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自然地理部分-----《地球、地图》
【考纲解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轴、两极、经线、经度、纬线、纬度、本初子午线、赤道、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2.东西半球的划分,南北半球的划分,高中低纬的划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时区划分,日界线、国际标准时间、北京时间、区时的应用。
4.比例尺、方向、图例。
5.海拔、相对高度。
6.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的分析与判读。
7.等值线图的应用。
【命题方向】:
地图是地理学习的重要手段和工具,同时也是学科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的高考试题对该部分内容的考察越来越多,且更侧重于能力考查及知识的综合性。
(1)就考查内容而言,主要考察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与应用,比例尺的计算,地形剖面图的画法与应用:
1.以经纬网地图为载体,综合考察方位识别、距离估算、区域认知和识别。
2.经纬网地图与区域地图相结合,综合考察地理事物的分布、区域地理特征。
3.以地理事物分布为背景,考察地理现象的分布、成因、规律。
(2)就考查形式而言,主要利用各种形式的等高线地形图为资料,设置背景。题型则是选择题、综合体兼有。
(3)能力考查是该部分内容的考察重点所在,主要侧重于:
①判读和填绘各类地图和剖面图的能力。
②使用和说明各类图像图表的能力。
③运用地图、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结构和关系的能力。
④读图、提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真题回放】:
【例1】:下面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
【解题思路】:与比例尺知识相关的一个原理是:相同的图幅,比例尺越大,反映的范围越小。从四幅图的经度和纬度的间隔,就能知道本图反映范围的大小,A图是四图中图上经度间隔最小,反映的范围最小,因此出例尺最大。
【答案】:A
【例2】:在等高距为50米的地形图中,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该断崖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80米 B、220米 C、320米 D、280米
【解题思路】:所谓相对高度是指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5条等高线重叠于某断崖处,且等高距为50m,则折崖处相对高度应在50m×4和50m×6之间,即在200米和300米之间。
【答案】:B D
【例3】:下面四幅剖面图,均显示为某大陆在回归线附近的植被分布状况,其中与澳大利亚大陆最为接近的一幅是 ( )
【解题思路】:澳大利亚大陆在地形上分为三个南北纵列的地形区,由西向东分别为低矮的高原、大自流盆地、大分水岭。选项AD最为接近,在考虑植被状况,选项A更为接近。
【答案】:A
【例4】:读下面一组图回答
(1)图中宜发展棉花生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图,宜发展甜菜生产的是_______________图。
(2)分析图①地区能源供应情况回答:将山西大同的煤通过水陆联运到此地,合理的运输路线有__________。
(3)图③中的城市以________工业著称。图④地区要改良的土壤主要是_________。图②的农业生产特色是___________。
(4)以上四个区域,20世纪50-70年代为人口迁出区的是图_______,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工大量迁入最主要的区域是图_______。
(5)关于以上四个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四区域均属我国季风区,并以暖温带为主
B.四区域内河流的丰水季节均在夏季,因为它们有相同的补给水源
C.②③④图区域均有比较丰富的石油资源。
D.①区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棉、桑蚕基地,同时也是农业出口基地。
【解题思路】:本题最关键的问题是判断四个区域,从海陆轮廓、省区轮廓、山河湖、铁路、城市等判断。①区域显示的海陆轮廓,以及河口、湖泊等,判断是长江三角洲;②图区域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在东西向山脉的南部,可分析是新疆天山及以南的塔里木盆地;③图区域可从省区的轮廓及河流的流向判断是东北局部地区;④图区域很容易从运河、城市、海域等判断是华北平原北部的地区。
【答案】:(1)①②图 ③
(2)大同→大秦线→秦皇岛→渤海、黄海、东海航线→①区域
(3)汽车 盐碱土 绿洲农业
(4)①④区域①④区域
(5)CD
【例5】:读下列海峡和气候类型图判断以下两题:
(1)图中数码所代表的海峡属于大州分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上述海峡附近符合左图气候类型(图中各点的标号表示月份)的海峡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解题思路】:本题要明确几个知识点:首先图中表达的是什么海峡,这就需要经常的读图,熟悉海峡的海陆轮廓状况,①是直布罗陀海峡,②是土耳其海峡,③是曼德海峡,④霍尔木兹海峡;第二,这些海峡哪些是洲界海峡;第三,这些海峡属什么气候;第四,左图表达什么气候(地中海气候)。
