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8张PPT。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圆陀角日出新疆喀纳斯湖早晨吐鲁番丰收的葡萄呼伦贝尔草原现代化的哈尔滨市美丽的海南岛风光雄伟的雪域高原美丽的九寨沟攀枝花夜景江南水乡西双版纳傣族竹楼陕北黄土窑洞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大国,在自然条件、历史基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由此形成了显著的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差异
南方与北方
西部大开发
(一)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地带各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
广西、海南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山西、
河南、安徽、湖北、湖南、江西西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
重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二)东、中、西部发展差异 产业结构差异 读图分析,比较我国三个地带产业结构的差异,说明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三次产业结构的差异:从三次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看:东部地带产业结构相对较优,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第二、三产业比重都在40%以上,远大于第一产业。中西部地带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大)从三次产业的内部构成看:东部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西部地带以重型产业为主,中部地带则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东部地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程度比较高,生产力水平较高。中西部地带:乡镇企业不发达,生产力水平较低,经济发展相对迟缓。中西部地带改进的相应对策: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工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读图 1 -15、 1 - 16 ,回答问题(1) 说一说该市三次产业结构和轻、重工业比例的变化情况。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会起到什么样的作用?(2) 试从三次产业的构成及其工业内部轻、重工业所占比例两个方面,对该市 2001 年的产业结构进行评价。 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重工业比例先升后降,轻工业比例不断上升;通过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同时轻工业的迅速发展,增加了当地劳动力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从而使人民生活水平得以提高。 该地产业结构渐趋优化,轻重工业协调发展,从而使当地经济逐渐进入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工业化差异
工业化差异东部地带工业化进程快,而中、西部地带则相对滞后。
工业产值: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带
在东部地带,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民营企业已占到相当大的比重,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中、西部地带,以传统型工业为主体。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带远高于中、西部地带。
东部地带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地高于中西部地带的同类城市。
城市分布密度:东部地带高于中部地 带。
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结合所学知识和下表的提示,探讨我国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为了做好这个题目,你可以参考以下四个步骤:
1. 想一想,东部与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 针对各方面的区域差异,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3. 将你的结论要点填入下表。
4. 与同学们讨论,进一步完善自己的结论。平原丘陵为主,地势低平 山地高原为主,海拔较高湿润,雨热同期 多干旱或高寒能源、矿产、水资源不足 能源、矿产、森林、草场等资源丰富较高 较低发达 落后高 较低较好 较差较优,二、三产业比重大 不合理,第一产业比重偏大交通便利 交通运输紧张劳动力素质较高 劳动力素质较低思想观念开放,竞争意识强 思想观念保守,竞争意识弱…… ……二 南方和北方南北方界线:北方地区优势:
限制性因素:
面临的问题:
秦岭——淮河 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主要是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等。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等紧迫任务。南方地区优势:
限制性因素:
面临的问题:
跨越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等相当丰富。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等。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亚热带季风气候,
部分热带季风气候落叶阔叶林,
针阔混交林棕壤,黑土、黑钙土以水田为主重工业比重较大,较落后轻工业比重较大,较发达二、三产业比重较低二、三产业比重较高陆路交通为主水陆交通便利程度较低程度较高三、 西部大开发范围:
陕、甘、宁、青、新、川、滇、黔、渝、藏、内蒙古、桂。
湖南湘西土家族自治州、湖北恩施土家族自治州和吉林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按照西部大开发有关政策实施。
西部地区优势:
西部地区不足: 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油气资源、水能资源、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
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意义:
缩小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带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
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
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通过西部大开发,可将西部地带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将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