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7张PPT。第1课时 地球的自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一)地球的自转方向 侧视:自西向东
北极俯视:逆时针
南极俯视:顺时针缩记:北“逆”南“顺”一、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下面两幅图的中心,哪个是南极?
哪个是北极?为什么?北极南极(二)地球的自转周期1.太阳日:两次看到太阳的时间间隔2.恒星日:两次看到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太阳日-恒星日=3分56秒思考练习:
某中学的一个天文小组观测天狼星,在2006年10月3日晚上9点,通过天文望远镜的镜筒恰好看见了天狼星。请问,明天晚上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看到天狼星的时间是几点钟?
一周后,再次在天文望远镜镜筒内看到天狼星的时间是几点? 解析:天狼星是一颗恒星。两次看到天狼星的时间间隔是23时56分4秒。
每天提前:24时- 23时56分4秒=3分56秒;
一周后共提前:3分56秒×7天=27分32秒。答案:第二天晚上8点56分4秒。
一周后,晚上8点32分28秒。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
角速度均为150 /小时(除南北极点外)
线速度:从赤道向南北递减。
(赤道最快,两极最小)
南北极点:角速度、线速度都为0。(三)地球的自转速度计算公式V=1670·cosφ
Φ表示当地的地理纬度地球表面的线速度大小(海拔为0) 规律:线速度的大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与地理纬度成反比。 题目演练
1.图中a、b的纬度相同,但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小 解析: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从图中数据观察,可知a点线速度比b大,故a点海拔比b点高。a地是一个南北向的山脉。答案:A山 脉 2.统计资料显示,c地的年降水量比d地的年降水量多,原因可能是:
A、c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B、c地位于中纬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C、c地位于信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D、c地的气温高,多对流雨 解析:从线速度大小看,图示地区位于中纬度。“c地降水量比d地多”,说明c位于中纬度迎风坡,d位于背风坡。北半球的夏季风迎风坡应是d坡,排除A。迎风坡背风坡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 1.辨析:“昼夜现象”与“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现象”--地球不停的自转。
“昼夜现象”--地球不透明、不发光。昼半球夜半球2.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半夜的太阳高度最小)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晨 昏 线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3.晨线、昏线的判断晨线:
随地球自转,从“黑夜”进入“白天”的过渡线昏线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白天”进入“黑夜”的过渡线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AB是晨线
AC是昏线昏线晨线昏线读图回答:
1.说出图中的晨线、昏线。
2.此时北京时间是
A.12月22日2时 B.12月22日14时
C.6月22时20时 D.6月22日8时B 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出晨线和昏线(如图)。南极圈及以南出现了极夜现象,应为12月22日。再结合1800经线与赤道交汇处是昏线,推知1800经线为18点。北京时间:
18-4=14时。水平方向偏转: 偏向的规律: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地球自转使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量”并不大,但长时间“积累”,产生的实际影响不可忽视。 恒河位于南亚地区,是世界三大观潮点之一。据此分析:
1. 哪边河岸的淤积泥沙更多?
2. 哪边河岸的潮水更壮观?恒河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孟 加 拉 湾东岸 某条河流,其上游北岸冲刷较重,南岸有沙洲形成;其下游则南岸冲刷较重,北岸入海口处形成河口三角洲。正确的图示是:答案:A、B沉积较重冲刷较重冲刷较重沉积较重下图表示某局部地区等高线分布图(图中a、b、c表示等高线,××××表示河流受侵蚀较为严重的河岸),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c>b>a ②a>b>c ③表示南半球④表示北半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按照“凸大为谷”规律,可知c>b>a(即河流“自南向北”流动)。再根据河流左岸侵蚀较重,可判断位于南半球。地方时不同 因经度不同的时刻,统称“地方时”。经度相同,地方时一定相同。太 阳 光 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先看到日出,东边的时刻比西边早,即“东早西晚”。判断正误:
1.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
2.晨昏线通过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
3.同时日落的地方,地方时一定相同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 注:“东加西减”地方时的推算方法 例:甲地经度为1360E,乙地经度为1200E。若乙地此时为11时,求甲地此时的时间。甲地时间=11+(16×4)=12:04经度相差160南半球读图分析:
A地、B地的时间。
2.世界标准时间。
3.此时的北京时间。AB读图:
ab是晨线?昏线?
