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精品学案-3.1.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地理必修二精品学案-3.1.2《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4-17 15:5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三单元 产业活动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域类型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水稻种植业自主学习1、农业的地域类型概念:一定地域内形成______的、______的、______农业生产类型,它是历史长期发展的产物。2、热带迁移农业⑴概念⑵主要分布区:目前主要分布在______   、______   等热带森林及其边缘地区。⑶影响:大量破坏植被,引起______,使______恶化等3、水稻种植业(1)主要分布区: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季风气候区(2)区位因素:气候:______气候区,______。地形:多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形______,土壤______。劳动力:人口______,劳动力丰富,有丰富的水稻种植经验。市场:人口______,粮食需求量大,市场______。生产经验和食物偏好:种植历史______,稻米是人们喜爱的主要食粮。(3)亚洲(日本除外)水稻种植业特点:农户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____;水利工程量 ,单产高,商品率______;机械化水平______;科技水平______。(4)中国是世界上稻谷产量____的国家。图表导读 1、读教材图3-1-5 “世界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 ,回答下列问题。(1)世界主要有哪几种农业地域类型? (2)读图可以看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大洋洲的澳大利亚东南、美国五大湖区分别以哪种农业地域类型为主?(3)由图可知,世界内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哪儿?2、读教材图3—1—8“世界水稻种植业分布”,回答下列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水稻种植业自身的特征。 (2)结合下图和课本,找出水稻种植业的主要分布地区?(3)从地形、气候上看,这些地区有哪些共同点?(4)结合前面有关知识,说出这些区域人口分布特点?3. 读教材图3-1-11 “影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因素”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2)还有哪些限制性因素?(3)总结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及内在联系。合作探究1、亚洲水稻种植业单位面积产量高,为何商品率却低?2、亚洲水稻种植业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什么?试分析该区对农业威胁最大的自然因素及解决措施是什么? 典例感悟 例1.(06年江苏高考题)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比图中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____(大、小),其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 (2)、B地区和C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比较两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及农业生产条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的表格中B地区C地区商品粮基地名称农业地域类型优势自然条件限制性自然条件解析:本题以区域气温年较差分布为背景,综合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题在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气温的年较差比同纬度地区小;因为大气的热源主要来自地面,山区海拔较高,受地面辐射影响的强度不如近地面大气强;另外,该地区植被覆率高,对大气的调节作用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强。第(2)题,依据图中的经纬度位置和相对位置,可判断出B、C地区商品粮基地的名称,根据其纬度位置及长期的种植习惯,可判断出BC两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别属于水稻种植业和商品谷物农业;再结合两地具体的自然地理等特点,不难分析出两地发展农业的优势和限制性自然条件。答案:(1)小  地形(2)B地区C地区商品粮基地名称江淮地区三江平原农业地域类型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优势自然条件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灌溉水源充足平原面积广阔;土壤肥沃限制性自然条件水旱灾害频繁热量不足变式训练 1.右图中阴影部分代表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A.湘西山区的水稻种植 B.荷兰的花卉业 C.澳大利亚养牛业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读图三角形坐标图,回答2—4题。2.如果a.b、c分别表示农业生产社会经济投入中的劳动力投入、生产资料投入、科技投入,下列各点中最能代表亚洲水稻种植业的是 ( )A.① B ② C.③ D.④3.亚洲水稻种业的特点是   ( ) A.大农场经营为主B.生产规模小 C.机械化水平高 D.商品率高4.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有( )①地广人稀 ②气候终年温和多雨 ③人口稠密 ④水稻种植经验丰富 ⑤夏季高温多雨A.①③⑤ B.②④C.①②③ D.③④⑤