【答案】:A A
【例6】:下图反映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据此判断以下两题:
(1)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该国可能属于( )
A、亚洲 B、非洲 C、南美洲 D、欧洲
【解题思路】:通过出生率和死亡率可以得出自然增长率,图中②为低的出生率和低的死亡率,因此为最低的自然增长率;④为高的出生率和高的死亡率,因此有较高的自然增长率;③的情况与①类似。自然增长率最低的国家是②,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欧洲。
【答案】: B D
【例7】: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和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分配图,读图回答:
(1)图中A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般是 。
(2)①②③④四幅气候类型图中,与B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图;与C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应的气候类型是 图。
(3)B、D两地分属不同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其主要粮食作物是:B地 ,D地
(4)分析C、D两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C地 ;D地
【解题思路】:解答该题须具备以下基础知识: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对应关系、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应用地理统计图表知识,分析气候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得出B地气候类型与①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C地气候类型与②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再根据四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从而判断出四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该题就是典型的对地理图表进行综合阅读的问题。
【答案】:(1)传统旱作农业
(2)① ②
(3)小麦、大麦水稻
(4)C地:专业生产少数热带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D地: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
【例8】:读下图,判断1~3题:
(1)从A到B再到C,方向是( )
A、先向西南,再向东南 B、先向正南,再向东南
C、先向东南,再向西南 D、一直向正南
(2)若D点所处经度为东经116°,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是( )
A、东经64° B、西经64° C、西经116° D、西经180°
(3)若D点所处经度是东经116°,一架飞机从图中①点出发,起飞时当地区时是2001年3月8日16时,经过10个小时到达加拿大温哥华(西8区)的时间是( )
A、3月8日1时 B、3月8日23时
C、3月7日1时 D、3月8日10时
【解题思路】:(1)从A到B再到C总体方向都是向南,但B在A的东面,C在B的西面,因此A至B向东南,B至C向西南。
(2)与东经116°经线共同组成经线圈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必须与之相差180°,为西经64°。
(3)东经116°为东八区,当东八区的区时是3月8日16时,与西八区的区时相差8个小时,考虑过日界线减一天,以及10小时的路程。
【答案】:C B D
【例9】:读下面四幅图:
上述四图所示内容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A、工业区名称:①硅岛 ②爱丁堡 ③塔兰托 ④宝山
B、主要工业部门:①石油工业 ②电子工业 ③钢铁工业 ④轻纺工业
C、布局类型:①临空型 ②煤铁复合体型 ③临海型 ④新资源出现新工业中心
D、主导因素:①人才和交通 ②新燃料基地 ③海运便利 ④消费市场与水陆交通
【解题思路】本题首先要搞清四图所表示的区域是哪里,分别是:①日本南部九州地区;②英国北部阿伯丁;③意大利南部塔兰托;④上海长江口南岸的宝山。地点判断正确,其它如工业部门、布局类型和主导因素就比较容易。
【答案】D
【例10】:读下面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回答以下三题:
(1)图中无河流标示的山谷(干谷)谷底和谷顶的高差至少是( )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2)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