2.甲在乙什么方向?A:12点,B:6点16点(伦敦时间)24点(或0点)西东ab昏线南北西北方向互补法时间越来越晚¤时区划分和时间早晚时间
早晚日期最早日期最晚 2006年8月24日晚上9点,世界天文联合会在捷克首都布拉格(东1区)通过决议:冥王星被淘汰,太阳系只有八个行星。
此时北京时间是什么?区时的推算方法8月25日凌晨4点21+7=28?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 某人在旅游黄金周期间去青岛旅游。于北京时间7时整到达某一宾馆,看到宾馆大厅中的信息如下:1.某人出游的时间可能是
A.国庆节 B.春节 C.劳动节 D 圣诞节
2.图中四个时间,除北京时外,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D.②③ 可知“春分或秋分”前后减823点8点9点地方时和区时的区别地方时:经度不同,地方时一定不同。
区 时:同一个时区内,区时都相同;
经度不同,区时也可能相同。思考:
1.北京天安门升国旗是按照“北京时间”吗?2.北京钟表表针指向12点,太阳在什么方向?
上海、杭州呢?1.不是。按照北京的“地方时”2.太阳在东南(中午之前)中午12点时,上海的太阳在东南(下午);杭州的太阳在正南(中午)北京时间早一天晚一天国际日期变更线与日期早晚 一艘轮船,在10月3日8时(区时)越过1800经线,历时5分钟,到达1800经线的另一侧。此时当地的时间可能是:
A、10月3日8时5分
B、10月2日8时5分
C、10月4日8时5分
D、10月4日7时55分答案:D 例:中心点为北极,阴影部分为10月2日,非阴影部分为10月3日。据此完成:
1.甲地的时间是 时。
2.北京时间是 日 时。33 8典型题目分析 1. 2004年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看到多年一遇的“五星连珠”天象奇观。每天只有在日落之后的1小时内才可能看到它。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中心点为极地。(1)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 解析:发生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北极地区为极昼,可知图示中心点为北极。②地属于日落1小时内。 ①地此时日落1.5小时。昏线晨线 (2)在新疆的吐鲁番(约890E)观看五星连珠现象应该选择的时间段(北京时间)是
A.18时10分至19时 B.16时10分至17时
C.20时10分至21时 D.21时10分至22时 解析: 3月22日到4月3日期间,可以近似看作“春分日”,日落时间是18点。只有吐鲁番当地时间8-19点之间才能看到五星连珠现象。吐鲁番时间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1200-890=310
两地的时间差=310/150=2小时4分钟
吐鲁番可以观测的起止北京时间:
开始时的北京时间=18+2小时4分钟=20点4分
结束时的北京时间时间=19+2小时4分钟=21点4分3.读图回答:
(1) 2002年11月20日9时(北京时间),中国第1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雪龙号”自上海出发。此时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A.19日19时 B.20日5时 C.19日21时 D.20日21时
(2)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A.白昼时间长 B.自转速度慢
C.自转周期长 D.正午太阳高度大长城站在西4区,减去12,为19日21时。选C此时南半球是夏季,中山站为极昼现象。4.读“极地航路示意图”回答:(1)在开辟极地航路前,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北京时间7月8日下午3时从上海直飞洛杉矶(西八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7月8日上午10时,该飞机的飞行时间是:
A.19h B.11h C.8h D.15h(2) 该图原刊登于某报,运用你所学过的地理知识,改正图中经度注记的错误之处。 到达时间=出发时间±时差+飞行时间10=15-16+飞行时间。飞行时间=11小时东经1200应为西经600,西经900应为东经900。900W或10=15+8+飞行时间。飞行时间=11小时 4.右图为地球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的示意图。 (1)此时,北京时间为
A.2时 B.8时 C.14时 D.20时
(2)此时,正在交易的股票市场(交易时间为上午9:30~11:30,下午1:00~3:00)是
A.纽约 B.东京
C.悉尼 D.法兰克福此时:
纽约时间=12-5=7时
东京时间=12+9=21时
悉尼时间=12+10=22时
法兰克福=12+1=13时(3)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安大略湖畔曙光初现
B.白令海峡烈日当空
C.火地岛午夜太阳高照
D.尼罗河畔夜幕深沉 5.某校地理小组外出考察,如图所示,在a地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时,用量角器测当地的地理纬度,此时学生手表指针为18时20分(北京时间)。则a地的地理坐标是A.200E,36034'S B.250E,53026'N C.250E,53026'S D.200E,36034'N 选B解析:时差=18:20-12=6h20m
经度差= (6:20×15)=950
经度=1200- 950= 250代入公式:60=90-|X ± 23026'N|
X= 53026’N或 6034‘S300600当地中午12点 6.甲、乙两图中,AC为赤道,BC为晨昏线的一部分,B点的地方时比A点早,此时D点的地方时为15时。 (1)在图甲中画出晨昏线的另一部分,并将其转绘在图乙上,并画出夜半球的范围。中午 解析:D地此时是下午,可知甲图450E是中午12点。则1350W是0点(24点),如右图。(2)图中A、B、E三处,白昼最长的是 。
