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桥梁,促进算理和算法的有效结合。让学生质疑互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由学具操作提升算法并进行沟通,突出算理的教学,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思想。
3.沟通联系,明确算法
师:现在我们回过头来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都是26加几。不同的是一个+3,一个+30.26+3是两位数加一位数,26+30是两位数加整十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
师:观察这两道题,想一想,为什么26+3这个3要加在个位上(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6,框出6), 而26+30的这个3要加在十位上呢?(红笔依次框出3,箭头指向2,框出2)
学生回答,教师随机强调:做这样的加法时要注意:一位数要加在个位上,整十数要加在十位上。
【设计意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借助学具有效的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联系,借助对26+3和26+30的算法比较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从而实现算法的有效构建。
三、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同学们,森林守护者熊大熊二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他们可不是给我们送蜂蜜的,他们正在阻止光头强砍树呢?他们每一个人需要闯过3关,让我们帮帮他们吧?
谢谢同学们帮助熊大熊二守护住这片森林,看小伙伴们与花草树木相处的多么快乐!
【设计意图】练习和教材情境串连成串儿,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同时在练习中注意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的算法对比,有助于学生计算素养的提升。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师: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小朋友们,这节课你都有哪一些收获呢?
请你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这几个方面说一说。
预设1: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
预设2: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
教师适时提升概括。
师:愿你们满载知识的同时,成为花草树木最贴心的的朋友。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亮亮和东东一共浇了多少棵花? 亮亮和芳芳一共交了多少棵花?
26+3=29 (棵) 26+30=56(棵)
6+3=9 20+30=50
20+9=29 50+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