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夏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夏津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1-07 09:52: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二历史上学期11月考测试题 2019.11.2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论语》中的这一记载反映了孔子主张(  )
A.仁者爱人 B.克己复礼 C.忠恕之道 D.为政以德
2.春秋战国时期,孔子主张“仁”和“礼”,法家强调“法”和“刑”,老子强调自然的静态平衡,墨子主张“爱无差等”,杂家主张“治国公平”“为民谋利”。这些主张的共同之处是(  )
A.重视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重视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C.都阐释了各自的“和谐”思想 D.都主张“礼”“法”并用
3.董仲舒的新儒学对限制君主权力过度膨胀有一定作用,依据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学说
C.“屈民而伸君” D.统治者必须实行仁政
4.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5.正如李贽在世时既受民间欢迎又遭官方禁止一样,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毁誉参半,他可谓是评价最为两极的历史人物之一。下列不属于其思想主张的是(  )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万物皆生于两”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自私是人的天性,无私则无心”
6、“明清之际思想批判的实质是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的活跃,他们使儒家思想更趋实事求是,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这里“新的历史条件”是指(  )
①近代科学的传入②新的生产因素和生产关系的萌芽③思想界因循守旧、陈腐不化④王朝统治的专制腐败
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7.恩格斯指出:“火药和火器的采用决不是一种暴力行为,而是一种工业的,也就是经济的进步。”这番话说明火药传入欧洲(  )
A.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欧洲政治的发展
C.导致欧洲骑士阶层逐步衰落 D.引起了欧洲的社会动荡
8.下列关于不同时期文人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顾恺之的绘画理论是中国古代的开创之作 B.吴道子的画被誉为“吴带当风”
C.北宋文人山水画构图气势宏伟 D.明清时期文人画与宋元文化没有任何渊源
9.苏格拉底提出,个人通过独立的思考,事情才有可能变得清楚;是知识让我们摆脱了私见,成为真正能行独立判断的主体。由此可见,苏格拉底主张(  )
A.“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B.美德来自于知识
C.教育有利于美德的培养 D.美德就是对善的认知
10.薄伽丘的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是文艺复兴的宣言。其代表作《十日谈》中不可能及的主张是(  )
A.弘扬人文精神 B.倡导民主共和
C.宣扬追求现世幸福 D.批判教会丑陋行为
11.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琪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
A.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B.世俗艺术水平落后
C.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D.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12.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所以他们进入天堂,要靠经历许多艰难,而不靠他人许以平安的保证。据此可以推断材料(  )
A.宣扬了人人平等的观念 B.打破人们对宗教的迷信
C.主张世俗权力高于教权 D.主张因信称义
13.重大社会变革,历史的进步,往往需要以思想解放为前提。14-16世纪欧洲发生的宗教改革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与发展,主要体现在(  )
①宣扬人性对抗神 ②反对迷信和宗教狭隘 ③强调宗教信仰自由 ④强调世俗生活合理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③④
14.孟德斯鸠的思想之花在美洲大陆结出宪政的硕果。这里的“宪政的硕果”是指(  )
A. 成功实践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B. 系统地提出了其分权制衡学说
C. 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 D. 美洲普遍建立起民主政治制度
15.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  )
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B.批判宗教神学
C.提出民主制度构想 D.促进思想解放??
16.“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说明牛顿的发现( )
A.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 B.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C.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D.使人类开始关注现实世界
17.他们孤傲、狂热、浪漫,却充满了反抗精神;他们内心充满了孤独与苦闷,却又蔑视群小。这就是英国诗人拜伦笔下的“拜伦式英雄”。这些“拜伦式英雄”体现了(  )
A.光荣革命时代的理性之光 B.启蒙运动时代的自我意识
C.工业革命时代的浪漫情怀 D.蒸汽时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18.中外艺术作品常有许多相同之处,以下两幅作品的共同点是( )
A.注重写实,作品栩栩如生 B.托物言志,表达对民间疾苦的关怀
C.注重写意,抒发个人情感 D.大胆创新,开拓绘画艺术的新流派
19.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  )
A.革命史观 B.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 D.近代化史
20.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重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
A.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B.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藩篱
C.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D.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21.有人认为,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武器,主要来自西方的民主主义、自由主义等思想。论者多将该运动以“反传统”一言以蔽之,其实,这场文化运动承袭着中华元典精神中的忧患意识、爱国主义等要义。该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对传统文化存在着绝对否定的倾向????B.纠结于传统与现代文化的选择问题
C.体现了传统与现代文化的碰撞融合????D.借助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民主思想
22.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与时俱进,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主要“新”在(  )。
A.符合社会主义革命的要求 B.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内涵
C.代表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 D.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23.以下是1917—1921年《新青年》的主题统计。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得出的推论是(  )
介绍马克思主义
西方习俗礼仪
国事要闻
文章数量(篇)
36
5
30
A.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当时中国思想界的一股强大思潮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唯一途径是报刊
C.为《新青年》撰写文章的都是马克思主义者 D.《新青年》最关心的主题是西方习俗礼仪
24.它的发表,解决了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革命目标、革命前途等系列重大问题,标志毛泽东思想成熟。“它”是 ( )
A.《井冈山的斗争》       B.《新民主主义论》
B.《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25.从1978年到1992年,历经14年的探索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明确方向。这里的“方向”指(  )
A.对内进行改革同时对外开放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长期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材料题(共3小题,50分)
26.(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荀子?
