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6课 大花鸡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1-05 19: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冀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大花鸡》教学设计
课题
名称
《大花鸡》
课型
设计应用




1.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
2.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3.欣赏中国民间美术,对中国民间美术感兴趣。
学情
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造型能力也有提高。他们热爱美追求美的意识也不断的加强。我所执教的学校是一所市区学校,学生思维尤为活跃,视野相对宽阔。这都需要予以关注他们,给他们足够的展示自我空间。对于本课而言,动物变形、装饰和以往的主题表现性绘画创作有所区别,会造成教学上的难点。
教学
重、难点
重点:了解民间美术作品的装饰性特点。初步了解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难点:动物变形、装饰的一般表现方法和规律。
教学
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装饰画作品等;
学生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等。
教 学 过 程
教学
程序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体会寓意
1.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动物朋友,想不想认识一下?
(多媒体出示鸡图形)
你都在什么地方见过它?老百姓为什么家家户户都喜欢养鸡?
出示生活中各类装饰鸡的图片(民间画、剪纸、木版年画、面塑等)
小结:老百姓喜欢养鸡不仅仅因为鸡可以带来经济利益还因为鸡和吉祥的吉有谐音,有着非常美好的寓意。所以老百姓不仅养鸡还把鸡的形象画在画上,刻在家具上,塑成泥塑当作小摆件,以此来表达对吉祥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通过学生熟悉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学生明白“鸡”的形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鸡(吉)”美好寓意,渗透传统文化教育。
探究新知,学习方法
(一)观察对比、初步感知
1.按从头到脚的顺序来观察鸡,并说出鸡的显著特征。
2.教师范画。(鸡的简单轮廓)
3.出示民间艺术家作品和老师的作品比较,并找出不同点。
a.夸张(简单小结夸张的含义)
b.变形(简单小结变形的含义)
c.装饰花纹
d.色彩
小结:农民艺术家在创作大花鸡的时候运用了这四种方法,所以他们的大花鸡一下子就变得漂亮了。
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下面咱们就好好来研究一下农民艺术家都是怎样在自己的作品中运用这些方法的。
1.小组合作,探究。
提出问题:每个小组按提示探究。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
每个小组派代表或者集体介绍四种方法在这幅作品中的运用。
小结:装饰花纹:分为有美好寓意的花纹和几何花纹。色彩:鲜艳、对比强烈。
本环节通过“感知-探究-总结”的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并通过探究和交流充分调动学生学生的自主性。在此环节也较好的处理了主导和主体的关系。
(三)直观示范、学以致用
师生共同创作。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用我们刚才学的这四种方法把老师刚才画的这只装饰一下,让它变得漂亮起来。(分四步进行修改添加,最后呈现出的是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一只大花鸡)
三、实践创作、教师指导
1.创作要求:
用装饰的手法来表现一只大花鸡,要求:造型夸张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并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学生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
指导要点:
a.构图阶段的指导,构图尽量饱满。
b.主题颜色的搭配以及和画纸的颜色搭配都要考虑到。
c.多种绘画工具的运用会给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
四、展示交流、多元评价
1.学生作业展示。
2.自评、互评、师评
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用装饰的方法来表现一只大   花鸡,而且我们还用自己的作品组成一一幅《百鸡图》,看着这幅百鸡图你有什么祝福的话说吗?
听了你们这么多的祝福,老师也被你们的祝福装的满满的,就让我们在这祝福中结束这节课把。
教师的示范、直观,要点突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学以致用,为创作打下准备。
实践新知巩固和体验的环节。本环节集体辅导和个人辅导相结合,给每个学生发展的空间。
评价的主体的多元性,以利于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提高,使每个学生偶获得成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