A、0.5°和1.5° B、0.25°和0.5° C、0.5°和0.25° D、1.5°和0.5°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解题思路】:解这道题目要有几方面的知识能力,首先在图中能根据等高线弯曲的状况判断山谷的位置,山谷是等高线向地势高处弯曲(位于东经129°附近);第二,等高线所表达的高差,干谷至少有在三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因此高差至少20米;第三,支流汇入的点及经纬度位置的判断;第四,通过经纬度的位置确定图中区域位于我国的东北部,这样该区域的地理现象的判断就比较容易。如②③所表达的是我国南方的情况,④表达的是我国内蒙古草原的状况。
【答案】:(1)C (2)B (3)A
11.(07,广东)20°W和160°E经线是东、西半球分界线。图中甲、丙在晨线上,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回答1~3题。(双选)
(1)该时刻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2).对图中此时甲、乙、丙、丁各地情况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
B.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角可达90°
C.各地夜长乙>丙>丁
D.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是甲、乙、丙
(3)此时,下列各地情况可信的是:
A.南京市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
B.郑州市(约35°N,114°E)的中学生正在上学路上
C.雅库茨克(约62°N,130°E)已是白昼
D.澳大利亚某地房屋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答案】(1)BD
【解析】根据题目文字表述“此时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可以确定“此时”是7月初,为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在北半球,且临近北回归线。在图11中,丙地位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其时间是6点,由此得出160°E的地方时是6点,此时处于正午12点的经线应是110°W,按照东西半球的划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西半球。
【答案】(2)AC
【解析】甲地位于25°N,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不可能达到900。7月初,北半球昼长夜短,并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南半球相反。因此各地日出的先后顺序应是甲、丙、乙,甲地白昼时间比乙地长,各地夜长乙>丙>丁。
【答案】(3)AC
【解析】当160°E的地方时是6点时,郑州市(114°E)的地方时是2时56分,此时的学生应处于睡梦中;7月的南京正处于一年中的高温季节,酷暑难耐;此时雅库茨克的地方时可计算出,是4点,由于其纬度高,接近北极圈,所以此时已是白昼。对澳大利亚来说,此时是一年中太阳高度接近最小的时候,所以该国朝北窗户阳光射入室内面积应接近一年中最大值。
12.(08,广东)阅读下列等高线示意图,回答:
等高线示意图
(1)图中,能反映沙丘地貌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答案】(1)A
【解析】沙丘的地貌最常见的新月型,而通过读等高线图,呈新月型的只有A。
【答案】(2)D
【解析】四幅图如果比例尺相同,坡度最大的是③,坡度最小的是①,但④处有山谷。
【预测2009】:
(1)以经纬网地图、地形剖面图、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综合考察区域定位、特征描述、方向判断、比例尺距离的计算、地理坐标的判读与应用、相对位置的判断与应用
(2)注重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归纳、总结
(3)关注以等高线地形图为切入点,对区域地形的判读,以及对区域水文、地形、资源的开发整治的综合性考察
【模拟演练】:
1.读“经纬线(全球范围)示意图”,
阴影与非阴影部分分别为8日和7日,据此完成:
(1)甲地时间为 :
A.9时 B.12时
C.21时 D.15时
(2)北京时间可能为:
A.1月7日4时 B.1月8日11时
C.7月7日11时 D.7月8日4时
2.右图是某地区等值线分布图(等值线的数值是a>b>c)。据图回答:
(1)若是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QP处不可能为鞍部
B.QP处为山谷
C.QP处为集水分界线
D.QP处为分水岭
(2)若是“广东某地区潜水等水位线图(即地下水的海拔高度)”,则
A.QP处是山脊
B.QP处可能有河流且河水由P处流向Q处
C.Q处地下水比P处浅
D.P处地下水可能露出地面形成泉水
3.下图为300N的部分纬线,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MPX和∠NPY为7.50,PY为00经线。完成:
(1)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太阳直射点将向南移动
B.太阳直射点将向北移动
C.北纬300以北地区的正午日影都朝北
D.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
