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区域地理部分之-----《中国地理》
【考纲解读】:
(1) 疆域、行政区划
(2) 人口的增长、分布、政策
(3) 地形地势特征、山脉、地形区
(4) 气候特征与成因
(5) 主要河流、水文特点、黄河和长江的开发
(6) 自然资源概况、分布、开发、保护
(7) 农业分布概况
(8) 工业分布特点
(9) 交通运输的地区分布
(10) 北方、南方、西北、青藏地理单元划分、特征、差异。
(11) 主要省区、经济区发展条件、特点、关联、差异,区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命题方向】:
本部分内容在作为高考命题的背景和基础时,高度关注我国人口、自然;人口、社会发展等的现实问题;关注国土整治与开发的重大举措,关注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或成就。命题方向突出表现在:
1.地理定位
2.我国的自然、经济区域差异
【真题回放】:
【1】(08,全国)产业重心是区域产业产值空间分布的重心。图2示意中国三次产业重心的经、纬度变化(不含台湾、香港、澳门的统计资料)。完成1~3题。
1.圈中①、②、③线依次代表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
【解析】:我国第一产业(农业)产业中心主要还是分布在气候优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的东部南部地区,不论产业如何转移,农业还是在这些自然条件优越的地方发展为主,所以图中③线经纬度基本变化不大,且总是在我国东南部,因此③线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工业)在我国产业转移上趋势是由东向西,实际中心仍然偏东,因为东部经济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所以①线符合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在我国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而且随着产业转移,东部第二产业逐渐向中西部转移,而第三产业(服务业)会不断上升,甚至会成为主要产业,因此②线在左图中明显向东转移,符合第三产业特点。
2.从产业重心的纬度变化看
A.三次产业重心均向北移动 B.第一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C.第二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D.第三产业重心移动最快
【解析】:右图中三条线中①②向南移而三略向北移③,所以A错;在左图中三线移动速度相差不大,右图南北移动的幅度和速度有明显差异,可以明显看出①线在同样的时间内,移动的纬度幅度最大,所以①线移动最快,上一题得出①线为第二产业,所以本题选C
3.自1985年至2003年,产业重心移动的趋势是
A.第二产业向东南 B.第二产业向东北
C.第一产业向东南 D.第三产业向东南
【解析】:①左图中基本向西,右图向南,所以第二产业向西南;②左图中基本向东,右图向南,所以第三产业向东南;③左图中变化不大,2002略偏西,右图也是波动变化后期向北,所以第一产业变动不大,仅略向西北移一点点。
4.我国不断加大对西部地区生态补偿力度的主要原因是
A.西部地区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
B.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需要大力扶持
C.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需要资金开发
D.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
【解析】:我国的大江大河的水源保护区主要分布区是青藏高原,也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B、C两个选项都与题干要求不符。
【2】(08,广东)年蒸发量变化速率指标能够反映蒸发量的时间变化。如“-40mm/10a”表示年蒸发量10年间减少了40毫米。读下图,结合相关知识回答: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956—2000年全国年蒸发量变化速率(mm/a)空间分布图
1.对我国年蒸发量变化趋势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蒸发量变化最大
B.华北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C.长江中下游地区蒸发良呈增加趋势
D.全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2.下列选项与我国大部分地区蒸发量呈正相关的是
①日照时数 ②相对湿度 ③风速 ④气温 ⑤空气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④⑤
【解析】:1:读懂题义后,在图中能很快中国除四川盆地、汉中谷地和东北松嫩平原等地的一部分有增加的趋势外,全国绝大部分地区都是减少的,而西北变化最大,有些地方甚至超过了-120mm/10a。
2:影响蒸发量的因素主要是太阳辐射、天气状况、风速等因素。
【3】(08,上海)人口流动和人口增长会对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很大影响。读图回答:
为推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国务院将我国分为中部、东北部、西部、东部四大地区,并提出了“中部崛起”、“东北振兴”、“西部开发”和“东部新跨越”的战略决策。
(1).在四大地区中,人口净流入量最大的是——地区,人口净流出量最大的是——地区。在四大地区中,1相互之间人口流动总量最小的是——地区与_____ 地区。