知识点二、混合农业自主学习1.概念:是   和   相互结合、兼而有之的综合性农业2、分布:欧洲、   和非洲的南非以及大洋洲的   、   等地3、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特点①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   ②利用时间合理、有效地   ③农场的经济收入比较   图表导读 读教材图图 3-1-13 “小麦—牧羊混合经营生态模式图”和表3-1-1“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回答下列问题。在农场内采用小麦种植和牧羊混合经营的方式,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有什么好处?(2)由表3-1-1 “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农场的农事安排”可以看出,小麦种植和牧羊在时间上有什么特点?这样有什么好处?(3)这种经营方式主要的农产品是什么?当地农民可根据什么调整它们的规模?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合作探究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是不是混合农业?2.我国内蒙古草原能否发展小麦——牧羊混合农业?为什么?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是世界上最典型的混合农业,分析其原因。 典例感悟例2: 读某农场的土地利用(上图)和年收入构成(下图)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该农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说明理由。(2)从区位选择的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的有利条件。解析:第(1)小题只要对世界农业地域的主要类型明确,对混合农业的概念清楚,就不难得到正确答案。第(2)小题,解题时应根据花卉生产需要的条件,再结合图中的条件来思考回答。答案:(1)混合农业   同时经营种植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在农场收入中各占一定的比重。(2)临近公路,便于运输   有河流穿过,满足有水需求 变式训练 (07年北京卷)读图,完成1~2题。1.图中箭头 A.①表示秸秆、沼渣和沼液供给养殖业B.②表示粮食、蔬菜和棉花等供给农户C.③表示果品、肉和蛋等供给食品加工D.④表示饲料、花卉和油料等供给市场 2.该图所示的农业属于 A.原始农业 B.自给农业 C.粗放农业 D.混合农业
【课后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有关热带迁移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目前,这种农业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地区
B. 迁移农业使用了现代化的农业机械
C. 迁移农业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D. 灌溉水源是限制这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08山东卷﹚ 下图是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回答2~3题
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该地工某种农产品的主要产区,该农产品为
A.茶叶 B.玉米 C.稻米 D.天然橡胶
3.下列产业部门中,目前最适宜由中国向图中甲国转移的是
A.汽车制造 B.精钢锻造 C.软件开发 D.家具制造
(东北师大)下图表示某区域城市化的三个发展阶段。完成4~5题。
4.由甲到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自然条件 B.市场因素 C.农业技术 D.交通运输
5.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的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 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 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中,田畴连绵不断。每一农家都把自己的天地分为三块,田块多作长条形,分别用以栽种水稻、棉花或油菜,以及花卉。农民全部集聚于田畴中央的聚落。以上是某地农业景观的描述,据此回答6~7题。
6、 该地农业景观可能出现的气候类型是              ( )
A.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草原气候 D.温带海洋性气候
7、农家将天地分成三块,作不同的使用,实施轮耕制,其主要目的是 ( )
A.降低生产风险 B.满足市场需要 C.保持土壤水分 D.减少劳动力支出
(山东省2006年模拟)读“某地农业生产联系示意”图,回答8~9题。
8.图示农业生产地域类型是
A.园艺业 B.游牧业 C.混合农业 D.大牧场放牧业
9.下列地区为该农业地域类型典型分布区的是
A.恒河平原南部 B.波德平原北部
C.拉普拉塔平原南部 D.墨累—达令河流域南部
10、(07年高考题)下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
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
二、综合题
11. (2007年全国卷II)下图为某国简图。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面问题。
(1)该国南部海域属于   洋。该国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
(2)从地理位置看,该国属于     气候,这种气候的特点是      。
(3)该国人口稠密,在地形、气候条件下,大部分地区形成的农业地域类型为     。
(4)说明该国气候、地形对发展该类型农业的不利影响。
12.阅读“我国某地区稻鸭共作技术实施示意图”,回答问题。
稻鸭共作技术改鸭子散养为围养,改白天放鸭为昼夜放鸭。将雏鸭放入稻田后,直到水稻抽穗为止,鸭子一直生活在稻田里。这样稻和鸭构成一个相互依赖、相互促进、共同生长的复合体系。
(1)稻鸭共作生产系统的生态及经济优势主要有哪些?
(2)我国东北地区发展水稻种植业有利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对推广这一技术,可能有什么不利影响?
(4)同样适合应用该技术的东亚国家主要有哪几个?
(5)我国南方的水平梯田,是怎样有效地减缓水土流失的?
