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数的再认识》学案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求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具有代表性,任何一个数有变化,平均数就会受影响。
2.通过计算平均数的过程,认识平均数的灵敏性。
3.通过学习平均数,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认识平均数的代表性,体会一个数变化引起平均数的变化。
三、导学问题
1.情境引入
淘气调查了操场上做游戏的小朋友的年龄情况:
7岁,7岁,7岁,8岁,8岁,8岁,9岁,9岁。
计算这些小朋友的平均年龄。
(2)这时,老师也加入做游戏的队伍。他的年龄是45 岁,估计并计算此时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是多少。
2.探究新知
(1)了解平均数的应用
①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1.2m这个数据可能是如何得到的呢?
②请根据信息解释免票线的合理性。
(2)把统计表填写完整,排出名次。
①这题求的是什么平均数?
②必须要知道什么?
③你会解答这道题吗?
探讨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的平均分。
①与上面的条件与问题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②你能联系上面的解题思路计算出这题的结果吗?
(3)观察两次名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变化?
(4)现在我们回到课开始时的题目。这个年龄能代表做游戏的人的平均年龄吗?
3.检测练习
(1)四(3)班同学做好事,第一天做好事30件,第二天上午做好事12件,下午做好事15件,四(3)班同学平均每天做好事的件数是(30+12+15)÷3=19(件)。
(2)学校举行演讲比赛,9位老师给一位同学的打分如下。(满分10分)
4 7 7.5 8 8.1 8.3 9 9.8 9
请采用一种方法给出这位同学合理的分数。
四、参考资料
1.新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教科书第87页教学内容。
2.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3.小学数学里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