(2).从四大地区人口流向看,_____地区与____地区向____地区的流动成为区际人口流动的主流,从流入区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提出自己的看法。
【解析】:通过读图和计算人口的迁入区和迁出区。从图中人口、环境、粮食、工业、资源、环境污染程度的关系图可以很清楚地使学生理清条理,弄清联系。
【答案】:(1)、东部;中部;中部;东北
(2)、西部;中部;东部;流入区(东部地区)第二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和集聚的需要
(3)、该模式显示: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工业产值、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但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有所上升;当工农业生产上升,资源急剧减少,环境污染加剧,人口增长趋于平缓;当人口增长缓慢,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开源节流,合理利用各种资源;防治污染,保护环境与生态;发展绿色农业,储备足够粮食;发展节能型、环保型工业,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4】(08,广东)10.20世纪80年代,我国在沿海设立了一批对外开放港口城市,开启了外商在中国大规模投资的序幕。根据下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资料一】:
【资料二】:
图20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图
【资料三】:
图21 外商在中国投资产业结构图 (2000年)
【资料四】:见表2
表2 不同年代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的地区比例(%)
1990年 1995年 1999年 2000年
东部地区 93.86 87.69 87.77 87.83
中部地区 3.87 9.25 9.38 9.17
西部地区 2.27 3.06 2.85 3.00
(1)图20表明外商在中国东—中—西部投资增长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__
__________,外商投资快速增长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填正确项字母)。
A、自然条件优越 B、市场潜力大
C、矿产资源丰富 D、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成熟
E、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转移
(2)图21表明外商在中国投资的产业结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表2反映出外商在中国投资的地区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
(3)分析外商在东部投资的原因。
(4)中西部应该采取哪些对策吸引投资。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从图标中获取地理要素和定量关系的能力,描述、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以及探究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答案】:
(1)共同特征:①外商在中国投资增长速度变化大(波动性强);②1990-1992年增长(上
升);③1994-1995年和1997-1999年减小(下降);④1992-1994年增长速度最快;⑤1998-1999年增长速度最慢。BDE
(2)产业结构特征: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第二产业)。地区分布特征:①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沿海地区)或集中程度高;②东部高西部低(从东部向西部递减)。
(3)原因:①地理位置优越;②交通便利;③地势低平,气候温和多雨(气候条件优越);④经济发达,城市密集;⑤基础设施完善;⑥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⑦文化科技发达,人口素质高;⑧市场潜力大,居民消费水平高,购买力强;⑨经济腹地广;⑩市场经济体制健全,优惠政策多(政府管理比较高效)。
(4)对策:①提高办事效率,优化投资环境;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③改善生态环境;④④加大教育投入,培养高素质人才;⑤扩大税收等优惠政策;⑥调整产业政策,引导投资方向。
【5】(08,山东)图2是我国某地区略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四座山地的垂直自然带谱中均有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荒漠带 D.山地冰雪带
2.图中景观图片为黄土塬(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黄土塬上水循环过程不同于黄土高原其它地貌类型区,其最弱的环节是
A.降水 B.下渗 C.蒸发 D.地表径流
