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自然地理部分-----《宇宙中的地球》
【考纲解读】:
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普通性和特殊性
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3.地球运动的意义
4.地球的圈层结构、各层特点
【命题方向】:
近几年的高考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重点侧重于各类光照图的判读与应用,包括时间计算、昼夜长短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
(2)考查形式,以贴近生活实际的重大天文现象、时事热点的经纬度位置、时间为背景,多角度进行命题。
(3)能力考查方面则注重了读图、计算、空间思维、区域定位、等值线判读等能力的考查。
【真题回放】:
1.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步入地球近地轨道,环绕地球76圈,历时115小时33分钟,圆满完成载人航空任务.于10月17日4时33分在内蒙古中部草原着落.据此回答:
(1)人类把人造天体送向太空必须具有第一宇宙速度才能克服地球引力。为了节省燃料并使火箭具有最大的推力,火箭发射应选择的地点和方向是:
①中纬度 ②低纬度 ③向东发射 ④向南发射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我国“神舟”系列飞船的主要目的是开发:
A 空间资源 B 太阳能 C 矿产资源 D 军事资源
(3)除酒泉外,我国 还建成了太原、西昌航天发射基地,三城市所在省区的简称分别是:
A 蜀、晋、陇 B 滇、晋、陇 C 陇、晋、蜀 D 黔、蜀、陇
(4)三城市所在的地形单元为:
A 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 太原、酒泉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C 西昌、太原位于黄土高原
D 西昌、酒泉同位于四川盆地
【解析】:本组题以“神舟”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和成功返回为背景材料,考查宇宙探测与开发及我国航天基地等基础知识。第(1)题,低纬度自转线速度大,借助地球运动惯性,卫星发射一般应朝东。第(2)题,在神舟号飞船上进行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宇宙空间资源高真空、强辐射、失重的特点。第(3)题,目的是让学生明确三大航天基地的位置。
【答案】:(1)B (2)A (3 )B (4) B
2.(07,宁夏)我国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把世界上四地年内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方向绘成下列简图。回答:
(1)可能反映该学校所在地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及方向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②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值时:
A.地球公转的速度较慢 B.其他三地正午太阳所在方向不同
C.该学校所在地天气炎热 D.太阳在地球上的直射点将北返
【解析】太阳直射范围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正午太阳太阳的空间变化规律是: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分析图可知,①地在赤道,②地在23026/S,③地在23026/N,④地为66034/N。反映我国某校的只能是③地,故第题选C。
【答案】 C
【解析】②地正午太阳太阳高度最大值900,此时为12月22日,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较快,①、③、④三地正午太阳均在正南方向,③地处于一年中低温时期A、B、C三项都不正确,故选D。
【答案】 D
3.( 08,山东)下列日期中,北京的昼长与2008年奥运会开幕日那天(8月8日)北京的昼长最接近的是:
A.奥运圣火火种在希腊雅典采集的那天(3月25日)
B.奥运圣火登上珠穆朗玛峰峰顶的那天(5月8日)
C.奥运圣火传递至协办城市青岛的那天(7月24日)
D.奥运圣火在国家体育场缓缓灭的那天(8月24日)
【解析】在日期和昼夜长短的计算和利用要注意以下的规律:①.上午与下午的时间相等,以当地的地方时为基准,可以用来计算日出、日落时间.②.南北半球纬度值相同的两条纬线上,一条纬线上昼长等于另一纬线上夜长。③.以春分、秋分为基准,向两侧相差天数相同的两个日期昼长或夜长相等。该题利用了第三个规律。
【答案】B
4.(08,江苏)右图为“公转轨道相邻的三大行星相对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
(1)此时:
A.是地球上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黄金季节
B.地球处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
