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下11.3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粗盐提纯”实验不需要的仪器是( )
/
2.粗盐中所含的杂质主要是氯化镁.工业上常把粗盐晶体粉碎后,用饱和食盐水浸洗,再滤出食盐.对此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
B.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
D.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
3.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4.在粗盐提纯中有溶解、过滤、蒸发三大主要操作步骤,其中都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 ???
B.玻璃棒? ? ? ?
C.漏斗? ? ?
?D.铁架台
?
5.下列有关资源、能源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不仅大量存在于江河湖泊中,也存在于许多的生物体内
B.我国的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乱采滥挖的问题
C.空气中各成分广泛用于生产化肥,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等领域,是重要的用之不竭的资源
D.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将新疆的液化石油气输送到了东南沿海
6.有关“粗盐的初步提纯”基础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主要步骤是:称量与溶解、过滤、蒸发?
B.过滤时不需要用玻璃棒引流
C.过滤时为了除去所有杂质?
D.蒸发时,待滤液全部蒸干后,停止加热
7.有关粗盐提纯的实验操作合理的是( )
A.溶解前用玻璃棒研磨大颗粒粗盐??
B.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
C.加热蒸发时要不断搅拌直至水分全部蒸干?
D.实验结束随即用手将蒸发皿从铁架台的铁圈上取下
8.氯化钠是重要的盐.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氯化钠常用作生活调味品、腌制食品
B.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
C.“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滤液全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
D.配制50g10%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
9.粗盐提纯实验中,要将颗粒状粗盐研碎,其主要作用是( )
A.观察粗盐中是否含有杂质? ?
B.观察经研碎后粗盐的颜色变化
C.认识并使用实验仪器研钵? ?
D.加快溶解速率,缩短实验时间
10.下列是粗盐提纯的主要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 )
/
答案解析:
1. D
解析:A、烧杯由于完成溶解操作,过滤时用于盛放液体,故选项错误.
B、蒸发皿用于完成蒸发操作,故选项错误.
C、酒精灯用于完成蒸发操作,故选项错误.
D、溶解、过滤、蒸发时均不需要使用试管夹,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 D
解析:A、饱和食盐水不再溶解食盐,但可以溶解氯化镁,则“浸洗前后被浸洗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不变”,说法错误,故A错误;
B、浸洗前后食盐水组成不变,说法错误,氯化镁溶解其中,故B错误;
C、浸洗用的饱和食盐水可以无限次使用下去,说法错误,如果氯化镁也达饱和,则不能再继续使用,故C错误;
D、粗盐粉碎颗粒大小,直接影响浸洗后的食盐中氯化镁的含量,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D
3. C
解析:A、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的操作步骤是溶解、过滤、蒸发,即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一步是过滤(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溶解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能够加快粗盐的溶解速率;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液体飞溅;玻璃棒的作用不相同,该选项说法错误.
C、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计算、称量(量取)、溶解,乙实验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③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偏小,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故选项说法正确.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会造成溶剂的质量偏大,则会导致配制的溶液
故选:C.
4. B
解析:A、溶解、过滤时需使用烧杯,蒸发操作不需要使用烧杯,故选项错误.
B、溶解、过滤、蒸发都要用到的仪器是玻璃棒,其在溶解、过滤时作用分别是搅拌、引流;在蒸发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故选项正确.
C、过滤时需使用漏斗,溶解、蒸发时不需要使用漏斗,故选项错误.
D、过滤、蒸发时需使用铁架台,溶解操作不需要使用铁架台,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 B
解析:A.氯化钠大量存在于海洋中,故错误;
B.我国的稀土开采与生产过程中出现资源浪费,生态破坏,乱采滥挖的问题,应加以限制和保护,故正确;
C.空气中各成分作为原料广泛用于生产化肥、化工产品、炼钢,石油加工、运输等,是人类生产活动的重要资源,但是也应该合理使用,故错误;
D.西气东输输送的是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故错误.
故选B.