参考答案
第一节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
第2课时 农业的地域类型
【学案导学】
知识点一、水稻种植业
图表导读
1、(1)提示:从图中看出,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有12种,它们分别是:热带迁移农业、热带定居农业、游牧业、水稻种植、谷物家畜农业、混合农业、地中海式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种植园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市场园艺业等。
(2)提示:水稻种植业、混合农业、乳畜业
(3)提示:世界内农业发达的地区主要分布在热量条件和降水条件配合交好的热带和温带地区。。
2、(1)提示:喜温、喜湿、高产的粮食作物。生产过程复杂,劳动强度大,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2)提示:东亚、南亚、东南亚的季风气候区
(3)提示:多为土地肥沃的河流沿岸与下游三角洲地区以及水源充足的丘陵地区。气候特点雨热同期。
(4)提示:人口是世界上最稠密地区之一,并且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下游三角洲等平原地带
3、(1)提示:影响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的为:
气候:季风气候,全年或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地形:集中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劳动力:人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市场:人口密集,粮食需求量。
(2)提示:一为季风气候,降水不均衡,水旱灾害频繁二为该区域科技水平低。
(3)提示:亚洲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之间有内在联系:亚洲水稻种植业具有经营规模小、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单产高但商品率低等特点,这些特点是相互依存的,且人多地少、生产规模小是形成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其内在联系如下图所示:
合作探究
1、提示:单产高是由于劳动力丰富,精耕细作;但由于人口稠密,消费量大,可供作为商品出售的粮食少,故商品率低。
2、提示:亚洲水稻种植业最突出的优势:季风气候,雨热同期;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
该区对农业威胁最大的自然因素旱涝,其形成原因是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风的强弱会带来旱涝灾害。解决措施:加强水利工程设施的建设。
变式训练
1、B 2、A 3、B 4、D
知识点二、混合农业
图表导读
(1)、可增加土壤的肥力,使农场形成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
(2)、由表可以看出,小麦种植和牧羊在时间上忙、闲错开:小麦种植的忙碌期分别为犁地(1~2月)、播种(3~5月)和收割(10~12月),这段时间恰好为牧羊活动的闲季;而牧羊活动的忙碌季节又恰是小麦的生长季节。这样可便于农民合理、有效地安排农业活动。从表中还可以分析出:夏季是小麦的忙季,冬季是牧羊的忙季,五月份小麦种植和牧羊都是忙季。
(3)、小麦和羊毛、羊肉。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去调整。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农民的经济收比较稳定。
合作探究
1、(1)混合农业一般是指在同一块田地里面既有谷物生产也有畜牧业的一种大规模农业生产,和我国的家畜、家禽饲养有很大区别。
(2)我国农耕区的家禽、家畜饲养只是作为副业,且规模较小,和世界混合农业的成因、生产过程都不一样,不能算作混合农业,只能成为谷物家畜农业。我国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可以认为是一种新型的混合农业。
2、不能。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只适宜发展畜牧业不宜发展小麦种植业。如果人为发展小麦种植,会导致草原生态的破坏,引起荒漠化加剧。
3、澳大利亚是世界上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重要的小麦出口国之一,其中,东南部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小麦—牧羊带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其原因:
(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澳大利亚中部大平原,地形平坦;有墨累—达令河和东水西调工程,灌溉条件较好。靠近主要公路,离海港较近,交通便利;机械化程度高,有政府的大力扶持等因素。
(2)生产活动安排科学、灵活。①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农场的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充分保持麦田的肥力;种植饲料饲养绵羊,而羊粪又可成为麦田的肥料。②有效合理的农事安排:小麦的耕作活动和牧业活动在一年内交通进行,小麦种植的农忙季节是秋季和春季,农闲季节是冬季;绵羊饲养的农忙季节是冬季,农闲季节是秋季和春季③灵活的生产选择:农民可根据市场需求决定多种小麦还是多牧羊,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3)问题解决及时: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的西侧,处在从东部海洋吹来的东南信风的背风坡和大分水岭的雨影区,降水稀少,水源成为这里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条件。为此,澳大利亚政府修建了东水西调工程。