C.我国从南向北白昼变短,黑夜变长
D.②是太阳系中距离太阳、地球最近的大行星
(2)与①、②行星相比,地球具备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之一是:
A.适宜的大气厚度和大气成份
B.强烈的太阳辐射和充足的水汽
C.复杂的地形和岩石圈
D.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解析】图中①是火星、②是金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包括:①稳定的宇宙环境,这与火星和金星一致;②距离太阳适中,有着适宜的温度,火星温度过低,金星温度过高;③有着适当的体积和质量,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金星上有着厚厚的二氧化碳,不适宜于生物呼吸;④有着广阔的海洋,给原始生命提供了庇护所。
【答案】 A A
【预测2009】:
(1)以假设地球运动的特点、条件为切入点,如:周期变化、方向变化、黄赤夹角变化等考查考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创新思维能力。
(2)以重大时事事件为背景,结合光照图、区域地图等综合考察自然、人文地理的各类知识,试题极具综合性、分析性、实用性。
(3)以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切入点,考察“双基”,如:楼间距、太阳能热水器的安装、房屋透光问题等,对太阳高度及其应用予以考察。
(4)加强与宇宙环境、地球的普通性、特殊性的关联。
(5)关注人类重大探空活动,“神州系列飞船”、“嫦娥一号”。特别是对其他星球的探索,考察考生对生命存在条件的理解和应用。
(6)结合气候相关知识、农业生产特点,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模拟演练】:
1.2007年8月8日晚上8点整,距北京2008年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庆祝活动,共有205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的代表团团长参加。国际奥委会也高度重视,决定将往届在洛桑国际奥委会总部向各国和地区发邀请函的仪式一同放在北京举行。
(1)在奥运会倒计时牌变换的瞬间,其倒计时天数将从:
A、367天跳入366天 B、366天跳入365天
C、365天跳入364天 D、367天跳入365天
(2)在下列以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中,若阴影部分表示8月8日,此刻能正确表示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时日期范围的是:
(3)圣火采集利用的是太阳灶聚光原理,为了取得最佳的点火效果,太阳灶应按图3中哪一种情况安装相对最科学:
A.① B.② C.③ D.④
2.某同学在北半球P地利用日影测当地的经纬度,当P地竖直的竹竿影子朝正北时,北京
时间正好是14时40分,P地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交角为70°,该日全球的昼夜状况如
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做141—142题。
(1)P地的地理坐标为 :
A.120°E 43°26′N
B.160°E 50°N
C.80°E 40°N
D.80°E 33°26′N
(2)此日,正午影子朝正南的地区是:
A.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
B.北回归线与南极圈之间的地区
C.20°N以南的地区
D.20°N—70°S之间的地区
(3)P地所在的地形单元是:
A.塔里木盆地 B.青藏高原
C.东北平原 D.准噶尔盆地
(4)下列叙述中,为P地所在地形单元地理特征的是:
A.地形区内的河流有明显的春汛现象 B.夏季降水中的水汽主要来自印度洋
C.流水的侵蚀作用显著 D.农业发展中的缺水现象严重
(5)假若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开始时,要求全球各国在同一天可以同时收看,开幕式应在几时举行( )
A.20时 B.10时 C.15时 D.4时
3.西昌(约102°E、28°N)、酒泉(约99°E、40°N)、太原(约112°E、38°N)是我国的三大卫星发射基地。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点05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漫长的近14天的太空飞行,11月7日(农历9月28)8时35分“嫦娥一号”第三次(最后一次)近月制动成功,顺利进入工作轨道。通过在轨测试后,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周期为127分钟的圆形轨道上,“嫦娥”将不分昼夜地辛勤工作1年。可以说“嫦娥工程”的目标已圆满完成,这也标志着中国航天已进入对深空探测的新阶段。据以上材料,回答165—170题:
(1)西昌、酒泉、太原三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A.酒泉、西昌分别位于黄土高原、河西走廊
