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第9课第2课时《音乐中的小动物(二)》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第9课第2课时《音乐中的小动物(二)》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11-07 13:16:34

文档简介

课件20张PPT。音乐中的小动物(二)花城版 三年级上新知导入请同学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的叫声?你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吗?欣赏乐曲聆听《公鸡和母鸡》,你能听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吗?《公鸡和母鸡》
——「法」圣—桑
钢琴和小提琴
新知讲解钢琴和小提琴奏出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这声音在模仿什么动物呢?
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鸡在报喜。这段钢琴演奏在模仿谁的声音呢?
模仿公鸡的啼叫声公鸡和母鸡的叫声交织在一起,乐曲情趣盎然。新知讲解戴上母鸡的头饰,扮演母鸡的小组进行角色模仿,在听到母鸡主题音乐一一母鸡报蛋声时,模仿母鸡的神态进行表演。听听、动动新知讲解戴上公鸡的头饰,扮演公鸡的小组进行角色模仿,在听到公鸡主题音乐一一公鸡报晓声时,模仿公鸡的神态自由做一种动作表演。听听、动动新知讲解欣赏乐曲完整欣赏《公鸡和母鸡》,边欣赏边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和动作。《公鸡和母鸡》
——「法」圣—桑
《吹口哨的人与狗》又译《吹口哨的少年和小狗》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创作的通俗管弦乐小曲,乐曲描绘了小主人养了一只可爱的小狗,每天小主人都会带着心爱的小狗,吹着欢快的口哨,到林荫道上散步、玩耍的情景。欣赏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
——「美」普赖尔
听一听音乐中有什么特殊的声音?欣赏乐曲音乐中有口哨声、小狗叫声还有小鸟的叫声。《吹口哨的人与狗》
——「美」普赖尔
《吹口哨的人与狗》
——「美」普赖尔
新知讲解通过“口哨”的音色体会音乐情绪。欣赏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
——「美」普赖尔
哪个表情更适合这段音乐呢?ABCAA’新知讲解《吹口哨的人与狗》
——「美」普赖尔
分段欣赏,分析每段的情绪,按老师要求进行律动和表演。回旋曲式:主题音乐出现三次以上,中间以不同插部的交替而构成的曲式。
基本结构:A B A C A回 旋 曲 式新知讲解拓展学习 一部分同学扮演小主人,另一部分同学扮演小狗,随着音乐的欢快节奏,悠闲自得地吹一吹口哨,走一走,演一演。听出乐曲中模仿口哨的声音和小狗的叫声,并用动作表示出来。听听、演演课堂总结谈一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吧!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公鸡和母鸡》和《吹口哨的人与狗》。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与小动物和谐相处,并爱护身边他们。板书设计作业布置 回家练习主题旋律,试着用口哨吹一吹。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花城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第9节《音乐中的小动物(二)》教学设计
课 时:1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内容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富有情趣,便于他们发挥想象,在音乐活动中,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表现能力。在教学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的认知最近发展区,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创设多个音乐实践活动,通过教师指导,学生亲身参与,在聆听、想象、体验、表演中,发展音乐欣赏和表现的能力,提高音乐审美水平。
通过“聆听——想象——发现——体验——表现”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开展一系列的音乐实践活动,内化音乐要素,逐步升华对乐曲的理解,加深情感体验,把教学活动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紧密结合。 教材分析: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选自法国作曲家圣-桑于1886年所作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首先由钢琴和小提琴奏出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和顿音,模仿母鸡咯咯的啼叫声,仿佛刚刚下了蛋的母在报喜。《吹口哨的少年与狗》又译《口哨与小狗》。是美国作曲家、长号演奏家普莱亚创作的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荫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好奇、好动、想象力丰富,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热爱,也喜欢小动物。经过前面两年的音乐学习,他们积累了学习经验扩展了认知领域,感受体验和探索创造的能力不断增强,具备了一定的欣赏能力和听辨能力。但要在乐曲的欣赏中根据音乐要素想象出不同的音乐情绪、音乐情境和音乐形象,并学会表现,需要梯度渐进的学习步骤。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设计符合他们特点的音乐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获得感知音乐的能力和学习音乐的动力。
教学用具:课件、录音机、公鸡母鸡头饰。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音乐中的小动物(二)》
第二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三年级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欣赏《公鸡和母鸡》及《吹口哨的人与狗》,能用动作表现音乐所表达的形象;通过欣赏乐曲《吹口哨的人与狗》,能够感受乐曲轻松、欢快的音乐情绪,并乐于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过程与方法:通过律动感受歌曲活泼、明快的情绪,体验模仿小动物的乐趣,用手表示出高低和节奏的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人与动物应和谐相处。
重点
感受、听辨音乐中的动物形象和音乐特点,尝试运用表现自己想象中的音乐形象。
难点
能根据音乐中的主题音乐辨别并表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录音,学生猜猜。
2、教师播放视频《可爱的小公鸡》和音频《母鸡咯咯叫》。
1、这是什么的叫声?你能模仿它们的叫声吗?