(3)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 ,伦敦时间是 。E(450E, 23026'S)9时 解析:从甲图分析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的冬至日。B地极夜,E地位于南半球,昼长大于12小时。12-3=9时(4) B点位于D点的 方向,E点位于B点的 方向。西北西南判断规则:
经度差小于180度,“左西右东”
经度差小于180度,“左东右西”再见课件89张PPT。 地球的公转一、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1.公转的方向从天北极
俯视
“逆时针”从天南极
俯视
“顺时针”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样)
从天北极俯视:逆时针
从天南极俯视:顺时针公转方向规律相同点: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一致
不同点:
1.公转方向“相反”:北“逆”南“顺”
2.太阳位置“相反”:北“右”南“左”2.公转的周期:365天6小时9分10秒(1恒星年)近日点
1月初
速度最快远日点
7月初
速度最慢3.公转的速度: 在下图中:
1.画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找出“近日点、远日点”位置,说出判断依据。夏至日
6月22日冬至日
12月22日二、地球公转与自转的关系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夹角:66034′
赤道与公转轨道的夹角:23026′二者之和是900黄赤交角南北极圈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黄赤交角的本质:地球(地轴)倾斜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热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小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
四季的更替
五带的划分(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365日5时48分46秒
(1回归年)1.太阳直射点的 “移动方向” 规律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周期”3.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与二分二至、公转速度大小三者之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段:冬至→春分→夏至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段:夏至→秋分→冬至公转速度加快时段:7月初→秋分→冬至→1月初
公转速度减慢时段:1月初→春分→夏至→7月初 下面节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公转速度快慢?
①今天
②元旦
③儿童节今天元旦儿童节0°23°26′N23°26′S66°34′N66°34′S90°′N90°′S夏至日 二分日 冬至日 (二)正午太阳高度大小的分布规律缩记: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从此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例六.某校所在地(120oE、40oN)安置一台太阳能热水器,为充分利用太阳能,根据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调整
其支架倾角。通过计算判断下列四图做法是否正确。16o34′63o26′40o23o26′ABCDABC附:太阳能热水器倾角的调整图H+α =90°Hα1. 同一节气、不同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大小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夏至日(6月22日)冬至日(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一年中最小既不是最大,又不是最小距太阳直射点最远的一天距太阳直射点最近的一天下图表示某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月均降水量的年变化,该地纬度可能为( )
A、90°N-23°26′N B、90°S-23°26′S
C、22°N或22°S D、40°30′N或40°30′S一年(3个月内)有两次阳光直射,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这个时段内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为
88.5度,直射点在回归线上C22°A. 北京和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 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
C. 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变暖
D. 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低例4(2005年,广东)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
道面夹角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 北京和纽约的昼夜长短一样
B. 广东地区的四季更加分明
C. 大气环境将改变,两极变暖
D. 北半球中纬度7月份气温将变低例4(2005年,广东)如果地球的黄道面与赤
道面夹角为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双选)( )AD右图为我国某地(36°34′N)一住户的大门,大门朝南,大门1米上方修一雨棚。据此回答。
为使冬至日阳光最大限度地照进房间,该雨棚的宽度最大不应超过( )
