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球的运动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0.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4-11 08:32:00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人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人教版地理六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法与学法构建
教学过程
教学理念
《地球的运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初一阶段的地理教学而言,本节课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周期等,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接触,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2)本节课不要求学生系统理解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仅要求学生能够举例说明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因此,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力图改变以往课堂上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是让而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首先,学生的特点是对本节课有所了解,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知道一些地理现象,但是认识的不够深入,因此我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分析蕴含在生活现象背后的地理知识,学有所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六年级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偏弱,但是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很高,具有很强的表现欲,因此在讲课的过程中给学生更多参与的空间,更多展现学生的风采个性。
秉承新课标生活性、生命性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尊重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基础上,使地理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通过flash演示、板图板画等解释原理、通过事例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学生掌握地理规律的同时,学以致用,能够熟练利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掌握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
2、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用实例解释时差现象,具备在日常生活中必备的时差知识。
4、利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情况,说明四季的变化。
5、说明五带的界线及各自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1、利用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分析地球自转和公转引起的地理现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从已有资料中提取有效地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演示、画图,实现图文转换,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发散思维和归纳思维能力。
1、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球上的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地理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学习态度。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地球运动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
昼夜交替的成因;由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而引起的四季更替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划分及其特点。
为了落实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构建了以下教法和学法: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小学已学过的知识,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以直观的欣赏、广泛的参与,使学生将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常见的地理现象。
(一)激发兴趣 对比学习
(二)模拟演示 精讲释疑
(三)感悟提升 学以致用
1、一艘客轮在西太平洋上向东航行途中,一位孕妇生下一对孪生姐妹,但是从日期上看,妹妹反而比姐姐大一天,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呢?
2、 四 季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 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辉, 冬岭秀孤松。
地球的运动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地轴
太阳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一天
一年



一、地球的自转方向
第一步:视频演示
第二步:玩转地球
第三步:转笔游戏
第四步:中西合璧
地球自转的方向
第一步:视频演示
Flash播放,直观观察“北逆南顺”
第二步:玩转地球
自西向东
N
S
逆时针
顺时针
地球自转的方向
手动演示,实践观察“北逆南顺”
把圆珠笔假想成地球仪,笔尖在下,垂直放置(视笔尖为南极);按照自西向东方向旋转圆珠笔,当我们平视的时候,是从赤道上空观看;当我们仰视笔尖的时候,是从南极上空观看;当我们俯视的时候,是从北极上空观看。
第三步:转笔游戏
地球自转的方向
由远及近,选择简单“教具”
北极(North)
逆(ni)时针
南极(South)
顺(shun)时针
北“逆”
南“顺”
第四步:中西合璧
地球自转的方向
中英文巧妙联系,轻松记忆“北逆南顺”
二、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精讲释疑
晨 昏 线
动静结合,既有flash动画的直观印象,又有简图;既让学生掌握了昼夜交替的成因,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时差”印象
2008年8月8日晚上8时,举世瞩目的北京第二十九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而位于伦敦市的凯伦一家在中午12:00看现场直播,纽约市的史密斯夫妇在早上8:00看开幕式的现场直播。
强调:
1、地球不自转也能产生昼夜现象,但是不能产生昼夜交替。
2、晨昏线和太阳光是垂直关系。
3、时差计算方法:东加西减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黄赤交角
1、地球公转轨道面和自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2、地轴和地球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3、地轴和地球自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23°26′
66°34′
90°
三、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1、学生模拟演示
使学生理解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运动,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请两名同学到讲台前演示地球的公转:一名同学是太阳,另一名同学手拿地球仪,模拟地球的公转;手拿地球仪的同学在四个主要的位置停顿,让“太阳”说出他照射的半球(纬线)。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视频直观播放
使学生认识到昼夜长短的变化。举例:夏天学生4:45放学的时候,天还很亮,学生在操场上玩两个小时再回家,天才刚刚黑;冬天,学生4:45放学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教师精讲释疑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1)播放视频,绘制太阳直射点运动轨迹
春分日 3.21
夏至日 6.22
秋分日 9.23
冬至日 12.22
春分日 3.21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2)播放四季变化视频,绘制四季简图
将flash动画与板图结合,一动一静,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3)总结归纳,绘制表格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日期
阳光直射点
昼夜
长短
3.21
6.22
9.23
12.22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实现“图—文”转换,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五带划分
  地球在同一时间里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相同,冷热就有差别,据此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和南寒带。
五带的特征
热带 北温带、南温带 寒带
范围
天文特征
气候特征
有阳光直射
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
北极圈以北、南极圈以南地区
南北回归线之间
既无阳光直射,也无极昼极夜
有极昼极夜
热能最多,终年炎热
热能介于热带和寒带之间,四季分明
热能最少,终年寒冷
春节期间,家住北京的小明一家想到澳大利亚旅游,请问他们需要携带哪些衣物?他们从北京乘飞机到达悉尼,在到达目的地时怎样拨动手表指针,才能使手表显示的时间与当地的时间一致?(注:北京—120°E,澳大利亚—150°E)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的运动和生活是密切相关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
本节课通过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整合,利用flash动画、板图板画解释原理,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和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用理性思维指导生产生活,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