(2)此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罗马处在多雨季节
B.非洲草原上的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
C.杭州湾的盐度达到最大值
D.巴黎盆地的冬小麦开始越冬
4.图甲中阴影部分为黑夜,此时北京时间为9时,读图甲完成下列各题。
(1)图甲中A地经度为 。
(2)若某地的地方时为11点40分,且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66034/,该地的经纬度可能是 。
(3)在昼夜平分的纬线上属东半球范围的那一段中,且为昼半球的部分所跨经度为
A.小于900 B.大于900 C.等于900 D.1800
(4)假设一飞机从美国某航空母舰(600W,400N)起飞,以每小时1110千米的速度向北匀速飞行,计划沿经线绕地球一周,因故在中国浙江杭州某机场(29.80N)降落,飞机飞行了 小时。(取整数)
(5)图乙是图甲的北极俯视图。请在图乙上绘出飞机的路径(用箭头表示)。并注明起飞处E和降落处F。
5.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为米)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表示的地形名称:
A ,B ,
该地区主要地形类型为 。
(2)图中所示的地区是我国水果重要产
区之一,③地适宜种植的水果是
A.苹果 B.菠萝
C.椰子 D.柑橘
(3)如果在甲村和乙村之间修建一条公
路,应选择 (①或②)线,
理由是 。
(4)如果在该地区建设小城镇,甲、乙、丙、丁四个村庄发展条件最有利的是 村,理由是 。
(5)为了解决未来小城镇的用水、用电问题,该地区计划在④处修建水电站。选择该处建坝的理由是 ;但随之可能带来的问题是 。
(6)图中河流在丙村与丁村之间的流向为 ,A处这种地形最小的相对高度为 。
(7)作CD剖面线之间的地形剖面图。
6.下图是某地局部不完整信息的假想图,B地区资源丰富,回答下列问题。
(1)简要说出A、B两地基本自然概况
(2)如果想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
请在图中画出你认为合理的线路,并说明理由。
(3)在依据图文材料规划A、B间交通发展蓝
图时,该重点采用哪种运输方式(铁路、公路、
水路、管道还是航空),产生了争议,无法抉择,请指出缺少哪些信息条件。
(4)根据图中的信息,请选择一个你认为比A城条件更具优势的地点作为港口,用“△”标在图中,并说明理由。
(5)若A为港口,简述在A、B两地之间兴建交通线路对A、B两地及其交通沿线地区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B
【解析】根据日期变更规律得知,日期分界线是1800经线和地方时为O时(24时)的经线。因为阴影部分表示8日,非阴影部分为7日,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以确定甲左侧经线为1800经线,右侧是地方时为0时(24时)的经线。第3题,根据经线之间的距离可以看出甲所在经线与O时(24时)经线之间相差450,根据地方时的计算即可求得甲地的时间为2l时。第4题,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算得北京时间(东八区区时)为1月8日11时。
2.B D
【解析】图中等值线a>b>c,过P点作一直线垂直于QP,且与同一等高线交于QP的两侧,得到两个交点。通过分析,可以发现这两个交点的高度高于P点,说明QP一线低于两侧,为山谷。QP处海拔低一些,是地下水和地表水汇聚的地方,由于图中地势北高南低,所以河流由北向南流。地下水位的深浅是指地下水位与地表之间的高差大小,根据地下水分布的特点,Q处地势高,则地下水深一些。
3.D B
【解析】根据图中P为北极点,M、N分别为晨线和昏线与300N纬线的交点,可判断出北半球昼长夜短长,为北半球的夏季,北极点正午日影朝南,浙江可能会受到台风的影响,非洲草原上的北半球进入雨季,动物多数迁移到北半球活动 。
4.(1)1050W (2)(1600E,46052′N);(1600E,O0)
(3)A (4)ll
(5)如右图乙
5.(1)陡崖 山谷 低山丘陵 (2)D (3)①坡度小,工程量小 (4)丁 地势平坦开阔,水陆交通便利 (5)工程量小;水库蓄水量大;在峡口地形筑坝能以最小的工程量汇集大面积的来水。淹没村庄和农田,需要移民(6)东北流向西南 100米
(7)
6.(1)A地为沿海平原区,距海近,处于海弯内;B为山区 距海远 (2)见图,按照甲或乙线路画均正确。甲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相对安全(乙经过峡谷地段,受地质灾害的影响可能性大)。乙线路:连接居民区,使其受益;避开不利地形,减少工程量;线路最短。(3) ①缺少比例尺,无法根据运输距离长生产选择运输方式②缺少运输货物(资源)的信息,不同的货物影响运输方式③两地间的水文状况(有无河流、流量情况、水位变化情况、有无冰期)、气候条件等。(4)见图中M点①离C城更近②地处于大的海湾,风浪较小,停泊条件较好(5)对A地: ①扩大了A港口的经济腹地(扩大A城市的市场)②增加了资源的供应 对B地:①加快B区域资源的开发,使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加强本地区与外界的联系;加强交流与合作;④促进区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沿线地区:促进了沿线经济的发展。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12 页 (共 1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