【解析】:第1题:图中四座山分别是华山、吕梁山、贺兰山、阴山,都属于中高山,又都主要我国的温带季风区,其中贺兰山位于温带季风区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分界线上,华山位于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区分界线上,四座山的基带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华山北坡、贺兰山东坡),再向上应该都存在山地针叶林带,但不一定都有山地荒漠带、山地冰雪带,垂直自然带跟水平自然带相似,但不相同。
第2题:从“黄土高原地区面积广阔、地面平坦的黄土高地”看出黄土塬坡度小、面积大,是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农耕区,地面径流的汇集与地形坡度有着很密集的联系,地面平坦的地区,降水后,下渗强烈,但地面径流的汇集速度比较慢,但黄土高原上黄土峁、黄土梁和沟谷地区地面径流强大,容易形成强烈的水土流失。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并不是黄土高原到处都是地表侵蚀强烈,黄土塬地区地形平坦,如果再有良好的植被覆盖,那么下渗、蒸发都会比较强烈。
【6】(08,江苏)《中国国家地理》根据富饶的程度、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程度等,评出我国10大“新天府”,苏北平原名列其中.下列叙述中,属于入选条件的有
①灌溉与泄洪工程建设改善了自然条件 ②大面积使用化肥、农药提高粮食产量③海平面上升有利于开采利用地下水 ④高产稳产农田建设提高了土地生产力⑤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A. 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⑤ D.①④⑤
【解析】:苏北平原位于江苏中北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条件优越、水源充足,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
【7】(08,江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湖南省被誉为“有色金属之乡”,已探明储量的有色金属有27种,其中锑的储
量居世界首位,钨、铋、铅锌储量也很丰富。湖南省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基础较好,株洲有全国规模大、技术先进的铅锌冶炼厂。
【材料二】:图16为“湖南省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条件示意图”。
【材料三】:湘东和湘南地区主要有色金属矿储量情况表
(1)湖南省有色金属矿产资源的特点有 、 。
(2)湖南省水能资源主要分布在 ,影响其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3)分析比较湘东和湘南地区发展有色金属工业的有利条件。
(4)酸雨是PH值小于5.6,的大气降水。湖南省酸雨最严重的城市有 等。分析该地区多酸雨的主要人为原因及其防治措施。
【解析】:湖南省有色金属资源丰富,种类多,储量大,主要分布在湖南南部和中西部,湘东地区城市密集,工业基础好,交通发达;湘南资源丰富和水能资源丰富.在有色金属的冶炼过程中有着大量的硫氧化和物排放,湖南降水丰富,更增加了酸雨的程度.
【答案】:
(1) 种类多,储量大,分布不均
(2) 西部、南部山区 地形
(3) 湘东: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交通便利;湘南:有色金属丰富,水能丰富
(4) 长沙 有色金属冶炼发达,排放酸性气体多 调整能源结构 降低能耗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9】(08,重庆)图8是1月某时地面天气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问题。
(1) 此时控制A地的锋面类型是 。简析A地的天气特征及成因。
(2) 此天气系统引起的主要灾害性天气对图9阴影区域的农业生产有何危害?
(3) 图9阴影区域是我国21世纪重点建设的能源基地,说明该能源基地建设的有利区位条件。
(4)图10为能源基地某产业链示意图,填出E、F处的工业部门。此产业链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请说明理由。
(5) 与20世纪初期的鲁尔区比较,该能源基地所在地区面临哪些不同的主要环境问题?简要回答导致这些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因素。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能源(资源)基地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能源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学生在学习时要能对照鲁尔区的兴起、衰落和解决措施为参照。
【答案】:(1)冷锋天气特征:降水、大风、降温等天气。成因:①暖空气沿锋而被迫抬升,成云致雨;②水平气压梯度大,风力大;③受冷空气影响,气温下降。(2)农作物遭受冻害,破坏牧场和基础设施。(3)煤炭、天然气能源资源丰富;质量好,开采条件好;地形开阔平坦,靠近水源;交通便利,临近消费区。(4)E:电力工业,F:建材工业。理由:充分利用废弃物;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环境。(5)主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主要人为因素:不合理垦殖,超载放牧,过度砍伐,乱挖滥采矿产资源。
【预测2009】: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来看,命题趋势主要表现在对各区域气候、地形、农业生产、河流、铁路、工业布局的考察,且多以区域对比的方法,体现差异。
另外,结合时事热点及最新考纲内容的变化,2009年对该部分内容的考察可能会集中在下列几点:
