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人美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6剪纸中的古老记忆 人美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05 19: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抓髻娃娃》
授课年级:六年级
教材版本:人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第十六课
教材分析:
剪纸艺术是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门类之一,是我国古老的民间文化艺术,它来源于社会生活,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又是一项手脑并用的实践活动。
2003 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关键在于传承,而学校更应是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主阵地。
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如鱼身人面,狮身人首,以及与周文化相似的“抓髻娃娃”。抓髻娃娃是黄河流域一带土生土长的民间主体,蕴含着丰富的区域性民俗文化内涵和悠久的风情、民族特色。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对剪纸并不陌生。《百变团花》《过春节》《吉祥图案》《巧用对称性》和《剪纸中的阴刻阳刻》等课程中,都涉及到剪纸知识和技能技巧的学习,多数学生能拿起剪刀剪出对称形象。但多数学生感受、应用剪纸艺术作品的机会较少,对剪纸所蕴含的民俗文化内涵了解不多,还不能自如地创作表现一幅优秀的剪纸作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了解剪纸的知识,探究民间剪纸---抓髻娃娃的基本结构和制作方法;感知民间剪纸造型简练、饱满和对称的形式美。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观察、游戏、探讨、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本课知识与技能目标,进行大胆想象、充分体验和自由创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发现民间剪纸的审美情趣,培养丰富的审美经验,感受并体验美术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抓髻娃娃剪纸的造型、装饰手法,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设计剪纸作品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民间剪纸的寓意;掌握剪纸艺术的语言特点。
?教?? ? ?具:??多媒体课件、示范作品等。 ?学? ???具:??剪刀、彩纸等。 ?教学方法:??情境式??赏析式??启发式??直观式??练习式
?教学课时:??一 课 时
?评价方式:“学习过程”、“学习效果”评价,采用师评、自评、互评的综合评价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话题讨论
导入新课
提出讨论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目前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有时在家里我们可能会觉得孤单。那么,如果你有一个弟弟妹妹,你希望他是什么样子的?
2、归纳:同学们,刚才我们口头交流了今年最热议的话题,表达了最真实的想法与愿望。而在很早之前,人们就能够通过其它的方法表达自己对多子多福的愿望。是什么方法呢?让我们从诗中找到答案。
3、课件出示一句古诗:“汉妃抱娃门前耍,巧剪桐叶照窗纱。”
4、小结:这是最早人们对剪纸(剪影)的描述。在汉代,人们已经用剪刀剪桐叶来装扮自己的生活,表达美好的祝愿,这是剪纸最早的雏形。
(小结的同时课件出示北朝的对马剪纸残片)
谈话交流(课件出示抓髻娃娃图片):2003 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 “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陕西剪纸,专家们称之为“活化石”,因为它较完整地传承了中华民族古老的造型纹样,尤其最为学者关注的是“抓髻娃娃”这个形象。
板书课题: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抓髻娃娃
根据问题谈出自己的想法。
探索古诗奥秘,交流自己的见解。
了解剪纸的起源。
清楚剪纸的社会地位。
明确课题。
让学生放松情绪,轻松的引入到新课。
让学生了解剪纸的起源,以及剪纸艺术的现状,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明确学习重点。
分享交流
探索知识
组织学生分享课前了解的知识。
归纳小结:通过同学们的分享,我们了解了一些关于剪纸抓髻娃娃的小知识,下面让我们来检验一下学习效果。请大家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虎娃》抓髻娃娃图片。
提问:这个娃娃手里拿着什么?骑着什么?
5、再提问:在这里出现“鸡” 和“老虎”有什么意义吗?
6、总结:鸡同“髻”和“吉”,表示吉祥的寓意。骑着老虎,希望孩子像老虎一样,虎虎生威,健康成长。
1、小博学方伟航分享知识。
2、自主学习小分队知识分享。
欣赏、观察《虎娃》抓髻娃娃。
通过观察回答教师的问题。
确认剪纸作品的含义。
体现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极大的锻炼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体会寓意,加深对民间剪纸的认识,激发学生保护和继承民间艺术。
分组探究
深入了解
课件出示抓髻娃娃图片。
提出观察要求:
相同之处是什么?(形态)
不同之处是什么?(纹样)
寓意又是什么呢?
小结:
人物形态相同,圆头,两肩平张,两臂下垂或上举,两腿分开,手足皆外撇。
造型生动有趣、形象饱满、富有装饰性的美感(板书)
剪纸中的线条与纹样除了让作品看起来细致、美观还可以让美好的愿望更加充分的体现出来。
谈话: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剪刻好的抓髻娃娃作品,下面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仔细观察一下,手中的剪纸作品,看看这些作品的图案设计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汇报。
6、小结:那么,像这样一个造型生动有趣、形象饱满、富有装饰性美感的抓髻娃娃是如何剪出来的呢?出示教师示范作品图片。
初步观察。
明确观察要求并反馈。
明确剪纸作品抓髻娃娃的特点。
以小组为单位欣赏、交流,发现作品的不同之处。
小组汇报交流。
典型剪纸作品赏析,了解分类。
通过学习与分析使学生深入了解抓髻娃娃的形态、纹样特点。解决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评述能力。
方法探究
明确步骤
演示抓髻娃娃的制作方法。
2、学生口述步骤,教师现场示范剪好轮廓。(强调发髻的变化、动态的变化)
3、提问:那画面缺少什么?
4、归纳学生回答,并在示范品上画出吉祥纹样。(强调纹样要有美好的寓意)
5、提问:再看看还缺少什么?
6、归纳学生回答,补充剪出装饰性的线条及形状。
7、引导学生熟悉创作步骤,并板书(发髻、动态、吉祥纹样)。
8、课件展示学生作品。
根据学习口述创作步骤。
再次复述创作步骤。
欣赏学生的作品。
老师示范制作过程,让学生快乐学习。
加深学生的印象。
欣赏同龄孩子的抓髻娃娃,给他们提出一个比较接近的目标,启发学生想象,构思自己的创作,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明确要求
指导创作
作业要求:
(1)独立完成作品的设计并做好展示准备。
(2)作品要求造型生动有趣、形象饱满、富有装饰性美感。
2、辅导学生创作。
明确创作要求。
创作作品。
学生有目的的创作,技能目标达成。
作品展示
评价作品
??1、分组展示学生的作品。
??2、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1)、学生自评,总结自己这节课所学到的知识;
(2)、同学互评,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开阔思路;
(3)、教师总评,肯定优点,拓展知识,享受成功的喜悦。
3、引用郭沫若的一句话结束授课:“一剪之巧夺神功,美在人间永不朽”。
4、下面让这些承载着对家人、弟弟妹妹美好祝愿的抓髻娃娃放飞我们的美好愿望。
展示作品。
互相评价。
学生互相欣赏、评述作品,感受创作的乐趣,享受成功带来的喜悦。在评价中,注意引导学生用美术的专业术语评价,体现美术的学科特点。
板书设计:
剪纸中的古老记忆——抓髻娃娃
教师
示范画
造型生动有趣 发 髻
形象饱满 动 态
富有装饰性的美感 吉祥纹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