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3《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8.3《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1-05 19:46: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就会受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计算平均数的过程,认识平均数的灵敏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平均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体会一个数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平均数的灵敏性。
教学方法
引导探究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
淘气调查了操场上做游戏的小朋友的年龄情况:
7岁,7岁,7岁,8岁,8岁,8岁,9岁,9岁。
(1)计算这些小朋友的平均年龄。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答案。
(2)这时,老师也加入做游戏的队伍。他的年龄是45 岁,估计并计算此时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学生计算,发表意见。
师: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此时的平均年龄。这个年龄能代表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吗?同学们不必急于回答,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二、新课学习
1、了解平均数的应用
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 即一名成年人可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 免费乘车。
(1)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呢?
学生讨论。
(2)据统计,目前北京市6岁男童身高的平均值为 119.3cm,女同身高平均值为118.7cm。请根据上面信息解释免票线的合理性。
师: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接下来看另一个问题。
2、探讨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课件:“新苗杯”少儿歌手大奖赛的成绩统计表。
评委1
评委2
评委3
评委4
评委5
平均数
选手1
92
94
94
96
100
选手2
97
99
100
84
95
选手3
90
98
87
85
90
思考并回答:
①这题求的是什么平均数?
②必须要知道什么?
③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先让学生分小组试着做一遍,再选几名学生代表,讲一讲他们是怎样做的,老师将学生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后集体订正。
把统计表填写完整,并排出名次。
小组合作学习:探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平均分。
①观察比较:与上面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思考并解答:你能联系上面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放手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在讲一讲是怎样做的。教师将学生说的解题过程板书出来,使学生明白:条件与问题不同,计算方法和步骤也就不同,最后集体订正。
结论总结
师:名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变化?
学生互相讨论,然后汇报。
师小结:平均数具有代表性,能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任何一个数的变化,平均数都有反应。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四、课堂练习
1、解决课前问题
师:现在我们回到课开始时的题目。我们可以通过计算求出此时的平均年龄,这个年龄能代表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吗?
2、完成教材第88页“试一试”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
3、下面是某班4个小组学生对8种水果(香蕉、苹果、梨、桃、橘子、西瓜、葡萄、菠萝)喜好程度的排序结果,1表示喜好程度最高。
根据上面的结果,将8种水果按照喜好程度从高到低
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
五、作业布置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学生自由说一说)
2、作业布置:练习七第6、7题。
六、板书设计
平均数的再认识
求平均数的方法: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第一种算法:
选手1:(92+98+94+96+100)÷5=96(分) ①
选手2:(97+99+100+84+95)÷5=95.8(分) ②
选手3:(90+98+87+85+90)÷5=90(分) ③
第二种算法:
选手1:(98+94+96)÷3=96(分) ①
选手2:(97+99+95)÷3=97(分) ②
选手3:(90+87+90)÷3=89(分) 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