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道德经?
治国之有法术赏罚,犹若陆行之有犀车良马也,水行之有轻车便檝也,乘之者遂得其成。——?韩非子?
材料二 黄宗羲民本思想的来源是多方面的。其思想渊源,就广义而言,主要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民本”、“仁政”思想以及道家的“无君论”。而黄宗羲新民本思想之 “新”,就新在超越了传统民本思想的“君以民为本”、“臣为民请命”的“为民作主”旧范式,而提出了“民为主,君为客”的主权在民、君须为民服务的新思想,提出了以“天下之法(公 法)治天下”的民治主张,而这是“以君权为核心”的传统民本思想所无法企及的。
——吴光《论黄宗羲新民本思想的性质、内容、渊源及其现代意义》
材料三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主张。(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特点。(4分)
(3)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概括同为启蒙思想,为什么中国被称为“中世纪末的产物”,而法国则被称为“近代社会的宣言书”?(12分)
27.(14分)材料 下表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早期中国社会出现的主要口号:
时期
口号
1861—1899
中体西用;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实业救国;变法自强,君主立宪
1900—1909
预备立宪;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1910—1919
尊孔复古; 民主与科学;打倒孔家店;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1920—1929
打倒列强除军阀;以俄为师 ;打土豪,分田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表中这一时期口号的变化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8.(17分)科技发展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基础和动力.阅读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应星 约1666)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技的百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相信自己由神创造,居住在宇宙中心,是高贵的理性存在。这种信念先后受到了哥白尼、达尔文、弗洛伊德的打击,由此形成了人类的三次“精神创伤”:哥白尼发现人不居住在宇宙中心,达尔文主张人由动物进化来,弗洛伊德则力证人并非完全受理性支配。 --王晓华《一只名叫达尔文的甲虫》
材料三 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应星技成果的特点,列举明清时期有类似特点的科技著作。(4分)
(2)据材料二和所知识指出人类的前两次“精神创伤”的含义。(5 分)
(3)结合材料三总结3世纪以后东西方科技发展的状况,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15世纪以后西方科技迅速发展的原因。(8 分)
历史答案
1-5ACBBA 6-10AADAB 11-15CDDAC 16-20CCCDB 21-25CBABC
26、答案:(1)主张:君舟民水(或者答民本、重民);无为而治;法治、重法术赏罚。(3分)
(2)特点:思想来源多样化;突破传统民本思想;批判专制,具有民主色彩。(学生答出主权在民、民治等也可酌情得分.答出两点即可。4分)
(3)中国的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十分微弱;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黄宗羲等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或时代、阶级的局限性)(任意两点6分)
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接近确立;孟德斯鸠等资产阶级思想家以科学为指导,构建了资产阶级国家的理想蓝图;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倡科学与民主,宣扬平等与自由,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任意两点6分)
27、答案:【示例】
看法:这些口号反映了近代中国救亡与启蒙的两大主题。 (2分;救亡或启蒙任选其一)
说明: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先进国人开始救亡探索。洋务派提出“中体西用”口号,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救国;19世纪末面对列强掀起的瓜分狂潮,民族资产阶级以“变法自强、实业救国”、“民主共和”等的口号,创办实业并掀起变法及革命浪潮,以图挽救民族危亡。同时,这些口号也打破了国人天朝上国的迷梦,传播了新思想,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的解放,启迪了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 (10分。基本史实6分,逻辑清楚,语言顺畅,主题密切结合10分)
因此这一时期的口号反映了国人挽救民族危亡与解放人民思想的两大主题。(2分)
28、答案:(1)特点:总结性的传统科技巨著。(2分)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李时珍《本草纲目》。(2分)(2)第一次:哥白尼的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宇宙中的认识,动摇了神学的理论基础。 (2分)第二次:达尔文的进化论改变了人在生物界中的位置看法,冲击了人们的固有观念,打击了封建神学和统治,促进了思想解放.(3分)
(3)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此后中国科技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2分)原因:①欧洲资本主义兴起,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成长刺激了对技术的需求,为近代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和手段;②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发展和科技进步开辟了道路;③人文主义和理性精神解放了思想,推动近代科技迅速发展。 (6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