B.太原、酒泉分别位于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
C.西昌、太原分别位于横断山脉、黄土高原
D.西昌、酒泉共同位于四川盆地
(2)西昌、酒泉、太原三地的气候相比较:
A.西昌气温的年较差最大
B.酒泉的年降水量最少
C.西昌的年雨日最少
D.太原的气温年较差最大
(3)根据西昌气象气候特点及卫星发射所需条件,推测西昌卫星发射的最佳季节为:
A.7月-8月 B.8月-9月 C.10月-次年5月 D.6月-7月
(4)“嫦娥一号”卫星发射后首先将被送入一个地球同步椭圆轨道,这一轨道近地点为200公里,远地点为51000公里。下列关于近地点和远地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近地点位于平流层,天气稳定 B.远地点位于高层大气,空气稀薄
C.近地点位于高层大气,气温高,卫星易爆炸
D.远地点位于宇宙空间,强辐射、高真空、失重环境
(5)在“嫦娥一号”卫星顺利升空的当天夜晚,西昌居民看到的月相最可能的为:
(6)“嫦娥一号”顺利进入工作轨道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我国各地虽昼短夜长但昼将变长 B.悉尼歌剧院在日落时分影朝东南方
C.伦敦午夜深沉,纽约烈日当空 D.全球新旧两天的范围大致相等
4.读“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回答问题。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 年北京奥运会将举行火炬传递活动,总行程137000千米,历时130天。其中,4月1日至5月3日,圣火将在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传递,唤起人类对和平、和谐和团结的珍惜,表达人类对友谊、关爱和尊重的渴望。
北京奥运火炬传递路线示意图(部分)
资料来源:2007 年4月27日《解放日报》
(1)奥运火炬从北京向西挺进的路线,是中华民族先辈曾经走过的、象征“中国与世界联系”
的、具有历史意义的“ 之路”。
(2)火炬传递从亚洲出发,依次途经 等
大洲,最后回到亚洲。在火炬传递途中,位于太平洋东岸的城市是 ,位于西
半球正值秋季的城市是 地处岛国的城市是
(填写2个),位于半岛上的城市是 (填写2个),唯一居于内陆
国的城市是 ,地跨两大洲的城市是 。
(3)在奥运火炬传递的路线中,从达累斯拉姆到马斯喀特沿途,出现的植被类型依次是
、 ,与同纬度非洲大陆西部植被南北更替状况相比,在
高原地区缺失了该纬度带应有的典型植被 。
(4)2008 年4月1日火炬传递活动开始之是,下列各组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从大到小排列,
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曼谷-马斯喀特-伦敦-堪培拉 B.堪培拉-曼谷-马斯喀特-伦敦
C.马斯喀特-曼谷-伦敦-堪掊拉 D.曼谷-马斯喀特-堪培拉-伦敦
(5)2008 年5月3日火炬返回我国时,下列各组城市中,白昼长度从长到短排列,正确的是 。(单项选择)
A.达累斯萨拉姆-吉隆坡-首尔-平壤 B.圣彼得堡-伊斯兰堡-孟买-雅加达
C.布宜诺斯艾利斯-曼谷-长野-伦敦 D.胡志明市-旧金山-阿拉木图-巴黎
(6)当2008年8月8日晚8点北京奥运会开幕时,世界各地的华侨与我国留学生也将在当地观看实况传播,在上图所列城市中,居住在 的华侨正淋浴着早晨的阳光,而学习、生活在 的我国留学生恰逢正午的钏声敲响。
(1)丝绸
(2)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 旧金山
面宜诺斯艾利斯 雅加达、伦敦、长野
孟买、马斯喀物、平壤、首尔、曼谷、吉隆坡、胡志明市
阿拉木图 伊斯坦布尔
(3)热带稀树草原 热带荒漠 东非 热带雨林
(4)D
(5)B
(6)布宜诺斯艾利斯 伦敦
5.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102°E,28.2°N)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升空。据此回答:
(1)嫦娥一号”卫星发射之时,世界时为:
A.10时05分 B.2时05分
C.5时05分 D.7时05分
(2)能正确表示“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时,西昌昼夜(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夜)情况的是:B
(3)“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期间,下列地理现象可信的是
①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向赤道移动 ②赤道低压带的北界与赤道重合 ③阿留申低压强盛 ④澳大利亚西北部盛行西北季风 ⑤南极臭氧洞可能出现 ⑥墨累—达令盆地农民正忙于剪羊毛
A.①③ B.③④⑤ C.②⑤⑥ D.④⑤
(4)火箭升空后向偏东南方向飞行,其主要原因是
A.使卫星尽早进人工作状态 B.可借助地球自转线速度,减少发射所需能量
C.便于地面观测与控制 D.有利于卫星获得太阳辐射能
图4
图5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教案·第 6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