1.经纬网地图为切入点,考察区位特征
2.等高线地图、地形剖面图等形式,对区域特征及其影响进行考察
3.以国内重大决策、时事热点为背景,加大对重点区域的考察,如:结合中部崛起,分析资源、人口、城市、工农业生产、环境等的发展变化趋势
4.对局部地区气温、降水、地质、地貌的分析
5.对主要河流的水文特点,湖泊的生态环境问题的考察也是需要关注的重点
【模拟演练】:
一、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C山脉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请列举C山脉地理事物三条分界线。
(2)填出图中地理事物名称:水利枢纽④ ;山脉F 。
(3)分析黄河干流从②到③河段水量减少的原因。
(4)简要分析图中甲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二、下图1为我国某区域图,结合图1与图2回答下列问题。(25分)
(1)图1所示,甲城市是__________该城市所在地区将有一大型引水工程建成通过,指出该工程的起止点,并简要评价该工程的施工条件。
(2)写出经过甲城市的铁路干线名称,该东西向铁路二端点联系的海洋名称。
(3)图1所示地区地势特征为__________;图中乙为__________河?在图中用圆圈标出该河可能发生凌讯的河段。
(4)结合图2,判断该地区、该年1-9月间,农业生产上可能遭遇那些自然灾害,并分别说明判断依据。
三、读我国回归线附近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是 、 和珠江三角洲。(2)回归线附近多荒漠景观,而我国回归线附近地区景观明显不同,请简要描述图示地区地理环境特点。
(3)根据图中信息,如何发挥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发展工业?开发利用过程中应重点注意哪些生态环境问题?
(4)近两年来,台湾农产品逐步进入大陆市场。台湾西南部是其重要的农业基地,请分析其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
四、读图文材料,回答:
【材料一】 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
【材料二】 环渤海她区包括中国北方的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等省市,经济腹地涵盖华北、东北、西北等地。加快该地区的发展,将大大提升北方沿海地区的国际竞争力,从而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第三极”
【材料三】“环渤海地区略图”、“长江三角洲地区简图”
(1)有专家建议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此建议的好处。
(2)比较A、B两城市在交通运输方面的区位特点,简析两城市形成的共同自然条件。 某中学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区域可持续发展”为题对以上两区域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该小组研究内容的一部分,请你写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3)连接长三角与环渤海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速铁路已于2008年4月18日正式动工建设。该铁路优先采用以桥代路方式,这样做除了能节约宝贵的土地资源外,还有何好处
(4)调查发现,来自欧美的外资企业倾向于在以上两区域投资建厂,试分析这样做的理由。 (5)2008年4月中旬,甲湖“蓝藻”再度爆发。请你设计用遥感技术对该湖水质状况监测的方案。
五、阅读以下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300余千米,其源头冰川末端海拔5400余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干流全长5464千米,水面落差4480米。
【材料二】长江、黄河干流剖面示意图
(1)根据坐标计算:玉树的海拔约 米,黄河上游干流的流程约 千米。
(2)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黄河沿岸两处灌溉农业区的名称: C D
(3)A点位于 省境内,请描述AB段河流的主要水文特征。
(4)根据河道剖面特征分析,长江水患主要发生在 游河段,黄河水患主要发生在 游河
段,简述这两个河段易发生水患的共同原因。
六、阅读下列三段材料和图7,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2007年9月22日消息:经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我国将在海南省文
昌市建设新的航天发射场。建成后,它将成为我国第四个航天发射中心。
【材料二】: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
发射中心成功升空。
【材料三】:2000年12月中越两国达成一致协定,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
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双方按各1/2的比例
划分北部湾。
(1)简述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具有的区位优势?
(2)在A地建城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图中经过A城的铁路线是 铁路,
城市A以 工业最为著名,分析此地发展该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3)B处是 盐场,简述本盐场的形成原因?