A、1.7米 B、1.8米 C、2米 D、2.5米H=90一|ψ-δ|
=90一|36°34′+23°26′|
=30L=1*ctg30=1.7A306023°26′极点太阳高度的日变化0例1.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线段分别代表北半球夏半年某日四地的太阳高度的太阳高度日变化过程,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h为-已知量):
(1)②表示的地点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 __ _ __ _ 。该地夏半年太阳高度h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
(2)这一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是______(3)四地中,发生极昼现象的是____地。这一天地球上发生极昼现象的地区是_______
(4)④表示的地方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5)该日③④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数值H1为________,H2为______
(6)四地的纬度按从高
到低排列顺序是
北极点太阳高度整日
几乎不变 066.5<③<90
0 <①<66.5s
④=0解读太阳高度分布图(昼半球)N等太阳高度图判读0°SN0°30°60°120°E等太阳高度图判读23°26′N0°30°60°●●66°34′N 60°W120°E66°34′S 120°E●等太阳高度图判读23°26′S0°30°60°●●66°34′N 120°E120°E66°34′S 60°W●例右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 (圆圈
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完成1~2题。
1. 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00 B、14:00
C、08:40 D、15:20
2. ①②两地经度相同,
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
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 )例右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 (圆圈
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完成1~2题。
1. 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00 B、14:00
C、08:40 D、15:20
2. ①②两地经度相同,
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
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D( )例3、右图为某时刻太阳高度分布状况 (圆圈
为等太阳高度线) 。读图完成1~2题。
1. 此刻北京时间是
A、10:00 B、14:00
C、08:40 D、15:20
2. ①②两地经度相同,
①③两地纬度相同,则
此刻的太阳高度
A、①>② B、①=②
C、①<③ D、①=③( )D( )A2.同一地区、不同节气的太阳高度大小(北半球的温带地区) 读某地某日的太阳视运动轨迹图(一年中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为73026′),完成下面的问题:
1.该地可能位于
A.美国附近 B.日本附近 C.英国附近 D.澳大利亚附近
2.该地日出、日落的地方时分别是 、 。
3.关于该地、该日的叙述,错误的是
A.该地昼长15小时 B.太阳从东南升起、西南落下
C.无太阳直射现象 D.与北京气候类型相同 解析:当地夏至日中午太阳位于“北”方,可知当地在南半球。该地中午12点时,北京时间是11点,比北京早1小时。再求出当地经纬度(1350E,400S),澳大利亚南部沿海是地中海气候。D4:30 19:30 下图为我国某地二分二至日出、日落的时间(北京时间)和太阳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
1.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正南方向的是 。
2.该地的经度是 。
3.图中X、Y的时间应当是:
A.8:00,17:00 B.8:10,17:10
C.8:20,17:00 D.7:50,17:10 解析:北半球夏至日太阳从东北升起、西北落下,则①是北②是南③是东④是西。1100E② 计算20:10-5:10=15(昼长),当地中午时的北京时间=5:10+(15÷2)=12:40,推算出当地经度为1100E。
春秋分与夏至的日出时间差等于春秋分与冬至日的时间差。
则:
X=6:40+1:30=8:10
Y=18:40-1:30=17:103.太阳高度与物体影子长短的关系直射点
无影子影子较长影子更长太阳高度角较小太阳高度角是900太阳高度角更小4.太阳的方位与物体影子朝向的关系物体的影子总是与太阳的方位相反全球各地的影子长短和朝向规律某学校(110°E地理兴趣小组在平地上用立竿测影的方法,逐日测算正午太阳高度。如 图2,重直竖立一根2米长的竿OP,正午时测得竿影长OP’,通过tga=OP/OP’算出正午太阳高度a。据此回答8-11题。
1、该小组每天量测影长时,北京时间应为( )
A、12:00 B、12:40
C、11:20 D、11:00B2、3月21日,当该小组进行观测时,下列城市中即将迎来旭日东升的是(
A、英国伦敦
B、匈牙利布达佩斯(约19°E)
C、土地其伊斯坦布尔(约29°E)
D、夏威夷檀香山(约158°W)
3、图3是该小组绘制的连续一年多的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反映3月21日竿影长度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BBD11、该学校大约位于( )
A、21.5°N B、21.5 °S