2、通过听赏了解公鸡和母鸡叫声的不同。
1、让学生分辨公鸡和母鸡的叫声。
2、活跃课堂气氛。
讲授新课
《公鸡和母鸡》
欣赏《公鸡和母鸡》
主奏乐器:钢琴和小提琴
分辨钢琴和小提琴的音色
2、听辨分析乐曲
引导学生听以钢琴模仿公鸡报晓的啼叫;喔喔喔的主题音乐和以钢琴、小提琴模仿母鸡不停咯咯叫的主题音乐。
3、听听动动:教师分别播放母鸡和公鸡的主题音乐,并下发头饰。
4、完整欣赏:教师播放乐曲指导学生参与表演。
学生欣赏乐曲,回答:你能听出是哪种乐器演奏的吗?
钢琴和小提琴奏出以同音反复组成的音调,这声音在模仿什么动物呢?
戴上头饰,在听到公鸡和母鸡主题音乐时,模仿它们的神态进行表演。
4、边欣赏边模拟公鸡和母鸡的叫声和动作。
初听乐曲,有个完整印象,并听辨乐器的音色。
聆听乐曲,分辨公鸡和母鸡的音乐形象,它们的叫声有时此起彼落,有时交织在一起,就像它们在对话或吵架,生气盎然,十分有趣。
活跃气氛,体会乐曲情绪、熟记主题旋律,掌握乐曲特点。
加深主题旋律印象,体会乐曲特点。
讲授新课
《吹口哨的人与狗》
欣赏全曲:教师播放乐曲,同时对乐曲进行介绍。
音乐中的声音有:口哨声、小狗叫声和小鸟的叫声。
分段聆听:
A段:(1)引导学生探讨音乐的情绪(欢快地);
介绍主题音乐并随钢琴模唱;
鼓励学生想象吹口哨人的形象(悠闲地、开心的形象);
鼓励学生根据想象进行律动表演;
B段:教师引导学聆听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
C段:引导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
完整聆听:教师播放全曲,到每一段结束时单击鼠标,出现相应的段落标记。
回旋曲式:主题音乐出现三次以上,中间以不同插部的交替而构成的曲式,称为“回旋曲式”。基本结构:A B A C A
学生欣赏,感受乐曲情绪,聆听老师讲述。
学生欣赏并回答:音乐中有什么特殊的声音?
2、学生在师指导下未完成
(1)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乐于探讨音乐的情绪; (2)认识主题音乐并随钢琴模唱;
(3)根据音乐的情绪,大胆想象并说一说吹口哨人的样子;
(4)学生尝试随音乐用律动的方式表现吹口哨人的动作、神态;集体随音乐做律动。
学生认真聆听B段:用语言讲述对音乐变化处的想象,并用律动的方式表现。
学生仔细聆听C段:拍节拍,感受节奏、速度的稳定,音乐情绪的平稳。
学和在聆听的过程中辨析A、B、C段,并说出A段主题出现了几次。
学生了解回旋曲式的概念和结构,并结合本课的学习加深记忆。
初听乐曲,留一下整体的印象,并为下一步学习打基础。
由于音乐表达情感的非语义性,要求欣赏者通过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把听到的声音转化为客观世界的形象和意境,并联系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情感经历去进行想象和联想。所以老师鼓励学生用语言描述体会到的音乐情绪,并乐于与老师探讨音乐的情绪。
鼓励学生充分发挥音乐想象力,并能用语言、身体动作表现音乐有变化的地方。
引导学生发现音乐要素对音乐情绪的影响,把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融入到音乐欣赏中。
加深主题旋律记忆,为回旋曲式的讲解奠定基础。
通过听赏来识记这抽象的概念会达到效果的效果。
拓展延伸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听听演演
一部分同学扮演小主人,另一部分同学扮演小狗,随着音乐的欢快节奏,悠闲自得地吹一吹口哨,走一走,演一演。听出乐曲中模仿口哨的声音和小狗的叫声,并用动作表示出来。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公鸡和母鸡》和《吹口哨的人与狗》。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与小动物和谐相处,并爱护身边他们。
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
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
板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