(4)海南岛是冬季北京的蔬菜供应基地,冬季影响该岛蔬菜生长的限制性气候因素是 ,为什么?
七、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宁夏平原与法国的葡萄种植区相比,在气候方面,前者为__________气候,法国以______气候为主(以上两空请从下图A~D中选择,填字母)。葡萄种植区主要在法国的 部。
2006年3月,河流在P地突然决堤泛滥,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2)试评价宁夏平原种植葡萄、发展葡萄酒业的区位因素。
(3)Q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附近地区的气温 (高、低),这主要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宁夏平原农业开发强度超过自然承载力,将可能会引发哪些环境问题?
(5)图中的铜矿产地是 ;经过该区的铁路干线 ________、_______;下列水电站属于宁夏的是( )
A.青铜峡 B.八盘峡 C.刘家峡 D.盐锅峡
八、2008年1月10日以来在我国发生的极为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持续时间之长,降
温幅度和降水强度之大,覆盖地域之广,历史罕见,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灾
害发生时段恰逢春运高峰,主要发生地域又是我国交通、电力、煤炭和其它物资运送的重要
通道和人口稠密地区,因此灾害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呈现叠加放大效应,给灾区群众生产生活
造成了很多困难。尤其是南方地区,受灾尤为严重。据此材料并结合示意图回答问题:
(1)造成这次大范围降雪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
(2)这次大雪给我国的交通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指出与京珠高速公路平行的B、C铁路名
称( )
A.焦柳、京九 B.京沪、京广 C.京广、京九 D.宝成、焦柳
(3)此次暴风雪灾害中,煤、电、油的运输关系到民生的大问题,写出煤外运路线。 大同→ 焦作→ 神木→
(4)这场雪害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为了更好的防灾减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下游部分省市分布图
【材料二】:洞庭湖年输沙量和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资料来源:长江水利网)
表1 洞庭湖年输沙量
年输沙量(108m3) 占入湖总沙量(%)
长江来沙 1.094 82.0
四水来沙 0.241 18.0
入湖总沙量 1.335 100
出湖总沙量 0.351 26.3
湖内沉积量 0.984 73.7
注:四水指流入洞庭湖的湘江、资水、沅江、醴水四条水系。
表2 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的演变
年份 1949 1958 1974 1977 1984
湖泊面积(km2) 4 350 3 141 2 820 2 740 2 691
湖泊容积(108m3) 293 228 188 178 174
(1)长江在A河段被称为 ,该河段的河道特征是 ; 。请用地质作用的原理解释这些特点形成的原因
(2)为什么长江带给洞庭湖的泥沙比其他四条支流的泥沙还多?
(3)长江在 季节输入洞庭湖的泥沙最多,原因是什么?