C、45°N D、45°SA 下图是某天文研究小组绘制的a、b、c、d、e等五个地方的正午物体影子情况,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各地的可能位置。 答案:a位于北回归线与北极圈之间,b位于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c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d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e位于赤道上。南北极圈和南北极点的物体影子朝向情况北极圈:6月22日影子朝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北极点:6月22日影子朝南,12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南极圈:12月22日影子朝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
南极点:12月22日影子朝北,6月22日没有影子(极夜)例五:设m(纬度0°、30°E),n(23°26′N、30°E)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四项中正确的是
A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B每年有某时刻Hm=Hn
C每年约有9个月Hm>Hn
D任何时候都Hm≥Hn 规律总结:(见板图)
正午太阳高度纬度变化:由太阳直射点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BC例七A: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
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o26′ B.66o34′ C.90o D.45o
⑵该地的纬度是------------------------------( )
① 23o26′N ② 21o34′N ③ 25o26′S ④ 68o26′S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α例七A:某地一幢楼,冬至日正午影长与楼高相等,据此完成:
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是------------------------( )
A.23o26′ B.66o34′ C.90o D.45o
⑵该地的纬度是------------------------------( )
① 23o26′N ② 21o34′N ③ 25o26′S ④ 68o26′S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DDα附:房地产开发中前后楼间距与楼高的关系图
楼高H与楼间距最小值L(保证冬至日后楼底层能够得到光照)的关系是:tanα= H/Lα前楼后楼昼弧夜弧(三)昼夜长短分布规律1.夏至日(6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长夜短
南半球昼短夜长
北极圈内是极昼
南极圈内是极夜
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长,夜渐短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2.冬至日(12月22日)昼夜长短情况。北半球昼短夜长
南半球昼长夜短
北极圈内是极夜
南极圈内是极昼
赤道上昼夜等长长短规律:从南向北,昼渐短,夜渐长北半球昼最长
南半球昼最短 全球各地的昼夜均等长。为12个小时。 3.春分日和秋分日昼夜情况表格归纳知识结构日出日落早晚比较
①同一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处先看到日出②同一纬度两地,昼夜长短相同,东边的日出日落早③同一经度两地,地方时相同,昼长长的地点日出早、日落迟④经纬度均不同地点,则综合经度差和昼(夜)长差求出昼夜长短的计算①与某节气 时长相等的两时间昼夜长短相等1.几个公式2.两个注意点②同纬度不同半球的昼夜长短相反太阳 春分日(3月21日) 夏至日 (6月22日) 秋分日(9月23日) 冬至日 (12月22)昼渐长昼渐短昼>夜 昼渐短昼最短昼渐长昼<夜 昼最长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图 图中a、b、c分别代表怎样的纬度?实战演练 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南北移动造成了各地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图中的斜线部分表示黑夜,其中能反映上海地区白天最短的是( )D高考回顾(2006上海试题) 下图中A、B两点分别是晨线、昏线与北纬30°纬线圈的交点,读图然后回答下列各题: 1.该日最有可能是( )
A.3月21日 B.6月22日
C.9月23日 D.12月22日
2.此时北京时间是( )
A.2时 B.4时
C.8时 D.16时3.此季节( )
A.东北平原正忙于播种小麦
B.北印度洋上自西向东航行的船只逆风顺水
C.开普敦地区处于多雨期
D.许多国家的科考队正在南极考察DAD实战演练E1.甲地位于乙地的 ( )
A.东北方 B.西北方 C.东南方 D.西南方
2.当甲地日出时,地球上两个日期分界线理论上除180°经线外,还有 ( )
A.0°经线 B.38°W经线
C.38°E经线 D.60°W经线(2004北京西城区模拟题)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某日日出日落时间(北京时间)统计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AC实战演练3.下列地理现象发生在此季节的有 ( )
①恰逢中国“植树节”
②洞庭湖水系储水变化量为正值
③寒潮、台风频繁肆虐
④中纬地区对流层厚度达最大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C 下表所列的是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各题:1、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四地所处纬度从高到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 B.甲乙丁丙