变式训练
1、B 2、D
【课后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解析:热带迁移农业主要分布在亚马孙河流域和刚果河盆地,属于热带雨林地区,这里降水量大部需要灌溉。它属于一种原始型的农业类型,没有使用农业机械。迁移农业虽说生产很少,但对环境的破坏很大。
答案:A
2~3解析:第2题,图中所示农产品主要分布在东南亚的沿海平原及河流沿岸地区,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适宜水稻种植。第3题,越南家具有着悠久的历史,木材资源丰富,拥有较多的能工巧匠,劳动力成本低,生产管理费用相对较少。这些优势吸引了很多中国大陆、台湾地区和印度尼西亚等外资企业来越南投资办厂。越南木制品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欧盟和中国台湾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
答案:2.C 3.D
4~5、解析:随着城市规模扩大,人口数量增多,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将随着市场的需求而改变,该区域的生物多样性将减少,城市热岛效应将增强,污染可能将加剧,同时由于植被减少,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将变大。
答案:4、B 5、 A
6、解析:从材料中既种植水稻、油菜又种植花卉。可以分析得出为季风气候。
答案:A
7、解析:此地实行轮耕制类似于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这样可以适应市场的需求,见效市场风险。
答案: A
8~9解析:根据图示“天然牧草-畜牧-市场”信息,农业生产类型应属于面向市场的牧业生产,即大牧场放牧业。该农业地域类型在南面阿根廷的拉普拉塔平原南部分布最为典型。
答案:8、D 9、C
10、解析:生态农业
青藏高原海拔高,终年气温较低,属于高寒气候区;西北地区降水少,气候干旱;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不足;南方丘陵地区热量充足,农业类型多样。青藏高寒区种植饲料、发展沼气都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种植饲料也不可取,且青藏高原和西北地区均以游牧业为主;东北地区发展沼气必需建造玻璃温室,才能为冬季沼气池的运行提供温度;而“猪—沼—果(菜、菌、药、花)”生态农业模式,在我国南方地区非常有代表性,沼气一年四季均可运行。
答案:C
二、综合题
11、解析:(1)该国南部海域属印度洋,地形、地势特点可以从图中海拔、河流流向等方面判断。(2)判断出其地理位置,该国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该地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分布区,其气候特点是全年高温,分雨季、旱季。(3)孟加拉国的农业地域类型为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4)该国属热带季风气候,季风不稳定。从地形来看,地势低平,且防洪灾能力差,易造成洪涝灾害。 
答案:(1)①印度 ②以平原为主(大部分为大河下游冲积平原和三角洲)地势低平,北高南低
(2)③热带季风 ④全年气温高,降水量大; 分雨(湿)季和干(旱)季
(3)⑤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
(4)雨季降水集中(暴雨),地面低平排水不畅,形成洪涝灾害;(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在水稻生长需水量大时)如果雨季来得迟、去得早(或降水偏少),形成旱灾。
12、解析:(1)鸭子从雏鸭开始放入稻田中喂养直至水稻抽穗的过程中,鸭粪还田提高稻田的肥力,节省肥料,鸭还能吃杂草、害虫,减少农药、除草剂的大量使用,鸭不停地游动,促进稻田中养分的不断运动,有利于水稻生长,同时养鸭业获得了发展。
(2)从东北地区所处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3)由于东北地区纬度较高,昼夜温差较大,不利于鸭的生长。
(4)东亚五国中,考虑与我国纬度相近的国家,如日本、韩国,这些国家热量充足。
(5)南方多雨,以丘陵为主,修筑梯田,减少坡度,增加雨水下渗量,田埂阻挡泥沙被大量冲走。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清洁生产过程,发展无公害或绿色食品,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等都是高考考试的重点,本题通过“稻鸭具体技术实施”为题材,考查生态、经济、农业区位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及有关水土流失治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答案:(1)生态:鸭具有一定的除草功能;除虫功能;增肥效果;鸭的运动促进水田养分物质流动,刺激其生长发育。经济:生产过程明显省工节本(省去施肥、除草、用药等过程,同时又节省养鸭饲料等);产出的大米和鸭肉,基本无公害,且安全、优质,市场效益好。
(2)地势平坦;土地资源丰富(耕地面积广);土质肥沃;夏季热量较充足;雨热同期,水资源相对较充足等。
(3)由于东北地区气温偏低,导致鸭的(昼夜)耐寒性差,可能会发生病害,从而影响鸭的产量和质量。
(4)日本、韩国。
(5)由于水平梯田改变了山坡坡面的形态,使降落到梯田上的雨水,大部分下渗到梯田的土壤中,水分流失不多,携带的泥沙有限,对地表侵蚀作用减弱,因而有效地减缓了水土流失。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