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2009届高考地理考点预测:人文地理部分之“人口、城市”【二】

文档属性

名称 21世纪教育网2009届高考地理考点预测:人文地理部分之“人口、城市”【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70.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09-04-17 0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人文地理部分之-----《人口、城市》
二、城市与城市化
【考纲解读】:
1.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3.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命题方向】:
近几年高考的命题规律大致如下:
(1)从考查内容来看,集中在城市化特征、进程;城市环境问题、城市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2)从考查形式来看,选择题、综合题都可出现,材料背景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且常以图表形式呈现。
(3)从能力考查方面看,大都注重读图、析图、提取信息、比较归纳、整合阐述观点等方面的考察。
【真题回放】:
1.(08,江苏)
图18是“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早期该城市选址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2)目前该城市的空间形态属于。M、P、Q中处是高级住宅区。
(3)拟在甲、乙两处规划建设高新技术工业城和石油化工城两座卫星城市。石油化工城应建在处.理由是什么。
(4)请简述甲、乙两卫星城建设对该城市发展的意义。。
【答案】(1)水运便利,取水方便
(2)集中式或团块式;P。
(3)甲位于河流下游;位于与盛行风向垂直方向的郊外;水陆交通便利。
(4)分担城市职能;缓解城市土地、交通压力;有利于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促进城市合理化发展。
2.(08,山东)
材料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图8表示的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9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1)读图8、9,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答案】(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来上升速度加快;
(2)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预测2009】:
1.可能继续以贴近现实的图表数据为切入点,考察城市化进程、特点、城市环境问题等。
2.以今年备受关注的重大现实案例为载体,分析城乡空间分布动态、考察城市环境保护、城市规划。
3.结合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的发展,考察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联系。
4.城市合理的规划和布局历来是高考热点,重点关注城市规划对城市发展的影响、城市规划设计方案的对比取舍。
5.结合重要城市的区域图,考察城市功能分区及其成因。
6.以区域图为背景,结合自然、社会、经济因素分析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模拟演练】:
1.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工业布局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计划在①②③④⑤⑥⑦⑧中选择合适位置建下列工业基地,请在工业基地括号内写出数码。 饮料工业基地( ) 钢铁工业基地( )?化学工业基地( ) 面包厂( )
电视机装配厂( ) 印刷厂( )
(2)图中原有工业基地和农业基地布局中,有一处明显的不合理,请找出来,并说明理由 。
(3)如果将乳牛场和蔬菜基地调换位置,是否合理 试述其理由 。
2.读下面“我国A城市区位示意图”,回答:
(1)图中A城市为 ,其优势区位是 。
(2)图中城市的区位选择反映我国南方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 。在我国与A城市区位类型一致的还有长江沿岸的 、 等城市。
(3) 是古代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因此, 对城址的选择影响很大。
3.下图为某大城市1968年、1990年、2000年的同比例尺平面示意图,比较三图回答:
(1)该城市从1968年到1990年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 。
② 。
③ 。
(2)该城市从1990年到200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
① 。
② 。
③ 。
④ 。
(3)从上述三图分析,未来城市变化的主要趋势是:

4.下图为某城市功能分区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功能区,该城区有一条河流穿过。据此回答:
(1).若该城市各功能区布局合理,则f最有可能是
A.住宅区 B.文化区 C.工业区 D.中心商务区
(2).若a、g均为住宅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g环境优于a B.a地价高于g
C.g人口密度大于a D.影响a、g分化的主要原因是行政因素
5.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图一),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图二(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图三)
(1)(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一,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
(3)有专家说:“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和图二,分析说明江苏经济如何借鉴靠近上海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 。试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
【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等,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主要的区位因素不同。饮料工业基地接近消费市场,⑤处位于河流上游,水质好,又接近老城区,人口密集。③处有铁矿分布,并且在河流下游,可布局钢铁工业基地。④处位于河流下游,可布局化学工业基地,因为化学工业有严重的水体污染。①处位于老城区,人口密集,接近面包的消费市场,可布局面包厂。⑧处位于河流下游,又临近高等院校,这里环境优美,离高速公路近,可布局电视机装配厂。⑨处位于老城区,人口众多,可布局印刷厂,因为印刷厂更接近消费市场。该城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主导风向为东南季风,火力发电厂建在城区,对城市大气产生污染。飞机场有严重的噪声污染,不利于乳牛产奶,因此蔬菜基地不适宜与乳牛场对调。
【答案】(1)⑤③④①⑧⑨ (2)火力发电厂布局不合理;因为该城市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对城市大气产生污染 (3)不合理,乳牛场临近飞机场,飞机场有严重噪声污染,不利于乳牛产奶。
2.【解题思路】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来分析:A城市位于长江和嘉陵江汇合处,可判断是重庆;从水运来看,具有向长江上游、长江中下游、嘉陵江上游三个方向上的水运优势。我国南方大多数城市分布的一般规律是沿河设城。
【答案】(1)重庆 位于嘉陵江和长江的汇合处,具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 (2)沿河设城 宜宾 武汉 (3)河运 河流
3.【解题思路】观察某大城市1990年变化图,城市面积扩大,工业区由少到多,可推测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观察2000年某大城市图,郊区新建了城区和商业区,工厂迁移到郊区,新建的工厂与老城区之间新建绿化带,郊区新建高速公路。
【答案】(1)①城镇面积由小到大 ②城市工业区由少到多 ③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2)①人口向郊区迁移 ②工厂向郊区迁移 ③郊区新建绿化带 ④建设卫星城和高速公路(3)郊区城市化
4. C A
5.(1)该地区位置优越,地处长江入海口和我国海岸线的中部;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为农业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缺乏;②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3)、①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②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③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率。
(4)、①江苏省必须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②利用沿海优势调整经济结构;③加强同上海等发达地区和国际上其他地区的联系,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⑤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做好劳务输出工作;⑥提高人均工资水平,促进江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5)、 最突出的问题: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
原因:人口增长快;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加幅度大;
措施:实行计划生育,科学种田,发展无土栽培等生态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控制建筑用地等。
www.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 页 (共 7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