(4)试分析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5)图示南部地区的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形成的根本原因及有效的治理措施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1)河北省现山西省分界线;地势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分界线;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分
线;东部地带与中部地带分界线(2)小浪底 贺兰山(3)自然原因:河流主要流经干旱区,
降水量少,没有支流流入;人为原因:沿岸城市、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量大。(4)有利
条件: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不利条件;多春旱(或旱涝),水资源缺乏;
土壤多盐碱地,多风沙。
二、(1)郑州;丹江口水库,北京 利:地势南高北低,可自流引水 不利:南段经过低山
丘陵地区,北段要跨越黄河工程量都较大 (2)京广线、陇海线;东临黄海,西临北海(3)
由西向东倾斜(西高东低);黄河;图圈在山东段(4)1、2月降水偏少,2月气温又明显偏,
小麦可能遭到冻害 3、4月降水比常年明显偏少,而气温又明显偏高所以可能出现 春旱
夏季6、7月降水明显偏多,该平原地区排水不畅可能出现洪涝灾害。
三、(1)云贵高原 东南丘陵(两广丘陵)(2)地形以山地、高原、丘陵为主,地形东西起伏差异较大;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有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外流河众多,水量充足,汛期较长;自然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等等。(3)本区有色金属矿丰富 、水力资源丰富 ,适合发展有色金属开采和冶炼工业 。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水土流失 和酸雨问题。(4)处于热带,光热水资源丰富;平原地形相对较多,且土地资源类型多样;灌溉便利;交通便利;开发历史悠久;人口较多,内部和外部市场广阔等。
四、(1)①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的成本与难度;②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③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率。(2)A是沿海港口城市, B是内陆铁路枢纽城市。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温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热同期;都位于河流沿岸。(3)减少对其他交通线路的影响(4)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基础雄厚; 基础设施状况较好; 高素质人才比较集中; 符合欧美企业的产业结构和技术层次的需要。(5)方案:①获得该湖水质状况遥感影像资料(或建立该湖水质遥感监测预报系统);②对水质出现的异常状况进行分析,提出预报(或根据遥感信息对水质状况监测分析,提出防治措施)。
五、(1)3780 3278 (2)宁夏平原 河套平原(3)青海 落差大,水流急,水力丰,水流清(或含沙量小)(4)中 下 原因:在长江中游和黄河下游,河流落差小,流速缓,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形成“地上河”(或“悬河”),泄洪能力下降。
六、(1)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提高火箭运载能力;②海运便利,利于运输大型火箭;
③安全性高,三面临海,利于火箭残骸安全坠落。(2)自然资源(铁矿资源丰富)成昆 钢
铁 ①原料丰富(靠近铁矿区);②能源丰富(附近有煤矿、水电站);③水源充沛(地处两
江汇合处);④水陆交通便利;⑤国家政策的支持 (3)莺歌海盐场 ①位于东南季风的背
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较低,光照强,蒸发旺盛;③地形平坦开阔;④附近海水盐度较高 。
(4)水分 ①冬季,雨季已结束,降水稀少 ;②纬度低,光照强,蒸发旺盛 ;③该地常年都是农作物的生长期,需水量巨大
七、(1)C、B、南部 , 凌汛 (2)自然区位因素: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寒冷,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大,全年降水较少,。夏季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充足),有利于提高葡萄的品质;冬季气温适宜葡萄过冬。地形——地形平坦开阔,土壤——宁夏平原,土壤肥沃。水源——地处贺兰山东麓、黄河西岸,地下水,地表水丰富,(丰富的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区位条件:劳动力价格低廉(劳动力成本低);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公路、铁路交通运输便利,市场广阔,国家政策(3)、 高 Q地位于贺兰山东麓,为冬季风的背风坡,(地形阻挡了冬季风) (4)土壤的次生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加重下游缺水或断流。(5)、甘肃白银 兰新线,兰青线 A
八、(1)B(2)C(3)大同→ (秦皇岛)焦作→ ((兖州)——)日照)神木→ (黄骅港) (4)加强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提前发布准确的气象警报,提醒有关部门做好防御准备。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政策法规体系;实施预防措施。(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九、(1)荆江 河道弯曲,有“九曲回肠”之称? 部分河段形成地上河 长江在流经该地区时,因江面变宽,水流变缓,流速降低,泥沙沉积(流水沉积)而成。(2)因为长江的水量、含沙量比其他四条水系大得多。(3)夏秋 此时长江流域降水量大,长江水位高于洞庭湖水位,长江水流入洞庭湖,将大量泥沙带入洞庭湖沉积下来。(4)围湖造田和泥沙淤积。洞庭湖面积与容积缩小,使其调蓄洪水的功能减弱,导致长江中下游及湘江等流域洪涝灾害出现的次数(频率)和强度增加。(5)水土流失。强取耕地和农村生活能源缺乏。封山育林,切实解决农村生活能源如发展小水电、打省柴灶,发展沼气等。
A B C D
2008050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3 页 (共 1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