C.丙丁乙甲 D.丁丙乙甲
DB实战演练3、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①地球的公转 ②地球的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D1.与摩尔曼斯克地区日出时间对应的曲线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④地位于( )
A.南半球中纬度 B.北半球低纬度
C.副热带高压带 D.副极地低压带
3.8月23日,②的昼长约为 ( )
A.24小时 B.22小时 C.20小时 D.18小时 图中四条曲线分别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时间。读图回答下列各题。BDC高考回顾(2006上海试题)(四)四季的划分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
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夏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季节春季:3、4、5月
夏季:6、7、8月
秋季:9、10、11月
冬季:12、1、2月更符合气候实际的四季划分二十四节气与四季的划分夏至立夏春分立春冬至立冬秋分我国春季我国夏季我国秋季我国冬季欧美春季欧美夏季欧美秋季欧美冬季春季3、4、5夏季6、7、8秋季9、10、11冬季12、1、2立秋地球“五带” 划分四、五带的划分1、依据:太阳辐射总量的纬度分布2、划分: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
南北温带:回归线到极圈之间
南北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 北 回 归 线南 回 归 线北 极 圈南 极 圈热 带南 温 带北 温 带北寒带南寒带23.5°N23.5°S66.5°N66.5°S天 文 特 征气 候 特 征有太阳直射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有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无太阳直射 无极昼极夜现象终年炎热四季分明四季分明终年严寒终年严寒五 带 的 划 分课堂练习:3、读地球光照图,回答:
(1)A、B两点此时
是日出还是日落: ,
(2)此时,北京时间
是 月 日 时。
(3)图中从A到B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
是: 。
(4)此时,广州是 季(春、夏、秋、冬)。
冬昼渐长,夜渐短122224日落航天基地建设的因素:(1)纬度: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大,可充
分利用地球自转惯性从而节省燃料和成本。(2)天气:阴天少,雷雨天少,有利于发射。(3)国防安全:如建于山区、沙漠地区、地
广人稀地区。(4)地形:较为开阔、平坦(5)交通便利 继西昌(102°E,28°N)、酒泉( 90°E,40°N )、太原( 112°E,38°N )三大卫星发射中心之后,文昌( 110.8°E,19.8°N )将在“十一五”规划中建设成为我国第四大卫星发射中心。
(1)比较四地的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
A、西昌年雨日最少 B、文昌气温年较差最大
C、太原年降水量最少 D、酒泉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大
(2)关于四地适宜的航天发射时间的 叙述,正确的 是( )
A、太原发射时间最长 B、酒泉发射时间最短
C、文昌适宜在6月~9月发射 D、西昌适宜在11月~4月发射DD(3)文昌发射中心的优势是( )
A、四面环海 B、科技发达
C、纬度位置 D、环境优美
(4)为了方便地面观测运载火箭进入轨道前几分钟的 运行状况,要求火箭在天空较暗的背景里呈现明亮的金属反光箭体,其发射窗口应选在( )
A、半夜 B、傍晚
C、正午 D、上午10时CB再见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解析: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若此时该楼的一层能被太阳照射的话,则各楼层都能被阳光照射。求出此时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30°,两楼间最小距离应为x=20×cot 30°=34.7 m。黄赤交角变大为23°34′,则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变小(29°52′),楼影变长,两楼间距应增大。答案:(1)34.7 m
(2)楼距应增大 正午太阳高度角 某中学(360N,1130E)一学生对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如图所示,将热水器装在一个大玻璃箱中,并将支架改造成活动方式。据此回答:1.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为使热水器有最好的效果,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的夹角为
A.23026′ B.59026′ C.66034′ D.360
2.当热水器的吸热面与地面夹角增到最大时,可能发生的是
A.天山雪线的位置最高 B.松花江流域河水封冻
C.印度洋洋流呈顺时针流动 D.罗马地区高温干燥 解析:当地楼房影子最长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上,可以求出该日正午太阳高度(H=90-︱36+23026′︱= 30034′),进一步计算出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是59026′。