6. A
解析:A、粗盐提纯时应先进行称量,再进行溶解、过滤、蒸发等,“操作1”是称量,故A正确;
B、过滤时沿玻璃棒倾倒待过滤的液体,玻璃棒具有引流的作用,故错误;
C、过滤只能除去食盐中的不溶性杂质,故C错误;
D、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移去酒精灯停止加热,故D错误.
故选A.
7. B
解析:A、研磨大颗粒粗盐,能增大接触面积,能加速溶解速率;但应用研钵研磨,不能使用玻璃棒,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过滤时液体的液面要低于滤纸边缘,故选项说法正确.
C、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故选项说法错误.
D、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8. C
解析:A、氯化钠有咸味,常用作生活调味品、腌制食品,故A正确;
B、氯化钠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它在水中解离出自由移动的Na+和Cl﹣,故B正确;
C、“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当蒸发皿中的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就停止加热,故C错误.
D、配制50g10%氯化钠溶液的实验步骤是:计算、称量、溶解.故D错误.
故选C.
9. D
解析:粗盐提纯实验中要将粗盐在溶解前放在研钵中研碎,能增大粗盐与水的接触面积,有利于加速固体的溶解,缩短实验时间.?
?故选D.
10. D
解析:A、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量取一次,二是量程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10mL水,应使用10mL的量筒;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水,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漏斗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蒸发时,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防液体受热不均匀,造成液体飞溅,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课件11张PPT。人教版《化学》九年级 授课:多多老师慕 课 联 盟 课 程 开 发 中 心 www.moocun.com[慕联教育同步课程] 课程编号:慕课联盟课程开发中心 www.moocun.com第十一单元 粗 盐 中 难 溶 性 杂 质 的 去 除
TS20181208RW9110302QJJ学 习 目 标1.通过分析,能设计出分离食盐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案。
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巩固溶解、过滤操作技能。粗盐中含有可溶性杂质
(MgCl2,CaCl2等)
不溶性杂质(泥沙等)。
粗盐的提纯粗盐中含有什么?实验原理: 不溶性固体与可溶性固体分离采用溶解,过滤的方法。实验用品: 药品:粗盐,水
仪器:托盘天平,量筒,烧杯,玻璃棒,药 匙, 漏斗,铁架台(带铁圈),蒸发皿,酒精灯,坩埚钳,胶头滴管,滤纸,剪刀,火柴,纸片1. 溶解2 .过滤注意:
一贴、二低、三靠用量筒量取约10 mL水倒入烧杯中。用托盘天平称取
约5 g粗盐。将称取的粗盐逐渐加入烧杯里的水中,
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直至粗盐不再溶解为止。称量
剩余的粗盐。 用滤纸和漏斗制一个过滤器。将烧杯中
的液体沿玻璃棒倒入过滤器,进行过滤 。
若滤液仍浑浊,应再过滤一次。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二低:
①滤纸边缘要低于漏斗边缘;
②漏斗里的液面应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
①过滤时玻璃棒要靠在有三层滤纸的一边
②烧杯口要紧靠在玻璃棒上;
③漏斗的下端要紧靠在烧杯内壁,防止液滴飞溅。过滤的操作要领 将蒸发皿放到铁架台的铁圈上,把滤液
倒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并用玻
璃棒不断搅拌液体,待出现较多固体时
停止加热。 3.蒸发结晶:待蒸发皿中的固体冷却至室温后,称量所得固体质量。 4.称量:5.计算产率:思考?
通过溶解、过滤、蒸发操作之后,
得到的固体就是纯净的食盐了吗? 可溶性杂质:MgCl2、CaCl2、硫酸盐本 节 练 习1.粗盐提纯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粗盐溶液过滤后,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应该再过滤一次。
B.把蒸发皿放在铁圈上,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C.加热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液体。
D.当蒸发皿中的水全部蒸干时,再停止加热。D本 节 小 结粗盐的提纯慕联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亲爱的同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