当热水器吸热面与地面夹角最大时,是北半球冬至日。 我国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利用“立竿见影”的方法,逐日测量出当地正午太阳高度,并根据测量数据绘制出一年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1.太阳在a位置时,测量出的正午太阳高度为860,北京时间是12:40,该中学的地理坐标是 。
2.图中abcd四点中,是3月21日太阳位置的点是 。夏至冬至春秋分太阳直射 解析:正午太阳位于最北点a时,是北半球夏至,直射北回归线。利用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求出当地纬度:860=90-︱X-23026′︱,计算得X= 19026′N。当地比北京时间晚40分钟,经度比1200E小10度,即1100E 。
从示意图观察看出,c位于a、d的“中点”上,应当是春分(或秋分)。19026′N, 1100Ec3.太阳从b到c的时段内,正确的叙述是
A.开普敦炎热干燥 B.美国“硅谷”正值雨季
C.南京经历了梅雨季节 D.长三角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4.该小组一年的观测中,看到正午太阳在学校南方的时间大约是 个月。 解析:b→c过程中,是从夏季到秋季的一段时期。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1个月移动的纬度数值=(23.5+23.5)÷6≈40。
当地纬度与北回归线纬度相差= 23026′-19026′=40。太阳位于该校北方的时间大约1个月。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正午太阳高度角=90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同纬取“-”,异纬取“-”关于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
(太阳能热水器仰角、楼距计算)地面(或楼顶)正午太阳高度角热水器仰角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强度
A地得到的太阳辐射更多,温度更高 试题拓展:下图曲线是某地某日一天的旗杆影子轨迹图。甲处为旗杆矗立点,虚线为旗杆影子。据此完成:
1.代表当地日出时旗杆影子的是 (数字)。
2.该地可能是: A.新加坡 B.悉尼 C.巴黎 D.南非
3.旗杆影子位于“4”位置
时,北京时间是13时40
分。甲地经度是 。
4.此时可能发生的是
A.尼罗河畔晚霞满天
B.我国江南阴雨绵绵
C.北京地区沙尘频频
D.南非高原草木枯黄 解析:早晨日出时,旗杆影子朝西;北半球夏季白天长、日出早,太阳从东北方向升起;相差1经度,时间相差4分钟。1950E4. 读某日北京时间2时的太阳高度等值线分布图,图中15°N与BAC的垂线相交于A点(A点太阳高度为90°),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E地的陆地自然带是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图中B地的昼长为
A、0小时
B、12小时
C、18小时
D、24小时
直射点所在的经度90°W90 W(30 N,90W)例七B:近年来,我国房地产业发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居民乔迁新居,居住条件和环境显著改善。请读图,运用以下公式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各题:①某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H=90°-|φ-δ|,式中H为正午太阳高度;φ为当地纬度,取正值;δ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当地夏半年取正值,冬半年取负值。
②tan35°≈0.7;tan45°=1;tan60°≈1.732(1)房地产开发商在某城市(北纬30度)建造了两幢商品住宅楼,某房居民买到了北楼一层的一套房子,于春节前住进后发现正午前后,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请问该房子一年中正午太阳光线被南楼挡住的时间大约是
A?1个月 B?3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2)为避免这种纠纷,房地产开发商在建楼时,应该使北楼所有朝南房屋在正午时终年都能被太阳照射。那么在两楼间距不变的情况下,南楼的高度最高约为
A?20米 B?30米 C?40米 D?50米CB(3) 甲地比丙地,日出 (早、晚) 分钟,日落 (早、晚) 分钟。 有甲、乙、丙三地,甲地(40°N,110°E),乙地( 40°N,115°E),丙地( 30°N,115°E),当北半球夏至日时,甲地比丙地白昼长56分钟。则:(1) 甲地比乙地,日出 (早、晚) 分钟,日落 (早、晚) 分钟。(2) 乙地比丙地,日出 (早、晚) 分钟,日落 (早、晚) 分钟。 晚20晚2028早晚28早8晚48实战演练
(4)甲地早上5点日出,而某人正好在甲地上空的飞机舷窗上看到日出,则其时间( )
A 不到5点 B 正好5点 C 5点已过A 下图为某日150°E经线上日出时刻随纬度的变化。读图然后完成下列各题。1.太阳直射点位于 ( )
A.0° B.20°N C.20°S D. 23°26′ N
2.甲地昼长时间为 ( )
A.8小时 B.1O小时 C.14小时 D.16小时BB3.当甲地迎来日出时,北京时间为 ( )
A.5:00 B.9:00 C.17:00 D.19:00
4.乙地的夜长时间比甲地略短,且甲、乙两地同时迎来日出,乙地位于甲地的 (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AB实战演练太阳直射点的确定移动范围不超过南北回归线 所在纬线上任何地点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降低。所在经线地方时为12时;对面经线为0点。 在赤道上与晨昏线时差各6小时 90-直射点纬度=极昼极夜的界线 直射点是直射经线与直射纬线的交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